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關鍵的點,儲能業務展開有很多困難,雖然我們投資了很多的資金,我們的儲能技術也非常的好,但是峰谷價格不是可投資的范圍,所以現在是很難,現在有兩種方法來解決。第一個方法就是進一步提升技術來降低儲能系統成本;第二個方法,讓儲能商業模式為消費者容易接受。
2018年09月19-20日,2018第五屆國際儲能峰會在唐山南湖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峰會邀請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百余位海內外演講嘉賓共商儲能良機。
巴伐利亞應用能源研究中心儲能部門主管 Andreas Hauer 博士,Nimble-Net 綠色能源管理公司 執行合伙人 Christoph Flink 博士,印度儲能行業聯盟/歐洲小城鎮電氣聯盟成員 Sandeep Gupte 先生,Brazil-China 巴中工商總會會長 唐凱千 先生,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 能源建筑與環境技術高級經理Anne Bräutigam 女士,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研究員吳少杰先生六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咖在論壇上深入探討如何助力中國儲能產業發展。
在現場嘉賓提問環節,一位嘉賓提到國內儲能企業如何走出去的問題。德國Anne Bräutigam女士表示在德國市場首先要確保產品的質量一定要過關,其次要了解德國市場,分析自己的儲能產品在德國哪些細分市場有潛力。
以下為發言實錄:
Andreas Hauer:首先是Christoph Flink,我們一步一步來吧,Christoph Flink博士,您講到了歐洲很多國家的情況,您提到了一點就是說有一些地方電價是負的,在這個情況下,我不是特別了解,您覺得這種情況會在未來增加嗎?還是說市場上可能未來會不太一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去建立新的儲能系統,因為已經是負的價格了,還是說還是不夠呢?所以這個我想了解一下。
Christoph Flink: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非常感謝你提的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讓我補充講一下剛才沒有講到的東西,為什么歐盟大力的推動最終用戶的動態價格,因為他們想要找到一些解決方案,然后進行一個平衡,把這個問題在未來進行解決。商業的解決方案,不光要考慮到動態的價格以及價格變動的情況,在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舉個例子來講,像中國會有棄風這些情況,也都是在提供中國棄風和棄電的解決方案,而且這樣的解決方案應該對技術的整個生命周期是有效的,像中國我覺得棄電,棄風的情況下不會有長期的問題,只是幾年短期的問題,所以商業案例也需要考慮這些特點。對歐洲也是相同的情況,我們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并不是長期的問題,只是個短期的問題。
有的人會說我有汽車,我晚上會用汽車,以更低的價格使用電,白天使用這個電或者銷售出去,考慮到這樣一種情景可以降低成本,然后來支持高昂的汽車的費用。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常動態的一種情況,真的是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這個問題也會持續下去,謝謝。
Andreas Hauer:下一個問題Sandeep Gupte先生,你給我們介紹了印度很多應用的潛力,而且在印度也有非常活躍的一些計劃和項目。支持這些技術還有解決其他國家的問題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或者有相關的項目嗎?
Sandeep Gupte:印度剛開始,但我們的鄰國,可以說出的就是孟加拉國,比印度落后幾年前,我們做出的成就,像不丹、孟加拉國都可以效仿和跟進,我們政府在支持制造業,我們有很多第一次的事情我們都會去發生,比如說像大規模的機械制造等等,也都會從中國引進,未來要發生很多。
Andreas Hauer:唐先生,剛才你談到的是巴西的情況,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們看到中國和巴西的關系非常的好,我在2015年或者之前的幾年在巴西的感覺,或者是十年前巴西還是非常關注這個化石燃料,比如說石油等等,甚至到海洋底部去尋找石油,現在他們是非常自豪有非常高頻率,尤其是水電的可再生能源。所以現在真的是變化了,不一樣了。
唐凱千:他們更關注這個可再生能源和儲能,巴西是一個可再生和綠色的國家,十年前,十五年前我們并沒有資金去進口這樣的一些技術,現在很多的汽車在巴西都是可以通過像糧食制造的乙醇來進行功能,通過生物質發電,你并不是用能源生產能源,這個是非常廉價的。巴西的水電行業非常的發達,也都是世界文明的,最近也出現了干旱的情況,那水壩的水位都下降,會危害到我們水電的供應,所以巴西就積極的開始探索其他能源的來源。生物質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因為甘蔗燃燒以及沼氣的發電廠,現在巴西也成功的發展了八年的風電行業,現在是非常強有力的一個行業了。
