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國家能源局下發《2020年度風電投資監測預警結果》,將甘肅風電投資由之前的紅色區域預警,轉為橙色區域預警管理,甘肅風電開發建設整體由暫停轉變為暫停新增。不僅如此,預警結果還將甘肅河東地區納入了綠色區域管理,可優先推進風電平價項目建設。
對甘肅而言,這一重大轉變不僅標志著其終于走出了多年風電開發建設的禁區,同時也意味著被“叫停”四年的我國第一個千萬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將獲得重生。
據了解,酒泉風電基地總投資1200億元,是我國繼西氣東輸、西油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之后,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志性工程。根據規劃,項目建成后總裝機達124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6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發電站年發電量的1/4。
如此“風光”的酒泉風電基地,卻在2016年被“緊急叫停”。配套裝備企業外遷、風電建設項目停工、風電產業虧損……一時間,風電建設火熱的戈壁灘上再不見施工團隊的身影。
時隔四年,現如今甘肅的解禁對酒泉乃至全省意味著什么?會對該省新能源消納提出怎樣的新要求?
酒泉重“建”輕“消”
拖累全省成棄風“重災區”
酒泉風電基地建設方案于2008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是全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隨著1245萬千瓦規模指標的下達,風電項目建設一時間如火如荼。
截至“十二五”末,380萬千瓦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一期、300萬千瓦酒泉風電基地二期第一批、65萬千瓦酒泉大型風機示范項目已全部建成并網運行,截至2015年底,酒泉共建成風電裝機915萬千瓦。
然而“大建”之下,電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也日益凸顯。“甘肅新能源開發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電力裝機增長與用電能力反差也不斷加大,加之自身消納市場培育不足,系統調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暢等因素,新能源出力受限。2016年,甘肅省成為全國棄風棄光最嚴重的省份。”國家能源局甘肅監管辦公室副專員謝康坦言。
相關數據顯示,彼時,甘肅省棄風、棄光率分別高達43.2%、30.5%,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只有1076小時,遠未達到項目可研設計2000小時目標。
“設備運行利用率低既造成了新能源資源浪費,又給新能源企業經營帶來了困難,同時也削弱了甘肅新能源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能源局甘肅監管辦公室市場監管處副處長杜宏巍指出。
為引導風電企業理性投資、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機制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甘肅被確定為“紅色”預警省份,其中要求暫緩核準新的風電項目、建議風電開發企業慎重決策建設風電項目、電網企業不再辦理新的接網手續。
至此,酒泉風電基地被“叫停”,甘肅省內的風電產業發展也隨之進入“停滯期”。
“酒泉風電基地的‘叫停’,相當于給一直以來發展較熱的風電產業潑了盆冷水。”謝康說,酒泉風電在建項目全部停工后,一大批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陷入困境,經營狀況不佳,部分企業的既有投資無法收回,導致其停工或外遷,這對酒泉市乃至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
回歸理性內外并舉
甘肅棄風率三年下降35個百分點
“酒泉風電基地的及時叫停給甘肅拉響了警報,把酒泉風電基地建設從盲目投資的過熱狀態拉回到了理性發展的軌道上,我們也逐漸認識到風電基地的開發建設必須充分考慮網源協同、配套調峰、市場消納等各方面的因素。”謝康說。
為使甘肅的風電產業走出停工困局,有關各方加快酒泉至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打通外送通道;解決甘肅省內局部電網阻塞和斷面受限難題,滿足新能源項目接入和送出需要;拓展甘肅省外市場,加大富裕電量外送;推進新能源替代自備電廠發電權交易,組織開展甘肅省內新能源參與直購電交易;培育甘肅省內新增用電負荷。
