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組,中國科學院院刊
能源作為一國戰略必爭領域,國家需求導向和戰略引領在能源科技發展中起到核心關鍵作用。世界主要國家因各自國情特點進行差異化戰略布局推進能源轉型,在能源系統層面組織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全價值鏈創新已成為頂層戰略布局和科研活動組織的典型模式;同時,各國推動能源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全鏈條協同聯動的能源科技創新生態系統。
本文通過對2015年至今美國、歐盟、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出臺的近80份能源科技戰略、規劃、路線圖等官方文獻進行文本挖掘分析,發現各國戰略布局有以下共性特點:
① 強調多行業集智攻關,以系統觀視角部署跨學科、跨部門重大研究課題,整合能源、資源、環境、交通、化工等多行業力量,共同解決能源轉型這一系統工程的重大挑戰;
② 推動能源供應綠色低碳過渡,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積極研發碳資源高效轉化利用技術以降低碳排放,核能利用追求安全高效,并大力發展氫能這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③ 促進能源消費多能互補耦合,持續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對多能源流和物質流進行互補梯級利用,提高建筑、工業和交通等行業終端用能效率;
④ 建設智慧能源綜合集成系統,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升級各類傳統能源要素,并構建高效、經濟、安全的新型智慧能源系統;
⑤競相提出碳中和雄心愿景引領能源革命,推進綠色技術革命和低碳產業變革,構建綠色低碳大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搶占新時代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和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導權。
1、美國能源戰略特點:重塑全球能源供應格局,鞏固世界能源統治地位
美國特朗普政府將“美國利益優先”作為核心原則,在借助技術革命實現本國能源獨立優勢的過程中重塑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為擴大經濟與地緣政治霸權創造“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空間。
美國在完善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程中突出全鏈條集成化創新,加快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18年美國國會制定出臺《美國能源部研究與創新法案》,從立法高度全面授權美國能源部開展基礎研究、應用能源技術開發和市場轉化全鏈條集成創新,并奠定奧巴馬政府任期內成功建立的3類能源創新機構的法律地位,使其不因總統的更迭而遭到撤銷。同時,推動美國能源部成立部層面的研究與技術投資委員會,以協調全部門戰略性研究投入重點,集成關鍵要素支持基礎科學和應用能源技術開發的交叉研發活動。
美國還持續改革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提高監管運營效率,加強能源技術成果轉化能力,最大限度發揮科技創新效能;并組建國家實驗室聯盟牽頭開展重大科研計劃,帶動產學研圍繞國家目標聯合攻關,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制化優勢。
2、歐盟能源戰略特點:爭當氣候政策先鋒,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
歐盟積極構建可持續、前瞻性的能源氣候戰略框架。2019年底,歐盟發布《歐洲綠色協議》,提出其在2050年成為世界首個碳中和經濟體的雄偉目標;全面實施歐洲能源聯盟戰略,建立安全、可持續和有競爭力的低碳能源體系。歐盟將《戰略能源技術規劃》作為頂層設計的綜合性能源科技戰略,統籌協調歐盟能源技術研發創新活動,開展十大研究與創新優先行動,解決能源轉型系統問題。
歐盟在《戰略能源技術規劃》框架下建立了2種協調互補的機制,分別是:側重基礎科研合作的“歐洲能源研究聯盟”,由學術界主導實施17個聯合研究計劃;以及產業界牽頭的10個技術領域“歐洲技術與創新平臺”,基于這2種機制來構建全鏈條貫通的能源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以電池領域為例,2017—2019年,歐盟委員會推動建立了歐洲電池產業聯盟、歐洲技術與創新平臺“電池歐洲”和“電池2030+”聯合研究計劃,推進不同技術成熟度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相互銜接互補的機制構建起歐洲電池研究與創新生態系統。
3、德國能源戰略特點:“棄核”“棄煤”,推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轉型
德國將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作為能源轉型戰略的兩大支柱,實施“棄核”(2022年)、“棄煤”(2038年)計劃。2019年11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氣候保護法》,以法律形式確定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其多年期能源研究規劃重點布局了能源消費、供應、系統集成、跨系統等能源轉型系統層面的課題。
德國形成了多部門協同聯動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不同主管部門根據研究主題與技術成熟度協同分工,并建立了多個對話平臺與不同利益相關方進行協調。德國《第七期能源研究規劃》還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的4項舉措:利用“應用創新實驗室機制”建立用戶驅動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成果轉移轉化;聚焦能源轉型的跨部門和跨系統問題;加強項目資助與機構資助相結合的雙重資助戰略;密切與歐洲國家的合作,并注重國際合作。
