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被稱為人類21世紀的終極能源,然而氫能必須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存儲和運輸。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隱患成為阻礙氫能大規模應用的主要掣肘。如何攻克氫能儲運的關鍵技術?在近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大會上,一些研究機構和企業給出了可能的答案。
安全問題首當其沖
業內專家指出,儲氫等中間環節已經成為氫能規?;瘧玫钠款i,其中,安全問題最為關鍵。
“簡單來說,氫能產業包括制氫、儲氫和應用三個環節。制氫是儲氫的基礎,儲氫是現在行業面臨的瓶頸。同時,在整個過程當中,氫的安全、標準和規范應貫穿整個氫能產業的全流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氫能專委會主任蔣利軍在上述會議上表示。
“氫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由于材料的氫脆導致氫氣泄露甚至爆炸的安全事故曾有發生,如何準確地評價材料,合理選用材料,同時避免材料氫脆的發生,也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蔣利軍說。
這只是儲氫環節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影響氫安全的因素很多。僅在儲運環節,各類閥門、管接頭都可能引發安全問題。此外,氫氣爆炸安全極限的寬度較寬,不僅靜態狀態要穩定,動態的強度更需要保證。”北京伯肯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煥恩表示。
儲氫技術有所突破
《中國氫能發展藍皮書》明確提出建設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研發儲氫材料就是其中一項。“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中,氫能與燃料技術被作為戰略性能源技術,集中攻關氣態氫氣管道運輸、液態氫氣儲運和固態氫氣儲運技術,高密度低成本的材料是氫能存儲技術的研發方向。
目前,儲氫路徑大致可分為三種:高壓、冷凍和吸附。“從儲氫量經濟性和安全性考慮,目前來說高壓是廣泛使用的一種方式。”石鳳文告訴記者,“儲氫瓶有幾種型號,大部分鋼內膽結構會有氫脆問題,在高強度高上應用還是受限制。目前應用最多的鋁合金內膽制造,也就是三型瓶,產品的重容比,重量和儲存溶劑比值具有明顯優勢,但是成本高。”
據了解,三型瓶的技術主要有二,一是鋁內膽成型技術。由于氫氣成型壓力高,所以對內膽制造、材料性能和過程控制提出嚴苛的要求;另外一個是纖維纏繞技術、仿真分析,致力于實現產品的輕量化。
最近,高壓型儲氫瓶有了新的技術突破。蔣利軍介紹:“我們采用了緊密配合的籠式結構,同時應用了一些高壓密封結構,采用了多功能一體化組合閥保證安全。這種罐子除了具有靜態加氫的功能外,同時還有高密度儲氫功能,這個罐子密度是同樣的壓力、同樣水容積的兩倍,這樣也可以減小加氫站儲存氫氣的空間。同時,由于減少壓縮機的開啟頻率,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這就是我們的罐子,根據國際相關標準和國內標準進行相關結構和強度設計,采用鋼帶式纏繞的結構制出了98兆帕的儲氫裝置,并配置遠程安全狀態監控系統,現在這個裝置已經在日本的豐田加工站得到應用,在保定也已經中標,同時98兆帕裝置也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蔣利軍說。
探索高效儲運一體化模式
加氫站對于重整制氫技術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加氫站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外部供氫和站內制氫獲得氫氣后,經過調壓干燥系統處理后轉化為壓力穩定的干燥氣體,隨后在氫氣壓縮機的輸送下進入高壓儲氫罐儲存,最后通過氫氣加注機為燃料電池汽車進行加注,加氫站成為整合氫能資源協同發展的有效場所。
而高密度安全的儲氫環節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終端應用上。囿于氫能的特殊性,運輸也是要考慮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運輸效率也要跟上。“罐車的運輸能力大約是在300-400公斤,除非提高壓力,否則無法提升運輸能力。而使用液態儲氫的話可以達到3噸。”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寧永強說。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液態儲氫的缺點是能耗高、存儲時間短,還有揮發氣體的問題。我國的液態儲氫主要用在航空航天。”石鳳文說。氫氣在零下253攝氏度以下才會變為液體,接近絕對零度,這對液氫長距離運輸和安全工藝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目前,長城汽車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模式。長城汽車氫能源規劃總工程師Marc Melaina介紹,“我們選擇液氫作為加氫站的原因是面積小,如果加氫站的規模、尺寸降低下來,我們可以在城市的很多關鍵重要領域建更多的加氫站,也不會因為制氫對整個城市的電網增加太多負擔。整個經濟成本會降低,當然這種模式儲運液氫也是十分安全的。”
