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低碳轉型壓力日益加大的現實面前,世界多國紛紛加碼發展綠色能源。其中,風能作為可再生能源最近被頻繁提起。近日,美國、荷蘭、日本等國紛紛宣布建設海上風能發電站的計劃。鑒于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和風機制造均位居世界前列,不妨試著發掘這股“東風”背后的商機。
白宮近日表示,美國計劃大力發展海上風能,到2030年將部署30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每年可以為1000萬戶家庭供電,并減少78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拜登政府將為海上風能項目提供數十億美元的公共資金。英國媒體稱,近年來,美國海上風電行業一直難以起飛,而歐洲在風電建設方面經歷了一場熱潮。拜登總統誓言加快該行業發展。
無獨有偶,日本風力發電集團、東京燃氣公司與一家新加坡新能源企業,將在茨城縣附近海域建設一座159.6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站,計劃于2024年開工。該項目旨在支持日本2050年實現碳中和以及50%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作為全球最早發展海上風電的地區,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也在穩步增長,預計到2050年安裝體量將達到現在的二至三倍。
除了發達國家,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也有不可低估的風力潛能。巴西是擁有優質風能資源國家,平均風力系數是中國的2倍。巴西風能協會主席埃爾比亞·甘努姆日前表示,該國風能增長顯著。過去10年,巴西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從不到1吉瓦增加至2021年初的18吉瓦,預計到2024年風電裝機容量有望增至28吉瓦甚至更高。
與此同時,中國的風能尤其是海上風能市場也呈現方興未艾的局面。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在近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海上風能報告》中稱,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一。該理事會發布的另一報告則顯示,2019年全球風機制造商前十五強中,有八家中國企業。
面對巨大的海上風能市場,中國企業紛紛摩拳擦掌。這其中不乏中國老牌能源企業的身影。資料顯示,中海油目前已經有兩個海上風電項目獲得開發權。此外,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已進入風電市場,將來不排除涉足海上風電領域。中國國資參與的上市公司,像龍源電力、金風科技等企業,在海上風電領域的表現同樣十分亮眼。龍源電力主攻國內市場,承建了國內多個海上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任務。金風科技作為風電設備的主要供應方,不但為國內項目提供設備,還將設備出口海外。去年9月,金風的設備首次進入越南市場,為越南第一批海上風電項目提供設備。
龍源電力海外公司總經理陳明對記者表示,投資海外項目,前期考察和調研非常重要。他回憶稱,2016年,龍源派出工作組赴加納考察。工作組克服高溫、瘧疾、黃熱病等困難,驅車700余公里,深入該國內陸山區完成初步調研。這對后來電站選址起到了關鍵作用。投資海上風電項目,同樣需要如此。
負責金風公司非洲區業務的經理周建青則提醒說,全球多家跨國企業都已布局國際風電市場,中國風電企業將面臨他們的競爭。中企要尊重當地的政策法規,強化契約精神。另外,中企進入國際風電市場的最大挑戰是商業環境的不同。本地企業在當地市場仍是占主導,中企最好以收購或簽署并網協議的方式進入。
“其實中國國內市場尚未飽和,中企可以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下,再對國際市場進行逐步探索。”金風科技集團品牌公關部主管劉迪告訴記者。對于能否進入歐美日市場,她認為,目前歐美海上風電市場比較認可歐洲品牌,比如西門子,日本在設備制造方面本來就存在優勢。而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五六年時間的培育期。根據近幾年的國際形勢,她建議,海上風電設備出海不妨先從東南亞或“一帶一路”海上沿線國家做起,待時機成熟時,再進入歐美日市場。
