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母港,名字來源于風力發電行業內一句有名的話“港口是海上風電之母“。打造一個風電母港對于港口的要求不僅限于地理位置、港口水深、洋流流向、通航時間等地理“硬條件”,對風電母港所處地區的海上風電產業鏈也有非常高的要求。港口的建設和規劃與整個產業鏈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隨著“十三五”海上風電裝機目標提前超額完成,我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海上風電搶裝效應帶動下,港口在促進產業鏈集成,邁向“深遠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價值,在海上風電產業發展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沿海省份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煙臺等地紛紛在海岸線孕育著海上風電母港,希望打造世界領先的特色母港。
多地積極打造海上風電母港,風電母港到底怎么建?到底該如何打造適應中國風電產業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的海上風電母港?
在歐洲,可再生能源風電行業領先的歐洲國家們在歷經產業基礎的沉淀后逐漸形成了幾個著名的風電母港港口,比如丹麥埃斯比約港(Esbjerg)、德國不來梅哈芬港、英國赫爾港、荷蘭埃姆斯哈文港等。這些歐洲國家的港口城市都完成了從漁牧養殖村、能源運輸樞紐到風電之都的轉型。有的是運輸集聚的結果,有的是能源轉型的產物,頗受風電領域投資機構的青睞。
丹麥埃斯比約港
位于歐洲丹麥日德蘭半島西海岸的埃斯比約港(Esbjerg),從古老漁村發展為丹麥的航運出口中心,自1970年初在毗鄰的北海發現油田,而正式成為一所石油重鎮。最近幾年逐漸轉型為風電之都,歐洲每年70%-80%新生產的海上風機,從這個港口運往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實的風電母港。
埃斯比約港面積共有450萬平方米(4.5萬平方公里,約68畝),其中245.4萬平方米(2.454萬平方公里)是長租合同。按業務范圍來分,海上風電業務占地面積為2.6萬平方公里,約占港口用地的58%。
埃斯比約港入駐了超過200家海上風電相關企業,員工總數超過1萬人,擁有充足的港區設施、物流條件和技術人才儲備,形成了丹麥海上能源集群。65%的丹麥風機從埃斯比約港出口,除此之外港口還直供英國3GW的海上風電項目配套裝備。丹麥海上能源協會總部位于埃斯比約,有230家會員企業,覆蓋了Esbjerg地區海上能源相關產業鏈。這個產業集群為海上風電和海上油氣產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產業氛圍。
圖片來源:埃斯比約港官網
港口周圍堆放著15噸重風力發電機葉片的支架、400噸重房屋大小的機艙以及鋼制塔架的各部分。這些本地生產的風力發電機部件一部分出口至世界各地,一部分在北海的新海上風電場投入使用。入駐埃斯比約港的企業代表了整個海上風電產業鏈,包括世界領先的風電安裝和服務企業。歐洲絕大部分海上風電從埃斯比約港出海安裝,因此港口有供應和維修船隊,以及起重量為1,500噸的起重船,風場業主單位也紛紛把其運營維護基地設在埃斯比約,該港口已經成為了一些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的基地。
德國不來梅哈芬港
不來梅哈芬是擁有著歐洲最長的連續性集裝箱碼頭岸線,是著名的集裝箱貨運碼頭。有著悠久的工業歷史,不萊梅哈芬曾是造船中心,后因造船業衰敗而被當地政府改造致力于風力發電。目前風電產業集群組織包括約185 家會員,擁有一條完整的本地供應鏈,同時聚集著許多風電相關的行業和大經銷商。
圖片:不來梅哈芬港口入駐的企業
在城市南部的工業區內分布著Areva、Repower、WeserWind等海上風電集群一系列生產、服務類企業。為了給這里生產的海上風力設備提供更好的裝運條件,當地政府計劃在靠近工業區的河岸建設專門的海上風電運輸碼頭(Offshore Terminal)。
近年來,德國北海海上風電行業的總投資近一半來自不萊梅哈芬,各路VC/PE產業資本紛紛聚集投資,不萊梅哈芬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海上風電發展基地。德國不萊梅哈芬(Bremerhaven)風電產業集群促進了德國西北地區海上風電行業的發展,是風電定向投資的典范。
荷蘭埃姆斯哈文港
埃姆斯哈文港(Terminal Eemshaven)位于荷蘭北部,距離周邊多個海上風場都很近(距35個風場不足海里),港口可達性、可觸及性、便利性非常強,航道和入海口寬大,可讓三個葉片的風電設備順暢進入港口內,發展港口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有100多家物流和服務公司,海上風電產業供應鏈成熟,幫助投資商節約了大量成本,成為涵蓋比利時、丹麥、英國、德國等地重要的安裝和組裝基地。
