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硅業分會公布了2017年國內多晶硅企業產能情況。截止2017年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由2016年底的17家增加至22家,有效產能共計27.6萬噸/年,同比增加31.4%,較2016年凈增6.6萬噸/年。
2017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增加6.6萬噸/年,新增產能包括新建企業釋放產能(東方希望1.5萬噸/年、江蘇康博1萬噸/年、河南恒星5000噸/年、鄂爾多斯2400噸/年、寧夏東夢1000噸/年)以及現有企業技改優化產能(新特能源1.4萬噸/年、新疆大全8000噸/年、四川永祥5000噸/年、洛陽中硅3000噸/年、內蒙盾安2000噸/年、陜西天宏1000噸/年)等。
截止2017年底,超過萬噸級產能的中國多晶硅企業達到10家,分別為江蘇中能(7.4萬噸/年)、新疆特變(3.6萬噸/年)、大全新能源(2萬噸/年)、四川永祥(2萬噸/年)、洛陽中硅(1.8萬噸/年)、亞洲硅業(1.5萬噸/年)、東方希望(1.5萬噸/年)、江西賽維(1萬噸/年)、內蒙盾安(1萬噸/年)、江蘇康博(1萬噸/年),這10家企業的產能占據國內總產能的77.4%,2017年全年產量占比達到82.6%。
2018年1-2月最新多晶硅市場產能情況如何?
一、國內供應創新高
硅業分會統計,截止2018年2月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24家(包括正常檢修企業),有效產能共計29.3萬噸/年,1-2月份產能增量主要來自個別新建多晶硅企業逐步達產過程中的釋放量,包括鄂爾多斯多晶硅、內蒙東立、天宏瑞科。
根據企業規劃統計,2018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43.3萬噸/年,且大部分新增量都集中在三季度以后。
2017年1-2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共計4.77萬噸,同比增加27.2%,其中1月份產量2.42萬噸,2月份產量2.35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25.4%和29.1%。
1月份多晶硅產量創歷史新高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產企業滿產甚至超產運行,另一方面是新建企業產能逐步釋放接近滿產。
2月份產量環比略有減少,一方面是由于2月本屬小月,產量自然減少,另一方面是恒星和東立略作檢修影響部分供應。
1-2月份按產量排序,江蘇中能、新特能源、洛陽中硅分別位居前三位,這三大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46.5%。中能、新特、大全、東方希望、中硅、永祥、亞硅、賽維分別位居前八位,月產量均在千噸以上,這八大企業產量合計占全國總產量的74.7%。
從各企業生產情況看,江蘇中能1-2月份無檢修,生產維持穩定,顆粒硅料有部分外售;天宏瑞科試產運行平穩,產量逐步釋放;四川瑞能1月份檢修,2月初恢復正常運行;云芯硅材1月份設備維護影響部分產量,2月份恢復正常生產;恒星新材料和內蒙東立2月份都有小型檢修,影響部分供應。其余硅料企業均維持正常生產。
二、進口量維持高位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18年1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為16262噸,環比增加29.7%。1月份進口均價為18.11美元/千克,環比增加2.9%。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四點:
第一,從韓國進口量仍位居第一。1月份從韓國進口量為7042噸,環比大幅增加35.7%,在總進口量中的占比仍高達43.3%。韓國目前在產多晶硅企業OCI、韓華、HKS產出幾乎銷往中國,且在韓國本地尚無擴產計劃,因此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基本穩定。
第二,從德國進口量位居高位。1月份從德國進口量為4252噸,環比增加11.7%,占總進口量的26.2%,1月份進口量實際為12月份交易情況,而2017年12月份下游需求仍維持火熱,因此從德國進口量位居高位。