Andreas Hauer:非常好,真的是非常好的前景。我來問一下Anne Brautigam女士,剛才你有一個圖給我們介紹北部的風能和南部的太陽能,然后你也談到了電網的擴展,在德國大家對這個技術非常有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愿意討論,愿意相互對比。
我的問題是在德國,可能不太恰當的一個問題,但我還是要問,你能不能對比一下像這種儲能,更多是組合的方案還是一個獨立的技術。
Anne Brautigam: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對德國也非常的重要,在德國我們是非常開放的,愿意接受任何的科技,不會像其他的國家說我們只會沿著這個方向走,那個方向走,我們非常喜歡競爭,看誰在競爭當中勝出。
另外一方面,電力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仍然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所以我們對電力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必須是肩并肩的雙管齊下,我們不能說只是進行對立起來,不管是對比,我們電和儲能都需要,兩個方面都需要。而且儲能是一個分散式的選擇,而電網更多是集中式的一個選擇,政府來講更好控制集中式的電網,比如說安全性的保證,所以我們肯定會繼續的推進,我們肯定會不斷的進行很好的電網的擴張。
未來我們的電網可能也會有新的解決方案,新的技術,我們可能不需要現在規劃所有的電網,但我們現在必須要規劃好,市場能夠有一個保證和安全的模式。目前電網的擴張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要十年的時間,我們區域電網的擴展是2022年要結束的,但是現在已經延遲到2025年,我們非常高興有前提的預案和規劃,我們現在也看到它有一些差異,因為有了這個延遲,實際上我們希望有新的技術,新的解決方案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有來自于德國的,也歡迎來自國際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也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新的技術,新的企業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Andreas Hauer:非常好,下一個問題提給中國的這位同事,你覺得在這個會議當中,你聽了他們的演講學到了哪些,有哪些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吳少杰:在中國最關鍵的點,我們在做一些能源的工作,我們發現是很難的,而且也不掙錢,雖然我們投資了很多的資金,我們的技術也非常的好,但是峰谷價格也不是可投資的一個范圍,所以現在是很難,現在有兩種方法來解決。第一個方法就是我們應該進一步的提升這個技術來降低我們的成本,我們也是期望能源價格能夠發生變化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方法,讓這個商業模型為消費者容易接受,雖然有一些模式可以支持消費者的投資和經濟性,但是有的時候消費者發現很難去理解,他們也沒法去接受,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關注的是產品,而不是電力的成本,所以我們的商業模式必須要讓他們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這是我的理解,謝謝。
Andreas Hauer: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觀眾,聽眾可以來提問了。
提問:大家下午好或者晚上好!對中國的公司在海外,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儲能技術可融資性,比如說在太陽能,在幾年前,當我們用中國的產品在歐洲或者是印度的項目當中,大家都在問這個產品的可融資性是什么樣的,中國的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去擔保這個產品的質量,它的性能,有的情況下并不是非常有效。德國的公司創造了一些新的產品,比如說提供產品性能的質保和擔保。
我想問在這些領域都發生了一些什么,不管是中國的技術公司還是歐洲、美國的擔保公司,或者是質保的擔保方面的這些公司,他們都在考慮些什么,他們的想法是什么樣子的。
Christoph Flink:首先我想澄清一下,關于這個詞是一個融資的詞,可融資性也就是這個儲能的項目能夠獲得很好的融資,不管是投資者還是銀行,之前在高峰論壇上開會的時候也清晰的說到,我也理解你的問題,或者說我們用融資性或者擔保性吧,不一定叫做銀行性,是不是投資者愿意投資,是不是可以在表外,是不是可以提供保險等等,我覺得有一些真正也在和保險公司密切的合作,嘗試要開發一些保險公司比較滿意的產品,一旦測試的結果或者是說技術的要求達到了,保險公司就愿意去為這樣的產品和項目提供保險或者擔保,這是很好的一個做法,尤其在愛爾蘭等等,他們現在做的一些項目就非常好。我覺得現在有很多項目正在推進,在未來的幾年我覺得在投資,在鋰電池的測試等等,一旦規模達到了一定狀態的話,我覺得還是會出現融資性的提升,我覺得這方面在近期的未來會有解決方案。比如說認證公司進行了認證之后,然后會由保險公司所認可,比如說會出現鋰電池的保險公司等等。
