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配儲能再出現
1月11日,寧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下發《關于加快促進自治區儲能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十四五”期間,儲能設施按照容量不低于新能源裝機的10%、連續儲能時長2小時以上的原則逐年配置,鼓勵儲能以獨立身份參與市場交易,將電儲能交易納入現行寧夏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中。
1月18日,青海省發改委、科技廳、工信廳、能源局聯合下發《關于印發支持儲能產業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明確實行“新能源+儲能”一體化開發模式,新建新能源配置儲能容量原則上不低于10%,時長2小時以上。同時對“新能源+儲能”、“水電+新能源 + 儲能”項目中自發自儲設施所發售的省內電網電量,給予每千瓦時0.10元運營補貼,經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認定使用本省產儲能電池60%以上的項目,再增加每千瓦時0.05元補貼,補貼對象為2021、2022年投產的電化學儲能項目,補貼時限暫定為2021年1月1日至 2022年12月31日。
以往政策的爭議
其實新能源配儲能,早已不是新鮮事物。早在2017年,青海省發改委便在《2017年度風電開發建設方案》中提出,列入青海省2017年度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43個項目按照建設規模的10%配套建設儲電裝置,儲電設施總規模0.33GW。2019年,新疆、山東、西藏、江蘇等?。▍^)也陸續出臺政策,鼓勵或要求新能源項目配備儲能設施。
2020年以來,為了鼓勵推動電儲能建設,促進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更是先后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多個政策,內蒙古、新疆、遼寧、湖北、江西、山東等多達14個省份也相繼發布了關于發電側儲能的支持文件,統計數據顯示,僅在2020年上半年,全國風電、光伏裝機占比超過20%的省份共16個,全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比超過10%的省份共14個。但業內對于新能源配儲的爭議從未停止。其中的一個爭議焦點是,儲能的成本誰來承擔?
新能源配儲能,按照應用領域,可以分為電網側、電源側和用戶側。電網側儲能主要由電網企業投資建設,2018年電網側建設的幾座百兆瓦級電化學儲能電站主要采用租賃模式,即電網公司“兜底”支付費用租賃建成儲能電站的容量和電量。為此,電網公司希望將儲能資產歸入輸配電價從而疏導投資收益。然而,儲能并未能進入輸配電價,電網公司給予希望的“租賃模式”最終落空。在電網側儲能之路被封之下,儲能建設的重擔便落至電源側,即新能源企業身上。
“儲能是解決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間歇性及波動性,促進消納、減少棄風、棄光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在“十四五”期間新能源裝機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對于新能源企業配儲能的意義,業內無異議。但是在沒有補貼、儲能又缺乏合理盈利模式、平價上網又迫在眉睫的當下,強制配儲能增加的成本,讓很多新能源企業接受不了。
新能源配儲能究竟會帶來多少額外成本?業內人士計算,按照1MWh的費用為200萬元計算,1.4GW光伏電站配備容量不低于5%的儲能,所需額外支出費用約為1.4億元。
未來政策怎樣延續?
“儲能不是不能加,一些業內人士反對的,是簡單粗暴的強制配比要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石璟麗在剛結束不久的光伏行業協會年度會議上表示,如果處理不好光伏配儲能的比例問題,儲能行業很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對于可再生能源提升消納的作用也會很有限。
“有些可再生能源項目就是為了完成并網要求而安裝儲能,為了節約成本,什么產品便宜就安裝什么產品。”某匿名業內人士透露,由于某些省份對配備的儲能產品缺少具體標準要求和缺乏監管,致使很多可再生能源配備的儲能成了擺設,發揮不了應有作用。
“光伏市場上也有這樣的情況。”陽光電源儲能銷售中心總經理陳志表示,從長遠發展來看,光伏配儲能是大勢所趨,但在配備比例、配備標準以及強制配儲能之后如何監管等方面,還有許多細節需要完善。
“以配備比例來說,按照目前的儲能成本,綜合測算陽光電源承建的項目,我們覺得平均配備15%及以下的儲能比例,是一個多方都能接受的結果。”陳志透露,由于有些省份的儲能配比過高,2020年有些項目并沒能完全落實這一政策。
“近期儲能成本下降很快,去年11月份青海開標的光伏發電項目,配備儲能的價格1—1.3元/瓦時,按照20%的容量比和2小時的配比,光伏投資差不多增加10—15%,還是有經濟賬可算的。”石璟麗認為,光伏配儲能想要延續的最好辦法,是放開市場機制,讓可再生能源企業自己去選擇。
國網系統相關專家也表示,在各省規劃上,不必限制儲能比例配置要求,而是可以根據運行需要,對新能源并網的技術特性做出要求。在滿足調度靈活性、保證電價及消納的前提下,讓新能源場站根據經濟性和可行性,自行選擇是否配置儲能、配置方式及規模,可以聯合也可以獨立運行,達到并網有關技術要求即可。
“以目前國內市場的儲能價格,儲能企業是不盈利的,我們之所以還在堅持,是看好國內儲能市場在未來的發展潛力。”陳志表示,儲能企業要發展,還需要探索更多的盈利模式,還有更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