對于日本的設備優勢,日本媒體日前報道稱,日本企業雖多已退出風車生產業務,但越來越多的日企正通過具有技術優勢的零部件來尋找新賽道,比如開發強度更高的翼板、生產更大的厚鋼板等。由于日本政府提出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而且日本是島國,四面臨海,中國也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所以有觀點指出,中日兩國企業可以在海上風力發電方面強化合作。
白宮近日表示,美國計劃大力發展海上風能,到2030年將部署30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每年可以為1000萬戶家庭供電,并減少78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拜登政府將為海上風能項目提供數十億美元的公共資金。英國媒體稱,近年來,美國海上風電行業一直難以起飛,而歐洲在風電建設方面經歷了一場熱潮。拜登總統誓言加快該行業發展。
無獨有偶,日本風力發電集團、東京燃氣公司與一家新加坡新能源企業,將在茨城縣附近海域建設一座159.6兆瓦的海上風力發電站,計劃于2024年開工。該項目旨在支持日本2050年實現碳中和以及50%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作為全球最早發展海上風電的地區,歐洲的海上風電市場也在穩步增長,預計到2050年安裝體量將達到現在的二至三倍。
除了發達國家,在廣大發展中國家也有不可低估的風力潛能。巴西是擁有優質風能資源國家,平均風力系數是中國的2倍。巴西風能協會主席埃爾比亞·甘努姆日前表示,該國風能增長顯著。過去10年,巴西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從不到1吉瓦增加至2021年初的18吉瓦,預計到2024年風電裝機容量有望增至28吉瓦甚至更高。
與此同時,中國的風能尤其是海上風能市場也呈現方興未艾的局面。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在近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海上風能報告》中稱,2019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一。該理事會發布的另一報告則顯示,2019年全球風機制造商前十五強中,有八家中國企業。
面對巨大的海上風能市場,中國企業紛紛摩拳擦掌。這其中不乏中國老牌能源企業的身影。資料顯示,中海油目前已經有兩個海上風電項目獲得開發權。此外,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已進入風電市場,將來不排除涉足海上風電領域。中國國資參與的上市公司,像龍源電力、金風科技等企業,在海上風電領域的表現同樣十分亮眼。龍源電力主攻國內市場,承建了國內多個海上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任務。金風科技作為風電設備的主要供應方,不但為國內項目提供設備,還將設備出口海外。去年9月,金風的設備首次進入越南市場,為越南第一批海上風電項目提供設備。
龍源電力海外公司總經理陳明對記者表示,投資海外項目,前期考察和調研非常重要。他回憶稱,2016年,龍源派出工作組赴加納考察。工作組克服高溫、瘧疾、黃熱病等困難,驅車700余公里,深入該國內陸山區完成初步調研。這對后來電站選址起到了關鍵作用。投資海上風電項目,同樣需要如此。
負責金風公司非洲區業務的經理周建青則提醒說,全球多家跨國企業都已布局國際風電市場,中國風電企業將面臨他們的競爭。中企要尊重當地的政策法規,強化契約精神。另外,中企進入國際風電市場的最大挑戰是商業環境的不同。本地企業在當地市場仍是占主導,中企最好以收購或簽署并網協議的方式進入。
“其實中國國內市場尚未飽和,中企可以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下,再對國際市場進行逐步探索。”金風科技集團品牌公關部主管劉迪告訴記者。對于能否進入歐美日市場,她認為,目前歐美海上風電市場比較認可歐洲品牌,比如西門子,日本在設備制造方面本來就存在優勢。而一個成熟的市場需要五六年時間的培育期。根據近幾年的國際形勢,她建議,海上風電設備出海不妨先從東南亞或“一帶一路”海上沿線國家做起,待時機成熟時,再進入歐美日市場。
對于日本的設備優勢,日本媒體日前報道稱,日本企業雖多已退出風車生產業務,但越來越多的日企正通過具有技術優勢的零部件來尋找新賽道,比如開發強度更高的翼板、生產更大的厚鋼板等。由于日本政府提出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而且日本是島國,四面臨海,中國也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所以有觀點指出,中日兩國企業可以在海上風力發電方面強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