圖片來源:埃姆斯哈文港官網介紹
北歐風電場Gemini、 Veja Mate和Merkur Offshore都在埃姆斯哈文設有運維服務基地。便利的航運條件,集聚的工業組裝基地,在不久的將來,埃姆斯哈文會成為很多規劃中的風電項目基地、編組或服務港口。
總結下來,歐洲的海上風電母港主要通過選定便利的港口區域位置,鎖定項目資源,指定運輸碼頭,保證運輸的通暢,減少供貨不足導致的施工等待時間,提升整個產業鏈的運轉效率,同時設置運營維護基地,逐漸建立起了這些歐洲國家成熟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
相比我國著力建設海上風電母港時間較晚,除了要在港口環境優勢和一定產業基礎之上,更加需要模式的創新和政策的扶持,科學發展,統籌協調,制定出經得起考驗的海上風電母港發展規劃,減少風電企業在運維方面不必要的重復投入。
風電母港的發展,代表著我國海上風電業的區域競爭正從風電場開發、風機制造環節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未來我國海上風電將不斷向深海探索,海上風機的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大,運輸困難度不斷提高。所以以風電母港為圓心,提升整個產業鏈效率,共同解決市場難題變得尤為重要。
單純為風電母港建設利用土地、廠房的招商引資來擴大本地產業規模的做法已經不再完全適用快速發展的風電行業。地方扶持從科學規劃層面,集中設計物流運輸、裝配制造、項目鎖定、儲能配套集成系統解決方案,來達到產業規模化,降低海上風電成本,同時開創以政策性基金為引導,快速集聚上下游產業,帶來的產業鏈集聚效應,后續企業的成長,為地方政府培養就業、稅收營造可持續性收益。
引導基金 + 港口產業 +國際服務=風電母港招商
政府引導基金:積極營造創造性的金融環境,以可再生能源產業基金、智能制造產業基金為核心,配套設立項目創投、項目并購子基金,提供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等多種金融服務形式,支持港口企業做大做強。
港口產業規劃:匯集整機制造商、大部件制造商、通用部件制造商、儲能+電力系統、打造智能化儲能電站和港口物流中心。
國際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強化運維服務,設立風電人員培訓中心、國際風能交流基地,建立測試監控與分析中心,積極對接國際技術理念和跨國企業,搭建第三方海上項目服務基地的同時,完善周邊配套設施。
關于全球“風電母港”的發展競賽,隨著我國的加入拉開了新的帷幕。歐洲風電母港經驗值得多方借鑒,我國風電產業在快速上量的同時,若能兼顧政府統一科學規劃指導,趕超他國并不遙遠。這里只是提供一些思路,拋磚引玉,僅供各路產業方、資本方、政府部門共同探討。
隨著“十三五”海上風電裝機目標提前超額完成,我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海上風電搶裝效應帶動下,港口在促進產業鏈集成,邁向“深遠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價值,在海上風電產業發展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沿海省份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煙臺等地紛紛在海岸線孕育著海上風電母港,希望打造世界領先的特色母港。
多地積極打造海上風電母港,風電母港到底怎么建?到底該如何打造適應中國風電產業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的海上風電母港?
在歐洲,可再生能源風電行業領先的歐洲國家們在歷經產業基礎的沉淀后逐漸形成了幾個著名的風電母港港口,比如丹麥埃斯比約港(Esbjerg)、德國不來梅哈芬港、英國赫爾港、荷蘭埃姆斯哈文港等。這些歐洲國家的港口城市都完成了從漁牧養殖村、能源運輸樞紐到風電之都的轉型。有的是運輸集聚的結果,有的是能源轉型的產物,頗受風電領域投資機構的青睞。
丹麥埃斯比約港
位于歐洲丹麥日德蘭半島西海岸的埃斯比約港(Esbjerg),從古老漁村發展為丹麥的航運出口中心,自1970年初在毗鄰的北海發現油田,而正式成為一所石油重鎮。最近幾年逐漸轉型為風電之都,歐洲每年70%-80%新生產的海上風機,從這個港口運往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實的風電母港。
埃斯比約港面積共有450萬平方米(4.5萬平方公里,約68畝),其中245.4萬平方米(2.454萬平方公里)是長租合同。按業務范圍來分,海上風電業務占地面積為2.6萬平方公里,約占港口用地的58%。
埃斯比約港入駐了超過200家海上風電相關企業,員工總數超過1萬人,擁有充足的港區設施、物流條件和技術人才儲備,形成了丹麥海上能源集群。65%的丹麥風機從埃斯比約港出口,除此之外港口還直供英國3GW的海上風電項目配套裝備。丹麥海上能源協會總部位于埃斯比約,有230家會員企業,覆蓋了Esbjerg地區海上能源相關產業鏈。這個產業集群為海上風電和海上油氣產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產業氛圍。
