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紹了利用利用大規模被棄掉的新能源來制氫,通過實驗驗證氫儲能系統運行穩定,驗證了氫氣儲能系統可以在0~100%額定功率范圍內自適應風電功率的隨機、間歇和波動等特性。
前提一
目前新能源電能存在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問題,嚴重威脅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并網消納的瓶頸,并且解決這個問題的大規模儲能手段還存在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的挑戰。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這些特性給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用數據來說,2017年前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1.64億kW,光伏裝機容量達1.3億kW,而棄電量達到了近500億kW·h,浪費非常嚴重。
前提二
因煤炭等化石資源儲量豐富,以化石能源消耗為主的能源及能源產品占據了主導地位,且預計較長時間內難以完全擺脫對化石能源及其附屬產品的依賴。
創新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電容器專委會委員袁鐵江團隊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思路——利用大規模被棄掉的新能源來制氫,以氫作為橋梁,構建高效、可靠和清潔的風—煤能源系統,來滿足我國對能源清潔可持續供給的重大戰略需求。
創新思路的基本框架
看圖說話,新能源的一部分用來電解制氫,制氫可以通過兩個路徑:一是利用燃料電池發電,以電能的形式進行消納;二是把它交給化工產業,通過解決氫的問題來減少污染和降低能耗。該風-煤能源系統中間的制氫環節是個電化學的過程,如果分成不同系統的話,會發現制氫、儲氫及后段的用氫各系統對能量流的具體形態以及速度等這些性質需求各異,因此不同能源系統工作特性協調和耦合機制是創新策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比如在制氫的環節中,需要高適應性、大容量和高效的電解水設備。電解水設備對風機的不穩定性功率輸出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用于解決風電過剩問題。在儲氫環節,由于氫的密度較低,若想在有限的體積中儲存更多能量,那么會牽扯大量的能量損耗。因此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就是低損耗、高密度和易釋放的儲氫技術。在輸氫環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低成本、長距離和高效的輸氫技術。在用氫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多形態、高效可靠的用氫技術。
針對前面提到的創新策略,目前有啥進展?
1
針對整個系統架構的設計,研制了“風/光—氫(儲能)—煤多能耦合系統規劃軟件平臺”,此平臺具備了基礎數據庫錄入與管理模塊功能,同時兼備系統部分關鍵設備參數的選型、經濟效益評估以及生產線模擬等功能。但是這里存在一個技術難點就是環節多,耦合能流形態和特性差別較大,使用設計函數建模非常困難。所以針對此點的創新策略就是各環節能流基于能量進行歸一化,然后建立系統等效設計函數。
2
針對一次系統構建風/光—氫(儲能)—煤多能耦合一次系統EMR模型,它的技術難點在于多物理量、高階、強非線性系統和數學建模難,所以針對此點采取的創新策略是利用EMR模型,模塊化、圖形化建模,忽略掉一個系統到另一系統間過渡的能流變化,簡化了建模過程。
一次系統建模建模效果圖
由圖可知:在電解槽壓力和溫度等環境參數保持恒定的情況下,電解槽制氫的速率與輸入電解槽的富裕風電變化速率的變化趨勢相同,這與實際的電解槽制氫速率受電解槽輸入功率控制的結論是一致的,驗證了所提出的氫儲能系統電解槽模型的正確性,也進一步驗證了氫氣儲能系統可以在0~100%額定功率范圍內自適應風電功率的隨機、間歇和波動等特性,并在一定意義上表明了此次提出創新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合理的。
3
在系統控制層面,提出氫儲能系統荷電狀態表征方法。系統儲能介質為氫氣,以氣體的形式進行存儲,和傳統電池的存儲狀態不一樣,因為影響狀態表征因素也很多,比如溫度、壓力等,所以這是一個技術難點。所以針對此點我們的創新策略就是利用氫儲能系統的壓力,考慮到外界的因素來等效表征整個系統SOC的狀態。
