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出現的一場事故,引發業界對于氫燃料安全的擔憂。當地時間23日夜間,位于韓國江原道江陵市的一個氫燃料儲存罐發生爆炸事故,截至目前共導致2人死亡,另有6人出現輕重程度不同的受傷。
記者聯系到常住江陵市的華人宋玉,她向記者證實,其居住地點距離事故現場有將近6千米的直線距離,但仍清晰地聽到外部有一聲巨響,然后家中的窗戶也略有震蕩。
“據我所知,部分距離該氫燃料儲存罐較近地區的房屋,更是出現了窗戶破碎的狀態,以至于一度懷疑是否出現了大地震等緊急災難。”,另據韓國媒體的報道,在距離事發地點50米的某個公寓,其外墻已經出現坍塌,當地政府要求居住在事發地點直線距離500米以內的所有住戶,應當立刻撤出居住地。
據主管機構韓國燃氣安全公社所披露的信息,警方正在和有關機構一道,正確認并核實事故產生的具體原因,從初步預測來看,應該是在履行水電解氫氣試驗的過程中,因操作失誤而產生的事故。第一財經記者同時了解到,本次事故是自21世紀以來全球多國發展氫燃料電池的進程中,首次發生在儲存過程中的大規模爆炸事故,同時也是韓國國內首次發生的涉及氫燃料汽車的爆炸事故。
第一財經記者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負責人取得了聯系,該部門新能源振興科負責人表示,韓國暫時不打算就氫燃料的扶持政策做出調整,并強調本次試驗是“在實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幸”,并認為在加氫站的普及過程中,由于技術原理的不同,出現類似的事故概率極小。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該儲存罐隸屬于一家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非營利機構,并正在和韓國政府機構,共同履行解決氫燃料電解及儲存難題的一系列課題,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雖然一直強調,韓國將堅定不移的履行氫燃料汽車的扶持政策,但這場事故的爆發,仍引起韓國乃至全球業界的關注和擔憂。
今年1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韓國政府將針對氫燃料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全力提供支持與幫助,并正式發布“激活氫燃料經濟路線圖”,提出截至2040年,韓國汽車行業共生產并普及620萬輛氫燃料汽車,為此韓國將共設置1200個氫燃料加氣站,并滿足每年526萬噸的供氣水平。
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李國憲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的爆發事故雖然還不會徹底影響政策,但也向韓國業界敲響了警鐘。李國憲認為,目前履行這項技術研究的企業,是一家中小企業,其研發力量和資本飽受限制,而氫燃料由于其復雜性及危險性,并不是所有機構和企業都能夠滿足研究的相應條件,因此在政府扶持的大背景下,眾多企業紛紛從事氫燃料相關研究,不僅不能夠保證安全,也將過度消耗政府補貼。
零部件商佛吉亞綠動智行中國區總裁江永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認為,氫燃料的電解、儲存和運輸,是其普及最困難的一環,并指出,目前類似“卡脖子”技術為行業所聚焦的技術難點和焦點,因此應當慎重看待并應對類似事故。同時,他對青年汽車的“車內水解氫燃料”技術表示懷疑。他稱:“氫燃料的電解是一項很危險的技術,假設在一輛汽車里可以完成電解,那么如何在電解過程中,保證過程不影響行駛安全且不會產生因超高電流所引發的爆炸難題?”
一家全球氫燃料汽車巨頭的研發負責人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對于主機廠來講,相比于如何制造一款氫燃料汽車本身,在如何獲取并運輸燃料的技術攻克難度更高,且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來保證技術的穩定性能和成本的可控性。
記者聯系到常住江陵市的華人宋玉,她向記者證實,其居住地點距離事故現場有將近6千米的直線距離,但仍清晰地聽到外部有一聲巨響,然后家中的窗戶也略有震蕩。
“據我所知,部分距離該氫燃料儲存罐較近地區的房屋,更是出現了窗戶破碎的狀態,以至于一度懷疑是否出現了大地震等緊急災難。”,另據韓國媒體的報道,在距離事發地點50米的某個公寓,其外墻已經出現坍塌,當地政府要求居住在事發地點直線距離500米以內的所有住戶,應當立刻撤出居住地。
據主管機構韓國燃氣安全公社所披露的信息,警方正在和有關機構一道,正確認并核實事故產生的具體原因,從初步預測來看,應該是在履行水電解氫氣試驗的過程中,因操作失誤而產生的事故。第一財經記者同時了解到,本次事故是自21世紀以來全球多國發展氫燃料電池的進程中,首次發生在儲存過程中的大規模爆炸事故,同時也是韓國國內首次發生的涉及氫燃料汽車的爆炸事故。
第一財經記者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負責人取得了聯系,該部門新能源振興科負責人表示,韓國暫時不打算就氫燃料的扶持政策做出調整,并強調本次試驗是“在實驗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幸”,并認為在加氫站的普及過程中,由于技術原理的不同,出現類似的事故概率極小。
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披露的公開信息顯示,該儲存罐隸屬于一家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非營利機構,并正在和韓國政府機構,共同履行解決氫燃料電解及儲存難題的一系列課題,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雖然一直強調,韓國將堅定不移的履行氫燃料汽車的扶持政策,但這場事故的爆發,仍引起韓國乃至全球業界的關注和擔憂。
今年1月,韓國總統文在寅表示,韓國政府將針對氫燃料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全力提供支持與幫助,并正式發布“激活氫燃料經濟路線圖”,提出截至2040年,韓國汽車行業共生產并普及620萬輛氫燃料汽車,為此韓國將共設置1200個氫燃料加氣站,并滿足每年526萬噸的供氣水平。
韓國高麗大學政經學院李國憲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的爆發事故雖然還不會徹底影響政策,但也向韓國業界敲響了警鐘。李國憲認為,目前履行這項技術研究的企業,是一家中小企業,其研發力量和資本飽受限制,而氫燃料由于其復雜性及危險性,并不是所有機構和企業都能夠滿足研究的相應條件,因此在政府扶持的大背景下,眾多企業紛紛從事氫燃料相關研究,不僅不能夠保證安全,也將過度消耗政府補貼。
零部件商佛吉亞綠動智行中國區總裁江永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認為,氫燃料的電解、儲存和運輸,是其普及最困難的一環,并指出,目前類似“卡脖子”技術為行業所聚焦的技術難點和焦點,因此應當慎重看待并應對類似事故。同時,他對青年汽車的“車內水解氫燃料”技術表示懷疑。他稱:“氫燃料的電解是一項很危險的技術,假設在一輛汽車里可以完成電解,那么如何在電解過程中,保證過程不影響行駛安全且不會產生因超高電流所引發的爆炸難題?”
一家全球氫燃料汽車巨頭的研發負責人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對于主機廠來講,相比于如何制造一款氫燃料汽車本身,在如何獲取并運輸燃料的技術攻克難度更高,且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來保證技術的穩定性能和成本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