圖片來源:埃斯比約港官網
港口周圍堆放著15噸重風力發電機葉片的支架、400噸重房屋大小的機艙以及鋼制塔架的各部分。這些本地生產的風力發電機部件一部分出口至世界各地,一部分在北海的新海上風電場投入使用。入駐埃斯比約港的企業代表了整個海上風電產業鏈,包括世界領先的風電安裝和服務企業。歐洲絕大部分海上風電從埃斯比約港出海安裝,因此港口有供應和維修船隊,以及起重量為1,500噸的起重船,風場業主單位也紛紛把其運營維護基地設在埃斯比約,該港口已經成為了一些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的基地。
德國不來梅哈芬港
不來梅哈芬是擁有著歐洲最長的連續性集裝箱碼頭岸線,是著名的集裝箱貨運碼頭。有著悠久的工業歷史,不萊梅哈芬曾是造船中心,后因造船業衰敗而被當地政府改造致力于風力發電。目前風電產業集群組織包括約185 家會員,擁有一條完整的本地供應鏈,同時聚集著許多風電相關的行業和大經銷商。
圖片:不來梅哈芬港口入駐的企業
在城市南部的工業區內分布著Areva、Repower、WeserWind等海上風電集群一系列生產、服務類企業。為了給這里生產的海上風力設備提供更好的裝運條件,當地政府計劃在靠近工業區的河岸建設專門的海上風電運輸碼頭(Offshore Terminal)。
近年來,德國北海海上風電行業的總投資近一半來自不萊梅哈芬,各路VC/PE產業資本紛紛聚集投資,不萊梅哈芬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海上風電發展基地。德國不萊梅哈芬(Bremerhaven)風電產業集群促進了德國西北地區海上風電行業的發展,是風電定向投資的典范。
荷蘭埃姆斯哈文港
埃姆斯哈文港(Terminal Eemshaven)位于荷蘭北部,距離周邊多個海上風場都很近(距35個風場不足海里),港口可達性、可觸及性、便利性非常強,航道和入海口寬大,可讓三個葉片的風電設備順暢進入港口內,發展港口經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有100多家物流和服務公司,海上風電產業供應鏈成熟,幫助投資商節約了大量成本,成為涵蓋比利時、丹麥、英國、德國等地重要的安裝和組裝基地。
圖片來源:埃姆斯哈文港官網介紹
北歐風電場Gemini、 Veja Mate和Merkur Offshore都在埃姆斯哈文設有運維服務基地。便利的航運條件,集聚的工業組裝基地,在不久的將來,埃姆斯哈文會成為很多規劃中的風電項目基地、編組或服務港口。
總結下來,歐洲的海上風電母港主要通過選定便利的港口區域位置,鎖定項目資源,指定運輸碼頭,保證運輸的通暢,減少供貨不足導致的施工等待時間,提升整個產業鏈的運轉效率,同時設置運營維護基地,逐漸建立起了這些歐洲國家成熟的海上風電產業體系。
相比我國著力建設海上風電母港時間較晚,除了要在港口環境優勢和一定產業基礎之上,更加需要模式的創新和政策的扶持,科學發展,統籌協調,制定出經得起考驗的海上風電母港發展規劃,減少風電企業在運維方面不必要的重復投入。
風電母港的發展,代表著我國海上風電業的區域競爭正從風電場開發、風機制造環節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未來我國海上風電將不斷向深海探索,海上風機的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大,運輸困難度不斷提高。所以以風電母港為圓心,提升整個產業鏈效率,共同解決市場難題變得尤為重要。
單純為風電母港建設利用土地、廠房的招商引資來擴大本地產業規模的做法已經不再完全適用快速發展的風電行業。地方扶持從科學規劃層面,集中設計物流運輸、裝配制造、項目鎖定、儲能配套集成系統解決方案,來達到產業規模化,降低海上風電成本,同時開創以政策性基金為引導,快速集聚上下游產業,帶來的產業鏈集聚效應,后續企業的成長,為地方政府培養就業、稅收營造可持續性收益。
引導基金 + 港口產業 +國際服務=風電母港招商
政府引導基金:積極營造創造性的金融環境,以可再生能源產業基金、智能制造產業基金為核心,配套設立項目創投、項目并購子基金,提供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等多種金融服務形式,支持港口企業做大做強。
港口產業規劃:匯集整機制造商、大部件制造商、通用部件制造商、儲能+電力系統、打造智能化儲能電站和港口物流中心。
國際服務綜合解決方案:強化運維服務,設立風電人員培訓中心、國際風能交流基地,建立測試監控與分析中心,積極對接國際技術理念和跨國企業,搭建第三方海上項目服務基地的同時,完善周邊配套設施。
關于全球“風電母港”的發展競賽,隨著我國的加入拉開了新的帷幕。歐洲風電母港經驗值得多方借鑒,我國風電產業在快速上量的同時,若能兼顧政府統一科學規劃指導,趕超他國并不遙遠。這里只是提供一些思路,拋磚引玉,僅供各路產業方、資本方、政府部門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