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華能集團2020年工作會議
一次改革創新、轉型突破的新時代航程,從新的時代戰略起錨。
一年前,當華能高質量發展新戰略呼之欲出時,華能調撥航向,以嶄新的姿態起航。2019年是華能全面落實新戰略的第一年。這一年,從新能源項目開工和投產的歷史新高到控股建設大型壓水堆的重大突破,從扭虧增利的全面收效到IEC秘書處的落戶,華能在綠色轉型、科技創新、資產優化布局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集團高質量發展展現新局面,時代弄潮兒再立濤頭。
“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華能必須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在新戰略提出一年后,華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又將目光聚焦企業核心價值,為企業使命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華能扛起國之重器的責任使命,再揚時代風帆。
綠色轉型提升發展成色
2019年華能新能源核準、開工項目規模分別是2018年的2.8倍、5.4倍,新增裝機容量是2018年的4倍,新能源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曾以龐大的煤電體量深陷結構性問題之困的華能在這一年展現出清新面貌。
綠色,是問題倒逼出的答案,是一場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深刻變革。
華能堅持清潔能源規模化基地化集約化發展,隴東、內蒙古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前期工作全面開展,江蘇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已全面布局。以隴東、江蘇、內蒙古、瀾滄江上游4大能源基地為支點的“兩線”“兩化”戰略格局初步形成。
這一年,華能取得國內第四張核電“牌照”,昌江二期核電項目啟動建設,實現控股建設大型壓水堆的重大突破。
截至2019年底,華能清潔能源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集團發展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明顯收效。
“堅定綠色轉型的明確目標,不斷自我加壓,沖破重重困難,華能創造了綠色發展的新局面。”舒印彪說。當綠色滲透為華能最鮮明的底色,綠色轉型已成為華能人的普遍共識和共同行動。
在新一年工作會議上,舒印彪詮釋“綠色華能”的新時代內涵:華能要踐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態文明,以綠色轉型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潔能源電力。綠色之變將引領華能的“十四五”發展。
舒印彪表示,“十四五”期間,華能將加快推動“兩線”“兩化”戰略全面落地,爭取1~2年內主要基地全面進入基建階段,加快水電戰略性資源開發,構建瀾上西藏段全流域一體化開發格局,加快推進昌江、石島灣、霞浦“三大核電基地”開發建設,力爭到2025年低碳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同時,將推動作為基礎型保障電源的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把供熱作為支柱產業,力求在綠色轉型、結構調整上實現更大突破。
科技創新積蓄最強動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揭開‘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時代國有企業責任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大。”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掌舵人,舒印彪在會議上多次強調“大局意識”,他表示,科技創新是國有企業的重大政治任務,大國重器必須堅決履行好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由此加速。2019年,華能加快全國產DCS系統研制,推進燃機運維自主化等7個“卡脖子”技術攻關,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3.4%。
運籌布局,華能打造科技創新新矩陣,展露創新突破的強勁勢頭。
立足深厚的科研積淀,華能相繼組建電力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研究中心、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煤炭技術研發中心以及集團級檢修中心4個技術中心,成立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第一次以集團統一部署的形勢明確35項重大科技項目,聚焦共性技術難題集中攻關。
科技創新成果加快涌現。黃登水電站獲國際里程碑工程獎,小灣水電站獲詹天佑獎,燃煤機組高靈活性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區域清潔能源遠程集中控制、城市廢棄物前置炭化處理、污泥處理及發電等技術成功示范和推廣應用。
能源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實現水電板塊全覆蓋,火電板塊智能應用試點成功,華能云數據中心正式投運。
IEC汽輪機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華能,這是國際能源領域對華能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認可。
加速運轉的科技創新體系背后是華能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清醒認知。
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為國家科技發展深謀遠慮,“科技創新的市場在中國,人才在中國,更要加速扭轉關鍵核心技術在國外的問題現狀。”他指出,華能最有能力、最有勇氣擔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任,引領高技術產業供應鏈建設,營造創新生態。
資產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國有企業要強調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舒印彪強調。
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華能推進資產“騰籠換鳥”,培育企業發展的優質因子。存量方面,破除無效低效資產,實現輕裝上陣;增量方面,放眼長遠,大力開發盈利能力強的優質項目,實現資產質量和發展效益的提升。
2019年,華能針對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下猛藥,治沉疴。多個下屬企業實現十億元以上級別的增利,整治超過100家重點虧損企業,“處僵治困”取得重大實效,各產業板塊實現全面盈利。集團管理能力、資產質量和經營業績全面優化。
不僅在國內緊扣“兩線”“兩化”戰略,謀劃好基建盤子,確保結構調整能夠實現重大突破,在境外,華能也加速了優質資產布局。歐洲最大的英國門迪10萬千瓦電池儲能項目開工建設,英國斯伯丁30萬千瓦燃氣項目投產即盈利,國際化發展“三線一區”(西線、中線、南線和南美洲地區)開發布局謀劃形成。
在發展過程中,優質基因發揮決定性作用。2019年12月3日,華能首次境外發行15億美元債券,創國內同行業最大規模、最低利率。國際資本對華能“金字招牌”表示認可,國際市場看好高質量發展中的華能。
