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紀新能源網與多位消息人士核實,該消息得到官方證實。2021年風光裝機一年新增120GW,這個目標能實現不?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國家能源局提出這一目標的背景環境。
12月12日,我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承諾,到2030年,中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森林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據業內人士測算,若2021-2025年非化能源占比提升至20%,則光伏/風電的年均裝機量需要分別達到100GW和30GW以上;若2026-2030年非化能源占比提升至25%,則光伏風電的年均裝機量需要分別達到190GW和45GW以上。
如果根據這個測算結果,國家能源局提出2021年風電、太陽能發電合計增長120GW的目標,也就不足為奇了。
目標有了,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目標能實現不?
先從數據的層面看,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始終保持迅猛增長態勢。2014—2019年,全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規模分別為33GW、48GW、54GW、68GW、65GW、56GW,2020年1—10月新增約46GW。
參照這一新增比例,光伏新增最多的一年是2017年,新增規模為53.06GW;風電新增最多的一年是2015年,新增規模為30.75GW。即使將兩個最多的年份加起來,年新增也就84GW,離120GW,還需要增長43%。
即便以最樂觀的43%新增數據來看,要實現2021年的目標,容易嗎?答案是,難!因為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都是一個完整、系統的產業鏈,它們的新增裝機增長多少,從來不單純取決于某個環節。
以光伏為例,要實現預期目標,硅料能否供應得上,在供需緊平衡的情況下,會不會再次出現今年上半年的漲價事件從而影響光伏裝機?光伏玻璃產能是否夠用,會不會再次出現有錢買不到貨的情況?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
如果說產品端是產業內部的事,相對容易協調解決,那么用戶端的問題呢?比如土地問題、稅收問題、消納問題。2020年,電網給了風電36.65GW、光伏48.45GW的消納空間,合計85.1GW;2021年,電網的消納能力怎么一下子提升到120GW?
這么說來,一年新增120GW新能源裝機的目標豈不是實現不了?并非如此!
以上的分析,只是基于數據的客觀層面,而中國光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三頭在外”到領先全球,除了客觀條件限制,更重要的還有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在大目標明確之后的自上而下的執行上,我國人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之后的能量是世所罕見的。這一點,無論是在08年奧運會的申辦和執行,還是在今年的抗擊疫情上,都體現得尤為明顯。
未來十年的光伏發展,目標已經十分明確:上下齊心,共同為“碳達峰”努力。要實現這一長遠目標,就要從此刻做起,從明年做起。而2021年到底能不能實現新增120GW新能源裝機?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任育之在2020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表示,面對碳中和的大目標,必須要調動各個部門、各個行業甚至全社會的力量,有必要調動各級地方政府、光伏制造企業、光伏發電企業,包括電網公司、傳統能源企業的積極性。
有了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和上下協調,2021年新增120GW新能源裝機的目標有難度,但不是沒希望。
一家之言。對于“2021年能否實現新增120GW新能源裝機?”“未來每年,如何新增100—190GW光伏裝機?”這兩個問題,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