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盟嚴格的排放標準限制以及各國對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的影響,2020年以來,包括德國、挪威在內的歐洲電動車市場加速爆發,2020年挪威純電動車銷量占整體汽車銷量54.3%,成為全球首個電動車銷量占比過半國家。而德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三倍,超過19.4萬輛。
據MarkLines數據表示,2020年1-11月歐洲電動車銷量已達105萬輛,預計2020年銷量128萬輛,同比增長近200%!
安信證券表示,考慮到歐洲對于新能源車的高補貼政策將在近年來延續、大眾、奔馳為首的傳統車企平臺化車型持續布局和特斯拉歐洲工廠的建立,我們預計歐洲明年銷量將超200萬輛,同比增長近50%;2025年達520萬輛,6年CAGR達45%,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超30%。
在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逆勢增長的背景下,上游電池廠商或將持續受益,海外電池廠加緊擴大產能,在此SMM總結了2020年海外電池廠布局產能的情況。
松下:11月18日消息,據報道,松下公司計劃進軍歐洲,在挪威建立第一家電池廠,試圖利用成功向特斯拉供貨的機會來贏得歐洲汽車制造商的更多業務。
InoBat:10月初,InoBat正在斯洛伐克的Voderady研發全球首個AI驅動的電池研究中心和生產線,而且該生產線將于2021年開始生產首款智能電池。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2025年耗資10億ou元打造產能為10 GWh的超級電池廠,為24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尖端定制電池。
Verkor:據報道,法國電池初創企業Verkor公司宣布計劃在法國投產一家年產16GWh的鋰電池工廠,并根據市場發展再將其年產量擴大至50GWh。據了解,該項目初期投資約合人民幣131.4億元,歐盟資助的創新機構-歐洲創新與技術學院可持續能源研究所將為其提供融資支持。
Northvolt:7月底,北歐投資銀行(NIB)與瑞典Northvolt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10年的貸款協議,為Northvolt公司正在瑞典北部Skelleftea興建的大型鋰離子電池制造廠提供資金。貸款金額為4430萬美元(3953萬歐元)。Northvolt 公司目前正在瑞典的Skelleftea建立歐洲最大的電池工廠之一。一旦完成,Northvolt 將每年生產高達40gwh的鋰電池。這些電池被設計用于汽車、電力儲能和其他工業用途。工廠的第一部分計劃在2021年開始生產。Northvolt計劃從2022年起開始電池回收。
FREYR:7月,據報道,挪威電池生產廠商FREYR公司宣布,計劃在挪威建設該國第一個生產鋰離子電池超級工廠,該公司已經獲得了1.3億挪威克朗(合1385萬美元)的前期建設融資,并表示獲得這筆資金將促進該工廠更快建設和運營。FREYR公司希望在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建設。
SKI:6月29日,SKI與喬治亞州政府簽署了一項9.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的投資合同,以建設其第二家美國電池制造廠,年產能為11.7 GWh。
Tesvolt:4月,電池生產廠商Tesvolt公司在德國維滕貝格新建年產能為255MWh的工廠開通運營。該廠采用半自動化生產,每天可生產1MWh儲能系統,年產量達255MWh,后期可以擴充至1GWh。
三星SDI:3月初,據報道,轉型生產鋰電池包的三星SDI已開始對該公司位于匈牙利哥德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廠進行擴建,預計將在2030年之前在匈牙利投資12萬億韓元(約9.94億美元),并且將其產能逐漸提升到每個月1800萬個電芯,其中1號工廠生產大約600萬個,2號工廠1200萬個。
LG化學:3月底,歐洲投資銀行(EIB)宣布與LG化學的波蘭全資子公司Wroclaw Energy達成5.27億美元的貸款協議。這筆資金將用于建設和運營高度自動化和創新的制造設施,用于先進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供電的電動汽車(BEV)的電池,大約占波蘭鋰離子電池生產廠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剩余的10億 歐元投資來自LG化學自身資源和其他融資來源。這筆投資將讓LG化學波蘭工廠的年產能提升到大約65千兆瓦時,使波蘭工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鋰電芯生產工廠之一。
SMM認為,隨著歐洲大力推行電動化進程,各國加大補貼力度,加上碳排放的嚴格規定與禁止燃油車時間節點繼續提前后,預計未來5年歐洲新能源市場需求會大幅提高。但是歐洲本地電池產能卻嚴重不足,基本主要依靠中日韓電池企業進口,加上歐洲本土電池企業數量不多,擴產速度較慢,預計后市較難滿足新能源車企需求。在此情況下,中日韓頭部電池企業抓住時機,最早的韓國電池企業LG化學及三星SDI已率先在波蘭及匈牙利投產,緊接著中國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孚能等電池企業已開始在歐洲布局。電池企業在歐洲市場擴產不僅可以加快與歐洲老牌車企的緊密合作,配合車企研發要求等,也能提前搶占歐洲市場份額,擴大全球影響力,并不斷提高未來產能產量。
據MarkLines數據表示,2020年1-11月歐洲電動車銷量已達105萬輛,預計2020年銷量128萬輛,同比增長近200%!
