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特斯拉尚未官方宣布上海工廠正式投產的時間,但據媒體探訪發現,越來越多的跡象正在顯示,特斯拉位于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的建設加速推進,首批Model3電動汽車生產進入倒計時。市場普遍預計下周特斯拉上海工廠就將全面投產。
當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經歷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出現了盤整回調趨勢。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批發輛量為6.5萬臺,同比下降33.4%,環比8月下降8%。細分來說,純電動車表現更為慘淡,批發量同比下降31%,環比降12%;至于插電混動車型雖然實現了環比6%的增長,但是相比去年同期卻下滑44%。
考慮到這是部分新能源車企依然能享受到較高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工信部日前發布《關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情況的公示》顯示,共有207409輛新能源車通過審核,將能拿到總計220.27億元的新能源補貼),新能源車銷量依然出現明顯下滑趨勢,只能說明,由于國家對新能源車直接補貼的政策調整,以及某些新能源車企頻頻爆出自燃及質量問題,再加上車市整體景氣指數下降,新能源車市場提前過冬已經成為事實。
在如此情勢下,即將上路的國產特斯拉自然會被視為一劑強心針,但是,國產特斯拉真的能推動新能源車市場回暖嗎?
位于上海臨港產業區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全部建成運營后,年產能將達50萬輛純電動整車。
按照特斯拉的計劃,最快到年底可以實施周產千輛的規模,也即按照樂觀估計,國產特斯拉到年底的月產量也不過區區數千輛,相比于如今六七萬輛的市場月度銷量,占比連10%都不到,所能起到的影響也就可想而知。
同時,由于目前受制于產能限制,國產特斯拉短期內不可能大規模量產,也就無法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降低單車制造成本,并以更具有活力的價格沖擊市場。雖然近年來特斯拉也采取過降價促銷政策,但價格政策變動頻繁,反映出馬斯克等管理層對于特斯拉究竟是堅持中高端價格路線還是向平民化價格路線靠攏,處于搖擺不定中。由此可以預料的是,指望國產特斯拉一降到位,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此外,由于特斯拉對上海工廠寄予了很高期望,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上海工廠采取了較為激進的產能擴張策略,在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工人專業化能力及品控等方面都存在各種問題。而近期特斯拉持續爆出質量事故,不僅損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更讓人擔憂其重產能交付輕質量管理的傾向,會導致特斯拉車輛品質的不斷下滑。
而市場及用戶的變化也是擺在特斯拉面前的挑戰。中國近幾年的新能源車市場上,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新勢力不斷加入,加劇了市場競爭。雖然國產新能源車企在用戶認可度、市場美譽度、研發及制造等方面相比特斯拉還有一定差距,但隨著各方面投入的加大,以及國家前幾年對于國產新能源車企的大力扶持,還是呈現出明顯的追趕勢頭。國產特斯拉如果在質量上不能守住紅線,不僅難以達到預期銷量目標,還會拖累特斯拉整體品牌。
尤其是特斯拉目前雖然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但除了上海工廠外,在中國地區研發體系建設投入不多。如此一來,完全由美國本土遙控設計的特斯拉車載系統及其他軟件服務,也就很難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提供符合本土化的產品和服務。
從9月份新能源車銷量數據來看,純電動車銷量下滑更為明顯。這恐怕是因為,之前純電動車受益于國家高補貼及用戶主要集中于經濟能力較強、追求新鮮事物、對科技創新產品偏好明顯的群體,而隨著市場的擴大,特斯拉以及國產電動車企的新增用戶群體將以價格敏感型為主,而這些用戶對于駕駛電動車的便利性要求也更高,純電動車在充電樁配套、續航能力等方面還存在明顯軟肋,目標用戶自然會心存疑慮。而特斯拉雖然在純電動車領域屬于行業老大,但一旦國產化,用戶對于其在服務配套方面必然有更高的標準,如果國產特斯拉沒有達到用戶需求,也會面臨同樣的用戶流失問題。
就此而言,特斯拉“豪賭”中國市場的想法看似沒有問題,但基于各種客觀和主觀條件,僅僅靠一個上海工廠的產能增加,并不代表著國產特斯拉能夠為特斯拉自身帶來絕對的利好,而對于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影響幾何,也有待于國產特斯拉上路后的市場反饋而定。
當下,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經歷前幾年的高速發展,出現了盤整回調趨勢。數據顯示,9月份新能源汽車批發輛量為6.5萬臺,同比下降33.4%,環比8月下降8%。細分來說,純電動車表現更為慘淡,批發量同比下降31%,環比降12%;至于插電混動車型雖然實現了環比6%的增長,但是相比去年同期卻下滑44%。
考慮到這是部分新能源車企依然能享受到較高財政補貼的情況下(工信部日前發布《關于2017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審核情況的公示》顯示,共有207409輛新能源車通過審核,將能拿到總計220.27億元的新能源補貼),新能源車銷量依然出現明顯下滑趨勢,只能說明,由于國家對新能源車直接補貼的政策調整,以及某些新能源車企頻頻爆出自燃及質量問題,再加上車市整體景氣指數下降,新能源車市場提前過冬已經成為事實。
在如此情勢下,即將上路的國產特斯拉自然會被視為一劑強心針,但是,國產特斯拉真的能推動新能源車市場回暖嗎?
