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清潔能源集團想打造A股最大新能源上市公司
三峽集團成立于1993年9月27日,前身是“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2009年9月27日,更名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2017年12月28日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名稱變更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三峽集團)”。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企業和我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共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21家,控股上市公司3家,資產規模超過8356億元,境內外從業人員規模近3.5萬人。
“巨無霸級”的企業規模,是三峽集團打造A股最大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底氣來源之一,但絕不僅止于此。
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俗稱“電改5號文”)出臺,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中國開始形成以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為主,以蒙西電網、北疆電網、陜西地方電力、廣西桂東電力等多家地方獨立電網企業為輔的電網格局。而作為以小水電為主要電源點的 三峽水利,同樣一直在試圖“觸網”。隨著2015年新一輪電改的啟動和配售電市場的放開,三峽水利迎來了良機。
三峽水利起源于1929年成立的萬縣市電業公司;1997年8月,該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為重慶市首家電力上市公司;2019年3月,三峽集團控股三峽水利,并啟動了通過三峽水利重大資產重組,整合聯合能源和長興電力。
但此次重組并非一帆風順,歷時超過一年后的2020年4月15日晚,該重組方案才終于在二次上會后獲得監管部門審核通過。根據方案,重組后的三峽水利將管理重慶市內的萬州區、兩江新區、涪陵區和黔江區四張區域電網。
配售電區域的擴大,讓三峽水利的售電量大幅增長。以2019年數據為例,重組后, 三峽水利的售電規模從19.01億千瓦時陡增至158.5億千瓦時。
“三峽電網”的初具規模,為三峽集團的“風光三峽”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風光三峽”戰略,是將三峽集團打造成包含風電、光伏在內的新型現代化、國際化的企業,是2014年時任三峽集團董事長的盧純提出來的,并將其作為三峽集團的第二大主業。
風、光成第二大主業 新能源總裝機量突破1600萬千瓦
為了更好、更關注的實施“風光三峽”戰略,2015年6月30日,中國三峽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新能源”)正式成立,并開始在新能源領域的大規模并購:先是對湖北能源增資50億元,成為其第一大股東;緊接著與福建能源集團共同出資設立海峽發電公司,參股約40%股權,并共同開發后者已獲取的福清興化灣、莆田平海灣、長樂外海、漳州六鰲等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建設。但由于布局較晚,直到2016年,其風電累計裝機量仍未擠進中國前十。
2016年11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省的海上風電建設。這讓盧純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可能。隨后,盧純開啟了以副部級身份親自拜訪各省主要領導的先河。此舉在講究級別對等的中國特有體制中成效顯著。借此,三峽集團先后與福建、山東、江蘇、廣東等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掀起風電“新圈地運動”。
在風電領域開疆拓土的同時,三峽新能源的重組上市方案也隨機啟動,力爭打造千億市值和千萬千瓦裝機規模的一流新能源上市公司。
為了早日實現上市目標,三峽新能源制定了“引戰—股改—上市”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在這一戰略的指引下,2017年底,三峽新能源通過北交所增資擴股,引入8家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117.4628億元,8家投資者合計持股30%。
盡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盧純的任期,三峽新能源的上市目標并未能完成。2018年,雷鳴山接任三峽集團董事長,繼續施行“合縱連橫”策略,親自拜訪各省領導,持續推動新能源業務和上市事宜。
2018年11月19日,雷鳴山前往福建,拜會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唐登杰,雙方就進一步加強務實合作,加快推進福建海上風電建設等進行深入交流;次年2月,又趕赴廣東,拜會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雙方就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電力市場改革等領域的務實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兩任帶頭人的全力推動下,截至2019年10月,三峽集團海上風電投產、在建和擬建項目達到897萬千瓦,儲備優質海上風電資源超過920萬千瓦。
相比風電,三峽新能源涉足光伏業務略晚且項目開展不算很多。據了解,三峽新能源首個光伏項目是2012年并網的格爾木項目,隨后兩年拿下了陜西渭南和銅川領跑示范項目、內蒙古達拉特領跑示范項目等。
雷鳴山上任后,將光伏的視線聚焦在西北地區。2019年8-9月,他密集拜會了青海、寧夏、西藏等省市自治區政府領導,旨在推進三峽集團的光伏業務。
2020年,三峽新能源在光伏領域更加活躍。根據三峽新能源官網信息顯示,僅在當年12月,三峽新能源不僅成為了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伙伴,還與正泰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其高層拜訪足跡貫穿南北:海南、內蒙古、重慶、廣東等地。
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三峽新能源新增投產裝機超500萬千瓦,總裝機量突破1600萬千瓦,超過之前年份裝機總和。而未來5年,三峽集團提出的目標是新能源裝機將保持每年1500萬千瓦的增速,實現7000萬至8000萬千瓦的水平,相當于在現有基礎上翻4-5倍。
新能源公司成功過會 募資250億發展風光
在“風光三峽”戰略順利實施的同時,三峽新能源的上市進程也有了最新進展。
2020年12月17日晚間,證監會發布《第十八屆發審委2020年第178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三峽新能源首發上會獲通過。
招股書顯示,三峽新能源此次擬于上交所主板上會,擬募集資金250億元,其中200億元用于風電項目,5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從股權結構看,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為三峽集團。三峽集團直接持有公司140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70%,三峽集團控股的三峽資本持有公司9.98億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4.99%;因此,三峽集團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74.99%的股份。雷鳴山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三峽新能源一旦上市,有望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
招股書披露,作為超大型新能源公司,三峽新能源近年的業績相對較穩定。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1-3月,三峽新能源分別實現營收67.81億元、73.83億元、89.57億元和26.65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5.59億元、28.28億元、30.51億元和10.6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4.3億元、27.09億元、28.4億元、9.87億元。
雖然三峽新能源收入規模整體呈增加趨勢,但應收賬款金額逐年企高。報告期各期末,三峽新能源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50.14億元、71.88億元、98.18億元和111.08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49.9%、50.28%、58.32%和58.6%,應收賬款規模逐漸擴大。
對此,三峽新能源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近年來公司裝機規模快速增加,發電收入逐年提高;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補貼發放周期較長,已經納入補貼目錄或補貼清單的發電項目,通常1-3年方能收回補貼,未納入補貼目錄或補貼清單的項目補貼回款周期則可能更長。
除了應收賬款問題,由于開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業務需要大量土地,三峽新能源卻在這方面領罰單。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報告期初至今受到的處罰金額在1萬元以上的行政處罰共計70項,處罰事由包括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施工、未經批準非法占地、非法占用使用草原、擅自占用村委會集體土地、違規從事電力業務等。
三峽新能源在招股書中對此的解釋為,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占地面積大,涉及土地性質和權屬情況復雜。截至2020年3月31日,公司已投產發電項目自有土地辦證率為99.42%;已投產發電項目房產辦證率為87.55%,產業園房產、陽江發電對外出租的廠房、新疆分公司辦公用房和公寓等外購商品房未取得權屬證書。
已經成功上會,對于三峽新能源來說,解決這些遺留問題應該只是時間問題。
新能源公司即將上市,又有自己的電網解決銷售和消納問題,難怪三峽集團有“成為A股市值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的雄心壯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