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清潔能源分公司牽頭,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參與的《海上風電風能高效利用與低冗余高可靠性樁基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二O二O年度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該項目主要針對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發展面臨的四大技術瓶頸問題進行了研究突破:
1) 風資源軟件對我國海上風況適應性不佳;
2) 海上風電超長葉片設計制造、大直徑葉輪的平穩控制與反饋困難;
3) 海上風電樁基礎設計冗余大,造價高;
4) 適應國內軟弱土地質的高樁承臺風電樁基施工工序復雜、周期長、造價高。
項目成果于2016年4月在當時亞洲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實現整體應用。截止目前,該風電場已實現安全穩定運行超過4年,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平均度電成本降低7.8%,驗證了項目主要創新點和技術經濟指標。(部分摘自《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簡介》)
中國海裝作為主要參與成員之一,助力該項目在低風速海上風資源評估和風電場微觀選址設計、超長超柔葉片設計制造、超大葉輪海上風電機組及海上風電場智能控制管理方面實現了重大創新。
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安裝了中國海裝的19臺H151-5MW機組以及1臺H171-5MW機組,開創了國內5MW海上風電機組批量化應用的先河。
自投運三年多以來,中國海裝20臺5MW機組運行表現搶眼,2018年海裝171-5MW機型創造海上風電III類風區3800+h的世界記錄。批量運行小時數持續保持全場第一,三年平均滿發小時數同比場內其他機型高出8.27%和22.24%(根據公開數據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H171-5MW機組采用了當時全球5MW級機組中重量最輕的葉片,主梁為碳纖維真空灌注,實現了厚度及長度兩項全球第一。它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為4.59m2,比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增加30%以上。長江口以北的廣大海域年平均風速較低,增加機組的掃風面積,能夠顯著提高發電量,給業主創造更高的收益。
同時,該項目還開發了包括葉根分離載荷、螺栓疲勞載荷計算、變槳軸承設計迭代分析方法、系統分解等新技術,有效降低了機組整體載荷,通過聯合設計院建立了長柔葉片風場不均勻特性的機組整體化載荷分析方法,實現了機組-塔架-基礎耦合作用下的一體化設計、減小冗余,部分基礎極限載荷減小30%,單臺風機基礎成本降低約200萬元。為我國持續推進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奠定重要技術和工程基礎,繼續推廣應用的前景廣泛。
此外,中國海裝自主研發的LiGa大數據平臺在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的穩定運行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這套系統,可實現海上風電場的前期風資源評估及微觀選址、風電機組的智能控制及運維管理、風電機組的故障預警與健康評估等,使整個風電場在全生命周期內形成閉環管理。
中國海裝深耕細作,篤定前行。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精益求精打造產品,開發智慧運維系統,建立標準化海上運維服務體系。以規模化的產品發展、專業化的運維裝備、數字化的運維過程,推動海上風電成本的降本增效,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該項目主要針對目前國內海上風電發展面臨的四大技術瓶頸問題進行了研究突破:
1) 風資源軟件對我國海上風況適應性不佳;
2) 海上風電超長葉片設計制造、大直徑葉輪的平穩控制與反饋困難;
3) 海上風電樁基礎設計冗余大,造價高;
4) 適應國內軟弱土地質的高樁承臺風電樁基施工工序復雜、周期長、造價高。
項目成果于2016年4月在當時亞洲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實現整體應用。截止目前,該風電場已實現安全穩定運行超過4年,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平均度電成本降低7.8%,驗證了項目主要創新點和技術經濟指標。(部分摘自《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簡介》)
中國海裝作為主要參與成員之一,助力該項目在低風速海上風資源評估和風電場微觀選址設計、超長超柔葉片設計制造、超大葉輪海上風電機組及海上風電場智能控制管理方面實現了重大創新。
華能如東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安裝了中國海裝的19臺H151-5MW機組以及1臺H171-5MW機組,開創了國內5MW海上風電機組批量化應用的先河。
自投運三年多以來,中國海裝20臺5MW機組運行表現搶眼,2018年海裝171-5MW機型創造海上風電III類風區3800+h的世界記錄。批量運行小時數持續保持全場第一,三年平均滿發小時數同比場內其他機型高出8.27%和22.24%(根據公開數據統計)。
值得注意的是,H171-5MW機組采用了當時全球5MW級機組中重量最輕的葉片,主梁為碳纖維真空灌注,實現了厚度及長度兩項全球第一。它的單位千瓦掃風面積為4.59m2,比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增加30%以上。長江口以北的廣大海域年平均風速較低,增加機組的掃風面積,能夠顯著提高發電量,給業主創造更高的收益。
同時,該項目還開發了包括葉根分離載荷、螺栓疲勞載荷計算、變槳軸承設計迭代分析方法、系統分解等新技術,有效降低了機組整體載荷,通過聯合設計院建立了長柔葉片風場不均勻特性的機組整體化載荷分析方法,實現了機組-塔架-基礎耦合作用下的一體化設計、減小冗余,部分基礎極限載荷減小30%,單臺風機基礎成本降低約200萬元。為我國持續推進大規模海上風電開發奠定重要技術和工程基礎,繼續推廣應用的前景廣泛。
此外,中國海裝自主研發的LiGa大數據平臺在八仙角海上風電項目的穩定運行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這套系統,可實現海上風電場的前期風資源評估及微觀選址、風電機組的智能控制及運維管理、風電機組的故障預警與健康評估等,使整個風電場在全生命周期內形成閉環管理。
中國海裝深耕細作,篤定前行。通過不斷探索與創新,精益求精打造產品,開發智慧運維系統,建立標準化海上運維服務體系。以規模化的產品發展、專業化的運維裝備、數字化的運維過程,推動海上風電成本的降本增效,創造更多的經濟和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