4、法國能源戰略特點:降低核電比例,推動可再生能源與核電并重發展
法國是全球核電大國,長期以來能源供給主要依靠核電。近年來,為了優化能源結構,法國開始走向增加可再生能源、逐步減少核電的能源轉型之路,并在2015年《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案》中明確提出建立核電與可再生能源并重的混合電力系統目標。
2019年9月,法國國會通過《能源與氣候法案》,正式以立法形式明確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該法案明確法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將核電占比從75%降至50%,2022年前淘汰煤電;同時,推動建筑、交通、工業部門的低碳技術發展。
除了發展可再生能源,近年來法國政府開始規劃推廣氫能。2020年9月,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發布《法國發展無碳氫能的國家戰略》,計劃到2030年投入72億歐元發展綠色氫能,扶持電解制氫行業,推動工業和交通部門脫碳,并支持綠氫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法國政府將召集國內所有氫能上下游企業參與組建“法國國家氫能委員會”,推動逐步構筑以法國技術為核心并覆蓋全球的氫能產業鏈。
5、俄羅斯能源戰略特點:從資源依賴型轉向打造技術創新型能源強國
2019年底,俄羅斯出臺《2035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草案》,以期促進能源科技創新,明確能源領域研究創新活動關鍵任務,推進能源強國戰略。在作為國家戰略核心力量的核工業方面,俄羅斯依托本國核技術和強大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搶占全球核能市場,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出臺了《壓水堆技術優化計劃》,以進一步提升其核能技術競爭力。
俄羅斯通過獨有成熟技術、全產業鏈一攬子解決方案、出口信貸等“組合拳”模式,在全球核能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俄羅斯海外核電訂單已占國際市場份額的50%以上,累計訂單金額超過1300億美元,遙遙領先各競爭對手。
6、日本能源戰略特點:掌控產業鏈上游,壓縮核能、發展新能源
日本長期以來采用政府主導、官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推動重大科技領域的研發創新。能源科技創新戰略秉承了“技術強國”的整體思路,重點放在產業鏈上游的高端技術,依靠對產業鏈的掌控和影響使日本能源技術在世界市場上占據最大份額。面向2050年技術前沿,日本出臺了《能源環境技術創新戰略》,強化政府引導下的研發體制,推進顛覆性能源技術創新。
經歷福島核事故之后,日本在能源科技發展重點上有較大調整,2018年7月發布了《第五期能源基本計劃》壓縮核能發展,舉政府之力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此外,日本將氫能作為未來社會二次能源結構基礎,2017—2019年密集發布了《氫能基本戰略》《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戰略》,從提出戰略目標到部署路線圖,再到實施具體項目方案進行系統布局,在日本全面建設氫能社會。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組提供,研究組成員包括陳偉、郭楷模、岳芳、李桂菊、趙晏強、張智雄等)
能源作為一國戰略必爭領域,國家需求導向和戰略引領在能源科技發展中起到核心關鍵作用。世界主要國家因各自國情特點進行差異化戰略布局推進能源轉型,在能源系統層面組織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全價值鏈創新已成為頂層戰略布局和科研活動組織的典型模式;同時,各國推動能源科技體制改革,構建全鏈條協同聯動的能源科技創新生態系統。
本文通過對2015年至今美國、歐盟、德國、法國、俄羅斯、日本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出臺的近80份能源科技戰略、規劃、路線圖等官方文獻進行文本挖掘分析,發現各國戰略布局有以下共性特點:
① 強調多行業集智攻關,以系統觀視角部署跨學科、跨部門重大研究課題,整合能源、資源、環境、交通、化工等多行業力量,共同解決能源轉型這一系統工程的重大挑戰;
② 推動能源供應綠色低碳過渡,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技術,積極研發碳資源高效轉化利用技術以降低碳排放,核能利用追求安全高效,并大力發展氫能這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③ 促進能源消費多能互補耦合,持續提升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對多能源流和物質流進行互補梯級利用,提高建筑、工業和交通等行業終端用能效率;
④ 建設智慧能源綜合集成系統,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改造升級各類傳統能源要素,并構建高效、經濟、安全的新型智慧能源系統;
⑤競相提出碳中和雄心愿景引領能源革命,推進綠色技術革命和低碳產業變革,構建綠色低碳大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搶占新時代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和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導權。
1、美國能源戰略特點:重塑全球能源供應格局,鞏固世界能源統治地位
美國特朗普政府將“美國利益優先”作為核心原則,在借助技術革命實現本國能源獨立優勢的過程中重塑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為擴大經濟與地緣政治霸權創造“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空間。
