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發展勢如破竹,2021年光伏新增裝機將繼續快速增長,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王勃華預計2021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將達55-65GW,而去年實際新增48GW。
這一數據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強勁發展,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20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48.20GW,較2019年增長60.08%。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行業高景氣下超八成企業業績預喜,陽光電源、福萊特等最高增長比例超過100%。
不過,受上游硅料及光伏輔材價格上漲影響,東方日升(300118.SZ)、協鑫集成(002506.SZ)、中利集團(002309.SZ)等扣非凈利潤出現虧損。業內分析認為,真正造成組件端利潤薄的是膠膜、玻璃等持續漲價,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是企業在2021年競爭的關鍵。
行業高景氣持續
據目前已披露業績預告的情況來看,光伏題材股仍然是“大象起舞”,A股公司中凈利潤上限在10億以上的企業有9家,規模最大的為隆基股份(601012 .SH)。受益于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持續增加,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82億元到86億元,同比增加55.30%到62.88%;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77.8億元到81.8億元,同比增加52.73%到60.58%。
凈利潤規模其次為正泰電器(601877.SH),預計凈利潤64.12億元到70.12元,預增70.46%到86.40%。此外,陽光電源(300274.SZ)、福萊特(601865.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的凈利潤在10億規模以上,同時利潤增速上限也超過100%。
而凈利潤規模在1億至10億的企業中,也不乏“業績黑馬”,露笑科技(002617.SZ)和安彩高科(600207.SH)凈利潤增速同比增長超過500%。其中,安彩高科光伏玻璃業務收入占比4成,2020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玻璃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價格上漲是提升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2020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48.2GW,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32.68GW、分布式光伏15.52GW。
而光伏裝機量在今年有望繼續提升。王勃華在日前舉行的光伏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2021年形勢展望線上研討會上預計,今年全球光伏市場規模還將加速擴大,總計新增裝機將達到150到170GW。其中,海外光伏裝機規模預計在100GW左右,有望恢復增長并創歷史新高。
光伏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國光伏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競爭意識強,技術成熟,歷經多年趕超發展,已經成為在國際上具有主導優勢的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在碳中和等指引下,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會維持高景氣度。
單一組件商難抵原料漲價壓力
不過,行業高景氣下,企業面對的市場博弈也會更激烈。以電池片、組件等業務優勢崛起的東方日升2020年歸屬凈利潤為1.6億元-2.4億元,同比降幅超75.35%,扣非后凈利潤虧損超6000萬元。
東方日升的業績反差,體現出組件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公告顯示,因組件上游主要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及組件銷售價格下降的雙重影響,報告期光伏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12月受原材料價格特別是玻璃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導致成本急劇上升,當月毛利率甚至為負數。
據其對深交所關注函回復,二季度公司組件產品毛利率最高為19.64%,而到四季度,毛利率僅有2.63%。在組件成本中,玻璃采購價從一季度的28.47元/平方米漲至40.67元/平方米。此外,高透/普通EVA(550克重)和鋁邊框(40*35)價格也出現一定幅度上漲。
光伏行業專家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膠膜、玻璃等漲價情況預計今年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其分析認為,組件端本來就是利潤最薄,單一組件的企業很難有技術優勢,小規模生產也難有強勢的供應鏈,只能走差異化市場,或為大廠代工。
