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無錫尚德在紐約上市以來,共有9家太陽能企業蜂擁到歐美上市――
中國太陽能企業越來越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明星股”,但是也面臨產品同質化、核心技術仍為歐美企業掌控的系列問題
在國內A股進入調整期、個股表現平平的酷暑天,中國的太陽能企業卻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創造出令投資者興奮的成績。
曾經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創造了中國首富神話的無錫尚德公司,目前股價走出了歷史最高價45美元。今年2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JASOLAR)”,從17美元的發行價一直大漲到42美元。在紐交所上市的“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從去年12月初上市的18美元左右,現在達到了73美元。
中國太陽能企業越來越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明星股”。從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尚德開始,此后又陸續有7家太陽能企業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CSI阿特斯、常州天合、林洋、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電、江西賽維。而另外一家太陽能公司浙江昱輝則選擇在英國上市。
太陽能產業的優異表現,引來了洶涌的資本熱潮,實力雄厚的國際投資機構紛紛攜大量資金投入太陽能產業。西班牙普凱投資基金就是尚德、南京中電的投資者之一,而高盛、JP摩根等投行早已將長三角地區的太陽能企業研究得非常透徹,積極尋找具備投資價值的企業。
短短兩三年時間,9家中國的太陽能企業蜂擁至歐美上市,帶動了全球資本市場太陽能板塊的啟動。同時,在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一條非常成熟的太陽能產業帶。
“財富效應――只有這個解釋。”東方證券研究所電力分析師鄒慧評價說。
明星股的生存空間
蘇州、無錫似乎是“太陽能”這個新產業誕生的福地。這里有兩個出名的“海歸”:無錫尚德董事長施正榮;蘇州CSI阿斯特太陽能公司董事長瞿曉鏵。
施正榮是江蘇人,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師從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并獲得太陽能科學博士學位。籍貫蘇州常熟的瞿曉鏵則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得半導體材料科學博士學位。兩位博士一前一后在無錫和蘇州創辦了太陽能企業,并先后在美國上市。
國際市場尤其是歐美國家對太陽能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的極大需求,使得尚德和阿特斯的產品訂單源源不斷,業績增長驚人。尚德上市以后不久,資本市場的追捧就創造了一個首富神話,而CSI阿特斯公司2006年銷售額僅僅是6800萬美元,到了2007年,這個數字預估已經達到2.2億美金以上。
“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瞿曉鏵在公司上市后首次見投資者的時候自信地說。
專業為太陽能企業做財務咨詢顧問的道杰資本的一位分析師則這樣形容2006年和2007年的市場:“印鈔機!太陽能企業就像印鈔機,他們生產多少產品出來,國際市場就能吃下多少。”
巨大的財富效應使得長三角地區迅速誕生了一批太陽能企業。常州天合、林洋、晶澳、天威英利、南京中電只是其中的佼佼者,更有許多叫不出名的小企業混雜其間。而做出名堂的企業則引來高盛、JP摩根等投行的銀行家們一趟趟地前往拜訪,這些投行不僅爭取成為它們上市的承銷商,更希望入股以獲得資本市場豐厚的回報。
歐美市場一直是太陽能企業產品銷售的主要地區。去年,歐洲光熱市場以超過35%的比率迅猛增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增長速度更是超過這個比例。國際訂單的保證,使得長三角的太陽能企業欣欣向榮。
雖然亞洲市場不是太陽能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的主要消費地,但這里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年增長率已超過30%,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中國市場的成長性則接近40%,是亞洲市場最重要的一部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的研究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政府也一直構想由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的發電模式,一些相關部門已經提出部分具體規劃。
明星股背后的風險
短短的兩三年時間,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一個太陽能產業帶。目前中國80%-90%的太陽能企業都在長三角地區,以蘇錫為中心,圍繞在周圍的三四小時經濟圈內。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認為,很多產業帶的興起,往往是“無心插花”的結果。其實世界上很多產業的群聚都是沒道理的,也許就是一個“點”開始做得好,于是就擴散開了,逐漸形成其他地區很難超越的產業。
另外一方面,這也反映了長三角地區在此前的二三十年已經聚集了相當的制造業人才和經驗,以及相當的民營企業家和資金。所以一旦有產業機會發生的時候,就會產生效應。
“太陽能產業是有制造業成分的高科技產業,和網絡業完全不一樣,”瞿曉鏵說,“阿特斯剛上市的時候全公司是260多個職員,現在已經700多個職員了。”
一個產業帶一旦形成,行業發展的力量將推動每家企業沒有選擇地往前走。阿特斯在2001年底的投資只有200多萬美元,但現在蘇州地區已經有了包括研發公司在內的5家獨資企業,此外在洛陽還設了一家公司。尚德更是不斷在擴張產能、收購其他公司。
太陽能是高科技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