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能源+儲能已經近期行業媒體關注熱點,首先我們看看儲能發展的艱難歷程,國家一直積極支持和鼓勵:
2016年,國家能源局首次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發改能源〔2016〕2619號)就提出了開展可再生能源領域儲能示范應用,全面協調推進光伏風電開發,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先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多次發文提出要解決儲能問題,到2020年9月,已有17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儲能電站參與輔助服務,已有超過10省市出臺政策要求新建可再生能源配置10%以上的儲能。
(來源:微信公眾號“球哥看風”ID:colorballwind2020 作者:李彩球)
為什么儲能這么積極支持一直發展不了,原因很多,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儲能目前的建設成本和投資回報不確定性。作為企業投資必須有回報,尤其是央企,國企,投資決策責任終身制,誰也不愿意去冒這個風險。因此,近幾年來,全國幾百萬千瓦時的儲能項目建成投產的不足10%。
問題是不是就一直這么擱置,也不是,直到近期政策逐步明朗:
8月27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需因地制宜采取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并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積極探索“風光儲 一體化”,因地制宜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穩妥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側重于圍繞負荷需求開展,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要素,以儲能等先進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
9月4日,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關于印發《華中區域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和《華中區域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兩個細則”將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意見有兩個關鍵點值得關注:
明確將風電場、光伏電站、生物質電站和儲能電站納入實施范圍;
是增加輔助服務補償品種;全面提高輔助服務補償標準。
兩則文件給給行業暴露了幾個政策方向:
儲能在未來將和電源,電網同等重要,同步發展,意味著未來儲能市場空間巨大;
儲能和電源,電網一樣,納入電網管理范圍,它不是一種商品,而是一種服務,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服務,根據華中監管局的兩個細則來看,服務將擺在突出重要位置,而且服務有償,并逐步提高服務補償標準。
儲能本身不是電源,它不能創造電源,只是電源側和用電側的一個中間服務商,華中能監局已經明確儲能是一種服務。這就不由得我想起了我們的滴滴快車和OFO共享單車,這兩個互聯網金融下的共享服務商品。可以簡單模擬一下商業模式:一側是乘客(相當于用電側),一側是滴滴快車車主(相當于儲能投資商),中間是滴滴快車平臺(相當于電網),乘客付費,滴滴車主提供汽車和用車服務,滴滴快車收取服務費。由此我們可以類比:一側是電網支付服務費(實際是最終是用電側支付),一側是儲能企業收取服務費,中間儲能投資企業投資儲能電站獲得輔助服務費。按照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儲能的未來發展正好滿足這兩個條件:1,有足夠的服務市場需求:國家已經把儲能與源網一體化,不存在市場問題;2,有服務政策:儲能服務已經納入電網管控,并且服務補償標準將增加。
我們如果采用互聯網思維,既然儲能這個服務是市場需要,而且量大,為什么不把它作為一種互聯網金融下的商品進行投資呢。當然,我們說的儲能不限于電化學儲能,還有抽水蓄能等其他儲能服務衍生品。本來火電調峰機組也算是一種調峰服務,長期來看,火電調峰機組的發展難度很大,這就意味著現有的調峰任務可能會逐步落到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等儲能商品上來。
從電源存量來看:特高壓需要的調峰機組任務可以由儲能電站來完成(三北區域),現有部分區域的新能源需要逐步補充儲能;
從電源增量來看:未來風光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巨大,按照10%-20%的儲能配套,到2035-2050年,風光新能源的增量都在10-20億千萬以上,其儲能電站的市場巨大。
從儲能服務容量來看:中國工業化程度的發展來看,工業化程度越高,意味著用電負荷的峰谷差將會越來越大(工業是用電大戶,占比越高,用量越大,工廠企業的上下班將會產生更加大的負荷峰谷差),儲能服務的市場任務也會越來越頻,服務的市場容量也會越來越大。
基于上面三個發展,儲能的發展我們可以設想:由專門的產業基金來投資儲能,類似于孫正義投資當年的阿里巴巴,避免了國企央企直接投資的收益門檻和操作禁忌,由于投資儲能是投資服務,投資的目的占領市場,把控渠道,著眼于未來的金融風險收益,并不是從產業的直接收益獲利。也就是說今天你投資10億或者20億,并不是為了2-3年獲得多少的直接回報,而是著眼于未來儲能服務行業的金融估值價值,從更大的金融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儲能實現良性循環發展,投資獲得回報。
