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韓國總統文在寅當天在蔚山南區技術產業園區出席蔚山漂浮式海上風電戰略報告會時表示,該項目將助力韓國實現到2030年成為海上風電五大強國的目標。
而就在上月25日,全球最大的浮式海上風電場的第一階段建造工作已經完成。該項目由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開發。
由此表明,漂浮式海上風電日益火起來。
漂浮式將成未來海上風電首選
隨著全球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場——Hywind于2017年12月正式投運,漂浮式風電機組正式從概念和試驗走向批量應用,漂浮式技術也成為海上風電的熱點之一。在深海以及某些水深超過50米的海域,比起固定基礎形式,漂浮式具有更加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這使得漂浮式可能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的首選。
海上風電是海上風能和油氣開采業的結合,全球約有40%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壽命成本可與石油項目重合,也就是說,建設海上油氣開采項目相關基礎設施和水下設施的企業同樣也可為海上風電項目建造相關設施。
傳統常規的海上風電場必須建立在相對較淺的水域并需要靠近陸地,如果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域建立固定式平臺,這將會大大提高平臺的基礎成本,這是其設計局限。采用浮動平臺則能夠很好的克服其局限性,浮動平臺允許在海上幾乎任何地方部署風力渦輪機,能夠最大程度利用海上風能潛力,開拓可開發海域的同時,浮動平臺擁有開發周期短、對環境更友好的相關特點,這意味著浮動平臺會成為未來深遠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技術。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水深低于60m、離岸60km以內的風電場每年裝機容量為3.6萬太瓦,而全球電力需求為2.3萬太瓦。海上風電場向更深海域發展,海上浮式風電發電量在2040年可達世界電力需求的11倍。
因此,部分行業專家認為,浮式海上風電具有的巨大潛力已經顯現出來,尤其是擁有水域較寬較廣的國家,浮式海上風電更能為其風電產業帶來新的希望,然而,浮式海上風電也有著成本昂貴的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商業化發展。
浮式海上風電投資漸熱
浮式海上風電項目的火熱引發投資熱潮。
4月9日,明陽智能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的方式募集資金,總金額不超過60億元,用于8個風電建設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值得注意的是,8個項目除了傳統風電項目外,該公司擬投入募集資金6.1595億元用于10兆瓦級海上漂浮式風機設計研發項目,另外,也將募資建設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項目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產業園工程以及混合塔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幾乎與此同時,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也與法國浮式風電技術公司Dolfines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合作開發亞洲及歐洲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
在歐洲,近年來,挪威Equinor、法國道達爾、西班牙Iberdrola等企業紛紛入局浮式海上風電,多國開啟了浮式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工作。今年2月,法國能源企業Ideol稱,公司旗下的Floatgen浮式風電項目發電量達到了923.2兆瓦,產能系數達到66.3%,這也意味著這一新興技術已經能夠適用于商業化發展。今年3月,日本首座大型浮式風電項目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美國北部東海岸的深水區正在開發中,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因此未來2到5年內,美國將會是浮式風電增長最快的國家。部分亞洲國家也會緊隨其后,海域遼闊的日本、韓國將會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增長市場,其后是中國等臨海國家。
市場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發布的報告稱,根據現有公開的項目信息來看,到2023年,預計將有超過350兆瓦浮式風電示范項目竣工,全球浮式風電并網容量將達到4.2吉瓦。另外,多家行業機構也表示,未來十年,浮式海上風電有望在歐洲、亞洲、美國等多個地區或國家率先實現商業化應用,全球浮式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有望實現快速擴張。
我國加緊浮式海上風電研發應用
隨著全球海上風電逐步向深海、遠海進發,浮式海上風電技術作為新一代海上風電技術,獲得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我國,包括三峽新能源、中國海裝在內的多家企業已開始研發浮式海上風電技術。
“從儲量上來看,我國浮式海上風電潛力非常巨大。”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浮式風電裝備研制總設計師董曄弘表示,“根據初步研究,我國深遠海地區風能儲量是近海的三倍以上。” 走向深海、遠海,始終是海上風電產業的一大方向,漂浮式海上風機的問世讓這一設想成為了現實。
目前我國已有3-4家企業開展了本土漂浮式海上風電樣機試驗,包括金風科技、明陽智能等多家國內頭部整機商也在最新公告中披露,將擴大對漂浮式海上風機的投資,同時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等院校也在積極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國內浮式海上風電技術的開發現狀來看,3-5年后,我國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將進入初步具備商業化開發能力的階段。
業內分析認為,一旦投入使用,在深遠海地區,浮式海上風電場不僅能夠為陸上居民提供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還能與可再生能源制氫、養殖業等新興領域合作,實現就地消納,前景可期。