第三,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占比仍居高位。1月份從美國進口量為550噸,環比增加9.6%,其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占比達86.8%,同期德國和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占比分別僅有20.3%和7.3%,可見美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多晶硅仍是漏洞所在。
第四,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列居主要進口國。1月份從我國臺灣進口多晶硅2477噸,占1月份總進口量的15.2%,穩居國內進口量第三位。1月份從馬來西亞進口1597噸,占1月份總進口量的9.8%,超越美國位列進口量第四位。
分國別來看:2018年1月份,自韓、德、臺、馬這四個地區進口量14322噸,占總進口量的94.5%,進口量占比分別為43.3%、26.1%、15.2%、9.8%,韓國進口量仍居首位。分貿易方式來看:2018年1月份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2375噸,占總進口量的14.6%,其中按保稅區倉儲轉口方式進口占比達到72.3%。
三、新增產能陸續投放
根據最近統計情況看,按企業規劃統計2018年多晶硅產能新增量將達到17.7萬噸/年,其中13.9萬噸/年在下半年釋放,故2018上半年實際新增量來自于2017年年底投產企業產能釋放量,即鄂爾多斯8000噸/年以及內蒙東立6000噸/年在2018年上半年達產,天宏瑞科1.9萬噸/年產能逐步釋放到年底達產、新特能源和神舟硅業有部分產能優化也將于2018年上半年達產。
下半年新增產能包括:保利協鑫4萬噸/年,四川永祥(樂山+包頭)5萬噸/年,內蒙盾安、亞洲硅業、四川瑞能、賽維LDK、云芯硅材等。
國內產能排名前三的多晶硅企業均有規模性擴張,包括:保利協鑫新疆在建多晶硅項目規劃4萬噸/年,項目首批2萬噸設施預計將在2018年第三季度前達產,第二批2萬噸設施將在2018年年底前達產,另外與中環股份在單晶用多晶硅料生產、單晶硅棒生產、單晶硅片加工、光伏電站開發等環節開展全面合作。
通威集團和隆基股份成立合資公司,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預計為80億元,將分兩期實施,一期2.5萬噸,2018年年底前達產;通威包頭一期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也將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達產;新特能源公司投資建設3.6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期2年,計劃2019年底前達產,建成后有效產能將達到7.6萬噸/年。
四、多晶硅后市預測
1月份,在下游需求降溫和多晶硅產能足量釋放的影響下,下游硅片企業開始積壓硅料庫存,臨近春節的備貨需求僅僅支撐多晶硅價格僵持到1月底,隨后在終端需求疲軟和單多晶市場份額之爭的雙重刺激下,硅料價格斷崖式下跌,多晶硅企業在低價壓制下被迫積壓庫存,截止2月底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硅料庫存達到8500噸左右。
但是春節前電池片環節價格已有持穩跡象,在“630”政策引發的新一輪光伏搶裝刺激下,下游需求將在二季度開始回暖,加之下游單晶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單晶隆基和中環兩家企業2018年新增單晶硅片產能就高達21.5GW,因此預計,多晶硅價格有望在二季度觸底反彈。
2017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增加6.6萬噸/年,新增產能包括新建企業釋放產能(東方希望1.5萬噸/年、江蘇康博1萬噸/年、河南恒星5000噸/年、鄂爾多斯2400噸/年、寧夏東夢1000噸/年)以及現有企業技改優化產能(新特能源1.4萬噸/年、新疆大全8000噸/年、四川永祥5000噸/年、洛陽中硅3000噸/年、內蒙盾安2000噸/年、陜西天宏1000噸/年)等。
截止2017年底,超過萬噸級產能的中國多晶硅企業達到10家,分別為江蘇中能(7.4萬噸/年)、新疆特變(3.6萬噸/年)、大全新能源(2萬噸/年)、四川永祥(2萬噸/年)、洛陽中硅(1.8萬噸/年)、亞洲硅業(1.5萬噸/年)、東方希望(1.5萬噸/年)、江西賽維(1萬噸/年)、內蒙盾安(1萬噸/年)、江蘇康博(1萬噸/年),這10家企業的產能占據國內總產能的77.4%,2017年全年產量占比達到82.6%。
2018年1-2月最新多晶硅市場產能情況如何?
