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丹麥公布了多個“能源島” 的計劃,每個島至少支持10GW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可以滿足1000多萬戶歐洲家庭的電力需求。預計項目總耗資高達 3000億丹麥克朗(約合3057億元人民幣),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計劃。
據悉,目前丹麥政府已撥款6500萬丹麥克朗(約合6623.5萬元人民幣)用于前期的調研準備工作。調研區域包括卡特加特海峽、波羅的海和北海海域。主要工作是確定計劃的可行性,尋找適合建立能源島的位置,為2019年簽訂的能源協議中規定的第二個海上風電場選址,以及開展海上風電場項目與能源島項目結合的研究。
丹麥氣候、能源和公用事業部(Climate,Energy and Utilities)部長Dan Jørgensen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我們的裝機規模需要擴大至目前的5倍以上。所以,必須制定一個嚴謹科學的計劃。”
能源島的概念
能源島是一個自然島嶼或人工平臺,充當周圍海上風電場發電的樞紐,并將其輸送到北海區域的各個國家。
能源島可以提高深遠海域海上風電的利用率,從而為歐洲能源系統中的海上風電發展創造更大空間。此外,它還能夠相對減少陸上傳輸電纜和電力系統加固方面的投資。
歐洲風能協會曾發布《我們的能源,我們的未來》(Our Energy,Our Future)報告,由10個來自北海區域負責協調歐洲海上風電的國家共同提交。報告提出到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450GW,北海被認為是歐洲能源供應最重要的支柱之一。但是,這需要新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在電力傳輸方面。
這也正是能源島計劃最有意義之處。諸如儲能設施、制氫系統、電解系統或其他電氣轉換技術也包含于能源島的計劃內。這個島嶼不單單是一 個簡單的“中介”,它在電力輸送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政府主導的前期調研需要在自然環境、項目規劃和投資風險等方面確定能源島計劃的可行性。第一步就是通過大量分析找出能源島的潛在位置,隨后就其潛力進行深入的技術研究,確定可行性之后制定預算。這些都是之后就此計劃展開合作的依據。
在政府資助相關技術的研究和項目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預計未來項目的絕大部分資金將來自私人投資。
北海風電樞紐
歐洲北海風電樞紐是目前啟動最早、設計最完善的能源島項目。
早在2017年,輸電系統運營商TenneT就提出建設能源島的設想,總規劃支持目標約為100GW。選址定在距離英國東約克郡海岸100多公里處的北海多格海岸。此處風能資源良好,風電利用小時數較高,而且該地區水深相對較淺,工程成本較其他地區更低。
該公司表示,島嶼用于接納海上風電,多國開發的風電場可以接入這個能源島。由于島嶼與風電機組的距離較短,可以采取成本更低的交流電方式先把電力送到島上,再以高壓或特高壓直流電的形式統一配送到用電的歐洲大陸或英國。
與此同時,由于距離減小,通過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往返于能源島至海上風電機組的成本也將降低。
借助能源島的建設,海上風電場可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資產利用率。最初計劃建設3座島嶼,每座島嶼設計面積約6平方公里,設有港口、機場等交通設施和簡易的設備生產裝配線以及大型備品備件倉庫。島上還配備辦公室和人員住宿場所以滿足專業團隊的日常需求。在島上,人員和備品備件都將做到統一調配,運維工作可以實現規模化和集中化。
計劃得到了多方支持。此前已陸續有企業加入由TenneT公司牽頭的聯合體北海風電樞紐(the North Sea Wind Power Hub,簡稱NSWPH),包括輸電系統運營商(TSO)Energinet. DK、荷蘭天然氣網運營商Gasunie和鹿特丹港等。
丹麥電力和能源中心(the Center for Electricity and Energy)聯合來自丹麥 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的科研團隊以及丹麥工業聯合 會(the Confederation of Danish Industry)將共同為該項目提供技術研發支 持,Vestas、Siemens Gamesa、ABB、NKT、Ørsted和Energy Innovation Cluster等企業也參與其中。據悉,研發團隊已獲得220萬丹麥克朗(約合 224.13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
