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中國的重大戰略決策(以下簡稱“30·60目標”)。這一目標的提出,將能源、交通、汽車三大行業推到了一個關鍵位置上。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我國現有能源體系以煤和石油為主體。2019年,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與石油分別占比57.7%與18.9%;當年,我國碳排放98.39億噸,占全球比重的27.2%。在美歐日等發達地區已在2020年前實現碳達峰,正向零碳目標邁進的時候,尚未完全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碳排放還在攀升的中國,要在10年后實現碳達峰,隨后30年內實現碳中和,其難度可想而知。
去年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中國實現碳達峰的一系列新舉措: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其中,與汽車相關的項目包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增加風光電裝機量。也就是說,要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5.9%;裝機量的40%左右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0%左右是可再生能源。有專家測算,如要實現“30·60目標”,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要達到51%,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量要達到17億千瓦以上,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要從目前的26%提升到35%。
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大戶集中在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交通等行業,這些行業也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力。經濟的兩端,一端是能源、資源的供給,一端是能源、資源的消費。要實現“30·60目標”,需兩端共同發力,既要大幅削減化石能源的供給、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供應,又要大幅削減化石能源的消費、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削減和增加平衡、供應和消費平衡,才能保證經濟正常運轉,才能減少碳排放。
日前,國家能源局表示,到“十四五”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2/3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將從原來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主體。換言之,既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也要實現高水平的消納利用。
這么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增量,哪些行業可以消納利用呢?
在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戶中,潛力最大的是汽車行業。2020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主要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2020年,中國以173輛排名第17位;排名第一的美國高達837輛,是中國的近5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中國石油消費量約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5%以上,交通運輸占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66%。在我國碳排放總量中,汽車排放約占7.5%。要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減少碳排放,道路交通領域就成為關鍵的一環。
汽車碳排放包括汽車生產階段(工業領域)和使用階段(道路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電動汽車雖然在使用階段為零碳排放,但由于我國電能多來源于煤炭,所以從全生命周期角度考察,還不是零排放。因此,電動汽車不僅要棄油用電,還要擔當起使用“綠電”的責任。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全部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提出,到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占5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有專家根據以上目標測算,對應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等目標,以純電動汽車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應該在2030年達到8000萬輛,2035年達到1.6億輛,2040年達到3億輛。
毫無疑問,電動汽車將成為消納非化石能源的絕對主力。如果將“30·60目標”比作一條扁擔,那么扁擔的一端擔的是以風光電為主的非化石能源,另一端擔的是以純電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一根扁擔擔兩頭,要實現“30·60目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這對“一擔挑”潛力巨大、能力巨大、責任巨大。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二氧化碳排放國,我國現有能源體系以煤和石油為主體。2019年,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與石油分別占比57.7%與18.9%;當年,我國碳排放98.39億噸,占全球比重的27.2%。在美歐日等發達地區已在2020年前實現碳達峰,正向零碳目標邁進的時候,尚未完全實現工業化和城鎮化、碳排放還在攀升的中國,要在10年后實現碳達峰,隨后30年內實現碳中和,其難度可想而知。
去年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中國實現碳達峰的一系列新舉措: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其中,與汽車相關的項目包括: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增加風光電裝機量。也就是說,要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5.9%;裝機量的40%左右是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30%左右是可再生能源。有專家測算,如要實現“30·60目標”,2030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要達到51%,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量要達到17億千瓦以上,電力占終端能源消費比要從目前的26%提升到35%。
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大戶集中在發電、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金屬、造紙、交通等行業,這些行業也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力。經濟的兩端,一端是能源、資源的供給,一端是能源、資源的消費。要實現“30·60目標”,需兩端共同發力,既要大幅削減化石能源的供給、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供應,又要大幅削減化石能源的消費、增加非化石能源的使用。削減和增加平衡、供應和消費平衡,才能保證經濟正常運轉,才能減少碳排放。
日前,國家能源局表示,到“十四五”末,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裝機占電力總裝機的比例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在電量增量中的比重將達到2/3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比重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將從原來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增量的主體。換言之,既要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也要實現高水平的消納利用。
這么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增量,哪些行業可以消納利用呢?
在能源消費和碳排放大戶中,潛力最大的是汽車行業。2020年,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72億輛,其中汽車2.81億輛。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主要國家千人汽車擁有量數據,2020年,中國以173輛排名第17位;排名第一的美國高達837輛,是中國的近5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汽車保有量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中國石油消費量約占全球總消費量的15%以上,交通運輸占我國石油消費總量的66%。在我國碳排放總量中,汽車排放約占7.5%。要降低對石油的依賴,減少碳排放,道路交通領域就成為關鍵的一環。
汽車碳排放包括汽車生產階段(工業領域)和使用階段(道路運輸領域)的碳排放。電動汽車雖然在使用階段為零碳排放,但由于我國電能多來源于煤炭,所以從全生命周期角度考察,還不是零排放。因此,電動汽車不僅要棄油用電,還要擔當起使用“綠電”的責任。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全部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提出,到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各占50%,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有專家根據以上目標測算,對應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量和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等目標,以純電動汽車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應該在2030年達到8000萬輛,2035年達到1.6億輛,2040年達到3億輛。
毫無疑問,電動汽車將成為消納非化石能源的絕對主力。如果將“30·60目標”比作一條扁擔,那么扁擔的一端擔的是以風光電為主的非化石能源,另一端擔的是以純電動為主的新能源汽車。一根扁擔擔兩頭,要實現“30·60目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這對“一擔挑”潛力巨大、能力巨大、責任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