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從幕后走到臺前,站到了舞臺中央。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自2009年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推廣以來,與其相伴相生發展的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而就在此前不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舉行了“‘新基建’充電板塊在行動”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充電板塊在行動’發布會”)。這是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后,眾多主流充電樁運營商首次聚集一堂,公開表述各自未來的發展規劃。
十年之前,充電樁行業從0到1,而后歷經大浪淘沙。十年之后,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開啟。“過去,我們主要關注如何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經過近10年的努力,這一任務已基本完成,解決了充電設施有無的問題。”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副會長劉永東看來,“下一個10年,充電設施應讓消費者體會到新能源汽車科技革命的優勢和充電設施助力能源革命的轉變。”
在當前的局面下,這一輪‘新基建’下充電樁的建設,代表著數字化技術將充電樁與通訊、云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技術有機融合,使充電樁不只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形成智能充電網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充電樁市場將正式步入2.0時代。
■社會資本參與度大增萬億級市場春風正起
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私人充電樁保有量預計達到1.28萬~ 2.45萬個,總充電量達480~820TWh;全球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預計達1000萬~2000萬個,總充電量達70~ 124TWh。假設國內市場占全球充電樁市場份額的40%,那么2020~2030年國內充電樁設備和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有望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之一。
“充電樁萬億元級市場只是一個偏保守的數據。”在劉永東看來,“按照充電設施的直接成本估算,包括充電樁設備、土建成本和運營成本,已經是一個萬億元市場。這還沒有計算電網配套建設的高壓配電成本和收入可觀的充電服務費收入以及充電大數據的挖掘等。”
對于這個萬億元級市場,參與其中的企業已在積極行動起來。在“充電板塊在行動”發布會上,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闕詩豐表示,國家電網今年先后開展了兩批與充電樁相關的招標工作,預計今年要新接入57萬個充電樁,投資27億元。此外,南方電網近期也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以及桂、滇、黔重點城市布局集中式充電站,計劃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截至今年4月底,南方電網已開工、續建中小規模集中式快充站項目520個、充電樁(槍)數5239個,總容量超過28萬kW,總投資額超過7.38億元,預計全年將投資12億元。
除了上述兩家央企外,一直位列第一、第二的民營企業代表——特來電和星星充電也不甘落后。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表示,該公司潛心投資6年,到今年年底總投資大概不低于70億元。星星充電董事長邵丹薇提到,今年將投入10億元建設充電網絡。據悉,這只是星星充電自營部分的投入,此外還將拿出30億元預算,助力城市合伙人的聯營創業。
縱觀充電樁行業的建設過程,國家電網在2009年就憑借自身優勢率先開啟了充換電設施的布局。直到2014年,充電樁行業才向民營資本開放,開啟了一輪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跑馬圈地”的時代。正是這一年,星星充電和特來電成立,并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步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行業人士表示,在‘新基建’加持下之下,這一輪充電樁建設熱潮,企業不再以自身資金搶占市場般野蠻擴張,而是充分吸引了社會資本的助力。
據悉,3月12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就啟動了“尋找合伙人”活動,目前推出了5種合伙人模式:個人樁接入共享、樁群商戶接入、充電樁生產企業、場地投入、資金場地投入。南方電網公司也在3月9日公布了尋找合作伙伴的消息,面向場地資源、車隊資源、已建充電場站和銷售代理商尋求合作。
