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今仍在世界各地持續蔓延,并沒未終止的跡象。盡管未來終有一天可以解決這場危機,但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并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得以恢復正常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仍會感受到其對全球經濟和行業發展的不利影響。
儲能行業也不例外。那么從長遠來看,疫情對儲能市場的實際影響是什么?儲能廠家應該如何適應和消除疫情的影響,或者如何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在這篇文章中,基于國際清潔技術咨詢機構Apricum公司所開展的研究工作,將通過分析疫情對儲能市場驅動因素的影響,并預測儲能行業在后疫情時代的主要思維方式和行為轉變,從更多的角度來探討“儲能vs病毒”的關系。
儲能市場發展現狀
與所有行業一樣,由于面臨現場訪問受限、疫情期間人員出行禁令,以及在全球經濟低迷時期難以獲得部署許可的問題,儲能部署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這必然會影響到2020年全球儲能市場的發展。
雖然一些正在部署的大型儲能項目已被取消或推遲。但調查表明,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美國一些能源廠商簽署了規模驚人的電網規模電池儲能系統的部署合同,例如,公用事業廠商南加州愛迪生(SCE)電力公司今年5月簽署一項裝機容量為770MW儲能系統的采購合同,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采購項目之一。考慮到具有多年的開發周期,儲能部署的暫時放緩通常不會導致放棄大型電池儲能系統項目的部署。此外,如果電網規模的電池儲能系統符合關鍵基礎設施的資格,那么即使在疫情限制人員出行期間也允許進入現場施工或操作。
疫情可能會讓用戶側儲能開發商受到更大的影響:許多商業和工業(C&I)行業客戶將不得不削減核心業務以外的投資,因此可能考慮暫時不會購買和部署電池儲能系統。出于同樣的原因,住宅用戶可能希望將這個主要支出推遲到2021年及以后。
總體而言,與疫情發生之前的預測相比,2020年儲能部署裝機容量肯定會更少。不過,與2019年相比,分析人士仍預計全球儲能市場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
疫情對儲能市場的驅動力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疫情對儲能市場驅動力的影響,需要了解其對儲能行業的長期影響。Apricum公司為此指出了三個驅動因素:
•對儲能系統(也包括非儲能解決方案)可以滿足的服務需求;
•儲能系統相對于非儲能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監管和市場框架的適用性,以使儲能系統發揮競爭優勢。
靈活性是將更多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網中的關鍵,而儲能系統是實現這種靈活性的重要推動力。
疫情如何影響儲能系統所能提供的服務需求
在更高層面上,儲能系統滿足了電力系統更大靈活性的需求。例如,當輸電容量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時可能會推遲電網基礎設施投資,或提高電力系統的彈性以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因此需要這種靈活性。而為了整合可變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儲能系統有助于應對太陽能發電設施和風力發電設施的發電間歇性,并且是電力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份額。因此,疫情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部署產生的任何影響也會對儲能部署產生影響。
實際上,由于疫情導致許多可再生能源項目被推遲,而對于沒有獲得資助項目、電價不斷下跌,以及傳統承購方(如汽車、科技和化工行業)在此期間暫時不愿投資。同樣,出于上述類似的原因,用戶側的太陽能發電設施的部署預計將受到最嚴重的沖擊。分析師預測,2020年將是太陽能發電市場出現下滑的第一年。
但是,鑒于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化石燃料替代品的競爭力日益增強,以及對脫碳的總體渴望,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組合中份額迅速增長的總體趨勢并未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部署量的減少可能更多的是延遲而不是放棄,特別是考慮到世界各國政府部門正在制定多種經濟刺激計劃,以促進疫情結束之后的經濟發展,其總體開支將高達數萬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將被指定用于部署清潔能源設施,因此預計到2021年部署量將會出現強勁反彈。
例如,歐盟委員會發出了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必須以一種對未來長期投資的方式來修復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短期損害。因此,擬議投資的7500億歐元的“下一代歐盟復蘇計劃”重點對“綠色、數字化、社會化和更具彈性”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籌集到的資金將加強現有的歐盟清潔能源項目,例如“歐洲綠色協議”,該協議旨在提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其投資僅次于建設高效的基礎設施和開發采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