Andreas Hauer:還有沒有其他,下周有一個研討會是關于這個問題的,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
提問: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今天問還是明天問,我們談到儲能的時候就是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因為存儲就是要存儲大量的風能、太陽能還有家庭小型的發電,當我們在儲能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也是我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到底是AC還是DC的耦合,是不是會改變游戲的規則,如果說進行直流電的耦合,可能它需要很大的規模,這個對工業應用的場景怎么樣,現在中國做了很多可再生能源整合和集成的工作,在西方,在歐洲大陸,在這方面也有很多的經驗,所以我想問一下AC、DC的耦合方面會發生一些什么,我想了解一下中國還有其他的國家,他們都是什么樣的經驗,因為像新興的國家,印度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Andreas Hauer:誰愿意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問到了一個技術的問題了。
Sandeep Gupte:你也談到了這是針對具體應用的問題,但現在我們太陽能更愿意采用的是直流電(DC),主要考慮到能源的平衡以及損失的最小化,也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價格,我覺得如果是很大的太陽電廠是DC,如果是風電廠用AC,這是我的答案。
提問:謝謝各位專家,我提個問題,我的問題就是中國是有一個完整儲能的產業鏈,從原材料到電池的組裝,大概中國現在有超過200G電池的生產能力,這里面有動力電池和儲能了,包括CATL大概有6GWH儲能專用的。技術上,我們現在也在國際上算是還可以的,現在我們在國內也有很多,在中國儲能項目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我們很少走出中國,我們很少有去到德國投資的。
我的問題是說,我們中國企業既然有這么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如果走向你們國家,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好的策略,謝謝。
Anne Brautigam: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也在中國,可以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因為現在我們也能夠看到中國公司來德國有很多的價值可去探尋,比如說像我們這個協會,在中國的公司其實也有很多德國的供應商,如果說他們到德國去,他們也可以成為德國公司中國的供應商,但有的時候這種轉變也不太容易,我也不能說這個事情就是特別簡單的,因為我們看到這個市場還在變化,在很多地方還是從投做起。首先你要確保產品的質量一定要過關,可能有的時候需要一年的測試期才能夠真正的生產,可能需要在德國,比如說測試這個產品要測試一年時間再允許應用。
還有一些情況下,比如說讓中國公司拿一些電池到德國,然后他們也要和這些供應商去會見,他們會覺得有一些技術,比如說在技術規范方面,是不是能夠符合,因為我們的市場情況不太一樣,而且在電池領域的技術也是多種多樣的。
應該有一些人先到德國去了解一下市場,到底你的產品在德國哪些細分市場有潛力,你要有很好的質量,要有一個好的品牌,因為他們也是希望你們是有一個來自好的品牌,這應該就是進入德國市場的一個好方式,雖然說不是特別容易的,但是你既然問我了,我也不希望中國的公司在德國失敗,這就是為什么我希望大家成功,然后我給你講的就是實話。
吳少杰:我有一些經驗可以給你分享,我們跟國外企業,甚至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其實距離都比較遠,文化,政策差異很大,對于國外的一些投資給你兩個建議。第一方面,你可以跟一些跨國企業或者世界500強,例如我們接觸過一個風電企業的服務商,他們創業的核心團隊是微軟出來的,所以他把全球分機服務市場,主要是圖象那一塊的服務,是借助了微軟的平臺還有渠道,因為微軟全球布了點,所以這些渠道挑使他們的,利用那些渠道去進行一個擴展,速度比較快,而且也比較成熟。
另一方面,跟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跟著大企業或者跟著央企走,因為外交條件有比較好的商務基礎,包括對當地的政策、經濟、穩定性的研究都做的比較充分,甚至會出現一些商業上的分歧和糾紛也有比較妥善的處理機制。所以建議兩方面,一方面是跟著跨國公司,全球企業,跟著他們的渠道找合作。另外跟著國家戰略,像中能建,國家電網,跟著他們走,謝謝。
Andreas Hauer:我或許可以告訴你,德國儲能協會也會計劃,專門在測試方面,就是歐洲儲能測試方面的一些專門的討論,因為現在也有很多測試相關的程序,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參與一下。因為今天一天大家比較累了,看看還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了是嗎?那我還是問一個問題給所有在座的專家們,大家如果想要和中國進一步的合作,或者說是在中國進一步的發展你們的業務,你們有什么想法?
