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既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也要具備更突出的產業、技術、產品等優勢,不斷提高競爭力。
專家觀點:“經過近十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不僅站上了世界第一梯隊,而且部分企業在電池技術和市場占有率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開拓奠定了堅實基礎。”日前,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局長吳政平在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指出,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加快“走出去”步伐。
產業鏈具備“走出去”實力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頭部企業基本壟斷了車企的電池供應。尤其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了動力電池市場的蓬勃繁榮,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62.2GWh。
在這一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欣旺達等一批企業相繼獲得特斯拉、奔馳、大眾、寶馬、雷諾、日產等國際知名車企配套電池訂單。
為保障電池安全、提升單體及系統綜合性能。今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分別推出CTP電池模組和刀片電池系統,大幅提高了電池模組的生產效率和總體性能,并有效降低了成本;蜂巢能源推出無鈷材料電芯和方形疊片工藝,顯著降低了三元材料成本;國軒高科也推出JTM(從卷芯到模組)技術創新工藝……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技術上持續攻關,并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上游材料和設備的配套方面,國內企業也具備了“走出去”的實力。“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四大材料的自給率均已突破90%,國產產品正大規模向海外輸出。”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標準化工作組研究部主任周波介紹,我國材料企業已經向全球主流電池廠供應體系滲透。
贏合科技總經理許毅告訴記者,動力電池設備也基本實現了國產化覆蓋,以最晚國產化的涂布機為例,2018年以前涂布機基本依賴進口,目前國產化替代已經結束,并開始向國外出口。“涂布機太重要了,直接影響了電池的容量、安全性和密度。很多客戶的涂布機是最晚國產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非常厲害,設備、材料優先供應商都有國企的身影。”
歐洲市場值得關注
周波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500萬輛,2030年或達到3000萬輛。電池方面,2025年全球車用電池需求將達到975GWh,2030年達2100GWh。
其中,歐洲市場值得重點關注。今年1—8月,歐洲地區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反超中國市場。業內預計,全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概率與國內市場持平,甚至超越我國市場。
今年是歐洲電動化轉型的關鍵之年。歐洲各國制定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例如挪威要求到2025年實現燃油車禁售,丹麥、荷蘭要求到2030年實現燃油車禁售。與此同時,傳統車企也發起大規模電動化攻勢,大眾、寶馬、沃爾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分別達到25%、30%和50%。歐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勢在必行,對動力電池有著迫切需求。
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貿易投資領事柯牧申透露,到2030年,英國汽車產業運營所需的電池電量在70-100GWh之間,“英國正積極聯系主要的電池材料供應商,希望在國內建立一條從原材料提煉到電池組組裝和測試的完整電池供應鏈。”
為搶抓市場先機,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鏈已展開布局。“近兩年,先導智能在瑞典、德國建了分公司,以服務歐洲本地的電池企業。”在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燕清看來,歐洲會是繼中國之后發展最快的市場板塊。
需警惕合規風險
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國門有哪些注意事項?