一系列舉措下,甘肅省跨省跨區外送電量已從2016年的156億千瓦時增加到2019年的422億千瓦時;棄風率從2016年的43%降至2019年的7.6%。
棄風率的大幅下降,讓酒泉風電基地獲得了新生。
“重啟風電基地,將有利于推動甘肅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謝康說,酒泉是甘肅新能源建設重點地區,風電裝機占到甘肅全省風電裝機的72%,通過推進酒泉風電基地等新能源存量項目建設,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能夠促進甘肅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杜宏巍還指出,風電基地重啟也將改善項目業主的投資環境、盤活資金項目。“重新啟動酒泉風電基地建設后,將有利于相關風電項目業主按計劃開發項目,實現投資收益、盤活資金。”
酒泉基地再啟程
重消納強調峰依然是長久戰
記者從酒泉市能源局獲悉,目前,酒泉風電基地項目中的酒湖工程配套500萬千瓦風電部分項目,正在建設推進中,預計年底可并網發電。
“但重啟后的風電基地也仍避不開新能源富裕電量消納和調峰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兩大難題。”謝康坦言。他指出,重啟酒泉風電基地建設,必須統籌考慮接網條件,綜合省內、省外市場消納能力及風電技術發展等,有序啟動風電項目建設,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建設,再次引發棄風棄光率飆升。
“從目前情況看,甘肅省內用電量增長乏力,外送市場受疫情影響不容樂觀,且跨省跨區輸電通道仍然不足。針對風電消納問題,甘肅需要把就地消納放在重要位置,借助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快用電負荷的引進、培育、發展;通過落實增量配電改革、智能微電網建設、擴大清潔能源供暖等措施,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謝康說。
此外,杜宏巍還表示,甘肅應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積極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步開展自備電廠與新能源置換工作,調動新能源企業參與大用戶直購電交易積極性和清潔能源供暖,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甘肅新能源消納。
據了解,拓展省外市場也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重要舉措。“甘肅要借助全國電力市場,打破省間壁壘,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開展跨區富裕新能源增量現貨交易,不斷擴大外送規模,依靠全國聯網優勢與全國電力市場,加強國家跨省跨區調配和市場交易。”謝康說。
而在解決調峰壓力增大問題方面,謝康表示,甘肅應通過完善輔助服務市場規則,建立需求側響應機制,調動用戶參與調峰市場積極性,在降低電力用戶用能成本的同時,開發低成本調峰資源,降低新能源企業分攤壓力。
“甘肅省需盡快啟動相關直流配套火電機組建設,提升甘肅本省調峰能力;同時應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火電企業開展靈活性改造,積極參與西北跨省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挖掘調峰潛力。”謝康認為,還應在新能源裝機密集區有序推進儲能、光熱等示范項目建設,優化新能源出力曲線,通過技術進步緩解調峰壓力、支撐甘肅新能源健康持續發展。
對甘肅而言,這一重大轉變不僅標志著其終于走出了多年風電開發建設的禁區,同時也意味著被“叫停”四年的我國第一個千萬級風電基地——酒泉風電基地將獲得重生。
據了解,酒泉風電基地總投資1200億元,是我國繼西氣東輸、西油東輸、西電東送和青藏鐵路之后,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志性工程。根據規劃,項目建成后總裝機達1245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26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發電站年發電量的1/4。
如此“風光”的酒泉風電基地,卻在2016年被“緊急叫停”。配套裝備企業外遷、風電建設項目停工、風電產業虧損……一時間,風電建設火熱的戈壁灘上再不見施工團隊的身影。
時隔四年,現如今甘肅的解禁對酒泉乃至全省意味著什么?會對該省新能源消納提出怎樣的新要求?