Anne Brautigam:我們作為一個政府的機構,當然希望和政府保持非常好的關系,我覺得中國和德國的價值觀是非常類似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可以更好的配合協作,我們也希望能夠持續的給大家提供德國市場的信息,如果大家有什么具體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隨時保持聯系。
Sandeep Gupte:借此機會談一談中層,我們有一些是政府對政府的,像今天的采訪,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在行業協會層面上,我們也可以互相的協作,因為有很多是公司對公司之間的合作,一對一的,但是如果說是協作對協作,我覺得這個可能更能形成一些合力,可以以更加結構系統的方式做很多的建議,比如說很多人去到一些展會,去看一下。但是可能只有一些個別的觀點,所以從行業協會,可能會有一個更加有結構的觀點。
唐凱千:我們也是非常活躍在過去30年,差不多都是在做中國和拉丁美洲還有和亞洲之間的關系,我的背景是在美國銀行,巴西和中國之間有一個并購項目達到60億美金的價值。當然了,現在也有貿易戰,巴西也是非常支持中國戰略的思考,所以我們也會持續的支持,然后加強和中國的友好關系。
Christoph Flink:首先我也是堅信我們所有的人在這里,我們能夠一起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革命,就像我們談到的,特別是中國和歐洲也被證明,過去來講也是非常有成果,非常成功的,比如說像太陽能電價的下降,在中國和歐洲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相信這個趨勢還是會持續下去,去解決很多我們共同面臨著能源革命的一些問題。
我們看到在中國,我們也和很多中國公司有過交流,我們希望能夠成為這兩個區域的橋梁,我們共同來將我們的能源變革實現。
吳少杰:非常有意思,中國南部人們喜歡很多新的事物,但是中國北部的人喜歡特別大的東西,如果你有些新技術,然后你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夠滿足經濟方面的效益,你可以在中國南部去做一些嘗試,比如說廣東、浙江。如果說在中國北部地區,你可以做一些特別特別大的項目,比如說像在北京之類的,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觀點。
(發言根據電力頭條App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2018年09月19-20日,2018第五屆國際儲能峰會在唐山南湖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峰會邀請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百余位海內外演講嘉賓共商儲能良機。
巴伐利亞應用能源研究中心儲能部門主管 Andreas Hauer 博士,Nimble-Net 綠色能源管理公司 執行合伙人 Christoph Flink 博士,印度儲能行業聯盟/歐洲小城鎮電氣聯盟成員 Sandeep Gupte 先生,Brazil-China 巴中工商總會會長 唐凱千 先生,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 能源建筑與環境技術高級經理Anne Bräutigam 女士,華北電力大學現代電力研究院研究員吳少杰先生六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大咖在論壇上深入探討如何助力中國儲能產業發展。
在現場嘉賓提問環節,一位嘉賓提到國內儲能企業如何走出去的問題。德國Anne Bräutigam女士表示在德國市場首先要確保產品的質量一定要過關,其次要了解德國市場,分析自己的儲能產品在德國哪些細分市場有潛力。
以下為發言實錄:
Andreas Hauer:首先是Christoph Flink,我們一步一步來吧,Christoph Flink博士,您講到了歐洲很多國家的情況,您提到了一點就是說有一些地方電價是負的,在這個情況下,我不是特別了解,您覺得這種情況會在未來增加嗎?還是說市場上可能未來會不太一樣,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去建立新的儲能系統,因為已經是負的價格了,還是說還是不夠呢?所以這個我想了解一下。
Christoph Flink: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非常感謝你提的這個問題,也是可以讓我補充講一下剛才沒有講到的東西,為什么歐盟大力的推動最終用戶的動態價格,因為他們想要找到一些解決方案,然后進行一個平衡,把這個問題在未來進行解決。商業的解決方案,不光要考慮到動態的價格以及價格變動的情況,在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舉個例子來講,像中國會有棄風這些情況,也都是在提供中國棄風和棄電的解決方案,而且這樣的解決方案應該對技術的整個生命周期是有效的,像中國我覺得棄電,棄風的情況下不會有長期的問題,只是幾年短期的問題,所以商業案例也需要考慮這些特點。對歐洲也是相同的情況,我們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并不是長期的問題,只是個短期的問題。
有的人會說我有汽車,我晚上會用汽車,以更低的價格使用電,白天使用這個電或者銷售出去,考慮到這樣一種情景可以降低成本,然后來支持高昂的汽車的費用。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復雜,非常動態的一種情況,真的是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這個問題也會持續下去,謝謝。
Andreas Hauer:下一個問題Sandeep Gupte先生,你給我們介紹了印度很多應用的潛力,而且在印度也有非常活躍的一些計劃和項目。支持這些技術還有解決其他國家的問題你有什么樣的想法或者有相關的項目嗎?
