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微電網,儲能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微電網的特征是協同,要與增量配電網一并推進,如果增量配電網做不好,微電網發展就不可能順利。
在能源革命、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能源行業,智慧能源成為能源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抓手。在這輪智慧能源競賽中,協鑫集團旗下協鑫智慧能源,早早把握住商機,走在行業前列。
就智慧能源發展等相關話題,在10月20日于蘇州舉辦的2018智慧能源發展高峰論壇間隙,本報記者采訪了協鑫智慧能源總裁費智。
微網建設重在因地制宜
中國能源報:智慧能源技術,如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哪個領域發展機會更大?
費智:總體而言,智慧能源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機遇更大一些,傳統能源機遇較小,比如傳統的火電,直接賣給電網或用戶,目前這一塊的變革、創新并不多。
相對來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在智慧能源方面的發展空間廣闊,但這也并不是說傳統能源就沒有機會,隨著售電改革力度越來越大,供應方、需求方將在電網平臺上慢慢實現競價上網、現貨交易,這也是“互聯網+”的業務。
中國能源報:微網成為智慧能源行業的新熱點,協鑫智慧能源也在做微網,在您看來微網的本質是什么?
費智:微網的一部分是集成,將天然氣、地熱或可再生能源進行耦合、協同,以適應資源側、電網需求或用戶負荷的變化。我認為,微網的核心是自適應,即自動控制能力,多年來中國在自動控制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也儲備了不少技術,只是現在應用場景不多、經驗不足。隨著微電網的逐步發展,自適應能力并不會成為發展瓶頸。
中國能源報:目前,微網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協鑫智慧能源在微網的實踐探索中,預計何時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經驗和理論?
費智:預計時間不會太長。
以前“電從遠方來”,現在“電從身邊來”。微網通過對身邊資源因地制宜地利用,可以形成各種組合,比如身邊有風和天然氣,就能組合為“風+天然氣”模式,若有地熱資源,那便是“地熱+天然氣”模式。因地制宜根據資源情況來決定相應的模式或控制系統,從而形成成熟的經驗和理論,因此我認為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經過一定的嘗試和實踐都可以做到。
微網要與增量配電網一并推進
中國能源報:您曾說微網的支撐是配電網,能就此闡述一下嗎?
費智:智慧能源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微網,當然儲能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微網的特征是協同,要與增量配電網一并推進,如果增量配電網做不好,微網發展就不可能順利。
現在微網的瓶頸在于增量配電網和售電,這兩項政策的突破將極大利于微網的發展。微網現以天然氣居多,今后可能全是光伏、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現在天然氣作為主要的能源來源,因壟斷導致價格高、成本高,給微網建設造成困難。
未來,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將為微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很大空間。如果身邊有發電資源又有用戶群體,電從身邊來、就地產生、就地消納就可以成為現實。
中國能源報:日前發改委、能源局就首批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發布通報,稱增量配電網試點進展緩慢,協鑫參與的增量配電網項目進展如何?
費智:我們取得了3張增量配電網的牌照,分別在江蘇揚中、安徽金寨、河南濮陽,前兩個項目都已在實施過程中,進展比較順利。這主要源于合作各方理念一致、共同推動,另外就是項目本身基礎條件較好,有一些儲備,特別是在用戶方面。
我認為,目前試點項目進展緩慢也屬正常,因為新增的配電網不是為了造配電網而造配電網,項目推動也要看用電企業落戶的情況。在園區,配電網的建設速度與用戶是相匹配的。用電多,建的速度就快些;用電少,基礎工作進度就相對慢一些,這可能是試點項目進展緩慢的主因。當然,還受合作方配合度、地方阻力等因素影響。
商業模式可復制
中國能源報:本次論壇上,作為探索“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重要產物,協鑫發布了“鑫能云”,這一平臺有何功能?
費智:“鑫能云”平臺實際上是一個載體,是實施智慧能源的平臺,是將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在傳統能源生產、輸配、儲存以及服務方面。
通俗地講,“鑫能云”平臺就是一個互聯網的對外開放平臺,將協鑫的源網云進行整合,在這里,協鑫、售電公司、客戶、供應商等都可以進來,從而形成一個生態圈。在這個平臺上,既可以看到能源的生產,又能看到能源的傳輸,還可以進行能源線上銷售。在能源服務方面,“鑫能云”可以提供數據的分析、監測、咨詢、代理等。
微網和儲能是智慧能源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近期“鑫能云”將圍繞這兩個方面繼續努力,力圖實現進一步突破。
中國能源報:協鑫地處蘇州,在當地發展智慧能源有地域優勢,您預計智慧能源業務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潛力有多大?
費智:我認為我們做的事情是可以復制的,但就智慧能源或微網而言,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
微網最重要的特點是發供用一體化,但從資源角度來看,并非所有的發電側都是風電或光伏,故而要因地制宜;此外要根據用戶情況,定制化地做微網。
當然,定制化還要考慮到地域政策的不同,就儲能來說,江蘇地區的峰谷價差高,具備較好的套利空間,而在其他地區就沒有如此利好的政策。
總之,智慧能源或微網在原理、控制系統、應用實踐上是相似的,只是商業模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具有可復制性。
在能源革命、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互聯網+”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能源行業,智慧能源成為能源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抓手。在這輪智慧能源競賽中,協鑫集團旗下協鑫智慧能源,早早把握住商機,走在行業前列。
就智慧能源發展等相關話題,在10月20日于蘇州舉辦的2018智慧能源發展高峰論壇間隙,本報記者采訪了協鑫智慧能源總裁費智。
微網建設重在因地制宜
中國能源報:智慧能源技術,如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哪個領域發展機會更大?