“國內企業去歐洲投資的成本是國內項目的3倍左右。”歐亞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鄧俊提醒,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到歐洲投資還是新話題,不僅要做好整體規劃,還要在工藝流程、設備系統集成、廠房規劃、危險品儲存、安全通道等諸多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要迎合主機廠、客戶的要求,在材料回收、分解等方面做到環保合規。
“國內企業誰去供應正負材料、電解液、隔膜等產品?企業之間怎么配合?”鄧俊指出,國內企業如何在歐洲抱團配合,建設出完整的產業鏈也是很大的問題。
吳政平指出,我國動力電池“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海外裝機量在總出貨量中的占比還很低。企業既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也要具備更突出的產業、技術、產品等優勢,不斷提高競爭力。他強調,只有依靠不斷的創新研究和技術進步才能持續推動動力電池產業向前發展,“只有將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王燕清認為,未來的電池工廠對于電池產品的一致性、安全性要求會越來越高,要加大對電池材料、工藝的研究和突破。他建議,設備企業絕不能被動、臨時地提供產線設備,而是要提供整體化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
專家觀點:“經過近十年的培育和發展,我國動力電池產業不僅站上了世界第一梯隊,而且部分企業在電池技術和市場占有率上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這為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在全球市場的開拓奠定了堅實基礎。”日前,商務部外貿發展事務局局長吳政平在第五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上指出,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正加快“走出去”步伐。
產業鏈具備“走出去”實力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出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頭部企業基本壟斷了車企的電池供應。尤其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直接帶動了動力電池市場的蓬勃繁榮,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62.2GWh。
在這一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動力電池頭部企業。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孚能科技、欣旺達等一批企業相繼獲得特斯拉、奔馳、大眾、寶馬、雷諾、日產等國際知名車企配套電池訂單。
為保障電池安全、提升單體及系統綜合性能。今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分別推出CTP電池模組和刀片電池系統,大幅提高了電池模組的生產效率和總體性能,并有效降低了成本;蜂巢能源推出無鈷材料電芯和方形疊片工藝,顯著降低了三元材料成本;國軒高科也推出JTM(從卷芯到模組)技術創新工藝……我國動力電池企業在技術上持續攻關,并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上游材料和設備的配套方面,國內企業也具備了“走出去”的實力。“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四大材料的自給率均已突破90%,國產產品正大規模向海外輸出。”動力電池應用分會標準化工作組研究部主任周波介紹,我國材料企業已經向全球主流電池廠供應體系滲透。
贏合科技總經理許毅告訴記者,動力電池設備也基本實現了國產化覆蓋,以最晚國產化的涂布機為例,2018年以前涂布機基本依賴進口,目前國產化替代已經結束,并開始向國外出口。“涂布機太重要了,直接影響了電池的容量、安全性和密度。很多客戶的涂布機是最晚國產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非常厲害,設備、材料優先供應商都有國企的身影。”
歐洲市場值得關注
周波預計,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1500萬輛,2030年或達到3000萬輛。電池方面,2025年全球車用電池需求將達到975GWh,2030年達2100GWh。
其中,歐洲市場值得重點關注。今年1—8月,歐洲地區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反超中國市場。業內預計,全年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概率與國內市場持平,甚至超越我國市場。
今年是歐洲電動化轉型的關鍵之年。歐洲各國制定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例如挪威要求到2025年實現燃油車禁售,丹麥、荷蘭要求到2030年實現燃油車禁售。與此同時,傳統車企也發起大規模電動化攻勢,大眾、寶馬、沃爾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分別達到25%、30%和50%。歐洲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勢在必行,對動力電池有著迫切需求。
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貿易投資領事柯牧申透露,到2030年,英國汽車產業運營所需的電池電量在70-100GWh之間,“英國正積極聯系主要的電池材料供應商,希望在國內建立一條從原材料提煉到電池組組裝和測試的完整電池供應鏈。”
為搶抓市場先機,我國動力電池產業鏈已展開布局。“近兩年,先導智能在瑞典、德國建了分公司,以服務歐洲本地的電池企業。”在無錫先導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燕清看來,歐洲會是繼中國之后發展最快的市場板塊。
需警惕合規風險
動力電池企業走出國門有哪些注意事項?
“國內企業去歐洲投資的成本是國內項目的3倍左右。”歐亞咨詢有限公司合伙人鄧俊提醒,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到歐洲投資還是新話題,不僅要做好整體規劃,還要在工藝流程、設備系統集成、廠房規劃、危險品儲存、安全通道等諸多方面進行優化設計,找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時,也要迎合主機廠、客戶的要求,在材料回收、分解等方面做到環保合規。
“國內企業誰去供應正負材料、電解液、隔膜等產品?企業之間怎么配合?”鄧俊指出,國內企業如何在歐洲抱團配合,建設出完整的產業鏈也是很大的問題。
吳政平指出,我國動力電池“走出去”的廣度和深度還遠遠不夠,海外裝機量在總出貨量中的占比還很低。企業既要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也要具備更突出的產業、技術、產品等優勢,不斷提高競爭力。他強調,只有依靠不斷的創新研究和技術進步才能持續推動動力電池產業向前發展,“只有將核心科技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擁有足夠的話語權。”
王燕清認為,未來的電池工廠對于電池產品的一致性、安全性要求會越來越高,要加大對電池材料、工藝的研究和突破。他建議,設備企業絕不能被動、臨時地提供產線設備,而是要提供整體化的解決方案,以解決客戶的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