美國在完善國家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進程中突出全鏈條集成化創新,加快先進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2018年美國國會制定出臺《美國能源部研究與創新法案》,從立法高度全面授權美國能源部開展基礎研究、應用能源技術開發和市場轉化全鏈條集成創新,并奠定奧巴馬政府任期內成功建立的3類能源創新機構的法律地位,使其不因總統的更迭而遭到撤銷。同時,推動美國能源部成立部層面的研究與技術投資委員會,以協調全部門戰略性研究投入重點,集成關鍵要素支持基礎科學和應用能源技術開發的交叉研發活動。
美國還持續改革國家實驗室管理體制,提高監管運營效率,加強能源技術成果轉化能力,最大限度發揮科技創新效能;并組建國家實驗室聯盟牽頭開展重大科研計劃,帶動產學研圍繞國家目標聯合攻關,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制化優勢。
2、歐盟能源戰略特點:爭當氣候政策先鋒,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
歐盟積極構建可持續、前瞻性的能源氣候戰略框架。2019年底,歐盟發布《歐洲綠色協議》,提出其在2050年成為世界首個碳中和經濟體的雄偉目標;全面實施歐洲能源聯盟戰略,建立安全、可持續和有競爭力的低碳能源體系。歐盟將《戰略能源技術規劃》作為頂層設計的綜合性能源科技戰略,統籌協調歐盟能源技術研發創新活動,開展十大研究與創新優先行動,解決能源轉型系統問題。
歐盟在《戰略能源技術規劃》框架下建立了2種協調互補的機制,分別是:側重基礎科研合作的“歐洲能源研究聯盟”,由學術界主導實施17個聯合研究計劃;以及產業界牽頭的10個技術領域“歐洲技術與創新平臺”,基于這2種機制來構建全鏈條貫通的能源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以電池領域為例,2017—2019年,歐盟委員會推動建立了歐洲電池產業聯盟、歐洲技術與創新平臺“電池歐洲”和“電池2030+”聯合研究計劃,推進不同技術成熟度的研究和開發工作,這些相互銜接互補的機制構建起歐洲電池研究與創新生態系統。
3、德國能源戰略特點:“棄核”“棄煤”,推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轉型
德國將可再生能源和能效作為能源轉型戰略的兩大支柱,實施“棄核”(2022年)、“棄煤”(2038年)計劃。2019年11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氣候保護法》,以法律形式確定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的碳中和目標。其多年期能源研究規劃重點布局了能源消費、供應、系統集成、跨系統等能源轉型系統層面的課題。
德國形成了多部門協同聯動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不同主管部門根據研究主題與技術成熟度協同分工,并建立了多個對話平臺與不同利益相關方進行協調。德國《第七期能源研究規劃》還提出了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的4項舉措:利用“應用創新實驗室機制”建立用戶驅動創新生態系統,加快成果轉移轉化;聚焦能源轉型的跨部門和跨系統問題;加強項目資助與機構資助相結合的雙重資助戰略;密切與歐洲國家的合作,并注重國際合作。
4、法國能源戰略特點:降低核電比例,推動可再生能源與核電并重發展
法國是全球核電大國,長期以來能源供給主要依靠核電。近年來,為了優化能源結構,法國開始走向增加可再生能源、逐步減少核電的能源轉型之路,并在2015年《綠色增長能源轉型法案》中明確提出建立核電與可再生能源并重的混合電力系統目標。
2019年9月,法國國會通過《能源與氣候法案》,正式以立法形式明確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該法案明確法國將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35年將核電占比從75%降至50%,2022年前淘汰煤電;同時,推動建筑、交通、工業部門的低碳技術發展。
除了發展可再生能源,近年來法國政府開始規劃推廣氫能。2020年9月,法國生態轉型與團結部發布《法國發展無碳氫能的國家戰略》,計劃到2030年投入72億歐元發展綠色氫能,扶持電解制氫行業,推動工業和交通部門脫碳,并支持綠氫技術的研究和創新。法國政府將召集國內所有氫能上下游企業參與組建“法國國家氫能委員會”,推動逐步構筑以法國技術為核心并覆蓋全球的氫能產業鏈。
5、俄羅斯能源戰略特點:從資源依賴型轉向打造技術創新型能源強國
2019年底,俄羅斯出臺《2035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草案》,以期促進能源科技創新,明確能源領域研究創新活動關鍵任務,推進能源強國戰略。在作為國家戰略核心力量的核工業方面,俄羅斯依托本國核技術和強大的全產業鏈解決方案搶占全球核能市場,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出臺了《壓水堆技術優化計劃》,以進一步提升其核能技術競爭力。
俄羅斯通過獨有成熟技術、全產業鏈一攬子解決方案、出口信貸等“組合拳”模式,在全球核能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8年,俄羅斯海外核電訂單已占國際市場份額的50%以上,累計訂單金額超過1300億美元,遙遙領先各競爭對手。
6、日本能源戰略特點:掌控產業鏈上游,壓縮核能、發展新能源
日本長期以來采用政府主導、官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推動重大科技領域的研發創新。能源科技創新戰略秉承了“技術強國”的整體思路,重點放在產業鏈上游的高端技術,依靠對產業鏈的掌控和影響使日本能源技術在世界市場上占據最大份額。面向2050年技術前沿,日本出臺了《能源環境技術創新戰略》,強化政府引導下的研發體制,推進顛覆性能源技術創新。
經歷福島核事故之后,日本在能源科技發展重點上有較大調整,2018年7月發布了《第五期能源基本計劃》壓縮核能發展,舉政府之力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此外,日本將氫能作為未來社會二次能源結構基礎,2017—2019年密集發布了《氫能基本戰略》《氫能與燃料電池戰略路線圖》《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開發戰略》,從提出戰略目標到部署路線圖,再到實施具體項目方案進行系統布局,在日本全面建設氫能社會。
(本文由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研究組提供,研究組成員包括陳偉、郭楷模、岳芳、李桂菊、趙晏強、張智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