Sandeep Gupte:印度剛開始,但我們的鄰國,可以說出的就是孟加拉國,比印度落后幾年前,我們做出的成就,像不丹、孟加拉國都可以效仿和跟進,我們政府在支持制造業,我們有很多第一次的事情我們都會去發生,比如說像大規模的機械制造等等,也都會從中國引進,未來要發生很多。
Andreas Hauer:唐先生,剛才你談到的是巴西的情況,我覺得很有意義,我們看到中國和巴西的關系非常的好,我在2015年或者之前的幾年在巴西的感覺,或者是十年前巴西還是非常關注這個化石燃料,比如說石油等等,甚至到海洋底部去尋找石油,現在他們是非常自豪有非常高頻率,尤其是水電的可再生能源。所以現在真的是變化了,不一樣了。
唐凱千:他們更關注這個可再生能源和儲能,巴西是一個可再生和綠色的國家,十年前,十五年前我們并沒有資金去進口這樣的一些技術,現在很多的汽車在巴西都是可以通過像糧食制造的乙醇來進行功能,通過生物質發電,你并不是用能源生產能源,這個是非常廉價的。巴西的水電行業非常的發達,也都是世界文明的,最近也出現了干旱的情況,那水壩的水位都下降,會危害到我們水電的供應,所以巴西就積極的開始探索其他能源的來源。生物質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因為甘蔗燃燒以及沼氣的發電廠,現在巴西也成功的發展了八年的風電行業,現在是非常強有力的一個行業了。
Andreas Hauer:非常好,真的是非常好的前景。我來問一下Anne Brautigam女士,剛才你有一個圖給我們介紹北部的風能和南部的太陽能,然后你也談到了電網的擴展,在德國大家對這個技術非常有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愿意討論,愿意相互對比。
我的問題是在德國,可能不太恰當的一個問題,但我還是要問,你能不能對比一下像這種儲能,更多是組合的方案還是一個獨立的技術。
Anne Brautigam: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且對德國也非常的重要,在德國我們是非常開放的,愿意接受任何的科技,不會像其他的國家說我們只會沿著這個方向走,那個方向走,我們非常喜歡競爭,看誰在競爭當中勝出。
另外一方面,電力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仍然是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所以我們對電力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必須是肩并肩的雙管齊下,我們不能說只是進行對立起來,不管是對比,我們電和儲能都需要,兩個方面都需要。而且儲能是一個分散式的選擇,而電網更多是集中式的一個選擇,政府來講更好控制集中式的電網,比如說安全性的保證,所以我們肯定會繼續的推進,我們肯定會不斷的進行很好的電網的擴張。
未來我們的電網可能也會有新的解決方案,新的技術,我們可能不需要現在規劃所有的電網,但我們現在必須要規劃好,市場能夠有一個保證和安全的模式。目前電網的擴張是一個非常宏偉的目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要十年的時間,我們區域電網的擴展是2022年要結束的,但是現在已經延遲到2025年,我們非常高興有前提的預案和規劃,我們現在也看到它有一些差異,因為有了這個延遲,實際上我們希望有新的技術,新的解決方案可以來解決這個問題,當然有來自于德國的,也歡迎來自國際的解決方案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也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需要新的技術,新的企業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Andreas Hauer:非常好,下一個問題提給中國的這位同事,你覺得在這個會議當中,你聽了他們的演講學到了哪些,有哪些可以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吳少杰:在中國最關鍵的點,我們在做一些能源的工作,我們發現是很難的,而且也不掙錢,雖然我們投資了很多的資金,我們的技術也非常的好,但是峰谷價格也不是可投資的一個范圍,所以現在是很難,現在有兩種方法來解決。第一個方法就是我們應該進一步的提升這個技術來降低我們的成本,我們也是期望能源價格能夠發生變化來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個方法,讓這個商業模型為消費者容易接受,雖然有一些模式可以支持消費者的投資和經濟性,但是有的時候消費者發現很難去理解,他們也沒法去接受,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關注的是產品,而不是電力的成本,所以我們的商業模式必須要讓他們很容易接受,很容易理解,這是我的理解,謝謝。