“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到2025年,我國或將迎來第一個可商業化運行的浮式海上風電場。” 董曄弘表示,“我國漂浮式海上風電市場尚處起步階段,應與現有的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分開看待,將是全新的藍海。”
而就在上月25日,全球最大的浮式海上風電場的第一階段建造工作已經完成。該項目由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開發。
由此表明,漂浮式海上風電日益火起來。
漂浮式將成未來海上風電首選
隨著全球第一個商業化運營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場——Hywind于2017年12月正式投運,漂浮式風電機組正式從概念和試驗走向批量應用,漂浮式技術也成為海上風電的熱點之一。在深海以及某些水深超過50米的海域,比起固定基礎形式,漂浮式具有更加明顯的技術和成本優勢,這使得漂浮式可能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的首選。
海上風電是海上風能和油氣開采業的結合,全球約有40%的海上風電項目全壽命成本可與石油項目重合,也就是說,建設海上油氣開采項目相關基礎設施和水下設施的企業同樣也可為海上風電項目建造相關設施。
傳統常規的海上風電場必須建立在相對較淺的水域并需要靠近陸地,如果在水深超過100米的海域建立固定式平臺,這將會大大提高平臺的基礎成本,這是其設計局限。采用浮動平臺則能夠很好的克服其局限性,浮動平臺允許在海上幾乎任何地方部署風力渦輪機,能夠最大程度利用海上風能潛力,開拓可開發海域的同時,浮動平臺擁有開發周期短、對環境更友好的相關特點,這意味著浮動平臺會成為未來深遠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技術。
相關數據顯示,全球范圍內水深低于60m、離岸60km以內的風電場每年裝機容量為3.6萬太瓦,而全球電力需求為2.3萬太瓦。海上風電場向更深海域發展,海上浮式風電發電量在2040年可達世界電力需求的11倍。
因此,部分行業專家認為,浮式海上風電具有的巨大潛力已經顯現出來,尤其是擁有水域較寬較廣的國家,浮式海上風電更能為其風電產業帶來新的希望,然而,浮式海上風電也有著成本昂貴的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其商業化發展。
浮式海上風電投資漸熱
浮式海上風電項目的火熱引發投資熱潮。
4月9日,明陽智能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A股的方式募集資金,總金額不超過60億元,用于8個風電建設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值得注意的是,8個項目除了傳統風電項目外,該公司擬投入募集資金6.1595億元用于10兆瓦級海上漂浮式風機設計研發項目,另外,也將募資建設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陸豐)項目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產業園工程以及混合塔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幾乎與此同時,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也與法國浮式風電技術公司Dolfines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合作開發亞洲及歐洲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
在歐洲,近年來,挪威Equinor、法國道達爾、西班牙Iberdrola等企業紛紛入局浮式海上風電,多國開啟了浮式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工作。今年2月,法國能源企業Ideol稱,公司旗下的Floatgen浮式風電項目發電量達到了923.2兆瓦,產能系數達到66.3%,這也意味著這一新興技術已經能夠適用于商業化發展。今年3月,日本首座大型浮式風電項目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美國北部東海岸的深水區正在開發中,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因此未來2到5年內,美國將會是浮式風電增長最快的國家。部分亞洲國家也會緊隨其后,海域遼闊的日本、韓國將會是亞洲地區的主要增長市場,其后是中國等臨海國家。
市場研究機構伍德麥肯茲發布的報告稱,根據現有公開的項目信息來看,到2023年,預計將有超過350兆瓦浮式風電示范項目竣工,全球浮式風電并網容量將達到4.2吉瓦。另外,多家行業機構也表示,未來十年,浮式海上風電有望在歐洲、亞洲、美國等多個地區或國家率先實現商業化應用,全球浮式海上風電裝機規模有望實現快速擴張。
我國加緊浮式海上風電研發應用
隨著全球海上風電逐步向深海、遠海進發,浮式海上風電技術作為新一代海上風電技術,獲得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在我國,包括三峽新能源、中國海裝在內的多家企業已開始研發浮式海上風電技術。
“從儲量上來看,我國浮式海上風電潛力非常巨大。”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浮式風電裝備研制總設計師董曄弘表示,“根據初步研究,我國深遠海地區風能儲量是近海的三倍以上。” 走向深海、遠海,始終是海上風電產業的一大方向,漂浮式海上風機的問世讓這一設想成為了現實。
目前我國已有3-4家企業開展了本土漂浮式海上風電樣機試驗,包括金風科技、明陽智能等多家國內頭部整機商也在最新公告中披露,將擴大對漂浮式海上風機的投資,同時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等院校也在積極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
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國內浮式海上風電技術的開發現狀來看,3-5年后,我國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將進入初步具備商業化開發能力的階段。
業內分析認為,一旦投入使用,在深遠海地區,浮式海上風電場不僅能夠為陸上居民提供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還能與可再生能源制氫、養殖業等新興領域合作,實現就地消納,前景可期。
“如果各方面條件允許,到2025年,我國或將迎來第一個可商業化運行的浮式海上風電場。” 董曄弘表示,“我國漂浮式海上風電市場尚處起步階段,應與現有的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分開看待,將是全新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