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國家電投集團福建平潭V型浮體式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正式簽約,這意味著我國又一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進入開發流程。此前,有消息稱,我國將于2019年開建首個海上漂浮式風電項目。在國內海上風電加快啟動的背景下,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將助力風電向更遠的深海布局。
企業紛紛布局
據上海電氣總體室主任許移慶此前透露,國內首個海上漂浮式風電示范項目已于2015年開始籌建,計劃在2019年開工,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東海。上海電氣將參與建設該示范項目。
上海智能電網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長、上海電力學院副院長符楊表示,該中心的風力發電技術團隊與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等合作,已在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為后續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場大規模開發奠定了基礎。
記者了解到,在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走在前列的是歐洲和日本。我國風電企業不僅在國內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也紛紛走到國外,通過參與國際項目,獲得相關經驗。
2016年7月,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與法國合作方Eolfi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大西洋布列塔尼地區的Groix項目,該項目將由四臺單機容量6兆瓦的漂浮式海上風機組成。2016年12月,中國海裝與英國10兆瓦海上浮動平臺風電項目業主HEXICON AB 簽署供貨合同,雙方將共同開拓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
走向深海必經之路
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海上風電場絕大多數為近海風電場。未來,海上風電勢必會向深遠海發展。深遠海范圍更廣、風能資源更豐富、風速更穩定,且不會與海上漁場、航線等發生沖突,發展海上風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中國農機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的專家介紹說,深遠海風電通常水深超過50米,在這樣的海域,以固定打鉆、淺灘著床的方式建設風電場,不具備經濟性優勢。因此,要走向風大浪高的深遠海,必須改變技術路徑,突破傳統海上風電的“作戰半徑”。
據介紹,不同于傳統的海上風電機組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組就像超級浮標一樣,通過剛柔并濟的懸鏈、筋腱等系留海底;同時配套海纜,運用分頻或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長距離輸電。相對于傳統的海床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可以接觸到遠洋深處的強風,因此風能利用率大大提升。
“漂浮式機組,能讓風機擺脫不同海床條件的束縛,使基礎的設計標準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海上作業。同時它將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在需要維修或是躲避臺風時,可以輕易地解除固定的錨索返回港口。”上述專家稱。
需探索中國方案
去年10月,全球首個商業化運行的大型海上漂浮式風電項目——海溫德蘇格蘭漂浮式風電場已在英國海域投入運行。風電場擁有5臺6兆瓦風機,每座風機通過長達100余米的漂浮式基礎及3條連接海底的錨索矗立,總重量高達11200噸。項目業主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稱,該項目能在水深800米的海域運作,從而使此前海上風力發電無法開展的海域得以利用。
業內認為,從蘇格蘭海溫德風力發電場獲得的運行經驗將為后續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從而推動全球漂浮式海上風電進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海上風電場的建造成本遠高于陸上風電場。海上漂浮風電場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機組規模,而是通過削減建造成本來提高競爭力。”中國電建華東院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海上環境、海床條件、風資源狀況與歐洲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探索適應中國海上狀況的漂浮式方案。”
一位整機商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與傳統海上風電項目的顯著區別在于風機基礎不同,但其技術創新的重點則在于風機葉片。“漂浮式風電項目需要葉片通過旋轉來減少風和海浪帶來的震動,對葉片的技術要求不同于傳統的海上風電葉片。”
企業紛紛布局
據上海電氣總體室主任許移慶此前透露,國內首個海上漂浮式風電示范項目已于2015年開始籌建,計劃在2019年開工,項目建設地點位于東海。上海電氣將參與建設該示范項目。
上海智能電網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長、上海電力學院副院長符楊表示,該中心的風力發電技術團隊與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等合作,已在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為后續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場大規模開發奠定了基礎。
記者了解到,在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走在前列的是歐洲和日本。我國風電企業不僅在國內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也紛紛走到國外,通過參與國際項目,獲得相關經驗。
2016年7月,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與法國合作方Eolfi公司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大西洋布列塔尼地區的Groix項目,該項目將由四臺單機容量6兆瓦的漂浮式海上風機組成。2016年12月,中國海裝與英國10兆瓦海上浮動平臺風電項目業主HEXICON AB 簽署供貨合同,雙方將共同開拓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
走向深海必經之路
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海上風電場絕大多數為近海風電場。未來,海上風電勢必會向深遠海發展。深遠海范圍更廣、風能資源更豐富、風速更穩定,且不會與海上漁場、航線等發生沖突,發展海上風電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中國農機協會風能設備分會的專家介紹說,深遠海風電通常水深超過50米,在這樣的海域,以固定打鉆、淺灘著床的方式建設風電場,不具備經濟性優勢。因此,要走向風大浪高的深遠海,必須改變技術路徑,突破傳統海上風電的“作戰半徑”。
據介紹,不同于傳統的海上風電機組將基座固定在海床上,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組就像超級浮標一樣,通過剛柔并濟的懸鏈、筋腱等系留海底;同時配套海纜,運用分頻或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長距離輸電。相對于傳統的海床固定式海上風電機組,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可以接觸到遠洋深處的強風,因此風能利用率大大提升。
“漂浮式機組,能讓風機擺脫不同海床條件的束縛,使基礎的設計標準化,最大限度地減少海上作業。同時它將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在需要維修或是躲避臺風時,可以輕易地解除固定的錨索返回港口。”上述專家稱。
需探索中國方案
去年10月,全球首個商業化運行的大型海上漂浮式風電項目——海溫德蘇格蘭漂浮式風電場已在英國海域投入運行。風電場擁有5臺6兆瓦風機,每座風機通過長達100余米的漂浮式基礎及3條連接海底的錨索矗立,總重量高達11200噸。項目業主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稱,該項目能在水深800米的海域運作,從而使此前海上風力發電無法開展的海域得以利用。
業內認為,從蘇格蘭海溫德風力發電場獲得的運行經驗將為后續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從而推動全球漂浮式海上風電進入發展快車道。
“目前,海上風電場的建造成本遠高于陸上風電場。海上漂浮風電場面臨的真正挑戰不是機組規模,而是通過削減建造成本來提高競爭力。”中國電建華東院的一位相關人士表示,“中國海上環境、海床條件、風資源狀況與歐洲有很大不同,因此,需要探索適應中國海上狀況的漂浮式方案。”
一位整機商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漂浮式海上風電項目與傳統海上風電項目的顯著區別在于風機基礎不同,但其技術創新的重點則在于風機葉片。“漂浮式風電項目需要葉片通過旋轉來減少風和海浪帶來的震動,對葉片的技術要求不同于傳統的海上風電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