位于上海臨港產業區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全部建成運營后,年產能將達50萬輛純電動整車。
按照特斯拉的計劃,最快到年底可以實施周產千輛的規模,也即按照樂觀估計,國產特斯拉到年底的月產量也不過區區數千輛,相比于如今六七萬輛的市場月度銷量,占比連10%都不到,所能起到的影響也就可想而知。
同時,由于目前受制于產能限制,國產特斯拉短期內不可能大規模量產,也就無法實現規模效應,從而降低單車制造成本,并以更具有活力的價格沖擊市場。雖然近年來特斯拉也采取過降價促銷政策,但價格政策變動頻繁,反映出馬斯克等管理層對于特斯拉究竟是堅持中高端價格路線還是向平民化價格路線靠攏,處于搖擺不定中。由此可以預料的是,指望國產特斯拉一降到位,短期內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此外,由于特斯拉對上海工廠寄予了很高期望,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上海工廠采取了較為激進的產能擴張策略,在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工人專業化能力及品控等方面都存在各種問題。而近期特斯拉持續爆出質量事故,不僅損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更讓人擔憂其重產能交付輕質量管理的傾向,會導致特斯拉車輛品質的不斷下滑。
而市場及用戶的變化也是擺在特斯拉面前的挑戰。中國近幾年的新能源車市場上,無論是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新勢力不斷加入,加劇了市場競爭。雖然國產新能源車企在用戶認可度、市場美譽度、研發及制造等方面相比特斯拉還有一定差距,但隨著各方面投入的加大,以及國家前幾年對于國產新能源車企的大力扶持,還是呈現出明顯的追趕勢頭。國產特斯拉如果在質量上不能守住紅線,不僅難以達到預期銷量目標,還會拖累特斯拉整體品牌。
尤其是特斯拉目前雖然對中國市場非常重視,但除了上海工廠外,在中國地區研發體系建設投入不多。如此一來,完全由美國本土遙控設計的特斯拉車載系統及其他軟件服務,也就很難根據中國用戶的需求,提供符合本土化的產品和服務。
從9月份新能源車銷量數據來看,純電動車銷量下滑更為明顯。這恐怕是因為,之前純電動車受益于國家高補貼及用戶主要集中于經濟能力較強、追求新鮮事物、對科技創新產品偏好明顯的群體,而隨著市場的擴大,特斯拉以及國產電動車企的新增用戶群體將以價格敏感型為主,而這些用戶對于駕駛電動車的便利性要求也更高,純電動車在充電樁配套、續航能力等方面還存在明顯軟肋,目標用戶自然會心存疑慮。而特斯拉雖然在純電動車領域屬于行業老大,但一旦國產化,用戶對于其在服務配套方面必然有更高的標準,如果國產特斯拉沒有達到用戶需求,也會面臨同樣的用戶流失問題。
就此而言,特斯拉“豪賭”中國市場的想法看似沒有問題,但基于各種客觀和主觀條件,僅僅靠一個上海工廠的產能增加,并不代表著國產特斯拉能夠為特斯拉自身帶來絕對的利好,而對于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的影響幾何,也有待于國產特斯拉上路后的市場反饋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