業內人士稱,受光伏電池需求拉動,加上市場炒作,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已被爆炒到了85美元/公斤,與6月份的60美元價格相比,大幅拉升了40%左右。不過雖然下半年多晶硅價格可能會就此穩定下來,但隨著多晶硅擴產項目明年完工,價格或將會很快回落。
國內最大多晶硅生產商-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位高層9月6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事實上,盡管現貨價格飆升,但與全部供應量相比,現貨占比并不大。目前現貨占比差不多只有10%,其余90%都為長期訂單。
他解釋稱,目前市場上流行的多晶硅供應方式包括:大企業之間的長期訂單;其次是有良好合作關系的小型多晶硅廠與電池生產商之間的松散供應鏈,其多晶硅成交價與長期訂單價的差距也不很大;第三種則是現貨定價。比如下游企業緊急訂單,數量只有幾噸、幾十噸現貨,就由多晶硅公司撥出去一些高價貨,這是一次性買賣,不存在長期合作關系。
他認為,上述第三種供應方式有可能吸引炒作資金介入,因為這類現貨產品容易被資金所控制。85美元/公斤的市場價格可能是一些企業或者個人故意炒高的。
包括電池生產商在內的多位市場人士都對《第一財經日報》指出,自從近期發生多晶硅供應緊張之后,一些溫州資金已經介入,還壟斷了部分現貨。
“我們現在已沒有現貨了,下個月的供應情況也不好說。”洛陽中硅的一位內部人員昨天在電話中這樣對第一財經稱。不過這位人士強調,公司只負責多晶硅的出廠銷售,并不清楚這些多晶硅此后如何流轉。
對于現貨價格猛漲,光大證券研究員王海生指出,今年4月到8月期間,光伏電池組件出貨量很大,導致多晶硅需求也水漲船高。估計今年全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4GW,與去年相比至少有100%增幅。
他還稱,自去年9月政府提出多晶硅產能可能有過剩傾向以來,一些多晶硅企業采取了適度放貨策略,加上部分廠家因設備調試或技術工藝等問題延后了投產時間,導致近幾個月以來多晶硅供應出現緊張。
湘財證券研究員侯文濤預計,短期內多晶硅的長單和現貨訂單價格都將穩定下來,可能不會明顯下滑,主要是由于上下游擴產速度不匹配。
他指出,太陽能電池企業的擴產速度非常快,一條50兆到100兆瓦的生產線一般只需6到12個月就能達產并投入市場。電池企業即便產品訂單并不充足,也需要為今后市場做準備而實行擴張,尚德、阿特斯等企業目前都在做高達300到500兆瓦的擴容。
他進一步稱,而上游的多晶硅、硅片產能的擴產速度就要慢很多。一個1000噸多晶硅生產線至少要用2年時間才能建成,而且即便投產了,頭一年產量一般也只能實現50%產能。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多晶硅供求關系將很快發生變化。臺灣光伏企業達能(3686.TW)公司某負責人就指出,預料Hemlock、OCI、瓦克化學及中國廠商的新增產出都將陸續在明年釋放,導致明年的多晶硅產量將比現在增加25-30%。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也指出,長期看,高價多晶硅是難以為繼的。一方面,國內已經邁入每千瓦時1元的光伏電價時代,光伏電站投資者一定會對自己的光伏組件、電池供應商進行壓價,而這最終一定會傳導到上游多晶硅企業,令其難以避免壓價競爭。
汪劉勝指出,另一方面,多晶硅公司的生產成本也允許其下調產品價格。因此現貨多晶硅價的上漲,應該只是短期現象,一旦多晶硅生產商擴產完成,加上行業成本繼續下降,市場供應量還是比較充足的。
凱基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到,目前國際七大多晶硅廠平均生產成本只有每公斤25-40美元,保利協鑫、昱輝陽光、南玻A等公司的成本都在30-45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