Andreas Hauer:我希望在座的各位觀眾,聽眾可以來提問了。
提問:大家下午好或者晚上好!對中國的公司在海外,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儲能技術可融資性,比如說在太陽能,在幾年前,當我們用中國的產品在歐洲或者是印度的項目當中,大家都在問這個產品的可融資性是什么樣的,中國的公司做了一些工作去擔保這個產品的質量,它的性能,有的情況下并不是非常有效。德國的公司創造了一些新的產品,比如說提供產品性能的質保和擔保。
我想問在這些領域都發生了一些什么,不管是中國的技術公司還是歐洲、美國的擔保公司,或者是質保的擔保方面的這些公司,他們都在考慮些什么,他們的想法是什么樣子的。
Christoph Flink:首先我想澄清一下,關于這個詞是一個融資的詞,可融資性也就是這個儲能的項目能夠獲得很好的融資,不管是投資者還是銀行,之前在高峰論壇上開會的時候也清晰的說到,我也理解你的問題,或者說我們用融資性或者擔保性吧,不一定叫做銀行性,是不是投資者愿意投資,是不是可以在表外,是不是可以提供保險等等,我覺得有一些真正也在和保險公司密切的合作,嘗試要開發一些保險公司比較滿意的產品,一旦測試的結果或者是說技術的要求達到了,保險公司就愿意去為這樣的產品和項目提供保險或者擔保,這是很好的一個做法,尤其在愛爾蘭等等,他們現在做的一些項目就非常好。我覺得現在有很多項目正在推進,在未來的幾年我覺得在投資,在鋰電池的測試等等,一旦規模達到了一定狀態的話,我覺得還是會出現融資性的提升,我覺得這方面在近期的未來會有解決方案。比如說認證公司進行了認證之后,然后會由保險公司所認可,比如說會出現鋰電池的保險公司等等。
Andreas Hauer:還有沒有其他,下周有一個研討會是關于這個問題的,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一下。
提問:我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今天問還是明天問,我們談到儲能的時候就是和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因為存儲就是要存儲大量的風能、太陽能還有家庭小型的發電,當我們在儲能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也是我想要了解的一個問題,到底是AC還是DC的耦合,是不是會改變游戲的規則,如果說進行直流電的耦合,可能它需要很大的規模,這個對工業應用的場景怎么樣,現在中國做了很多可再生能源整合和集成的工作,在西方,在歐洲大陸,在這方面也有很多的經驗,所以我想問一下AC、DC的耦合方面會發生一些什么,我想了解一下中國還有其他的國家,他們都是什么樣的經驗,因為像新興的國家,印度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經驗。
Andreas Hauer:誰愿意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問到了一個技術的問題了。
Sandeep Gupte:你也談到了這是針對具體應用的問題,但現在我們太陽能更愿意采用的是直流電(DC),主要考慮到能源的平衡以及損失的最小化,也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價格,我覺得如果是很大的太陽電廠是DC,如果是風電廠用AC,這是我的答案。
提問:謝謝各位專家,我提個問題,我的問題就是中國是有一個完整儲能的產業鏈,從原材料到電池的組裝,大概中國現在有超過200G電池的生產能力,這里面有動力電池和儲能了,包括CATL大概有6GWH儲能專用的。技術上,我們現在也在國際上算是還可以的,現在我們在國內也有很多,在中國儲能項目在全球也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我們很少走出中國,我們很少有去到德國投資的。
我的問題是說,我們中國企業既然有這么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如果走向你們國家,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樣好的策略,謝謝。
Anne Brautigam: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因為我們現在也在中國,可以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因為現在我們也能夠看到中國公司來德國有很多的價值可去探尋,比如說像我們這個協會,在中國的公司其實也有很多德國的供應商,如果說他們到德國去,他們也可以成為德國公司中國的供應商,但有的時候這種轉變也不太容易,我也不能說這個事情就是特別簡單的,因為我們看到這個市場還在變化,在很多地方還是從投做起。首先你要確保產品的質量一定要過關,可能有的時候需要一年的測試期才能夠真正的生產,可能需要在德國,比如說測試這個產品要測試一年時間再允許應用。