舒印彪透露,華能集團公司黨組已研究制定了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階段性目標。2020年是華能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的重要攻堅期。華能將把結構調整、“處僵治困”兩個更大突破作為核心與關鍵,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澎湃熱情和敢為人先、敢為人所不能的改革創新精神,朝著一流目標奮勇前進。
一次改革創新、轉型突破的新時代航程,從新的時代戰略起錨。
一年前,當華能高質量發展新戰略呼之欲出時,華能調撥航向,以嶄新的姿態起航。2019年是華能全面落實新戰略的第一年。這一年,從新能源項目開工和投產的歷史新高到控股建設大型壓水堆的重大突破,從扭虧增利的全面收效到IEC秘書處的落戶,華能在綠色轉型、科技創新、資產優化布局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集團高質量發展展現新局面,時代弄潮兒再立濤頭。
“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華能必須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快建設‘三色三強三優’世界一流能源企業。”在新戰略提出一年后,華能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又將目光聚焦企業核心價值,為企業使命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華能扛起國之重器的責任使命,再揚時代風帆。
綠色轉型提升發展成色
2019年華能新能源核準、開工項目規模分別是2018年的2.8倍、5.4倍,新增裝機容量是2018年的4倍,新能源發展創歷史最好水平。曾以龐大的煤電體量深陷結構性問題之困的華能在這一年展現出清新面貌。
綠色,是問題倒逼出的答案,是一場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深刻變革。
華能堅持清潔能源規模化基地化集約化發展,隴東、內蒙古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前期工作全面開展,江蘇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已全面布局。以隴東、江蘇、內蒙古、瀾滄江上游4大能源基地為支點的“兩線”“兩化”戰略格局初步形成。
這一年,華能取得國內第四張核電“牌照”,昌江二期核電項目啟動建設,實現控股建設大型壓水堆的重大突破。
截至2019年底,華能清潔能源裝機超過6100萬千瓦,集團發展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明顯收效。
“堅定綠色轉型的明確目標,不斷自我加壓,沖破重重困難,華能創造了綠色發展的新局面。”舒印彪說。當綠色滲透為華能最鮮明的底色,綠色轉型已成為華能人的普遍共識和共同行動。
在新一年工作會議上,舒印彪詮釋“綠色華能”的新時代內涵:華能要踐行能源革命,助力生態文明,以綠色轉型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清潔能源電力。綠色之變將引領華能的“十四五”發展。
舒印彪表示,“十四五”期間,華能將加快推動“兩線”“兩化”戰略全面落地,爭取1~2年內主要基地全面進入基建階段,加快水電戰略性資源開發,構建瀾上西藏段全流域一體化開發格局,加快推進昌江、石島灣、霞浦“三大核電基地”開發建設,力爭到2025年低碳清潔能源裝機比重達到50%以上。同時,將推動作為基礎型保障電源的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把供熱作為支柱產業,力求在綠色轉型、結構調整上實現更大突破。
科技創新積蓄最強動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揭開‘中國之治’的制度密碼。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時代國有企業責任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大。”作為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掌舵人,舒印彪在會議上多次強調“大局意識”,他表示,科技創新是國有企業的重大政治任務,大國重器必須堅決履行好服務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的使命擔當。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由此加速。2019年,華能加快全國產DCS系統研制,推進燃機運維自主化等7個“卡脖子”技術攻關,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3.4%。
運籌布局,華能打造科技創新新矩陣,展露創新突破的強勁勢頭。
立足深厚的科研積淀,華能相繼組建電力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研究中心、新能源技術研發中心、煤炭技術研發中心以及集團級檢修中心4個技術中心,成立海上風電技術研發中心,第一次以集團統一部署的形勢明確35項重大科技項目,聚焦共性技術難題集中攻關。
科技創新成果加快涌現。黃登水電站獲國際里程碑工程獎,小灣水電站獲詹天佑獎,燃煤機組高靈活性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獲中國電力科技進步一等獎,區域清潔能源遠程集中控制、城市廢棄物前置炭化處理、污泥處理及發電等技術成功示范和推廣應用。
能源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實現水電板塊全覆蓋,火電板塊智能應用試點成功,華能云數據中心正式投運。
IEC汽輪機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落戶華能,這是國際能源領域對華能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認可。
加速運轉的科技創新體系背后是華能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清醒認知。
作為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舒印彪為國家科技發展深謀遠慮,“科技創新的市場在中國,人才在中國,更要加速扭轉關鍵核心技術在國外的問題現狀。”他指出,華能最有能力、最有勇氣擔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任,引領高技術產業供應鏈建設,營造創新生態。
資產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國有企業要強調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舒印彪強調。
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華能推進資產“騰籠換鳥”,培育企業發展的優質因子。存量方面,破除無效低效資產,實現輕裝上陣;增量方面,放眼長遠,大力開發盈利能力強的優質項目,實現資產質量和發展效益的提升。
2019年,華能針對制約發展的突出短板,下猛藥,治沉疴。多個下屬企業實現十億元以上級別的增利,整治超過100家重點虧損企業,“處僵治困”取得重大實效,各產業板塊實現全面盈利。集團管理能力、資產質量和經營業績全面優化。
不僅在國內緊扣“兩線”“兩化”戰略,謀劃好基建盤子,確保結構調整能夠實現重大突破,在境外,華能也加速了優質資產布局。歐洲最大的英國門迪10萬千瓦電池儲能項目開工建設,英國斯伯丁30萬千瓦燃氣項目投產即盈利,國際化發展“三線一區”(西線、中線、南線和南美洲地區)開發布局謀劃形成。
在發展過程中,優質基因發揮決定性作用。2019年12月3日,華能首次境外發行15億美元債券,創國內同行業最大規模、最低利率。國際資本對華能“金字招牌”表示認可,國際市場看好高質量發展中的華能。
舒印彪透露,華能集團公司黨組已研究制定了發展戰略綱要,明確了階段性目標。2020年是華能實現第一階段目標的重要攻堅期。華能將把結構調整、“處僵治困”兩個更大突破作為核心與關鍵,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澎湃熱情和敢為人先、敢為人所不能的改革創新精神,朝著一流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