■技術路線百花齊放互聯互通加速推進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要加快建設適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據了解,充電基礎設施有三條技術路線,一是傳導充電,采用插槍的方式,二是無線充電,三是換電。在劉永東看來,經過之前十年的摸索以及市場的選擇,充電設施的技術路線逐漸擺脫了慢充、快充、換電等不同技術路線的搖擺。
據悉,由于建立私人充電樁涉及電路鋪設、安全隱患,且部分小區存在物業更換頻繁等問題,再加上部分老舊小區電網接近滿載,即使7kW的慢充樁數量較多也會對電網容量造成沖擊。而發展智能有序充電可降低電網沖擊、減少電網改造。對于公共充電樁來說,大功率充電成為未來的趨勢。對于細分市場來講,換電針對具體的場景也正在摸索前進。
恒大研究院的市場報告認為,未來充電樁行業將形成以智能有序充電為主、大功率公共充電為輔、換電站作為細分市場補充的局面。而對于未來與自動駕駛相關的無線充電來講,之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首次發布了4個國家標準,讓無線充電有據可依。目前,無線充電產業化仍面臨挑戰,主要體現在成本方面。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2035年)》(征求意見稿)中提到了新能源汽車要與能源產業融合方面,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建設柔性配電網絡;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降低用電成本。
據了解,國家電網現在正在加快大功率充電、即插即充、能源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研發應用,V2G技術攻關和商業模式探索。深圳市車電網絡有限公司未來也將著眼于實現“車-樁-網”的友好互動,促進V2G等技術實用化落地,讓電網的調控手段更加豐富靈活,連接“人-車-生活”,實現配電網同上下游產業業務的跨界融合。
除了攻克技術方面的難點外,一直以來,互聯互通都是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一大短板。“‘新基建’助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補足短板,充電樁將從孤立走向互聯互通。”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中電聯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會長王志軒如此表示。為了實現行業的互聯互通,2018年,兩家央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以及兩家民營企業——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共同創建了北京聯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4月底,聯行科技互聯互通平臺的合作運營商已經超過140家,總計接入充電樁超過47萬個,占比超過全國總量的85%。其中,深度互聯互通超過27萬個,支持啟停、充電和付款,覆蓋全國310座城市和5萬公里的高速路網。
■消除市場結構性矛盾新機遇下不能走老路
在劉永東看來,過去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我國充電設施發展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屬于“跑馬圈地”粗放式的發展,還需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技術快速迭代。比如,理論上來講,充電樁在戶外應使用8~10年,但現在的狀況是只能使用5年左右,有些地方情況可能更差。消費者經常使用的充電槍,有時不到2年就需要更換了。
劉永東告訴記者,下一個十年,充電樁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圍繞產業健康發展、消費者安全可靠地使用充電樁、能源轉型發展等方向。即從過去簡單的“跑馬圈地”,逐漸變為讓充電體驗更好。站在車主、用戶的角度上解決這個問題,讓新能源汽車方便安全地充上電。
“一方面,消費者在抱怨充電樁數量少,找樁不方便,油車占位等情況;另一方面,充電基礎設施行業面臨著設備利用率低的問題。“劉永東認為,行業存在結構性問題和矛盾,未來應根據城市建設、交通情況,甚至是生活目的地情況,規劃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恒大研究院的市場報告也提到,地方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廣充電樁,給予補貼;科學布局充電樁地理建設,兼顧運營效率與充電便捷度;對于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車較多的省市以大功率快充樁建設為主,其他城市以慢充樁建設為主。
其實,充電基礎設施規劃的重要性,關乎到充電樁的利用率,進而關系到充電運營商的盈利問題。“現在運營商模式主要是收取充電服務費。充電基礎設施作為一種重資產投入,確實面臨著很大挑戰,假如企業長期不盈利,我相信這個產業不可能健康發展。”劉永東說。
對于充電運營商來講,實現盈利一直是大難題。即使穩居市場首位,特銳德在2019年4月才宣布,旗下從事充電樁業務的子公司特來電跨過盈虧平衡線開始盈利。這足以讓人感受到充電樁行業的“水深火熱”。頭部企業的特來電尚且如此,小企業在這個行業經歷的磨難必然不會少。