寧永強也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現狀,基本都是高壓儲運。如果將來一旦氫能汽車普及的話,加氫站可能不夠用。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液氫,一種是管道。民用的液氫可以作為一個有效補充,當應用產能不足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市場化。”
安全問題首當其沖
業內專家指出,儲氫等中間環節已經成為氫能規?;瘧玫钠款i,其中,安全問題最為關鍵。
“簡單來說,氫能產業包括制氫、儲氫和應用三個環節。制氫是儲氫的基礎,儲氫是現在行業面臨的瓶頸。同時,在整個過程當中,氫的安全、標準和規范應貫穿整個氫能產業的全流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氫能專委會主任蔣利軍在上述會議上表示。
“氫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由于材料的氫脆導致氫氣泄露甚至爆炸的安全事故曾有發生,如何準確地評價材料,合理選用材料,同時避免材料氫脆的發生,也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蔣利軍說。
這只是儲氫環節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影響氫安全的因素很多。僅在儲運環節,各類閥門、管接頭都可能引發安全問題。此外,氫氣爆炸安全極限的寬度較寬,不僅靜態狀態要穩定,動態的強度更需要保證。”北京伯肯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煥恩表示。
儲氫技術有所突破
《中國氫能發展藍皮書》明確提出建設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研發儲氫材料就是其中一項。“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規劃中,氫能與燃料技術被作為戰略性能源技術,集中攻關氣態氫氣管道運輸、液態氫氣儲運和固態氫氣儲運技術,高密度低成本的材料是氫能存儲技術的研發方向。
目前,儲氫路徑大致可分為三種:高壓、冷凍和吸附。“從儲氫量經濟性和安全性考慮,目前來說高壓是廣泛使用的一種方式。”石鳳文告訴記者,“儲氫瓶有幾種型號,大部分鋼內膽結構會有氫脆問題,在高強度高上應用還是受限制。目前應用最多的鋁合金內膽制造,也就是三型瓶,產品的重容比,重量和儲存溶劑比值具有明顯優勢,但是成本高。”
據了解,三型瓶的技術主要有二,一是鋁內膽成型技術。由于氫氣成型壓力高,所以對內膽制造、材料性能和過程控制提出嚴苛的要求;另外一個是纖維纏繞技術、仿真分析,致力于實現產品的輕量化。
最近,高壓型儲氫瓶有了新的技術突破。蔣利軍介紹:“我們采用了緊密配合的籠式結構,同時應用了一些高壓密封結構,采用了多功能一體化組合閥保證安全。這種罐子除了具有靜態加氫的功能外,同時還有高密度儲氫功能,這個罐子密度是同樣的壓力、同樣水容積的兩倍,這樣也可以減小加氫站儲存氫氣的空間。同時,由于減少壓縮機的開啟頻率,提高了使用可靠性。”
“這就是我們的罐子,根據國際相關標準和國內標準進行相關結構和強度設計,采用鋼帶式纏繞的結構制出了98兆帕的儲氫裝置,并配置遠程安全狀態監控系統,現在這個裝置已經在日本的豐田加工站得到應用,在保定也已經中標,同時98兆帕裝置也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蔣利軍說。
探索高效儲運一體化模式
加氫站對于重整制氫技術是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加氫站的技術路線是通過外部供氫和站內制氫獲得氫氣后,經過調壓干燥系統處理后轉化為壓力穩定的干燥氣體,隨后在氫氣壓縮機的輸送下進入高壓儲氫罐儲存,最后通過氫氣加注機為燃料電池汽車進行加注,加氫站成為整合氫能資源協同發展的有效場所。
而高密度安全的儲氫環節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終端應用上。囿于氫能的特殊性,運輸也是要考慮的重要環節之一。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運輸效率也要跟上。“罐車的運輸能力大約是在300-400公斤,除非提高壓力,否則無法提升運輸能力。而使用液態儲氫的話可以達到3噸。”北京中科富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寧永強說。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液態儲氫的缺點是能耗高、存儲時間短,還有揮發氣體的問題。我國的液態儲氫主要用在航空航天。”石鳳文說。氫氣在零下253攝氏度以下才會變為液體,接近絕對零度,這對液氫長距離運輸和安全工藝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
目前,長城汽車正在探索一種新的模式。長城汽車氫能源規劃總工程師Marc Melaina介紹,“我們選擇液氫作為加氫站的原因是面積小,如果加氫站的規模、尺寸降低下來,我們可以在城市的很多關鍵重要領域建更多的加氫站,也不會因為制氫對整個城市的電網增加太多負擔。整個經濟成本會降低,當然這種模式儲運液氫也是十分安全的。”
寧永強也表示,“目前,我們國家的現狀,基本都是高壓儲運。如果將來一旦氫能汽車普及的話,加氫站可能不夠用。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液氫,一種是管道。民用的液氫可以作為一個有效補充,當應用產能不足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