一、國內供應創新高
硅業分會統計,截止2018年2月底,國內在產多晶硅企業24家(包括正常檢修企業),有效產能共計29.3萬噸/年,1-2月份產能增量主要來自個別新建多晶硅企業逐步達產過程中的釋放量,包括鄂爾多斯多晶硅、內蒙東立、天宏瑞科。
根據企業規劃統計,2018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達到43.3萬噸/年,且大部分新增量都集中在三季度以后。
2017年1-2月份國內多晶硅產量共計4.77萬噸,同比增加27.2%,其中1月份產量2.42萬噸,2月份產量2.35萬噸,同比增幅分別為25.4%和29.1%。
1月份多晶硅產量創歷史新高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產企業滿產甚至超產運行,另一方面是新建企業產能逐步釋放接近滿產。
2月份產量環比略有減少,一方面是由于2月本屬小月,產量自然減少,另一方面是恒星和東立略作檢修影響部分供應。
1-2月份按產量排序,江蘇中能、新特能源、洛陽中硅分別位居前三位,這三大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46.5%。中能、新特、大全、東方希望、中硅、永祥、亞硅、賽維分別位居前八位,月產量均在千噸以上,這八大企業產量合計占全國總產量的74.7%。
從各企業生產情況看,江蘇中能1-2月份無檢修,生產維持穩定,顆粒硅料有部分外售;天宏瑞科試產運行平穩,產量逐步釋放;四川瑞能1月份檢修,2月初恢復正常運行;云芯硅材1月份設備維護影響部分產量,2月份恢復正常生產;恒星新材料和內蒙東立2月份都有小型檢修,影響部分供應。其余硅料企業均維持正常生產。
二、進口量維持高位
根據海關最新數據統計,2018年1月份多晶硅進口量為16262噸,環比增加29.7%。1月份進口均價為18.11美元/千克,環比增加2.9%。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四點:
第一,從韓國進口量仍位居第一。1月份從韓國進口量為7042噸,環比大幅增加35.7%,在總進口量中的占比仍高達43.3%。韓國目前在產多晶硅企業OCI、韓華、HKS產出幾乎銷往中國,且在韓國本地尚無擴產計劃,因此從韓國進口多晶硅量基本穩定。
第二,從德國進口量位居高位。1月份從德國進口量為4252噸,環比增加11.7%,占總進口量的26.2%,1月份進口量實際為12月份交易情況,而2017年12月份下游需求仍維持火熱,因此從德國進口量位居高位。
第三,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占比仍居高位。1月份從美國進口量為550噸,環比增加9.6%,其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占比達86.8%,同期德國和韓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占比分別僅有20.3%和7.3%,可見美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多晶硅仍是漏洞所在。
第四,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列居主要進口國。1月份從我國臺灣進口多晶硅2477噸,占1月份總進口量的15.2%,穩居國內進口量第三位。1月份從馬來西亞進口1597噸,占1月份總進口量的9.8%,超越美國位列進口量第四位。
分國別來看:2018年1月份,自韓、德、臺、馬這四個地區進口量14322噸,占總進口量的94.5%,進口量占比分別為43.3%、26.1%、15.2%、9.8%,韓國進口量仍居首位。分貿易方式來看:2018年1月份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為2375噸,占總進口量的14.6%,其中按保稅區倉儲轉口方式進口占比達到72.3%。
三、新增產能陸續投放
根據最近統計情況看,按企業規劃統計2018年多晶硅產能新增量將達到17.7萬噸/年,其中13.9萬噸/年在下半年釋放,故2018上半年實際新增量來自于2017年年底投產企業產能釋放量,即鄂爾多斯8000噸/年以及內蒙東立6000噸/年在2018年上半年達產,天宏瑞科1.9萬噸/年產能逐步釋放到年底達產、新特能源和神舟硅業有部分產能優化也將于2018年上半年達產。
下半年新增產能包括:保利協鑫4萬噸/年,四川永祥(樂山+包頭)5萬噸/年,內蒙盾安、亞洲硅業、四川瑞能、賽維LDK、云芯硅材等。
國內產能排名前三的多晶硅企業均有規模性擴張,包括:保利協鑫新疆在建多晶硅項目規劃4萬噸/年,項目首批2萬噸設施預計將在2018年第三季度前達產,第二批2萬噸設施將在2018年年底前達產,另外與中環股份在單晶用多晶硅料生產、單晶硅棒生產、單晶硅片加工、光伏電站開發等環節開展全面合作。
通威集團和隆基股份成立合資公司,在樂山市五通橋區投資建設年產5萬噸高純多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預計為80億元,將分兩期實施,一期2.5萬噸,2018年年底前達產;通威包頭一期2.5萬噸高純晶硅項目也將于2018年年底前建成達產;新特能源公司投資建設3.6萬噸多晶硅項目,建設期2年,計劃2019年底前達產,建成后有效產能將達到7.6萬噸/年。
四、多晶硅后市預測
1月份,在下游需求降溫和多晶硅產能足量釋放的影響下,下游硅片企業開始積壓硅料庫存,臨近春節的備貨需求僅僅支撐多晶硅價格僵持到1月底,隨后在終端需求疲軟和單多晶市場份額之爭的雙重刺激下,硅料價格斷崖式下跌,多晶硅企業在低價壓制下被迫積壓庫存,截止2月底國內多晶硅生產企業硅料庫存達到8500噸左右。
但是春節前電池片環節價格已有持穩跡象,在“630”政策引發的新一輪光伏搶裝刺激下,下游需求將在二季度開始回暖,加之下游單晶新增產能逐步釋放,單晶隆基和中環兩家企業2018年新增單晶硅片產能就高達21.5GW,因此預計,多晶硅價格有望在二季度觸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