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八毛五,潮間七毛五,海上風電高電價將成歷史。
在高強度補貼下,國內海上風電經歷了十年快速發展,隨著國家補貼退出,海上風電即將迎來“成人禮”。近年來,海上風電產業已取得非常輝煌的成績,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國內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達到750萬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且在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居全球第一。
“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產業大有可為
在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研究中心能源與交通項目處處長朱衛東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止一次強調“30•60”的目標,在應踐行中國對全世界的承諾過程中,發展風電無疑是實現“碳中和”目標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對風電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風電已經到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風能資源充足,技術水平成熟,風電經濟性高。現在我國風電總裝機是2.67億千瓦,“十四五”期間,全行業要準備把海陸風電裝機做到翻一番都不止。
與杜祥琬院士觀點相同,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會長蔡紹寬認為,這一波海上風電投產潮結束后,中國海上風電還將迎來不短于30年的長期發展高潮期。在規劃布局上,各大沿海地區都在海上風電領域畫上了濃重一筆。
作為海上風電開發熱省,廣東省的規劃裝機規模將再度增加。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畢亞雄表示,廣東省近期進行了進一步摸查,預計在668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的規劃基礎之上,新增裝機規劃約1560萬千瓦,到2030年廣東省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容量達8245萬千瓦。
廣西壯族自治區目前已向國家能源上報規劃,建議“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海上風電1000萬千瓦。山東省委省政府已提出海洋強省建設的十大行動,將海上風電開發作為推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行動的重要內容,目前,已經啟動了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的試點示范項目,正在進行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數據統計,截止2020年9月,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地區已核準海上風電項目超90GW。
實現平價仍有約一毛到兩毛差距
海上風電發展潛力巨大,但國家補貼取消后,產業也將面臨諸多挑戰。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指出,海上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攢一系列問題,近海資源趨近飽和,遠海開發技術水平有限,施工平臺資源緊張,運維能力手段不足,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這與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相矛盾。
當前,海上風實現平價仍存在一定困難。從海上風速資源分布情況來看,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以南地區,這些地區風能資源相對集中。廣西區域風資源條件相對較弱,所以實現平價對于風機的單位千瓦面積要求更高,廣東區域有臺風抗臺要求、還有用海限制,遠距離輸送,基礎類型等因素。
從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方面分析來看,由于遼寧、廣東、福建地區海床復雜,存在嵌巖等情況,所以造價偏高。江蘇區域對于率先實現平價來說有更好的條件。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郭辰分析說。
如上圖所示,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剔除風電“搶裝”帶來的成本溢價,以資本金收益率8%測算,各省海上風電電價與煤電標桿電價尚有約一毛到兩毛的差距。中國電建華東勘探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趙生校表示。
趙生校呼吁,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夠根據自身財政情況,能夠給海上風電產業1毛錢到1毛5分錢的地方補貼,留給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一段過渡的時間。
數據顯示,海上風電典型造價約為17600元/kW,其中,海上風電機組及塔筒、施工建設成本、海纜、運營成本環節占初始投資的45%、27%、19%和9%;運維成本、貸款利息成本、稅收成本占運營成本的48%、30%和22%,不同海域成本構成會有區別。
畢亞雄認為,海上風電機組及塔筒、建設成本、海纜、運維成本等環節占成本比重較大,降低這些關鍵環節成本,是實現海上風電降本的核心。
·海上風機價格降低到5000元/kW,可以實現平價
項目終端電價下降,降本壓力從業主傳導至風電整機廠家,海上風電機組價格將進一步下降,近十年,整機成本雖有波動,但整體處于下降趨勢,價格已經下降了約 18%。關于風電整機價格降低多少可以實現平價?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馬文勇表示,平價時代,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將迎來15%到30%的降本幅度,海上風電機組作為產業鏈的核心,成本占比約40%,這樣的高占比不下降,海上風電產業沒有辦法繼續前行。“十四五”期間,打破上下游壁壘,協調產業資源,加強企業合作,至少還有20%的降本空間。馬文勇認為,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基于平價市場定制產品平臺,基于平臺化模式的定制化產品可以實現與資源條件的完美匹配,把當前6000元到7000元的風機產品單位千瓦售價降到5000元以下。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賀小兵說道,海上風電機組不可能降到陸上風機那么便宜,但要降低到單位千瓦造價5000元完全有可能,目前,陸上平價項目已經有個別整機商的風機成本可以控制在2600元/kW左右,因為海上風機存在抗臺風、防腐蝕等各種冗余設計,成本一般是陸上的兩倍。
海上風電產業的降本增效不能僅靠風電整機企業一方,海上風電產業鏈長,降低海上風電成本更需要從設計、開發、施工、運輸、吊裝等各個環節著手,各方共同努力,系統實現成本的降低。在設計領域,趙生校認為設計院應該承擔主導角色,聯合業主、整機商及各高校,結合項目環境特點、資源情況,做到一體化設計,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開發模式上,打造百萬級和千萬級的海上風電基地成為主流趨勢。