2019年,NSWPH公布了一項初步評估結果,宣布在北海區域建立能源島,作為海上風電變流器、傳輸器和制氫樞紐的計劃,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通過研究進一步完善北海風電樞紐的設計,總規劃支持容量增加至180GW(島嶼建設數量尚未公布)。
NSWPH計劃推進“ 軸 輻 式 ”(hub-and-spoke)發展模式,建設多個樞紐島嶼以降低電力輸送成本,并通過分散設置盡可能提高海上風電場的風能捕捉效率。基于海床和水深決定島嶼的形式,可選用的形式有人工砂基島嶼(sand-based islands)、吸力式多桶組合基礎平臺(suction-bucket-based platforms),或者是一種沉箱基礎(caissons)。
在輸電方式上主要采用三種模式,一是機組所發電力直接通過電纜傳輸到岸上;二是機組所發電力在島上制氫,隨后以氫氣的方式傳輸到岸上;三是電氫混合傳輸。
預計該項目將于2030―2050年間建設完成。
面臨的挑戰
根據研究,歐洲現行的監管框架和市場機制可以支持少量能源島的建設,但為了充分發揮其作用,擴大海上風電的集群效應,各國在政策法規、計劃等方面需要實現進一步兼容。
回顧歐洲的歷史不難看出,能源轉型一向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能源市場和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是歐洲實現轉型的有利條件。
北歐電力市場是國際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跨國電力市場。2000年,隨著丹麥東部的正式加入,包括挪威、丹麥、瑞典和芬蘭在內的北歐四國全部加入同一電力市場中,最終形成一個以北部電力池(Nord Pool)為主的電力市場交易體系。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也先后加入。同時,北歐四國與英國、德國、波蘭等周邊歐洲國家也存在交易,形成大型的跨國電力交易市場。歐盟委員會同樣試圖在北海區域建立一個“超級電網”(meshed super-grid),即高壓直流海上輸電網計劃(Progress on Meshed HVDC Offshore Transmission Networks,簡稱PROMOTioN),該計劃已聯合了來自11個國家的33家公司和組織。
因此,能源島計劃對歐洲各國來說更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不僅能使歐洲人民用上綠色能源,也將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的引領者。
據悉,目前丹麥政府已撥款6500萬丹麥克朗(約合6623.5萬元人民幣)用于前期的調研準備工作。調研區域包括卡特加特海峽、波羅的海和北海海域。主要工作是確定計劃的可行性,尋找適合建立能源島的位置,為2019年簽訂的能源協議中規定的第二個海上風電場選址,以及開展海上風電場項目與能源島項目結合的研究。
丹麥氣候、能源和公用事業部(Climate,Energy and Utilities)部長Dan Jørgensen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我們的裝機規模需要擴大至目前的5倍以上。所以,必須制定一個嚴謹科學的計劃。”
能源島的概念
能源島是一個自然島嶼或人工平臺,充當周圍海上風電場發電的樞紐,并將其輸送到北海區域的各個國家。
能源島可以提高深遠海域海上風電的利用率,從而為歐洲能源系統中的海上風電發展創造更大空間。此外,它還能夠相對減少陸上傳輸電纜和電力系統加固方面的投資。
歐洲風能協會曾發布《我們的能源,我們的未來》(Our Energy,Our Future)報告,由10個來自北海區域負責協調歐洲海上風電的國家共同提交。報告提出到2050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450GW,北海被認為是歐洲能源供應最重要的支柱之一。但是,這需要新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在電力傳輸方面。
這也正是能源島計劃最有意義之處。諸如儲能設施、制氫系統、電解系統或其他電氣轉換技術也包含于能源島的計劃內。這個島嶼不單單是一 個簡單的“中介”,它在電力輸送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政府主導的前期調研需要在自然環境、項目規劃和投資風險等方面確定能源島計劃的可行性。第一步就是通過大量分析找出能源島的潛在位置,隨后就其潛力進行深入的技術研究,確定可行性之后制定預算。這些都是之后就此計劃展開合作的依據。
