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能不能正常穩定供貨將成為今年的風險與變量。安全、環保、生產,其實與企業的生死、關停、盈虧息息相關。
“3.21”響水爆炸事故持續發酵,影響范圍開始擴大到鋰電材料領域。
本周,一份《關于征求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緊急通知》在網上被曝光。該方案對未來五年之內,江蘇省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的改造升級及退出做出了明確的方向和要求。
這份方案重點如下:
到2020年底,江蘇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不超過1000家;
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化工園區外的34家企業原則上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
凡和所在園區無產業鏈關聯、安全環保隱患大的企業2020年底前退出;
城鎮人口密集區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的89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019年底前退出30家;對已確定就地改造的企業,重新評估提出新的處置意見,2020年底前原則上全部退出;
加大2339家園區外企業整治、壓減、轉移、轉型。2020年底前,高安全風險、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差、技術水平低的企業加大力度關閉退出;
對1660家規模以下企業進一步排查摸底,評估安全環保風險,不達標的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關閉退出;
從園區區域、產業層次、用地面積、規劃許可、安全監管、環境治理等方面對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壓減至20個左右;
被取消化工園區定位的區域,嚴禁再新建化工項目,要嚴格管理、堅決關閉高燃、易燃易爆、安全環保不達標的化工企業,逐步關閉或搬遷其它化工企業。
對于這份方案,業內的評價是“嚴苛”,如果實施,這意味著接下來江蘇將會有超2000家化工企業、30個化工園區將被關停。
作為化工企業聚集的大省——江蘇,其整治力度也釋放出國家加強安全環保、管控化工行業的決心。一方面,化工行業也是容易出現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的重點管控領域,另一方面,化工行業囿于生產特殊性排放氣體對環境污染比較大,也一直是環保整治重災區。
江蘇對于化工領域的整頓,已經在鋰電材料領域引發了連鎖反應,最新的消息是,作為五大電解液溶劑之一EC,近期江蘇兩家EC的生產商已經被政府關停,導致EC的供給量減少30%左右,已經開始對于下游帶來聯動影響。
“這是否意味著電解液又要漲價了?”這是近期業內關于化工治理、環評加嚴討論最熱烈的話題。知情人士透露:現在不是漲不漲價的問題,而是原材料能不能正常穩定供貨的問題。他表示,安全、環保、生產,其實與企業的生死、關停、盈虧息息相關。
事實上,目前背負環保壓力的電解液、溶劑等企業均不敢超負荷生產。樂觀者認為,位于江蘇等沿海省份的化工企業或許將規模向中西部轉移,以應對生產壓力。悲觀者表示,中西部沒人才,環境容量更小,相比之下更不靠譜。
客觀來看,國內就電解液產能來看,能夠滿足動力電池企業需求的產能綽綽有余,只是在化工整治背景下,能夠正常開工的企業有多少、能夠開啟的產能有多大,這將直接決定市場上電解液的供需關系,進而影響材料的價格走勢。
而這,也將成為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降本壓力下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新的變量。
“3.21”響水爆炸事故持續發酵,影響范圍開始擴大到鋰電材料領域。
本周,一份《關于征求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征求意見稿意見的緊急通知》在網上被曝光。該方案對未來五年之內,江蘇省化工企業、化工園區的改造升級及退出做出了明確的方向和要求。
這份方案重點如下:
到2020年底,江蘇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全省化工生產企業數量不超過1000家;
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范圍內、化工園區外的34家企業原則上2020年底前全部退出;
凡和所在園區無產業鏈關聯、安全環保隱患大的企業2020年底前退出;
城鎮人口密集區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的89家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2019年底前退出30家;對已確定就地改造的企業,重新評估提出新的處置意見,2020年底前原則上全部退出;
加大2339家園區外企業整治、壓減、轉移、轉型。2020年底前,高安全風險、安全環保管理水平差、技術水平低的企業加大力度關閉退出;
對1660家規模以下企業進一步排查摸底,評估安全環保風險,不達標的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關閉退出;
從園區區域、產業層次、用地面積、規劃許可、安全監管、環境治理等方面對全省50個化工園區開展全面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壓減至20個左右;
被取消化工園區定位的區域,嚴禁再新建化工項目,要嚴格管理、堅決關閉高燃、易燃易爆、安全環保不達標的化工企業,逐步關閉或搬遷其它化工企業。
對于這份方案,業內的評價是“嚴苛”,如果實施,這意味著接下來江蘇將會有超2000家化工企業、30個化工園區將被關停。
作為化工企業聚集的大省——江蘇,其整治力度也釋放出國家加強安全環保、管控化工行業的決心。一方面,化工行業也是容易出現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的重點管控領域,另一方面,化工行業囿于生產特殊性排放氣體對環境污染比較大,也一直是環保整治重災區。
江蘇對于化工領域的整頓,已經在鋰電材料領域引發了連鎖反應,最新的消息是,作為五大電解液溶劑之一EC,近期江蘇兩家EC的生產商已經被政府關停,導致EC的供給量減少30%左右,已經開始對于下游帶來聯動影響。
“這是否意味著電解液又要漲價了?”這是近期業內關于化工治理、環評加嚴討論最熱烈的話題。知情人士透露:現在不是漲不漲價的問題,而是原材料能不能正常穩定供貨的問題。他表示,安全、環保、生產,其實與企業的生死、關停、盈虧息息相關。
事實上,目前背負環保壓力的電解液、溶劑等企業均不敢超負荷生產。樂觀者認為,位于江蘇等沿海省份的化工企業或許將規模向中西部轉移,以應對生產壓力。悲觀者表示,中西部沒人才,環境容量更小,相比之下更不靠譜。
客觀來看,國內就電解液產能來看,能夠滿足動力電池企業需求的產能綽綽有余,只是在化工整治背景下,能夠正常開工的企業有多少、能夠開啟的產能有多大,這將直接決定市場上電解液的供需關系,進而影響材料的價格走勢。
而這,也將成為2019年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在降本壓力下必須要面對的一個新的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