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產業在酷熱的6月因為《青海省2017年度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中關于風電項目按照建設規模的10%配套建設儲電裝置的規定而引發了廣泛關注。在社會各界對于儲能市場在何處、儲能經濟性究竟幾何等問題展開激烈討論的背景下,筆者聊些個人觀點,就此與大家展開更多的交流切磋。
技術多樣、應用靈活,國內不具規模商機
儲能技術,特別是電化學儲能技術應用領域比較廣泛。在傳統電力系統的發、輸、配(售)、用各個環節均有其應用模式。例如:配合大型風光電站的可再生能源并網、與火電機組聯合運行的電力系統二次調頻、支撐局部電網穩定并延緩電網設備改造、為特定電力用戶提供用電支撐服務(節能降耗、備用電源、電能質量改善、需求響應)等等。但不得不說的是,在當前的電力系統調度運行機制以及市場定價機制的影響下,儲能技術的性能優勢難以充分發揮,而較高成本劣勢顯得相對明顯,在技術經濟性的綜合比拼當中并無優勢可言。可以說由誰“買單”的問題已經成為制約當前儲能產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瓶頸、預謀發展,產業呼喚現貨市場
那么,儲能究竟該由誰“買單”呢?參考國際經驗和國內形勢,或許電改之后,電力市場環境下的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能夠帶來答案。現貨市場之于儲能的意義其實不必贅述,筆者做過功課之后有些樸素的理解冒昧分享。總結為:現貨市場為儲能參與市場交易帶來了價值空間、降低了投資門檻。
眾所周知,這一輪電改的主要動因有兩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資產激活利用。其中能源轉型的重要任務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由于可再生能源是隨機性波動的,而相對來說電力系統的調度方式和價格是長期不變的(日負荷曲線和固定上網電價)。當二者的分歧大到難以彌合時,就會引發大量的棄風棄光,在這種情況下儲能的裝機容量就顯得杯水車薪,應用價值也就無從談起了。
但是在現貨市場下,可能每15分鐘就會發生由于供需變化而引起的上網價格變動,在這種不確定性大增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系統穩定就需要更多的靈活性資源來應對各種挑戰。這種從“日前”到“日內”的改變雖然“微小”,但是對于管控難度的提升和靈活性資源的需求量可能就是幾何級數的增加,這其中會有不少可以轉化為儲能的應用價值空間。另外,由于靈活性資源的引入和交易周期的壓縮,可再生能源隨機性引發的偏差量將會大幅縮小,所需系統的投資規模和門檻也就小得多了,這也為儲能的參與提供了便利。至于輔助服務市場之于儲能則很好理解,儲能為電力系統提供優質的調頻、調峰等服務,服務的受用者為服務買單理所當然。
現貨雖好、不解近渴,產業仍需深挖機會
雖然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的建設對于儲能產業發展大有裨益,但畢竟電改需要周期,十年之內能否完成尚不好說,難道儲能產業就這么蹭著電動汽車的“便車”等下去?當然不可,儲能產業仍然需要不遺余力的深挖“新興”和“存量”兩個市場。
所謂“新興”市場,就是開發新的商業化示范項目,結合細分市場研究進行零散機會的挖掘。比如火電聯合調頻,全國范圍內不具備條件,華北、山西以及隨后的浙江、江蘇、山東可以嘗試,需要研究各地的具體政策和市場環境;比如一些特殊用能需求的用戶,高可靠性用電、能量回收、有降本壓力的通信行業盤活備電甚至包括軍方的應急指揮電源等,結合各自的用能特點、市場環境、電務知識和儲能技術的應用方案也可能有機會。
拓新的同時也不要忽略現有的諸多已經建成的示范項目,通過對這些項目應用效果的深入分析,特別是進行相對開放的經驗交流,更能夠幫助產業總結得失,讓示范項目更大的發揮其價值。因此,產業要保持走起來的姿態,哪怕是小步走也要走,這非常重要。其實業內一直有些企業在行動,有邊干邊說的、也有低頭不語努力踐行的,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產業先鋒和學習標桿。
需求為王、咨詢引領,解決方案模式更佳
方向明確了,落實和操作的方式方法也應被關注到。儲能作為新興產業,資源有限的條件下要更好的發揮其價值是非常關鍵的。儲能產業此前以產品模式為主,首先通過業務分析識別出一個應用場景,然后結合不同技術路線的差異設計集成出一套儲能系統產品,希望通過這套產品覆蓋這一類型的全部應用、快速推廣。但是在產業市場尚不成熟的前提下,不但推廣的優勢無從發揮,還暴露出缺乏針對性的不足。
筆者認為現階段適合儲能拓展的是服務解決方案模式。通過專業的業務咨詢做引領,深入梳理和挖掘潛在用戶的痛點,進而整合行業內優勢資源構建系統助力客戶提升價值、成就自身。這一模式強調業務的先導作用和分工協作、開放共贏的合作理念。某種意義上,就是一種一對一的定制化,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戶價值的同時讓儲能發揮價值,由此產生的結論才能更好的體現商業化示范的成果。
儲能產業這兩年的發展速度和勢頭是有目共睹的,但隨之而來的也有諸多問題不斷顯現。為此,企業和科研界先后發出了“產業要投資而不是投機”,“避免財務型投資方、避免被資本綁架”,“儲能技術不容忽悠”等一系列聲音,不僅是在紛繁復雜的市場競爭之下產業傳遞出的理性之聲,也承擔起了推動儲能產業健康發展的責任。
筆者作為儲能產業內的一名普通耕耘者,僅以多年來投身產業之中的些許個人淺見抱磚引玉,算是為儲能產業發展盡一些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