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五部委聯合發文《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為進一步加快儲能產業發展,發改委表示,未來10年內將分兩個階段推進儲能產業發展的相關工作,第一階段(2017-2020)實現儲能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第二階段(2020-2025)實現商業化初期向規?;l展轉變。
儲能產業已位于臨界點,或將催生萬億級市場
《指導意見》指出,目前我國儲能技術總體處于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初期發展過渡的重要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據專家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儲能裝機將達到50-60GW,到2050年將達到200GW以上,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儲能產業將迎來10年發展黃金期,儲能規模應用化可期,在這關鍵風口,搶先布局儲能產業的企業將有望受益獲得先機,建議關注南都電源、陽光電源、科陸電子、天臣新能源等。
首次明確支持儲能系統直接入網
《指導意見》明確,在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方面,支持儲能系統直接接入電網。目前,國外開展的大容量儲能項目多數都是通過變電站直接接入電網的,《指導意見》為什么要提出“直接接入電網”呢?
當前,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的地點和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不同的接入方式一般就意味著儲能接入容量、建設規范、驗收標準、運行模式不一樣。
我國在用戶側和電源側建設儲能項目碰到的問題相對較少,但儲能系統直接接入電網并實現商業化運營當前還存在一些障礙,包括主體資格認定、驗收標準、電價政策等等,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的電力法中還沒有針對儲能技術的主體認定內容,按照慣例,無法對儲能技術做出“電源”或“用戶”的分類。
對此,可以對照美國的處理方式,早在2007年,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就推出了《防止輸電服務中不正當的歧視和偏向性》(890法案),其中把儲能技術歸類為“非傳統發電電源”,明確要求區域電力市場允許“非傳統發電電源”提供輔助服務。
此次《指導意見》中明確“支持儲能系統直接接入電網”,并指出要研究儲能并網容量、運行控制、涉網保護、安全防護等技術內容,相信對促進儲能技術的大規模商用會有很積極的意義。
推廣鉛碳儲能 但鋰電儲能更利產業長遠發展
鉛碳儲能技術比較成熟,市場化態勢比較明顯,但基于產業長遠發展來看,隨著儲能產業的規?;l展,儲能技術成本降低,能量密度高、壽命長、更為經濟的鋰電儲能技術將更為適宜。
鋰電池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儲能載體,廣泛應用于各種個人電子產品、行動裝置乃至于電動車之車載電池。隨著電池技術帶來鋰電池成本的下降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加上儲能行業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成熟,儲能行業將迎來快速的發展,有望延續鋰電設備的景氣周期。
目前市面上涉及儲能領域的企業,例如南都電源、陽光電源、天臣新能源等企業,其本身鋰電儲能技術功底都不差。如天臣新能源,本身就是以動力鋰離子電池發家的,這讓其有更夯實的基礎去全面發展儲能業務,包括家用、商業、公共事業儲能領域等等。
相比一般的鉛蓄儲能,鋰電儲能基本上不需要維護,溫度適用范圍也更廣泛,可達-20℃-60℃,而且重量輕、體積小、能量密度高,能夠穩定電力,改善電能質量,從而大幅度提高電能使用效率,減少電網購電,節約用電成本。這些優良性能,讓鋰電儲能在未來比鉛蓄儲能走得更遠。
補償措施待明確 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帶動發展
我國儲能產業技術繁多,發展階段各異;應用場景多樣化,商業化程度也參差不齊。《指導意見》提出,針對產業現狀,出臺“一刀切”的補貼政策或是僅技術支持或應用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反,抓住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以市場化手段解決問題,為儲能參與電力系統運行、能源互聯網建設建立長效的市場機制才是推動產業發展,保證產業競爭力和活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強調市場化發展也是《指導意見》的一大特色。
目前的儲能市場尚處于商用化初期,不具備大規模應用的經濟效益,如果不依賴政策補貼,儲能產業想要做到盈利除了不斷提高技術,降低成本,強大自身水平外,還可以借鑒國外的儲能產業盈利模式。
比如改變營銷模式,2016年后,澳洲、英國和德國用戶的光伏系統變得非?;鸨蛟谟谑袌龅膬仍隍寗恿Σ皇菑慕洕钥紤]問題,而是以“用電獨立性”來打動客戶。
國外,例如特斯拉、LG、松下、Orison等企業已經成功推出輕量用戶儲能系統。
在中國市場,也可以考慮從這點著手,尤其是大型企業、工廠等,從逐步擺脫用電依賴作為儲能大規模應用的切入點。
目前,國內一些有前瞻意識的企業,已經在著手家用和商用后備電源技術的開發,例如天臣新能源、猛獅、科陸電子等企業,中國需要獨立用電的用戶比國外多,未來的用電市場也相對較大,轉變營銷模式,讓人們轉換用電思維,一旦人們開始接受獨立用電的可能性和便捷性,未來市場將會不可限量。
雖然儲能作為新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和新動力革新的“最后一公里”,恐怕還需再走一段時間,但《指導意見》的出臺,至少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對儲能的支持態度,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為未來儲能產業化和規模應用梳理了政策方向。
儲能產業已位于臨界點,或將催生萬億級市場
《指導意見》指出,目前我國儲能技術總體處于從示范應用向商業化初期發展過渡的重要階段,已經初步具備了產業化的基礎。據專家預計,到“十四五”末,我國儲能裝機將達到50-60GW,到2050年將達到200GW以上,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儲能產業將迎來10年發展黃金期,儲能規模應用化可期,在這關鍵風口,搶先布局儲能產業的企業將有望受益獲得先機,建議關注南都電源、陽光電源、科陸電子、天臣新能源等。
首次明確支持儲能系統直接入網
《指導意見》明確,在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穩定性方面,支持儲能系統直接接入電網。目前,國外開展的大容量儲能項目多數都是通過變電站直接接入電網的,《指導意見》為什么要提出“直接接入電網”呢?