伴隨著‘新基建’帶來的熱度,外界再一次將目光投注到充電樁領域,行業或許可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但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來講,依舊是危與機并存。“行業新一輪洗牌可能也要開始了。國有資本會在‘新基建’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充電樁運營管理會越做越細,這會迫使更企業進行重新定位或轉型,細分賽道上的競爭會更激烈。”一位充電運營商這樣說道。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式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自2009年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推廣以來,與其相伴相生發展的充電樁,第一次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而就在此前不久,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舉行了“‘新基建’充電板塊在行動”新聞發布會(以下簡稱“‘充電板塊在行動’發布會”)。這是充電樁被納入‘新基建’后,眾多主流充電樁運營商首次聚集一堂,公開表述各自未來的發展規劃。
十年之前,充電樁行業從0到1,而后歷經大浪淘沙。十年之后,一個新的時代正在開啟。“過去,我們主要關注如何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經過近10年的努力,這一任務已基本完成,解決了充電設施有無的問題。”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副會長劉永東看來,“下一個10年,充電設施應讓消費者體會到新能源汽車科技革命的優勢和充電設施助力能源革命的轉變。”
在當前的局面下,這一輪‘新基建’下充電樁的建設,代表著數字化技術將充電樁與通訊、云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技術有機融合,使充電樁不只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形成智能充電網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充電樁市場將正式步入2.0時代。
■社會資本參與度大增萬億級市場春風正起
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私人充電樁保有量預計達到1.28萬~ 2.45萬個,總充電量達480~820TWh;全球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預計達1000萬~2000萬個,總充電量達70~ 124TWh。假設國內市場占全球充電樁市場份額的40%,那么2020~2030年國內充電樁設備和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有望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之一。
“充電樁萬億元級市場只是一個偏保守的數據。”在劉永東看來,“按照充電設施的直接成本估算,包括充電樁設備、土建成本和運營成本,已經是一個萬億元市場。這還沒有計算電網配套建設的高壓配電成本和收入可觀的充電服務費收入以及充電大數據的挖掘等。”
對于這個萬億元級市場,參與其中的企業已在積極行動起來。在“充電板塊在行動”發布會上,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闕詩豐表示,國家電網今年先后開展了兩批與充電樁相關的招標工作,預計今年要新接入57萬個充電樁,投資27億元。此外,南方電網近期也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以及桂、滇、黔重點城市布局集中式充電站,計劃未來4年投資251億元投建充電設施,建成大規模集中充電站150座,充電樁38萬個。截至今年4月底,南方電網已開工、續建中小規模集中式快充站項目520個、充電樁(槍)數5239個,總容量超過28萬kW,總投資額超過7.38億元,預計全年將投資12億元。
除了上述兩家央企外,一直位列第一、第二的民營企業代表——特來電和星星充電也不甘落后。特來電董事長于德翔表示,該公司潛心投資6年,到今年年底總投資大概不低于70億元。星星充電董事長邵丹薇提到,今年將投入10億元建設充電網絡。據悉,這只是星星充電自營部分的投入,此外還將拿出30億元預算,助力城市合伙人的聯營創業。
縱觀充電樁行業的建設過程,國家電網在2009年就憑借自身優勢率先開啟了充換電設施的布局。直到2014年,充電樁行業才向民營資本開放,開啟了一輪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跑馬圈地”的時代。正是這一年,星星充電和特來電成立,并在之后的發展中逐步在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行業人士表示,在‘新基建’加持下之下,這一輪充電樁建設熱潮,企業不再以自身資金搶占市場般野蠻擴張,而是充分吸引了社會資本的助力。
據悉,3月12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就啟動了“尋找合伙人”活動,目前推出了5種合伙人模式:個人樁接入共享、樁群商戶接入、充電樁生產企業、場地投入、資金場地投入。南方電網公司也在3月9日公布了尋找合作伙伴的消息,面向場地資源、車隊資源、已建充電場站和銷售代理商尋求合作。
■技術路線百花齊放互聯互通加速推進
