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的發展并非孤立存在,它折射出整個能源行業的變革與格局生態的調整,并與經濟新常態下的市場需求密切相關。在能源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中國能建江蘇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江蘇院”)開展了國際能源變革論壇永久會址智能電力規劃、中國能建集團園區智慧能源系統研究、蘇州示范區主動配電網綜合示范工程、秋藤—高旺220千伏線路電纜隧道工程、南京地鐵七號線外業勘測任務……為點燃新一輪發展引擎,江蘇院積極介入智慧能源、儲能、分布式光伏、微電網、智能配電網、光熱發電、海上風電等新領域,培育新業態,為未來描繪新的藍圖。
近日,江蘇院正式進軍儲能市場,先后承擔了“中天科技如東本部6兆瓦時分布式儲能EPC總承包示范項目”及“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基于鹽穴壓縮空氣智能電網儲能系統項目”。
經過幾年的積累沉淀,該院在儲能系統逐步興起的當口把握住了良機。
把脈政策形勢 探索業務新方向
當今能源形勢瞬息萬變,傳統的勘測設計和總承包市場開發的難度不斷增大,國內電力建設投資規模下降,競爭卻日趨激烈,收費標準持續降低,對于市場主體而言,如若故步自封,則意味著停滯不前。
在向工程公司轉型的過程中,江蘇院科學分析研判眼前形勢與困境,深入探究能源供給和消費領域,力求在常規業務之外打開一條新的發展通道。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中指出,到2020年,國家全面啟動能源革命體系布局,推動化石能源清潔化,根本扭轉能源消費粗放增長方式,實施政策導向與約束并重。“這意味著,傳統的煤機燃機項目向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的方向越來越明確,并且刻不容緩。”該院發電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葛新鋒談到傳統電源業務的轉型時說,“我們一方面要堅守大容量高參數的煤機設計市場,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省內外或海外的燃機設計工作,并努力實現H級燃機的業績突破。”
微妙的局勢變化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同樣存在。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估算,五年時間內將有上萬億資金注入可再生能源市場。這塊龐大的蛋糕,參與者能分得多少,消化多少?“這取決于企業能否在行業的變革中找準新的業務增長點。”江蘇院新能源工程公司王磊表示,“面對新能源市場的轉型,江蘇院必須緊跟政策、主動出擊、突破壁壘。近年來,土地資源集約型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將取代逐漸減少的大型地面光伏,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陸上風資源的減少也推動了海上風電項目的進程,這些領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除此以外,在智能電網和智慧能源方面,江蘇院經過持續多年針對配網高端業務的密切跟蹤和技術營銷,如今已在園區智慧能源、主動配電網、交直流混合配電網、增量配電網、無線專網、智能充電塔等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在非電領域也有突破性進展,江蘇院穩步推進南京地鐵七號線的外業勘測,完成了跨海路橋鋼管樁試樁任務。
利用區域優勢 挖掘優質資源
拓展新型業務,江蘇院首先立足省內,借助區域優勢,挖掘省內優質資源。其中,該院以中標的壓縮空氣儲能國家試驗示范項目為例,作為國家級試驗示范項目,該項目依托的正是江蘇金壇鹽盆的鹽穴資源條件。項目借助鹽穴壓縮空氣儲能技術能充分利用地下鹽穴資源,從而實現能量存儲轉化。
據稱,通過這種新型技術,用電低谷時可吸納“棄能”,使之轉化為空氣分子的內勢能,而當用電高峰到來之時,分子勢能釋放使之做功發電,可大幅改善發電用電的時空結構。
這種“補峰應急”與“調頻穩壓”技術,大大優化了電力資源配置。“結合項目所在區域負荷發展及可再生能源開發情況,我們有條件構建基于鹽穴空氣儲能發電系統的微電網工程,遠期具備百萬千瓦級的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電源開發規模,可打造面向江蘇全省的大型調峰電源基地,形成金壇區域優勢產業集群,有效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江蘇院發電工程公司總經理葛小豐介紹。
同樣在省內,常州、蘇州是江蘇院開展主動配電網工程的試點城市。目前,蘇州主動配電網工程示范工程已進入實施階段,正在創新頂層設計;而在常州,已建成了全省第一座“不停電”的智能充電站——常州武進高新區鳳林路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站。
所謂“不停電”,突出表現在充電站的離網運行模式。“如果充電站進線因故退出運行,造成全站失電時,就由儲能系統及光伏發電提供應急電源,為充電站內應急用電負荷及部分充電樁供電,保障充電站正常運行;當充電站進線恢復供電之后,再由儲能系統存儲所需電能。”江蘇院配網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蘇麟解釋。
在設計過程中,江蘇院嘗試了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接口、預制艙式儲能系統、站內分布式能源管控后臺等技術,實現對源(光伏發電)、荷(可控負荷)、儲(蓄電池儲能系統)的綜合利用。江蘇院配網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蘇麟介紹之所以選擇常州,因為“該城市配電網網架較為完善、自動化程度較高,已有大量分布式電源實現并網發電,推進智慧能源有助于平抑分布式電源所帶來的功率沖擊、提高清潔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形成多能互聯、清潔發展、智慧城市的社會新形態。”
精于低頭做事 勤于抬頭看路
承接新型業務,勢必要經歷新舊觀念的沖擊、新舊角色的轉換、新舊技術的更迭,“既然選擇順勢而動,奮勇出擊,我們就要牢牢把握最先進最前沿技術,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深入能力建設,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江蘇院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升華說。
江蘇院密切關注重要技術發展動態,靈活掌握能源建設的技術需求,在常規項目的爭取和執行同時注重技術積累,不僅精于“低頭做事”,更勤于“抬頭看路”。
新型業務所涉及的技術,如智慧能源、主動配電網、儲能、微電網、光熱、海上風電等技術等在設計市場上都較為前瞻。“我們未雨綢繆、早作儲備、提早介入,以現有潛在的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能力提升與技術營銷,參與國網、南網、中能建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究和標準制定,相信這些領域將來勢必成為眾多市場主體競爭的熱點。”江蘇院配網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蘇麟滿懷信心。
為推進前瞻性項目的實施,江蘇院系統規劃,合理調配,分別組建了園區智慧能源、儲能電站、主動配電網、光熱發電、多能互補等專項工作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研究,如在不同地區設置駐點,因地制宜收集區域資源;在集中投標爭取業務階段中,為攻克新型業務的技術壁壘,江蘇院通常集結調動多個專業的技術骨干,“讓技術人員介入到市場開發過程中”;為了加強交流,組織培訓、充分調研,江蘇院先后組織參與分布式光伏與精準扶貧論壇、參與分布式光伏商業模式探討、參觀SNEC中國光伏展覽會、聯合清華大學科研團隊研討前沿技術及設備研發……
“我們要求每一位員工以責任意識與‘工匠精神’應對新的挑戰。”江蘇院黨委書記、董事長蔡升華說道。江蘇院將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高質量服務為依托,圍繞“清潔、高效、智能、互聯”目標,開展符合國家能源政策與電改方向的市場業務,在新型業務領域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