當然,政府部門也可以決定使用這筆資金來支持更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傳統產業,例如美國政府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資助,這甚至會導致預先為清潔能源技術保留的現金流重新定向。
讓經濟得以復蘇幾乎是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等清潔基礎設施而量身定做的,因為這將促進部署增長,創造就業機會,而且低利率使得那些必要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利。因此,在即將到來的經濟復蘇方案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包含綠色能源。
無論如何,對儲能部署的基本需求沒有中斷,以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的靈活性,甚至可能隨著政府部門對清潔技術投資的支持而加速。
疫情如何影響儲能系統競爭力
關于疫情的影響,需要評估全球儲能市場的第二個基本驅動因素是,儲能系統與其他能夠滿足相同需求的非儲能解決方案相比所具有的成本競爭力。
從短期來看,成本競爭力將受到儲能供應鏈中斷造成價格波動的影響,這種影響將持續到在儲能組件生產工廠在今年早些時候關閉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因為當儲能系統的制造和采購下降,導致材料和組件的供應商減少生產時,儲能供應鏈會受到其連鎖反應的影響。一旦延遲的儲能部署需求得到恢復,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啟動儲能供應鏈。
但是,從長期來看,評估對儲能部署成本下降的驅動因素的長期影響更為重要。例如,固定式鋰離子電池的競爭力極大地受益于電力和運輸領域的融合以及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其原因是通過規模經濟顯著降低了成本,大規模生產的電池主要用于滿足電動汽車(EV)的需求,也可用于固定儲能系統的部署。由于電池占到電池儲能系統成本的40%至50%,因此電池成本的下降對儲能部署的成本有很大的影響。
而電池成本的下降與電動汽車的繁榮發展緊密相關。不幸的是,汽車生產廠商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部門之一。疫情造成一個直接影響的是,許多汽車組件生產商和供應商工廠停止運營,導致2020年汽車產量大幅下降,將使汽車行業陷入財務困境。電動汽車行業也難免受到這種短期影響。
但是,在疫情危機解決之后,由于出于對疫情的擔憂,消費者可能選擇個人交通工具而不是選擇公共交通或和共享乘車,因此汽車總體銷售量很可能會恢復正常,甚至有可能增長。實際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查數據,在2020年4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中國的汽車銷售量與2019年同比增長了4%,隨后的5月又同比增長了15%。
電動汽車在多大程度上會成為汽車銷售復蘇的一部分,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部門對汽車行業的支持,而汽車行業是許多經濟刺激計劃的核心內容。
以德國為例,該國政府已經采取了幾項具體措施來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其中包括將電動汽車補貼中的份額提高一倍,并在2030年前免征純電動汽車的車輛稅。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汽車被排除在經濟刺激計劃之外,甚至會根據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更高的車輛稅,這是有利于電動汽車的一個重要標志。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考慮暫時放寬電動汽車生產配額,并在4月下旬決定,原定于2020年底終止的電動汽車補貼應再延長兩年。這仍然表明中國政府將大力支持電動汽車行業,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并加強環境保護。
總體而言,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似乎從未間斷,并且電池的大規模生產以及相關的規模經濟將會不斷增加。實際上,僅在歐洲,目前大約有18家鋰離子電池工廠正在生產電池,到2024年的電池產能將達到約240GWh。電池產能的增加似并未受到疫情的影響:挪威公用事業廠商Agder Energy公司于5月宣布,計劃通過該公司合資成立的子公司將建設該國第一個電池產能高達32GWh 電池超級工廠。
盡管規模經濟可能是降低儲能部署成本的重要驅動力,但還有其他成本下降的驅動力,例如制造業的標準化和效率不斷提高,減少采用成本高昂的電池原材料(例如鈷),并通過改進電池電極的設計以提高能量密度。
總而言之,盡管發生冠狀病毒商情,預計儲能行業的競爭力仍將會繼續提高,這也反映在分析師最近的預測中,即從現在到本世紀末,鋰離子電池的價格將會下降近50%。
到目前為止,在評估中發現對靈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與非儲能替代方案相比,儲能系統能夠以越來越具有競爭力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但是,如果沒有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缺乏將儲能系統所能提供的利益實現貨幣化的計劃,這可能會無濟于事。
儲能行業也不例外。那么從長遠來看,疫情對儲能市場的實際影響是什么?儲能廠家應該如何適應和消除疫情的影響,或者如何在市場上獲得成功?