我想,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思維,我們就不用考慮今天我們的儲能是不是成本太高,而是在今天的儲能服務的政策利好條件下,大膽的去投資儲能,拓展儲能市場,擴大儲能的應用,解決電源,電網難題,同時還可以實現儲能的技術進步,成本進一步降低,更大范圍的使用儲能服務。
2016年,國家能源局首次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發改能源〔2016〕2619號)就提出了開展可再生能源領域儲能示范應用,全面協調推進光伏風電開發,開展綜合能源服務。先后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多次發文提出要解決儲能問題,到2020年9月,已有17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儲能電站參與輔助服務,已有超過10省市出臺政策要求新建可再生能源配置10%以上的儲能。
(來源:微信公眾號“球哥看風”ID:colorballwind2020 作者:李彩球)
為什么儲能這么積極支持一直發展不了,原因很多,其中最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儲能目前的建設成本和投資回報不確定性。作為企業投資必須有回報,尤其是央企,國企,投資決策責任終身制,誰也不愿意去冒這個風險。因此,近幾年來,全國幾百萬千瓦時的儲能項目建成投產的不足10%。
問題是不是就一直這么擱置,也不是,直到近期政策逐步明朗:
8月27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開展“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風光水火儲一體化”側重于電源基地開發,需因地制宜采取多能源品種發電互相補充,并適度增加一定比例儲能,積極探索“風光儲 一體化”,因地制宜開展“風光水儲一體化”,穩妥推進“風光火儲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側重于圍繞負荷需求開展,通過優化整合本地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要素,以儲能等先進技術和體制機制創新為支撐,實現源、網、荷、儲的深度協同。
9月4日,國家能源局華中監管局關于印發《華中區域并網發電廠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和《華中區域發電廠并網運行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兩個細則”將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實施。意見有兩個關鍵點值得關注:
明確將風電場、光伏電站、生物質電站和儲能電站納入實施范圍;
是增加輔助服務補償品種;全面提高輔助服務補償標準。
兩則文件給給行業暴露了幾個政策方向:
儲能在未來將和電源,電網同等重要,同步發展,意味著未來儲能市場空間巨大;
儲能和電源,電網一樣,納入電網管理范圍,它不是一種商品,而是一種服務,而且是必不可少的服務,根據華中監管局的兩個細則來看,服務將擺在突出重要位置,而且服務有償,并逐步提高服務補償標準。
儲能本身不是電源,它不能創造電源,只是電源側和用電側的一個中間服務商,華中能監局已經明確儲能是一種服務。這就不由得我想起了我們的滴滴快車和OFO共享單車,這兩個互聯網金融下的共享服務商品。可以簡單模擬一下商業模式:一側是乘客(相當于用電側),一側是滴滴快車車主(相當于儲能投資商),中間是滴滴快車平臺(相當于電網),乘客付費,滴滴車主提供汽車和用車服務,滴滴快車收取服務費。由此我們可以類比:一側是電網支付服務費(實際是最終是用電側支付),一側是儲能企業收取服務費,中間儲能投資企業投資儲能電站獲得輔助服務費。按照互聯網金融的商業模式,儲能的未來發展正好滿足這兩個條件:1,有足夠的服務市場需求:國家已經把儲能與源網一體化,不存在市場問題;2,有服務政策:儲能服務已經納入電網管控,并且服務補償標準將增加。
我們如果采用互聯網思維,既然儲能這個服務是市場需要,而且量大,為什么不把它作為一種互聯網金融下的商品進行投資呢。當然,我們說的儲能不限于電化學儲能,還有抽水蓄能等其他儲能服務衍生品。本來火電調峰機組也算是一種調峰服務,長期來看,火電調峰機組的發展難度很大,這就意味著現有的調峰任務可能會逐步落到電化學儲能,抽水蓄能等儲能商品上來。
從電源存量來看:特高壓需要的調峰機組任務可以由儲能電站來完成(三北區域),現有部分區域的新能源需要逐步補充儲能;
從電源增量來看:未來風光新能源的發展空間巨大,按照10%-20%的儲能配套,到2035-2050年,風光新能源的增量都在10-20億千萬以上,其儲能電站的市場巨大。
從儲能服務容量來看:中國工業化程度的發展來看,工業化程度越高,意味著用電負荷的峰谷差將會越來越大(工業是用電大戶,占比越高,用量越大,工廠企業的上下班將會產生更加大的負荷峰谷差),儲能服務的市場任務也會越來越頻,服務的市場容量也會越來越大。
基于上面三個發展,儲能的發展我們可以設想:由專門的產業基金來投資儲能,類似于孫正義投資當年的阿里巴巴,避免了國企央企直接投資的收益門檻和操作禁忌,由于投資儲能是投資服務,投資的目的占領市場,把控渠道,著眼于未來的金融風險收益,并不是從產業的直接收益獲利。也就是說今天你投資10億或者20億,并不是為了2-3年獲得多少的直接回報,而是著眼于未來儲能服務行業的金融估值價值,從更大的金融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儲能實現良性循環發展,投資獲得回報。
我想,利用互聯網金融的思維,我們就不用考慮今天我們的儲能是不是成本太高,而是在今天的儲能服務的政策利好條件下,大膽的去投資儲能,拓展儲能市場,擴大儲能的應用,解決電源,電網難題,同時還可以實現儲能的技術進步,成本進一步降低,更大范圍的使用儲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