安信證券表示,考慮到歐洲對于新能源車的高補貼政策將在近年來延續、大眾、奔馳為首的傳統車企平臺化車型持續布局和特斯拉歐洲工廠的建立,我們預計歐洲明年銷量將超200萬輛,同比增長近50%;2025年達520萬輛,6年CAGR達45%,2025年新能源滲透率超30%。
在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逆勢增長的背景下,上游電池廠商或將持續受益,海外電池廠加緊擴大產能,在此SMM總結了2020年海外電池廠布局產能的情況。
松下:11月18日消息,據報道,松下公司計劃進軍歐洲,在挪威建立第一家電池廠,試圖利用成功向特斯拉供貨的機會來贏得歐洲汽車制造商的更多業務。
InoBat:10月初,InoBat正在斯洛伐克的Voderady研發全球首個AI驅動的電池研究中心和生產線,而且該生產線將于2021年開始生產首款智能電池。此外,該公司還計劃在2025年耗資10億ou元打造產能為10 GWh的超級電池廠,為24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尖端定制電池。
Verkor:據報道,法國電池初創企業Verkor公司宣布計劃在法國投產一家年產16GWh的鋰電池工廠,并根據市場發展再將其年產量擴大至50GWh。據了解,該項目初期投資約合人民幣131.4億元,歐盟資助的創新機構-歐洲創新與技術學院可持續能源研究所將為其提供融資支持。
Northvolt:7月底,北歐投資銀行(NIB)與瑞典Northvolt公司簽署了一項為期10年的貸款協議,為Northvolt公司正在瑞典北部Skelleftea興建的大型鋰離子電池制造廠提供資金。貸款金額為4430萬美元(3953萬歐元)。Northvolt 公司目前正在瑞典的Skelleftea建立歐洲最大的電池工廠之一。一旦完成,Northvolt 將每年生產高達40gwh的鋰電池。這些電池被設計用于汽車、電力儲能和其他工業用途。工廠的第一部分計劃在2021年開始生產。Northvolt計劃從2022年起開始電池回收。
FREYR:7月,據報道,挪威電池生產廠商FREYR公司宣布,計劃在挪威建設該國第一個生產鋰離子電池超級工廠,該公司已經獲得了1.3億挪威克朗(合1385萬美元)的前期建設融資,并表示獲得這筆資金將促進該工廠更快建設和運營。FREYR公司希望在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建設。
SKI:6月29日,SKI與喬治亞州政府簽署了一項9.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的投資合同,以建設其第二家美國電池制造廠,年產能為11.7 GWh。
Tesvolt:4月,電池生產廠商Tesvolt公司在德國維滕貝格新建年產能為255MWh的工廠開通運營。該廠采用半自動化生產,每天可生產1MWh儲能系統,年產量達255MWh,后期可以擴充至1GWh。
三星SDI:3月初,據報道,轉型生產鋰電池包的三星SDI已開始對該公司位于匈牙利哥德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廠進行擴建,預計將在2030年之前在匈牙利投資12萬億韓元(約9.94億美元),并且將其產能逐漸提升到每個月1800萬個電芯,其中1號工廠生產大約600萬個,2號工廠1200萬個。
LG化學:3月底,歐洲投資銀行(EIB)宣布與LG化學的波蘭全資子公司Wroclaw Energy達成5.27億美元的貸款協議。這筆資金將用于建設和運營高度自動化和創新的制造設施,用于先進的鋰離子電池和電池供電的電動汽車(BEV)的電池,大約占波蘭鋰離子電池生產廠總成本的三分之一。剩余的10億 歐元投資來自LG化學自身資源和其他融資來源。這筆投資將讓LG化學波蘭工廠的年產能提升到大約65千兆瓦時,使波蘭工廠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鋰電芯生產工廠之一。
SMM認為,隨著歐洲大力推行電動化進程,各國加大補貼力度,加上碳排放的嚴格規定與禁止燃油車時間節點繼續提前后,預計未來5年歐洲新能源市場需求會大幅提高。但是歐洲本地電池產能卻嚴重不足,基本主要依靠中日韓電池企業進口,加上歐洲本土電池企業數量不多,擴產速度較慢,預計后市較難滿足新能源車企需求。在此情況下,中日韓頭部電池企業抓住時機,最早的韓國電池企業LG化學及三星SDI已率先在波蘭及匈牙利投產,緊接著中國寧德時代、蜂巢能源、孚能等電池企業已開始在歐洲布局。電池企業在歐洲市場擴產不僅可以加快與歐洲老牌車企的緊密合作,配合車企研發要求等,也能提前搶占歐洲市場份額,擴大全球影響力,并不斷提高未來產能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