在這篇文章中,基于國際清潔技術咨詢機構Apricum公司所開展的研究工作,將通過分析疫情對儲能市場驅動因素的影響,并預測儲能行業在后疫情時代的主要思維方式和行為轉變,從更多的角度來探討“儲能vs病毒”的關系。
儲能市場發展現狀
與所有行業一樣,由于面臨現場訪問受限、疫情期間人員出行禁令,以及在全球經濟低迷時期難以獲得部署許可的問題,儲能部署受到疫情的嚴重影響。這必然會影響到2020年全球儲能市場的發展。
雖然一些正在部署的大型儲能項目已被取消或推遲。但調查表明,在過去的幾個月中,美國一些能源廠商簽署了規模驚人的電網規模電池儲能系統的部署合同,例如,公用事業廠商南加州愛迪生(SCE)電力公司今年5月簽署一項裝機容量為770MW儲能系統的采購合同,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采購項目之一。考慮到具有多年的開發周期,儲能部署的暫時放緩通常不會導致放棄大型電池儲能系統項目的部署。此外,如果電網規模的電池儲能系統符合關鍵基礎設施的資格,那么即使在疫情限制人員出行期間也允許進入現場施工或操作。
疫情可能會讓用戶側儲能開發商受到更大的影響:許多商業和工業(C&I)行業客戶將不得不削減核心業務以外的投資,因此可能考慮暫時不會購買和部署電池儲能系統。出于同樣的原因,住宅用戶可能希望將這個主要支出推遲到2021年及以后。
總體而言,與疫情發生之前的預測相比,2020年儲能部署裝機容量肯定會更少。不過,與2019年相比,分析人士仍預計全球儲能市場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
疫情對儲能市場的驅動力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疫情對儲能市場驅動力的影響,需要了解其對儲能行業的長期影響。Apricum公司為此指出了三個驅動因素:
•對儲能系統(也包括非儲能解決方案)可以滿足的服務需求;
•儲能系統相對于非儲能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監管和市場框架的適用性,以使儲能系統發揮競爭優勢。
靈活性是將更多可再生能源整合到電網中的關鍵,而儲能系統是實現這種靈活性的重要推動力。
疫情如何影響儲能系統所能提供的服務需求
在更高層面上,儲能系統滿足了電力系統更大靈活性的需求。例如,當輸電容量可以滿足用戶需求時可能會推遲電網基礎設施投資,或提高電力系統的彈性以更好地應對極端天氣事件,因此需要這種靈活性。而為了整合可變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儲能系統有助于應對太陽能發電設施和風力發電設施的發電間歇性,并且是電力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份額。因此,疫情對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部署產生的任何影響也會對儲能部署產生影響。
實際上,由于疫情導致許多可再生能源項目被推遲,而對于沒有獲得資助項目、電價不斷下跌,以及傳統承購方(如汽車、科技和化工行業)在此期間暫時不愿投資。同樣,出于上述類似的原因,用戶側的太陽能發電設施的部署預計將受到最嚴重的沖擊。分析師預測,2020年將是太陽能發電市場出現下滑的第一年。
但是,鑒于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化石燃料替代品的競爭力日益增強,以及對脫碳的總體渴望,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組合中份額迅速增長的總體趨勢并未受到疫情的影響。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部署量的減少可能更多的是延遲而不是放棄,特別是考慮到世界各國政府部門正在制定多種經濟刺激計劃,以促進疫情結束之后的經濟發展,其總體開支將高達數萬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將被指定用于部署清潔能源設施,因此預計到2021年部署量將會出現強勁反彈。
例如,歐盟委員會發出了一個令人鼓舞的信號,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必須以一種對未來長期投資的方式來修復疫情對經濟造成的短期損害。因此,擬議投資的7500億歐元的“下一代歐盟復蘇計劃”重點對“綠色、數字化、社會化和更具彈性”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籌集到的資金將加強現有的歐盟清潔能源項目,例如“歐洲綠色協議”,該協議旨在提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其投資僅次于建設高效的基礎設施和開發采用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
當然,政府部門也可以決定使用這筆資金來支持更多具有戰略意義的傳統產業,例如美國政府為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資助,這甚至會導致預先為清潔能源技術保留的現金流重新定向。