酒泉重“建”輕“消”
拖累全省成棄風“重災區”
酒泉風電基地建設方案于2008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復,是全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隨著1245萬千瓦規模指標的下達,風電項目建設一時間如火如荼。
截至“十二五”末,380萬千瓦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一期、300萬千瓦酒泉風電基地二期第一批、65萬千瓦酒泉大型風機示范項目已全部建成并網運行,截至2015年底,酒泉共建成風電裝機915萬千瓦。
然而“大建”之下,電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也日益凸顯。“甘肅新能源開發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電力裝機增長與用電能力反差也不斷加大,加之自身消納市場培育不足,系統調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暢等因素,新能源出力受限。2016年,甘肅省成為全國棄風棄光最嚴重的省份。”國家能源局甘肅監管辦公室副專員謝康坦言。
相關數據顯示,彼時,甘肅省棄風、棄光率分別高達43.2%、30.5%,風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只有1076小時,遠未達到項目可研設計2000小時目標。
“設備運行利用率低既造成了新能源資源浪費,又給新能源企業經營帶來了困難,同時也削弱了甘肅新能源持續發展的動力。”國家能源局甘肅監管辦公室市場監管處副處長杜宏巍指出。
為引導風電企業理性投資、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2016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建立監測預警機制促進風電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甘肅被確定為“紅色”預警省份,其中要求暫緩核準新的風電項目、建議風電開發企業慎重決策建設風電項目、電網企業不再辦理新的接網手續。
至此,酒泉風電基地被“叫停”,甘肅省內的風電產業發展也隨之進入“停滯期”。
“酒泉風電基地的‘叫停’,相當于給一直以來發展較熱的風電產業潑了盆冷水。”謝康說,酒泉風電在建項目全部停工后,一大批風電裝備制造企業陷入困境,經營狀況不佳,部分企業的既有投資無法收回,導致其停工或外遷,這對酒泉市乃至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較大影響。
回歸理性內外并舉
甘肅棄風率三年下降35個百分點
“酒泉風電基地的及時叫停給甘肅拉響了警報,把酒泉風電基地建設從盲目投資的過熱狀態拉回到了理性發展的軌道上,我們也逐漸認識到風電基地的開發建設必須充分考慮網源協同、配套調峰、市場消納等各方面的因素。”謝康說。
為使甘肅的風電產業走出停工困局,有關各方加快酒泉至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打通外送通道;解決甘肅省內局部電網阻塞和斷面受限難題,滿足新能源項目接入和送出需要;拓展甘肅省外市場,加大富裕電量外送;推進新能源替代自備電廠發電權交易,組織開展甘肅省內新能源參與直購電交易;培育甘肅省內新增用電負荷。
一系列舉措下,甘肅省跨省跨區外送電量已從2016年的156億千瓦時增加到2019年的422億千瓦時;棄風率從2016年的43%降至2019年的7.6%。
棄風率的大幅下降,讓酒泉風電基地獲得了新生。
“重啟風電基地,將有利于推動甘肅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謝康說,酒泉是甘肅新能源建設重點地區,風電裝機占到甘肅全省風電裝機的72%,通過推進酒泉風電基地等新能源存量項目建設,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能夠促進甘肅省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杜宏巍還指出,風電基地重啟也將改善項目業主的投資環境、盤活資金項目。“重新啟動酒泉風電基地建設后,將有利于相關風電項目業主按計劃開發項目,實現投資收益、盤活資金。”
酒泉基地再啟程
重消納強調峰依然是長久戰
記者從酒泉市能源局獲悉,目前,酒泉風電基地項目中的酒湖工程配套500萬千瓦風電部分項目,正在建設推進中,預計年底可并網發電。
“但重啟后的風電基地也仍避不開新能源富裕電量消納和調峰壓力可能進一步加大兩大難題。”謝康坦言。他指出,重啟酒泉風電基地建設,必須統籌考慮接網條件,綜合省內、省外市場消納能力及風電技術發展等,有序啟動風電項目建設,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建設,再次引發棄風棄光率飆升。
“從目前情況看,甘肅省內用電量增長乏力,外送市場受疫情影響不容樂觀,且跨省跨區輸電通道仍然不足。針對風電消納問題,甘肅需要把就地消納放在重要位置,借助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加快用電負荷的引進、培育、發展;通過落實增量配電改革、智能微電網建設、擴大清潔能源供暖等措施,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謝康說。
此外,杜宏巍還表示,甘肅應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積極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穩步開展自備電廠與新能源置換工作,調動新能源企業參與大用戶直購電交易積極性和清潔能源供暖,通過市場化手段促進甘肅新能源消納。
據了解,拓展省外市場也是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的重要舉措。“甘肅要借助全國電力市場,打破省間壁壘,實現資源在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開展跨區富裕新能源增量現貨交易,不斷擴大外送規模,依靠全國聯網優勢與全國電力市場,加強國家跨省跨區調配和市場交易。”謝康說。
而在解決調峰壓力增大問題方面,謝康表示,甘肅應通過完善輔助服務市場規則,建立需求側響應機制,調動用戶參與調峰市場積極性,在降低電力用戶用能成本的同時,開發低成本調峰資源,降低新能源企業分攤壓力。
“甘肅省需盡快啟動相關直流配套火電機組建設,提升甘肅本省調峰能力;同時應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火電企業開展靈活性改造,積極參與西北跨省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挖掘調峰潛力。”謝康認為,還應在新能源裝機密集區有序推進儲能、光熱等示范項目建設,優化新能源出力曲線,通過技術進步緩解調峰壓力、支撐甘肅新能源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