同樣境遇的還有協鑫集成和億晶光電,協鑫集成歸母凈利潤預計-25.19億至-15.20億,億晶光電約為-6.6億元。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兩家同樣提到組件原材料及輔材上漲的影響,主營業務毛利有所下降。
而業內分析認為,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將成為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王勃華認為,產業鏈供需緊張仍然是2021年光伏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硅料周期性短缺,背板膠膜和玻璃結構性緊缺,各大企業紛紛簽訂長單,保障產品供應。
龍頭布局垂直一體化
垂直一體化成為光伏行業企業加深護城河的重要路徑。以晶澳科技為例,公司為了減小市場供需變化對單一生產環節的沖擊,已覆蓋了硅片、電池、組件三個制造環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晶澳科技尚未披露業績預告。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66.95億,同比增長85.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91億,同比增長85.29%。據相關規則,凈利潤較前一年度增長或下降50%以上需要披露業績預告,結合組件價格下滑疊加原輔料價格上漲影響后,公司全年業績增速大概率有所縮減。
而對于產能擴建,該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新的擴產計劃優化產品結構并完成新舊產能轉換,隨著大硅片產品占比在產能轉換過程中逐步提升,公司一體化成本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目前公司現有年化產能包括硅片18GW、電池18GW、組件23GW,加上已公告的在建項目,預計到2021年底各環節年化產能分別達到硅片30GW、電池30GW、組件40GW。
隆基股份也在向一體化轉型中。公司是單晶硅片龍頭,根據此前發布的《未來三年(2019-2021)產品產能規劃》,單晶硅棒/硅片在2021年底產能達到65GW;同時,規劃單晶電池片產能2021年底達到20GW;單晶組件產能2021年底達到30GW。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單晶硅片年產能約55GW,單晶組件年產能約25GW。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日升近期在路演中表示,如果公司幾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的話,2021年底的電池產能預計接近20GW,組件產能接近28GW。業內分析認為,2020年出現產業鏈漲價潮,組件商面對了“不可承受之重”下,進一步加大了其一體化的決心。
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要保有整體利潤還是取決于長期戰略布局,有一兩端的技術和規模優勢,然后適當的一體化延伸。不過,考慮材料成本上漲不會持續,不見得都要向一體化發展來控制成本。企業還是要結合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來角力。現在一個像樣的組件企業都10GW為起點,如果都自己配套,投資過大,資金周轉也大,調整起來風險巨大。
這一數據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強勁發展,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2020我國光伏新增裝機量48.20GW,較2019年增長60.08%。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行業高景氣下超八成企業業績預喜,陽光電源、福萊特等最高增長比例超過100%。
不過,受上游硅料及光伏輔材價格上漲影響,東方日升(300118.SZ)、協鑫集成(002506.SZ)、中利集團(002309.SZ)等扣非凈利潤出現虧損。業內分析認為,真正造成組件端利潤薄的是膠膜、玻璃等持續漲價,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是企業在2021年競爭的關鍵。
行業高景氣持續
據目前已披露業績預告的情況來看,光伏題材股仍然是“大象起舞”,A股公司中凈利潤上限在10億以上的企業有9家,規模最大的為隆基股份(601012 .SH)。受益于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需求持續增加,公司預計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82億元到86億元,同比增加55.30%到62.88%;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77.8億元到81.8億元,同比增加52.73%到60.58%。
凈利潤規模其次為正泰電器(601877.SH),預計凈利潤64.12億元到70.12元,預增70.46%到86.40%。此外,陽光電源(300274.SZ)、福萊特(601865.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的凈利潤在10億規模以上,同時利潤增速上限也超過100%。