接著看圖:針對此系統進行仿真運行,風電場出力及負荷的變化曲線。
由此可以證明:利用這個創新策略可使ESOC變化正常,氫儲能系統運行穩定,系統控制策略效果理想,因此實現了風能的高效利用。
前提一
目前新能源電能存在隨機性、波動性和間歇性等問題,嚴重威脅著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并網消納的瓶頸,并且解決這個問題的大規模儲能手段還存在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的挑戰。在當前技術條件下,這些特性給行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用數據來說,2017年前全國風電裝機容量達1.64億kW,光伏裝機容量達1.3億kW,而棄電量達到了近500億kW·h,浪費非常嚴重。
前提二
因煤炭等化石資源儲量豐富,以化石能源消耗為主的能源及能源產品占據了主導地位,且預計較長時間內難以完全擺脫對化石能源及其附屬產品的依賴。
創新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電容器專委會委員袁鐵江團隊提出了一個創新的思路——利用大規模被棄掉的新能源來制氫,以氫作為橋梁,構建高效、可靠和清潔的風—煤能源系統,來滿足我國對能源清潔可持續供給的重大戰略需求。
創新思路的基本框架
看圖說話,新能源的一部分用來電解制氫,制氫可以通過兩個路徑:一是利用燃料電池發電,以電能的形式進行消納;二是把它交給化工產業,通過解決氫的問題來減少污染和降低能耗。該風-煤能源系統中間的制氫環節是個電化學的過程,如果分成不同系統的話,會發現制氫、儲氫及后段的用氫各系統對能量流的具體形態以及速度等這些性質需求各異,因此不同能源系統工作特性協調和耦合機制是創新策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比如在制氫的環節中,需要高適應性、大容量和高效的電解水設備。電解水設備對風機的不穩定性功率輸出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用于解決風電過剩問題。在儲氫環節,由于氫的密度較低,若想在有限的體積中儲存更多能量,那么會牽扯大量的能量損耗。因此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就是低損耗、高密度和易釋放的儲氫技術。在輸氫環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低成本、長距離和高效的輸氫技術。在用氫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多形態、高效可靠的用氫技術。
針對前面提到的創新策略,目前有啥進展?
1
針對整個系統架構的設計,研制了“風/光—氫(儲能)—煤多能耦合系統規劃軟件平臺”,此平臺具備了基礎數據庫錄入與管理模塊功能,同時兼備系統部分關鍵設備參數的選型、經濟效益評估以及生產線模擬等功能。但是這里存在一個技術難點就是環節多,耦合能流形態和特性差別較大,使用設計函數建模非常困難。所以針對此點的創新策略就是各環節能流基于能量進行歸一化,然后建立系統等效設計函數。
2
針對一次系統構建風/光—氫(儲能)—煤多能耦合一次系統EMR模型,它的技術難點在于多物理量、高階、強非線性系統和數學建模難,所以針對此點采取的創新策略是利用EMR模型,模塊化、圖形化建模,忽略掉一個系統到另一系統間過渡的能流變化,簡化了建模過程。
一次系統建模建模效果圖
由圖可知:在電解槽壓力和溫度等環境參數保持恒定的情況下,電解槽制氫的速率與輸入電解槽的富裕風電變化速率的變化趨勢相同,這與實際的電解槽制氫速率受電解槽輸入功率控制的結論是一致的,驗證了所提出的氫儲能系統電解槽模型的正確性,也進一步驗證了氫氣儲能系統可以在0~100%額定功率范圍內自適應風電功率的隨機、間歇和波動等特性,并在一定意義上表明了此次提出創新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合理的。
3
在系統控制層面,提出氫儲能系統荷電狀態表征方法。系統儲能介質為氫氣,以氣體的形式進行存儲,和傳統電池的存儲狀態不一樣,因為影響狀態表征因素也很多,比如溫度、壓力等,所以這是一個技術難點。所以針對此點我們的創新策略就是利用氫儲能系統的壓力,考慮到外界的因素來等效表征整個系統SOC的狀態。
接著看圖:針對此系統進行仿真運行,風電場出力及負荷的變化曲線。
由此可以證明:利用這個創新策略可使ESOC變化正常,氫儲能系統運行穩定,系統控制策略效果理想,因此實現了風能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