《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要加快建設適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據了解,充電基礎設施有三條技術路線,一是傳導充電,采用插槍的方式,二是無線充電,三是換電。在劉永東看來,經過之前十年的摸索以及市場的選擇,充電設施的技術路線逐漸擺脫了慢充、快充、換電等不同技術路線的搖擺。
據悉,由于建立私人充電樁涉及電路鋪設、安全隱患,且部分小區存在物業更換頻繁等問題,再加上部分老舊小區電網接近滿載,即使7kW的慢充樁數量較多也會對電網容量造成沖擊。而發展智能有序充電可降低電網沖擊、減少電網改造。對于公共充電樁來說,大功率充電成為未來的趨勢。對于細分市場來講,換電針對具體的場景也正在摸索前進。
恒大研究院的市場報告認為,未來充電樁行業將形成以智能有序充電為主、大功率公共充電為輔、換電站作為細分市場補充的局面。而對于未來與自動駕駛相關的無線充電來講,之前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首次發布了4個國家標準,讓無線充電有據可依。目前,無線充電產業化仍面臨挑戰,主要體現在成本方面。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2035年)》(征求意見稿)中提到了新能源汽車要與能源產業融合方面,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建設柔性配電網絡;統籌新能源汽車充放電、電力調度需求,降低用電成本。
據了解,國家電網現在正在加快大功率充電、即插即充、能源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研發應用,V2G技術攻關和商業模式探索。深圳市車電網絡有限公司未來也將著眼于實現“車-樁-網”的友好互動,促進V2G等技術實用化落地,讓電網的調控手段更加豐富靈活,連接“人-車-生活”,實現配電網同上下游產業業務的跨界融合。
除了攻克技術方面的難點外,一直以來,互聯互通都是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的一大短板。“‘新基建’助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補足短板,充電樁將從孤立走向互聯互通。”中電聯專職副理事長、中電聯電動汽車與儲能分會會長王志軒如此表示。為了實現行業的互聯互通,2018年,兩家央企——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以及兩家民營企業——特來電和星星充電,共同創建了北京聯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4月底,聯行科技互聯互通平臺的合作運營商已經超過140家,總計接入充電樁超過47萬個,占比超過全國總量的85%。其中,深度互聯互通超過27萬個,支持啟停、充電和付款,覆蓋全國310座城市和5萬公里的高速路網。
■消除市場結構性矛盾新機遇下不能走老路
在劉永東看來,過去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行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我國充電設施發展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屬于“跑馬圈地”粗放式的發展,還需不斷進行產業升級和技術快速迭代。比如,理論上來講,充電樁在戶外應使用8~10年,但現在的狀況是只能使用5年左右,有些地方情況可能更差。消費者經常使用的充電槍,有時不到2年就需要更換了。
劉永東告訴記者,下一個十年,充電樁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圍繞產業健康發展、消費者安全可靠地使用充電樁、能源轉型發展等方向。即從過去簡單的“跑馬圈地”,逐漸變為讓充電體驗更好。站在車主、用戶的角度上解決這個問題,讓新能源汽車方便安全地充上電。
“一方面,消費者在抱怨充電樁數量少,找樁不方便,油車占位等情況;另一方面,充電基礎設施行業面臨著設備利用率低的問題。“劉永東認為,行業存在結構性問題和矛盾,未來應根據城市建設、交通情況,甚至是生活目的地情況,規劃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恒大研究院的市場報告也提到,地方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廣充電樁,給予補貼;科學布局充電樁地理建設,兼顧運營效率與充電便捷度;對于新能源公交車、運營車較多的省市以大功率快充樁建設為主,其他城市以慢充樁建設為主。
其實,充電基礎設施規劃的重要性,關乎到充電樁的利用率,進而關系到充電運營商的盈利問題。“現在運營商模式主要是收取充電服務費。充電基礎設施作為一種重資產投入,確實面臨著很大挑戰,假如企業長期不盈利,我相信這個產業不可能健康發展。”劉永東說。
對于充電運營商來講,實現盈利一直是大難題。即使穩居市場首位,特銳德在2019年4月才宣布,旗下從事充電樁業務的子公司特來電跨過盈虧平衡線開始盈利。這足以讓人感受到充電樁行業的“水深火熱”。頭部企業的特來電尚且如此,小企業在這個行業經歷的磨難必然不會少。
伴隨著‘新基建’帶來的熱度,外界再一次將目光投注到充電樁領域,行業或許可注入更多新鮮“血液”。但對于身處其中的企業來講,依舊是危與機并存。“行業新一輪洗牌可能也要開始了。國有資本會在‘新基建’中承擔更重要的角色。充電樁運營管理會越做越細,這會迫使更企業進行重新定位或轉型,細分賽道上的競爭會更激烈。”一位充電運營商這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