還有一些情況下,比如說讓中國公司拿一些電池到德國,然后他們也要和這些供應商去會見,他們會覺得有一些技術,比如說在技術規范方面,是不是能夠符合,因為我們的市場情況不太一樣,而且在電池領域的技術也是多種多樣的。
應該有一些人先到德國去了解一下市場,到底你的產品在德國哪些細分市場有潛力,你要有很好的質量,要有一個好的品牌,因為他們也是希望你們是有一個來自好的品牌,這應該就是進入德國市場的一個好方式,雖然說不是特別容易的,但是你既然問我了,我也不希望中國的公司在德國失敗,這就是為什么我希望大家成功,然后我給你講的就是實話。
吳少杰:我有一些經驗可以給你分享,我們跟國外企業,甚至在中國的南方和北方其實距離都比較遠,文化,政策差異很大,對于國外的一些投資給你兩個建議。第一方面,你可以跟一些跨國企業或者世界500強,例如我們接觸過一個風電企業的服務商,他們創業的核心團隊是微軟出來的,所以他把全球分機服務市場,主要是圖象那一塊的服務,是借助了微軟的平臺還有渠道,因為微軟全球布了點,所以這些渠道挑使他們的,利用那些渠道去進行一個擴展,速度比較快,而且也比較成熟。
另一方面,跟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跟著大企業或者跟著央企走,因為外交條件有比較好的商務基礎,包括對當地的政策、經濟、穩定性的研究都做的比較充分,甚至會出現一些商業上的分歧和糾紛也有比較妥善的處理機制。所以建議兩方面,一方面是跟著跨國公司,全球企業,跟著他們的渠道找合作。另外跟著國家戰略,像中能建,國家電網,跟著他們走,謝謝。
Andreas Hauer:我或許可以告訴你,德國儲能協會也會計劃,專門在測試方面,就是歐洲儲能測試方面的一些專門的討論,因為現在也有很多測試相關的程序,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參與一下。因為今天一天大家比較累了,看看還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了是嗎?那我還是問一個問題給所有在座的專家們,大家如果想要和中國進一步的合作,或者說是在中國進一步的發展你們的業務,你們有什么想法?
Anne Brautigam:我們作為一個政府的機構,當然希望和政府保持非常好的關系,我覺得中國和德國的價值觀是非常類似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可以更好的配合協作,我們也希望能夠持續的給大家提供德國市場的信息,如果大家有什么具體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隨時保持聯系。
Sandeep Gupte:借此機會談一談中層,我們有一些是政府對政府的,像今天的采訪,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在行業協會層面上,我們也可以互相的協作,因為有很多是公司對公司之間的合作,一對一的,但是如果說是協作對協作,我覺得這個可能更能形成一些合力,可以以更加結構系統的方式做很多的建議,比如說很多人去到一些展會,去看一下。但是可能只有一些個別的觀點,所以從行業協會,可能會有一個更加有結構的觀點。
唐凱千:我們也是非常活躍在過去30年,差不多都是在做中國和拉丁美洲還有和亞洲之間的關系,我的背景是在美國銀行,巴西和中國之間有一個并購項目達到60億美金的價值。當然了,現在也有貿易戰,巴西也是非常支持中國戰略的思考,所以我們也會持續的支持,然后加強和中國的友好關系。
Christoph Flink:首先我也是堅信我們所有的人在這里,我們能夠一起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革命,就像我們談到的,特別是中國和歐洲也被證明,過去來講也是非常有成果,非常成功的,比如說像太陽能電價的下降,在中國和歐洲都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相信這個趨勢還是會持續下去,去解決很多我們共同面臨著能源革命的一些問題。
我們看到在中國,我們也和很多中國公司有過交流,我們希望能夠成為這兩個區域的橋梁,我們共同來將我們的能源變革實現。
吳少杰:非常有意思,中國南部人們喜歡很多新的事物,但是中國北部的人喜歡特別大的東西,如果你有些新技術,然后你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夠滿足經濟方面的效益,你可以在中國南部去做一些嘗試,比如說廣東、浙江。如果說在中國北部地區,你可以做一些特別特別大的項目,比如說像在北京之類的,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觀點。
(發言根據電力頭條App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