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到2030年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45%,不難想象,未來軟包電池企業也將成為真正的市場主角。
在與方形和圓柱電池的激烈競爭中,軟包動力電池正異軍突起!種種跡象表明,2019年或將成為軟包電池企業爆發之年。
軟包電池企業掀起擴產狂潮
隨著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不斷走高。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為56.89GWh,其中軟包電池裝機量為7.55GWh,占總裝機量的13.27%,同比增長60.73%;2019年一季度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1.21GWh,同比增幅高達205.3%。
特別是進入2019年以來,軟包電池領域的產能擴張動作不斷,其中不乏動輒幾十GWh的大手筆。恒大集團自今年年初收購軟包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后,隨即表示計劃在10年內建設“多個”年產能達60GWh的超級工廠;總投資達680億元的萬向創新聚能城電池和儲能項目正式開工,將形成年產80GWh電池生產能力;總投資額達220億元的遠景AESC軟包電池項目在江蘇開工,規劃年產20GWh……
今年軟包電池企業布局力度明顯加大,這也是小編在參加近期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開展的“行者無疆·鋰想無限”2019年度動力電池產業鏈調研活動中,最深切直觀的感受,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萬向。在目前已走訪的企業中,不少企業負責人都表示,軟包電池正迎來大好發展時期,企業正積極跟進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中,力信能源位于安徽的4GWh軟包三元動力電池產線已經建成,最快將于2019年年底投產;萬向一二三今年年底電池產能將增至8.3GWh,計劃到2020年產能將達到20GWh;塔菲爾到2020年年底規劃產能14GWh,2021年年底規劃產能24 GWh;盟固利預計到2020年年底,產能將達到15GWh,力爭五年內實現產能不低于40GWh,;天勁股份佛山基地預計2019年10月試投產,一期產能將達到4GWh,2021年全部達產后產能將達到9 G Wh。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調研活動的海外之行中,韓國三星SDI、LG化學等電池企業也向調研組透露了雄心勃勃的產能規劃。其中,LG化學表示,2018年公司產能為35GWh,2019年則要將產能提高到70GWh;三星SDI未來兩年,產能將會分別提高到22GWh和35GWh。而據韓國企業負責人透露,這些產能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等中國新能源補貼退坡后,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而準備。
突破300Wh/kg能量密度的沖鋒手
軟包電池企業之所以會掀起擴產狂潮,這與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和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斷提高有很大關系。從技術上講,與方形和圓柱這些硬殼電池相比,在同樣的材料體系下,軟包電池能量密度平均要高出10%,能在現有技術水平上提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在續航里程上進一步縮小和燃油車的差距。
對許多動力電池企業來說,長期以來300Wh/kg能量密度都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數字高峰。據電池中國網了解,目前國內突破300Wh/kg能量密度關口的電池企業,絕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軟包技術路線。其中,寧德時代NCM811正極+硅碳負極304Wh/kg,力神電池NCA正極+硅碳負極303Wh/kg,國軒高科NCM811正極+硅基負極302 Wh/kg。
而長期以來,寧德時代電池主打方形路線,力神電池則是圓柱電池的重要代表,國軒高科則圓柱和方形都有布局,但如今這三家企業都不約而同選擇軟包作為技術前沿沖鋒手,足見軟包電池在能量密度上的巨大優勢。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就曾表示,“如果按照規定說2020年要求單體比能量達到300Wh/kg,那車企就肯定要用軟包電池了,因為軟包電池的單體比能量更高。”
既然非傳統軟包電池企業都突破了300Wh/kg,那么,以軟包技術為支柱的電池企業自然更不甘落后。日前,電池中國網在上海車展上獲悉,遠景AESC采用NCM811體系的新一代動力電池產品,能量密度也超過300Wh/kg,并將于2020年實現量產。今年3月,中信國安盟固利“電動汽車用300Wh/kg級三元系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研制”項目通過驗收,其能量密度可達310Wh/kg,同時具備了300Wh/kg級高比能量電池的規模化量產能力。
軟包電池市場滲透率將達到45%
實際上,除了高能量密度的優勢,國內企業的軟包電池制造工藝也日益成熟,不少國內企業還獲得了國際車企的巨額訂單。2018年年底,孚能科技與歐洲豪華車企(媒體猜測為戴姆勒)達成合作,簽訂2021年-2027年的供貨協議,供貨規模140GWh,涉及金額高達200億歐元;今年3月,億緯鋰能子公司億緯集能收到現代起亞軟包電池訂單,未來六年訂單需求將達13.48GWh。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車企背書,也將進一步提升軟包電池在市場的認可度。
近年來,軟包電池確實越來越受電池企業和主機廠的青睞。有機構曾對國內50家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的統計數據分析,布局軟包電池的企業數量達到29。而2018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電量TOP20中,涉足生產軟包電池的企業數量多達14家。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目前國內包括北汽、上汽、眾泰等在內的眾多車企都配套了軟包電池。實際上,軟包電池在國際上有著非常高的認可度。據了解,目前雪佛蘭 Volt、日產Leaf、福特等高端車型都采用軟包電池技術路線,而國際動力電池巨頭LG 化學更是主打軟包電池。
“軟包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設計靈活等特點有望加速提升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桑頓新能源技術總監婁忠良表示。“雖然目前方形鋁殼在市面上占絕對主流定位,但是之后軟包的占比會逐年提升。”億緯鋰能項目部總監鄧昊昆認為,未來軟包電池會占據和方形電池旗鼓相當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勢銀智庫的預測,到2030年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45%,不難想象,未來軟包電池企業也將成為真正的市場主角。