而凈利潤規模在1億至10億的企業中,也不乏“業績黑馬”,露笑科技(002617.SZ)和安彩高科(600207.SH)凈利潤增速同比增長超過500%。其中,安彩高科光伏玻璃業務收入占比4成,2020年下半年以來光伏玻璃市場需求旺盛,產品價格上漲是提升業績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數據,2020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48.2GW,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32.68GW、分布式光伏15.52GW。
而光伏裝機量在今年有望繼續提升。王勃華在日前舉行的光伏行業2020年發展回顧及2021年形勢展望線上研討會上預計,今年全球光伏市場規模還將加速擴大,總計新增裝機將達到150到170GW。其中,海外光伏裝機規模預計在100GW左右,有望恢復增長并創歷史新高。
光伏行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國光伏行業以民營企業為主,競爭意識強,技術成熟,歷經多年趕超發展,已經成為在國際上具有主導優勢的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在碳中和等指引下,光伏等新能源發展會維持高景氣度。
單一組件商難抵原料漲價壓力
不過,行業高景氣下,企業面對的市場博弈也會更激烈。以電池片、組件等業務優勢崛起的東方日升2020年歸屬凈利潤為1.6億元-2.4億元,同比降幅超75.35%,扣非后凈利潤虧損超6000萬元。
東方日升的業績反差,體現出組件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公告顯示,因組件上游主要原輔材料價格上漲及組件銷售價格下降的雙重影響,報告期光伏產品的銷售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12月受原材料價格特別是玻璃價格大幅上漲影響,導致成本急劇上升,當月毛利率甚至為負數。
據其對深交所關注函回復,二季度公司組件產品毛利率最高為19.64%,而到四季度,毛利率僅有2.63%。在組件成本中,玻璃采購價從一季度的28.47元/平方米漲至40.67元/平方米。此外,高透/普通EVA(550克重)和鋁邊框(40*35)價格也出現一定幅度上漲。
光伏行業專家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膠膜、玻璃等漲價情況預計今年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其分析認為,組件端本來就是利潤最薄,單一組件的企業很難有技術優勢,小規模生產也難有強勢的供應鏈,只能走差異化市場,或為大廠代工。
同樣境遇的還有協鑫集成和億晶光電,協鑫集成歸母凈利潤預計-25.19億至-15.20億,億晶光電約為-6.6億元。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兩家同樣提到組件原材料及輔材上漲的影響,主營業務毛利有所下降。
而業內分析認為,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將成為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王勃華認為,產業鏈供需緊張仍然是2021年光伏行業面臨的挑戰之一,硅料周期性短缺,背板膠膜和玻璃結構性緊缺,各大企業紛紛簽訂長單,保障產品供應。
龍頭布局垂直一體化
垂直一體化成為光伏行業企業加深護城河的重要路徑。以晶澳科技為例,公司為了減小市場供需變化對單一生產環節的沖擊,已覆蓋了硅片、電池、組件三個制造環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晶澳科技尚未披露業績預告。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66.95億,同比增長85.2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91億,同比增長85.29%。據相關規則,凈利潤較前一年度增長或下降50%以上需要披露業績預告,結合組件價格下滑疊加原輔料價格上漲影響后,公司全年業績增速大概率有所縮減。
而對于產能擴建,該公司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新的擴產計劃優化產品結構并完成新舊產能轉換,隨著大硅片產品占比在產能轉換過程中逐步提升,公司一體化成本優勢得到進一步強化。目前公司現有年化產能包括硅片18GW、電池18GW、組件23GW,加上已公告的在建項目,預計到2021年底各環節年化產能分別達到硅片30GW、電池30GW、組件40GW。
隆基股份也在向一體化轉型中。公司是單晶硅片龍頭,根據此前發布的《未來三年(2019-2021)產品產能規劃》,單晶硅棒/硅片在2021年底產能達到65GW;同時,規劃單晶電池片產能2021年底達到20GW;單晶組件產能2021年底達到30GW。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單晶硅片年產能約55GW,單晶組件年產能約25GW。
值得一提的是,東方日升近期在路演中表示,如果公司幾個在建項目進展順利的話,2021年底的電池產能預計接近20GW,組件產能接近28GW。業內分析認為,2020年出現產業鏈漲價潮,組件商面對了“不可承受之重”下,進一步加大了其一體化的決心。
呂錦標對財聯社記者表示,要保有整體利潤還是取決于長期戰略布局,有一兩端的技術和規模優勢,然后適當的一體化延伸。不過,考慮材料成本上漲不會持續,不見得都要向一體化發展來控制成本。企業還是要結合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來角力。現在一個像樣的組件企業都10GW為起點,如果都自己配套,投資過大,資金周轉也大,調整起來風險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