在政府資助相關技術的研究和項目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預計未來項目的絕大部分資金將來自私人投資。
北海風電樞紐
歐洲北海風電樞紐是目前啟動最早、設計最完善的能源島項目。
早在2017年,輸電系統運營商TenneT就提出建設能源島的設想,總規劃支持目標約為100GW。選址定在距離英國東約克郡海岸100多公里處的北海多格海岸。此處風能資源良好,風電利用小時數較高,而且該地區水深相對較淺,工程成本較其他地區更低。
該公司表示,島嶼用于接納海上風電,多國開發的風電場可以接入這個能源島。由于島嶼與風電機組的距離較短,可以采取成本更低的交流電方式先把電力送到島上,再以高壓或特高壓直流電的形式統一配送到用電的歐洲大陸或英國。
與此同時,由于距離減小,通過飛機、船舶等交通工具往返于能源島至海上風電機組的成本也將降低。
借助能源島的建設,海上風電場可充分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資產利用率。最初計劃建設3座島嶼,每座島嶼設計面積約6平方公里,設有港口、機場等交通設施和簡易的設備生產裝配線以及大型備品備件倉庫。島上還配備辦公室和人員住宿場所以滿足專業團隊的日常需求。在島上,人員和備品備件都將做到統一調配,運維工作可以實現規模化和集中化。
計劃得到了多方支持。此前已陸續有企業加入由TenneT公司牽頭的聯合體北海風電樞紐(the North Sea Wind Power Hub,簡稱NSWPH),包括輸電系統運營商(TSO)Energinet. DK、荷蘭天然氣網運營商Gasunie和鹿特丹港等。
丹麥電力和能源中心(the Center for Electricity and Energy)聯合來自丹麥 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的科研團隊以及丹麥工業聯合 會(the Confederation of Danish Industry)將共同為該項目提供技術研發支 持,Vestas、Siemens Gamesa、ABB、NKT、Ørsted和Energy Innovation Cluster等企業也參與其中。據悉,研發團隊已獲得220萬丹麥克朗(約合 224.13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支持。
2019年,NSWPH公布了一項初步評估結果,宣布在北海區域建立能源島,作為海上風電變流器、傳輸器和制氫樞紐的計劃,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可行的。通過研究進一步完善北海風電樞紐的設計,總規劃支持容量增加至180GW(島嶼建設數量尚未公布)。
NSWPH計劃推進“ 軸 輻 式 ”(hub-and-spoke)發展模式,建設多個樞紐島嶼以降低電力輸送成本,并通過分散設置盡可能提高海上風電場的風能捕捉效率。基于海床和水深決定島嶼的形式,可選用的形式有人工砂基島嶼(sand-based islands)、吸力式多桶組合基礎平臺(suction-bucket-based platforms),或者是一種沉箱基礎(caissons)。
在輸電方式上主要采用三種模式,一是機組所發電力直接通過電纜傳輸到岸上;二是機組所發電力在島上制氫,隨后以氫氣的方式傳輸到岸上;三是電氫混合傳輸。
預計該項目將于2030―2050年間建設完成。
面臨的挑戰
根據研究,歐洲現行的監管框架和市場機制可以支持少量能源島的建設,但為了充分發揮其作用,擴大海上風電的集群效應,各國在政策法規、計劃等方面需要實現進一步兼容。
回顧歐洲的歷史不難看出,能源轉型一向是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能源市場和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是歐洲實現轉型的有利條件。
北歐電力市場是國際上第一個真正意義的跨國電力市場。2000年,隨著丹麥東部的正式加入,包括挪威、丹麥、瑞典和芬蘭在內的北歐四國全部加入同一電力市場中,最終形成一個以北部電力池(Nord Pool)為主的電力市場交易體系。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也先后加入。同時,北歐四國與英國、德國、波蘭等周邊歐洲國家也存在交易,形成大型的跨國電力交易市場。歐盟委員會同樣試圖在北海區域建立一個“超級電網”(meshed super-grid),即高壓直流海上輸電網計劃(Progress on Meshed HVDC Offshore Transmission Networks,簡稱PROMOTioN),該計劃已聯合了來自11個國家的33家公司和組織。
因此,能源島計劃對歐洲各國來說更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不僅能使歐洲人民用上綠色能源,也將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