在與方形和圓柱電池的激烈競爭中,軟包動力電池正異軍突起!種種跡象表明,2019年或將成為軟包電池企業爆發之年。
軟包電池企業掀起擴產狂潮
隨著市場需求的強勁增長,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不斷走高。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總量為56.89GWh,其中軟包電池裝機量為7.55GWh,占總裝機量的13.27%,同比增長60.73%;2019年一季度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1.21GWh,同比增幅高達205.3%。
特別是進入2019年以來,軟包電池領域的產能擴張動作不斷,其中不乏動輒幾十GWh的大手筆。恒大集團自今年年初收購軟包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后,隨即表示計劃在10年內建設“多個”年產能達60GWh的超級工廠;總投資達680億元的萬向創新聚能城電池和儲能項目正式開工,將形成年產80GWh電池生產能力;總投資額達220億元的遠景AESC軟包電池項目在江蘇開工,規劃年產20GWh……
今年軟包電池企業布局力度明顯加大,這也是小編在參加近期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開展的“行者無疆·鋰想無限”2019年度動力電池產業鏈調研活動中,最深切直觀的感受,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萬向。在目前已走訪的企業中,不少企業負責人都表示,軟包電池正迎來大好發展時期,企業正積極跟進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中,力信能源位于安徽的4GWh軟包三元動力電池產線已經建成,最快將于2019年年底投產;萬向一二三今年年底電池產能將增至8.3GWh,計劃到2020年產能將達到20GWh;塔菲爾到2020年年底規劃產能14GWh,2021年年底規劃產能24 GWh;盟固利預計到2020年年底,產能將達到15GWh,力爭五年內實現產能不低于40GWh,;天勁股份佛山基地預計2019年10月試投產,一期產能將達到4GWh,2021年全部達產后產能將達到9 G Wh。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調研活動的海外之行中,韓國三星SDI、LG化學等電池企業也向調研組透露了雄心勃勃的產能規劃。其中,LG化學表示,2018年公司產能為35GWh,2019年則要將產能提高到70GWh;三星SDI未來兩年,產能將會分別提高到22GWh和35GWh。而據韓國企業負責人透露,這些產能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等中國新能源補貼退坡后,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而準備。
突破300Wh/kg能量密度的沖鋒手
軟包電池企業之所以會掀起擴產狂潮,這與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和電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斷提高有很大關系。從技術上講,與方形和圓柱這些硬殼電池相比,在同樣的材料體系下,軟包電池能量密度平均要高出10%,能在現有技術水平上提升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在續航里程上進一步縮小和燃油車的差距。
對許多動力電池企業來說,長期以來300Wh/kg能量密度都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數字高峰。據電池中國網了解,目前國內突破300Wh/kg能量密度關口的電池企業,絕大部分采取的都是軟包技術路線。其中,寧德時代NCM811正極+硅碳負極304Wh/kg,力神電池NCA正極+硅碳負極303Wh/kg,國軒高科NCM811正極+硅基負極302 Wh/kg。
而長期以來,寧德時代電池主打方形路線,力神電池則是圓柱電池的重要代表,國軒高科則圓柱和方形都有布局,但如今這三家企業都不約而同選擇軟包作為技術前沿沖鋒手,足見軟包電池在能量密度上的巨大優勢。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就曾表示,“如果按照規定說2020年要求單體比能量達到300Wh/kg,那車企就肯定要用軟包電池了,因為軟包電池的單體比能量更高。”
既然非傳統軟包電池企業都突破了300Wh/kg,那么,以軟包技術為支柱的電池企業自然更不甘落后。日前,電池中國網在上海車展上獲悉,遠景AESC采用NCM811體系的新一代動力電池產品,能量密度也超過300Wh/kg,并將于2020年實現量產。今年3月,中信國安盟固利“電動汽車用300Wh/kg級三元系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研制”項目通過驗收,其能量密度可達310Wh/kg,同時具備了300Wh/kg級高比能量電池的規模化量產能力。
軟包電池市場滲透率將達到45%
實際上,除了高能量密度的優勢,國內企業的軟包電池制造工藝也日益成熟,不少國內企業還獲得了國際車企的巨額訂單。2018年年底,孚能科技與歐洲豪華車企(媒體猜測為戴姆勒)達成合作,簽訂2021年-2027年的供貨協議,供貨規模140GWh,涉及金額高達200億歐元;今年3月,億緯鋰能子公司億緯集能收到現代起亞軟包電池訂單,未來六年訂單需求將達13.48GWh。有越來越多的國際車企背書,也將進一步提升軟包電池在市場的認可度。
近年來,軟包電池確實越來越受電池企業和主機廠的青睞。有機構曾對國內50家主流動力電池企業的統計數據分析,布局軟包電池的企業數量達到29。而2018年國內動力電池裝機電量TOP20中,涉足生產軟包電池的企業數量多達14家。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目前國內包括北汽、上汽、眾泰等在內的眾多車企都配套了軟包電池。實際上,軟包電池在國際上有著非常高的認可度。據了解,目前雪佛蘭 Volt、日產Leaf、福特等高端車型都采用軟包電池技術路線,而國際動力電池巨頭LG 化學更是主打軟包電池。
“軟包電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設計靈活等特點有望加速提升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桑頓新能源技術總監婁忠良表示。“雖然目前方形鋁殼在市面上占絕對主流定位,但是之后軟包的占比會逐年提升。”億緯鋰能項目部總監鄧昊昆認為,未來軟包電池會占據和方形電池旗鼓相當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勢銀智庫的預測,到2030年軟包電池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將達到45%,不難想象,未來軟包電池企業也將成為真正的市場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