當前,儲能系統接入電網的地點和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不同的接入方式一般就意味著儲能接入容量、建設規范、驗收標準、運行模式不一樣。
我國在用戶側和電源側建設儲能項目碰到的問題相對較少,但儲能系統直接接入電網并實現商業化運營當前還存在一些障礙,包括主體資格認定、驗收標準、電價政策等等,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國的電力法中還沒有針對儲能技術的主體認定內容,按照慣例,無法對儲能技術做出“電源”或“用戶”的分類。
對此,可以對照美國的處理方式,早在2007年,美國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FERC)就推出了《防止輸電服務中不正當的歧視和偏向性》(890法案),其中把儲能技術歸類為“非傳統發電電源”,明確要求區域電力市場允許“非傳統發電電源”提供輔助服務。
此次《指導意見》中明確“支持儲能系統直接接入電網”,并指出要研究儲能并網容量、運行控制、涉網保護、安全防護等技術內容,相信對促進儲能技術的大規模商用會有很積極的意義。
推廣鉛碳儲能 但鋰電儲能更利產業長遠發展
鉛碳儲能技術比較成熟,市場化態勢比較明顯,但基于產業長遠發展來看,隨著儲能產業的規?;l展,儲能技術成本降低,能量密度高、壽命長、更為經濟的鋰電儲能技術將更為適宜。
鋰電池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儲能載體,廣泛應用于各種個人電子產品、行動裝置乃至于電動車之車載電池。隨著電池技術帶來鋰電池成本的下降和能量密度的提升,加上儲能行業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成熟,儲能行業將迎來快速的發展,有望延續鋰電設備的景氣周期。
目前市面上涉及儲能領域的企業,例如南都電源、陽光電源、天臣新能源等企業,其本身鋰電儲能技術功底都不差。如天臣新能源,本身就是以動力鋰離子電池發家的,這讓其有更夯實的基礎去全面發展儲能業務,包括家用、商業、公共事業儲能領域等等。
相比一般的鉛蓄儲能,鋰電儲能基本上不需要維護,溫度適用范圍也更廣泛,可達-20℃-60℃,而且重量輕、體積小、能量密度高,能夠穩定電力,改善電能質量,從而大幅度提高電能使用效率,減少電網購電,節約用電成本。這些優良性能,讓鋰電儲能在未來比鉛蓄儲能走得更遠。
補償措施待明確 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帶動發展
我國儲能產業技術繁多,發展階段各異;應用場景多樣化,商業化程度也參差不齊。《指導意見》提出,針對產業現狀,出臺“一刀切”的補貼政策或是僅技術支持或應用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相反,抓住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以市場化手段解決問題,為儲能參與電力系統運行、能源互聯網建設建立長效的市場機制才是推動產業發展,保證產業競爭力和活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強調市場化發展也是《指導意見》的一大特色。
目前的儲能市場尚處于商用化初期,不具備大規模應用的經濟效益,如果不依賴政策補貼,儲能產業想要做到盈利除了不斷提高技術,降低成本,強大自身水平外,還可以借鑒國外的儲能產業盈利模式。
比如改變營銷模式,2016年后,澳洲、英國和德國用戶的光伏系統變得非?;鸨蛟谟谑袌龅膬仍隍寗恿Σ皇菑慕洕钥紤]問題,而是以“用電獨立性”來打動客戶。
國外,例如特斯拉、LG、松下、Orison等企業已經成功推出輕量用戶儲能系統。
在中國市場,也可以考慮從這點著手,尤其是大型企業、工廠等,從逐步擺脫用電依賴作為儲能大規模應用的切入點。
目前,國內一些有前瞻意識的企業,已經在著手家用和商用后備電源技術的開發,例如天臣新能源、猛獅、科陸電子等企業,中國需要獨立用電的用戶比國外多,未來的用電市場也相對較大,轉變營銷模式,讓人們轉換用電思維,一旦人們開始接受獨立用電的可能性和便捷性,未來市場將會不可限量。
雖然儲能作為新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和新動力革新的“最后一公里”,恐怕還需再走一段時間,但《指導意見》的出臺,至少從國家層面明確了對儲能的支持態度,這是非常積極的信號,為未來儲能產業化和規模應用梳理了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