郭辰表示,通過規模化、集約化開發,以一盤棋的思維對項目進行整體化協同和一體化設計。通過一體化的開發、設計、招標、施工、運維,最終實現一片資源一個主體,統籌協調,高效銜接,實現平價。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代詩人李白這句詩寫出了當前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平價道路何其難行,但我們也要相信,有一天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在高強度補貼下,國內海上風電經歷了十年快速發展,隨著國家補貼退出,海上風電即將迎來“成人禮”。近年來,海上風電產業已取得非常輝煌的成績,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國內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達到750萬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且在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居全球第一。
“十四五”期間,海上風電產業大有可為
在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研究中心能源與交通項目處處長朱衛東表示,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止一次強調“30•60”的目標,在應踐行中國對全世界的承諾過程中,發展風電無疑是實現“碳中和”目標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對風電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他認為,風電已經到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風能資源充足,技術水平成熟,風電經濟性高。現在我國風電總裝機是2.67億千瓦,“十四五”期間,全行業要準備把海陸風電裝機做到翻一番都不止。
與杜祥琬院士觀點相同,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會長蔡紹寬認為,這一波海上風電投產潮結束后,中國海上風電還將迎來不短于30年的長期發展高潮期。在規劃布局上,各大沿海地區都在海上風電領域畫上了濃重一筆。
作為海上風電開發熱省,廣東省的規劃裝機規模將再度增加。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黨組副書記畢亞雄表示,廣東省近期進行了進一步摸查,預計在668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的規劃基礎之上,新增裝機規劃約1560萬千瓦,到2030年廣東省海上風電規劃總裝機容量達8245萬千瓦。
廣西壯族自治區目前已向國家能源上報規劃,建議“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海上風電1000萬千瓦。山東省委省政府已提出海洋強省建設的十大行動,將海上風電開發作為推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行動的重要內容,目前,已經啟動了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融合發展的試點示范項目,正在進行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數據統計,截止2020年9月,遼寧、河北、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等沿海地區已核準海上風電項目超90GW。
實現平價仍有約一毛到兩毛差距
海上風電發展潛力巨大,但國家補貼取消后,產業也將面臨諸多挑戰。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指出,海上風電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積攢一系列問題,近海資源趨近飽和,遠海開發技術水平有限,施工平臺資源緊張,運維能力手段不足,關鍵技術受制于人,這與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相矛盾。
當前,海上風實現平價仍存在一定困難。從海上風速資源分布情況來看,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上海及以南地區,這些地區風能資源相對集中。廣西區域風資源條件相對較弱,所以實現平價對于風機的單位千瓦面積要求更高,廣東區域有臺風抗臺要求、還有用海限制,遠距離輸送,基礎類型等因素。
從海上風電項目平均造價方面分析來看,由于遼寧、廣東、福建地區海床復雜,存在嵌巖等情況,所以造價偏高。江蘇區域對于率先實現平價來說有更好的條件。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郭辰分析說。
如上圖所示,按照現有的技術水平,剔除風電“搶裝”帶來的成本溢價,以資本金收益率8%測算,各省海上風電電價與煤電標桿電價尚有約一毛到兩毛的差距。中國電建華東勘探設計院副總工程師趙生校表示。
趙生校呼吁,希望各地方政府能夠根據自身財政情況,能夠給海上風電產業1毛錢到1毛5分錢的地方補貼,留給海上風電實現平價一段過渡的時間。
數據顯示,海上風電典型造價約為17600元/kW,其中,海上風電機組及塔筒、施工建設成本、海纜、運營成本環節占初始投資的45%、27%、19%和9%;運維成本、貸款利息成本、稅收成本占運營成本的48%、30%和22%,不同海域成本構成會有區別。
畢亞雄認為,海上風電機組及塔筒、建設成本、海纜、運維成本等環節占成本比重較大,降低這些關鍵環節成本,是實現海上風電降本的核心。
·海上風機價格降低到5000元/kW,可以實現平價
項目終端電價下降,降本壓力從業主傳導至風電整機廠家,海上風電機組價格將進一步下降,近十年,整機成本雖有波動,但整體處于下降趨勢,價格已經下降了約 18%。關于風電整機價格降低多少可以實現平價?
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馬文勇表示,平價時代,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將迎來15%到30%的降本幅度,海上風電機組作為產業鏈的核心,成本占比約40%,這樣的高占比不下降,海上風電產業沒有辦法繼續前行。“十四五”期間,打破上下游壁壘,協調產業資源,加強企業合作,至少還有20%的降本空間。馬文勇認為,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基于平價市場定制產品平臺,基于平臺化模式的定制化產品可以實現與資源條件的完美匹配,把當前6000元到7000元的風機產品單位千瓦售價降到5000元以下。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賀小兵說道,海上風電機組不可能降到陸上風機那么便宜,但要降低到單位千瓦造價5000元完全有可能,目前,陸上平價項目已經有個別整機商的風機成本可以控制在2600元/kW左右,因為海上風機存在抗臺風、防腐蝕等各種冗余設計,成本一般是陸上的兩倍。
海上風電產業的降本增效不能僅靠風電整機企業一方,海上風電產業鏈長,降低海上風電成本更需要從設計、開發、施工、運輸、吊裝等各個環節著手,各方共同努力,系統實現成本的降低。在設計領域,趙生校認為設計院應該承擔主導角色,聯合業主、整機商及各高校,結合項目環境特點、資源情況,做到一體化設計,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開發模式上,打造百萬級和千萬級的海上風電基地成為主流趨勢。
郭辰表示,通過規模化、集約化開發,以一盤棋的思維對項目進行整體化協同和一體化設計。通過一體化的開發、設計、招標、施工、運維,最終實現一片資源一個主體,統籌協調,高效銜接,實現平價。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代詩人李白這句詩寫出了當前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平價道路何其難行,但我們也要相信,有一天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