讓經濟得以復蘇幾乎是為推動可再生能源等清潔基礎設施而量身定做的,因為這將促進部署增長,創造就業機會,而且低利率使得那些必要的投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利。因此,在即將到來的經濟復蘇方案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包含綠色能源。
無論如何,對儲能部署的基本需求沒有中斷,以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的靈活性,甚至可能隨著政府部門對清潔技術投資的支持而加速。
疫情如何影響儲能系統競爭力
關于疫情的影響,需要評估全球儲能市場的第二個基本驅動因素是,儲能系統與其他能夠滿足相同需求的非儲能解決方案相比所具有的成本競爭力。
從短期來看,成本競爭力將受到儲能供應鏈中斷造成價格波動的影響,這種影響將持續到在儲能組件生產工廠在今年早些時候關閉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因為當儲能系統的制造和采購下降,導致材料和組件的供應商減少生產時,儲能供應鏈會受到其連鎖反應的影響。一旦延遲的儲能部署需求得到恢復,就需要一段時間來重新啟動儲能供應鏈。
但是,從長期來看,評估對儲能部署成本下降的驅動因素的長期影響更為重要。例如,固定式鋰離子電池的競爭力極大地受益于電力和運輸領域的融合以及電動汽車的廣泛應用。其原因是通過規模經濟顯著降低了成本,大規模生產的電池主要用于滿足電動汽車(EV)的需求,也可用于固定儲能系統的部署。由于電池占到電池儲能系統成本的40%至50%,因此電池成本的下降對儲能部署的成本有很大的影響。
而電池成本的下降與電動汽車的繁榮發展緊密相關。不幸的是,汽車生產廠商是受到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部門之一。疫情造成一個直接影響的是,許多汽車組件生產商和供應商工廠停止運營,導致2020年汽車產量大幅下降,將使汽車行業陷入財務困境。電動汽車行業也難免受到這種短期影響。
但是,在疫情危機解決之后,由于出于對疫情的擔憂,消費者可能選擇個人交通工具而不是選擇公共交通或和共享乘車,因此汽車總體銷售量很可能會恢復正常,甚至有可能增長。實際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調查數據,在2020年4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中國的汽車銷售量與2019年同比增長了4%,隨后的5月又同比增長了15%。
電動汽車在多大程度上會成為汽車銷售復蘇的一部分,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部門對汽車行業的支持,而汽車行業是許多經濟刺激計劃的核心內容。
以德國為例,該國政府已經采取了幾項具體措施來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其中包括將電動汽車補貼中的份額提高一倍,并在2030年前免征純電動汽車的車輛稅。值得注意的是,傳統汽車被排除在經濟刺激計劃之外,甚至會根據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更高的車輛稅,這是有利于電動汽車的一個重要標志。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考慮暫時放寬電動汽車生產配額,并在4月下旬決定,原定于2020年底終止的電動汽車補貼應再延長兩年。這仍然表明中國政府將大力支持電動汽車行業,以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并加強環境保護。
總體而言,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似乎從未間斷,并且電池的大規模生產以及相關的規模經濟將會不斷增加。實際上,僅在歐洲,目前大約有18家鋰離子電池工廠正在生產電池,到2024年的電池產能將達到約240GWh。電池產能的增加似并未受到疫情的影響:挪威公用事業廠商Agder Energy公司于5月宣布,計劃通過該公司合資成立的子公司將建設該國第一個電池產能高達32GWh 電池超級工廠。
盡管規模經濟可能是降低儲能部署成本的重要驅動力,但還有其他成本下降的驅動力,例如制造業的標準化和效率不斷提高,減少采用成本高昂的電池原材料(例如鈷),并通過改進電池電極的設計以提高能量密度。
總而言之,盡管發生冠狀病毒商情,預計儲能行業的競爭力仍將會繼續提高,這也反映在分析師最近的預測中,即從現在到本世紀末,鋰離子電池的價格將會下降近50%。
到目前為止,在評估中發現對靈活性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與非儲能替代方案相比,儲能系統能夠以越來越具有競爭力的方式滿足用戶需求。但是,如果沒有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缺乏將儲能系統所能提供的利益實現貨幣化的計劃,這可能會無濟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