費智:總體而言,智慧能源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機遇更大一些,傳統能源機遇較小,比如傳統的火電,直接賣給電網或用戶,目前這一塊的變革、創新并不多。
相對來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在智慧能源方面的發展空間廣闊,但這也并不是說傳統能源就沒有機會,隨著售電改革力度越來越大,供應方、需求方將在電網平臺上慢慢實現競價上網、現貨交易,這也是“互聯網+”的業務。
中國能源報:微網成為智慧能源行業的新熱點,協鑫智慧能源也在做微網,在您看來微網的本質是什么?
費智:微網的一部分是集成,將天然氣、地熱或可再生能源進行耦合、協同,以適應資源側、電網需求或用戶負荷的變化。我認為,微網的核心是自適應,即自動控制能力,多年來中國在自動控制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也儲備了不少技術,只是現在應用場景不多、經驗不足。隨著微電網的逐步發展,自適應能力并不會成為發展瓶頸。
中國能源報:目前,微網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協鑫智慧能源在微網的實踐探索中,預計何時能形成一套成熟的經驗和理論?
費智:預計時間不會太長。
以前“電從遠方來”,現在“電從身邊來”。微網通過對身邊資源因地制宜地利用,可以形成各種組合,比如身邊有風和天然氣,就能組合為“風+天然氣”模式,若有地熱資源,那便是“地熱+天然氣”模式。因地制宜根據資源情況來決定相應的模式或控制系統,從而形成成熟的經驗和理論,因此我認為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經過一定的嘗試和實踐都可以做到。
微網要與增量配電網一并推進
中國能源報:您曾說微網的支撐是配電網,能就此闡述一下嗎?
費智:智慧能源的發展趨勢一定是微網,當然儲能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微網的特征是協同,要與增量配電網一并推進,如果增量配電網做不好,微網發展就不可能順利。
現在微網的瓶頸在于增量配電網和售電,這兩項政策的突破將極大利于微網的發展。微網現以天然氣居多,今后可能全是光伏、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現在天然氣作為主要的能源來源,因壟斷導致價格高、成本高,給微網建設造成困難。
未來,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將為微網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很大空間。如果身邊有發電資源又有用戶群體,電從身邊來、就地產生、就地消納就可以成為現實。
中國能源報:日前發改委、能源局就首批增量配電網試點項目發布通報,稱增量配電網試點進展緩慢,協鑫參與的增量配電網項目進展如何?
費智:我們取得了3張增量配電網的牌照,分別在江蘇揚中、安徽金寨、河南濮陽,前兩個項目都已在實施過程中,進展比較順利。這主要源于合作各方理念一致、共同推動,另外就是項目本身基礎條件較好,有一些儲備,特別是在用戶方面。
我認為,目前試點項目進展緩慢也屬正常,因為新增的配電網不是為了造配電網而造配電網,項目推動也要看用電企業落戶的情況。在園區,配電網的建設速度與用戶是相匹配的。用電多,建的速度就快些;用電少,基礎工作進度就相對慢一些,這可能是試點項目進展緩慢的主因。當然,還受合作方配合度、地方阻力等因素影響。
商業模式可復制
中國能源報:本次論壇上,作為探索“互聯網+”智慧能源的重要產物,協鑫發布了“鑫能云”,這一平臺有何功能?
費智:“鑫能云”平臺實際上是一個載體,是實施智慧能源的平臺,是將互聯網技術、信息化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在傳統能源生產、輸配、儲存以及服務方面。
通俗地講,“鑫能云”平臺就是一個互聯網的對外開放平臺,將協鑫的源網云進行整合,在這里,協鑫、售電公司、客戶、供應商等都可以進來,從而形成一個生態圈。在這個平臺上,既可以看到能源的生產,又能看到能源的傳輸,還可以進行能源線上銷售。在能源服務方面,“鑫能云”可以提供數據的分析、監測、咨詢、代理等。
微網和儲能是智慧能源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近期“鑫能云”將圍繞這兩個方面繼續努力,力圖實現進一步突破。
中國能源報:協鑫地處蘇州,在當地發展智慧能源有地域優勢,您預計智慧能源業務模式在全國復制、推廣的潛力有多大?
費智:我認為我們做的事情是可以復制的,但就智慧能源或微網而言,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
微網最重要的特點是發供用一體化,但從資源角度來看,并非所有的發電側都是風電或光伏,故而要因地制宜;此外要根據用戶情況,定制化地做微網。
當然,定制化還要考慮到地域政策的不同,就儲能來說,江蘇地區的峰谷價差高,具備較好的套利空間,而在其他地區就沒有如此利好的政策。
總之,智慧能源或微網在原理、控制系統、應用實踐上是相似的,只是商業模式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具有可復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