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聯合開展的《中美合作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咨詢項目成果發布會11月8日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致辭,咨詢項目組中方主席趙忠賢、美方主席Dr.Papay、咨詢項目組代表黃其勵分別介紹了本次研究的執行情況和主要成果。
李靜海在致辭中指出,《中美合作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咨詢項目的成果,有助于加強中美兩國技術合作,明確未來合作前景和方向,實現兩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以及作為主要技術引領國并促進全世界走向大規模應用清潔能源之路。
據介紹,該咨詢報告由中美兩國四院咨詢項目組的50余位院士專家歷時兩年多共同完成。對兩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技術能力,以及政策、經濟性和市場規模等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分析,同時對未來能源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及中美兩國在這個領域合作的作用、模式和經驗等進行了充分探討。報告將分別以中英文形式公開出版。
趙忠賢在發布會上表示,本次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源基礎。中美兩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和負荷分布狀況相似,均擁有大片土地且沿海地區人口密集,可再生能源電力從生產端傳輸到負荷中心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兩國都擁有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以及生物質能。對中美兩國而言,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所面臨的挑戰有兩點:一是成本,二是上網能力。
第二,發電現狀。中美兩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主要來源均為水電,為此兩國都致力于增加其他可再生能源資源發電份額。在轉變能源結構背景下,中美兩國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都有所增長。未來中美兩國將有機會以更快的速度將可再生能源電力并入電網,并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在能源體系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技術推廣。由于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間歇性問題,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主要技術挑戰,來自并網和平衡服務區內的間歇性發電波動。至2020年,風能、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傳統地熱能,以及生物質能發電在技術上將逐步擴大規模并作好加速推廣應用的準備。
第四,促進政策。中美兩國的資源基礎和技術重點具有相似性,但采用的政策方針有所不同。中美兩國煤炭供應充足,常規發電價格相對低廉,目前均在建設清潔能源產業。
中國《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到2020年20%的電力將來源于可再生能源資源并將提供財政獎勵,允許可再生能源電力并入國家電網等,這是發展中國家最積極的國家法律,促進了中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
第五,實現規模化發電面臨的挑戰。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系統中的份額,兩國都必須將方向調整到擴大發電規模上來,屆時面臨的挑戰將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并網容量,低成本的儲電能力。中美兩國應互相分享最佳預測及實踐經驗,包括電網技術和支持性政策等。
第六,環境保護。土地使用是可再生能源技術面臨的重大問題,而提高系統效率和運行壽命可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可再生能源設備在制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兩國須實施和執行相應法規,使廢棄物減量并得到妥善處理。
第七,未來的道路。中美兩國作為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問題方面的合作將越來越緊密。中美兩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大量合作,對近期(比如降低成本)和遠期(比如支持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并將其商業化應用)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與會專家認為,未來10年,美國和中國將成為全球兩個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市場。美國在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方面,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形成制造能力方面,已經分別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份咨詢報告中的一些具體建議,可供兩國政府決策部門參考。
李靜海在致辭中指出,《中美合作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咨詢項目的成果,有助于加強中美兩國技術合作,明確未來合作前景和方向,實現兩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以及作為主要技術引領國并促進全世界走向大規模應用清潔能源之路。
據介紹,該咨詢報告由中美兩國四院咨詢項目組的50余位院士專家歷時兩年多共同完成。對兩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技術能力,以及政策、經濟性和市場規模等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分析,同時對未來能源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和意義,以及中美兩國在這個領域合作的作用、模式和經驗等進行了充分探討。報告將分別以中英文形式公開出版。
趙忠賢在發布會上表示,本次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資源基礎。中美兩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和負荷分布狀況相似,均擁有大片土地且沿海地區人口密集,可再生能源電力從生產端傳輸到負荷中心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兩國都擁有大規模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以及生物質能。對中美兩國而言,發展可再生能源發電所面臨的挑戰有兩點:一是成本,二是上網能力。
第二,發電現狀。中美兩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主要來源均為水電,為此兩國都致力于增加其他可再生能源資源發電份額。在轉變能源結構背景下,中美兩國在使用可再生能源方面都有所增長。未來中美兩國將有機會以更快的速度將可再生能源電力并入電網,并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力在能源體系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技術推廣。由于可再生能源固有的間歇性問題,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的主要技術挑戰,來自并網和平衡服務區內的間歇性發電波動。至2020年,風能、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傳統地熱能,以及生物質能發電在技術上將逐步擴大規模并作好加速推廣應用的準備。
第四,促進政策。中美兩國的資源基礎和技術重點具有相似性,但采用的政策方針有所不同。中美兩國煤炭供應充足,常規發電價格相對低廉,目前均在建設清潔能源產業。
中國《可再生能源法》規定,到2020年20%的電力將來源于可再生能源資源并將提供財政獎勵,允許可再生能源電力并入國家電網等,這是發展中國家最積極的國家法律,促進了中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的增長。
第五,實現規模化發電面臨的挑戰。為了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發電系統中的份額,兩國都必須將方向調整到擴大發電規模上來,屆時面臨的挑戰將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并網容量,低成本的儲電能力。中美兩國應互相分享最佳預測及實踐經驗,包括電網技術和支持性政策等。
第六,環境保護。土地使用是可再生能源技術面臨的重大問題,而提高系統效率和運行壽命可減少其對環境的影響。此外,可再生能源設備在制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兩國須實施和執行相應法規,使廢棄物減量并得到妥善處理。
第七,未來的道路。中美兩國作為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在應對全球性挑戰問題方面的合作將越來越緊密。中美兩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大量合作,對近期(比如降低成本)和遠期(比如支持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并將其商業化應用)都將產生重要影響。
與會專家認為,未來10年,美國和中國將成為全球兩個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應用市場。美國在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方面,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形成制造能力方面,已經分別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份咨詢報告中的一些具體建議,可供兩國政府決策部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