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中和”逐漸成為全球共識,光伏等新能源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階段。
近日,在第十五屆(2021)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展會期間,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做出以下判斷:全球碳中和行動將推動光伏產業迎來黃金30年發展期。
朱共山認為,根據全球碳中和步伐,同時結合能源變革趨勢來看,未來30年,電力將是最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形式,而九成以上的電力,將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來供應。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全球光伏裝機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0%以上,總裝機容量將達到現在的20倍以上。當中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現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
然而,光伏行業有遠景,亦有近憂。記者采訪獲悉,碳中和給光伏行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供應鏈安全和貿易壁壘風險仍是擺在光伏企業面前的挑戰。
“沒有米,鍋可以晚點買”
受產業鏈上下游產能不均衡影響,光伏硅料多晶硅短缺,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晶硅價格持續暴漲,部分組件企業業績在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出現明顯下滑甚至虧損現象。同時,整個行業沉浸在漲價情緒中,業內還出現了不少互相指責的“口水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6月2日)數據顯示,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6萬~22.1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1.19萬元/噸;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0.4萬~21.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0.89萬元/噸。相比2020年6月上旬的價格,漲了3倍多。
對此,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認為,光伏產業人員自己有責任。產業鏈明顯已經發展不均衡,還要投資,最后出現“無米下鍋”,最終被動地等待(硅料產能釋放)。“沒有米放進鍋里,做不成飯,鍋可以晚點買。”
“光伏行業其實是一個比較‘浪費’的行業。”尚德新能源總裁唐駿解釋稱,投資單晶爐、電池、組件,設備物理壽命期很長,但是技術壽命期很短。一方面可認為這是技術進步造成的,但另一方面設備的不斷淘汰其實也是在消耗碳,也是一種浪費。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在投資過程中做一些謹慎的評估。
鐘寶申建議,光伏行業協會將現有產業鏈里的有效產能,以及未來一兩年形成的產能,盡量地精準評估、及時公布,給產業鏈相互之間一些提示。
鐘寶申還表示,企業一方面要提前規劃,做一些戰略性合作,另一方面如果企業自身認為受限,可以自己去做。“我覺得要看節奏,產能過剩環節投得慢一點,自己控制一下,產業均衡度會好一點。同時,不均衡是長期事實,需要靠各個企業自己去把握。”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對今年的硅料(價格)也表示驚訝。他指出,當下市場中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即短時間內頻繁報價,使合同沒法簽,所有人都變成違約者,整個市場秩序也沒有了。市場有待回歸正常,遵守契約精神,實現有序發展。
“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始終在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則認為,“行業要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基礎上穩定價格,我們只能平抑波峰和波谷,我們沒有辦法消除波峰和波谷,我們的行業要形成共識,少一些指責。”
“深挖洞、廣積糧”
除供應鏈安全風險,光伏企業正在承受來自貿易壁壘的壓力。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兼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執行理事長王貴清介紹,2018年9月,歐盟結束了對中國光伏實施5年的最低限價和“雙反”措施,保證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不過,美國連續推出反傾銷、全球保障措施和“301條款”。同時到目前為止,加拿大、印度、土耳其仍然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關稅,影響著我國對這些國家光伏產品的出口。
以光伏逆變器為例,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當時美國便宣布“301條款”對逆變器在內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25%關稅。而2021年2月,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場——印度對光伏逆變器關稅從5%增加到20%。
上能電氣總裁段育鶴表示,企業應對這種情況,只能全球化布局,把產業基地建到印度,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現在來看,提早布局對規避整個全球貿易壁壘,起到非常大的緩沖作用。
“我們將光伏產品提供給世界各國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王貴清解釋,每一個國家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當地政府也希望能夠發展自己的新能源產業,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這需要與做投建營的工程承包和投資的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企業共同努力,一起為世界各國提供一個好的服務。
另一個貿易壁壘是來自逆變器核心元器件芯片、IGBT元器件的供應風險,從而帶來的銷售價格波動。
固德威(688390.SH)招股書數據顯示,逆變器企業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材料IGBT元器件、IC半導體的采購金額占據原材料采購總額的10%以上。IGBT元器件主要生產商為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和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公司,IC半導體主要生產商為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意大利意法半導體公司和荷蘭恩智浦公司。而目前該部件的國內生產商較少,與進口部件相比產品穩定性和技術指標均存在一定差異。
“有友商近兩年遭到了美國的長臂管轄,甚至影響到英飛凌的供給。現在核心半導體元器件價格至少10%~20%的增長,對我們整個的成本也帶來比較大的壓力。”段育鶴表示。
固德威總裁方剛深有體會并表示:“半導體缺貨對我們逆變器企業影響比較大,需要不斷調節產能,包括獲取更多資源,以平衡這部分影響。”
據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市場供需變化嚴重影響,用于光伏逆變器的核心元器件芯片、IGBT功率器件等出現極度緊缺的狀況,疊加銅、鋁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攀升,逆變器產品價格提升10%~15%。不過,部分企業的價格并未上漲,在電力央企組織的集中采購項目中,報價甚至有一定下滑,壓力同在。
針對上述供應短缺情況,段育鶴提出“深挖洞、廣積糧、尋替代”三點建議。
所謂深挖洞,即供應鏈要加強全球化布局,過去半導體元器件供應來自美國,如今可以將日本也考慮進來;所謂廣積糧,即基于當前貿易環境和疫情環境,加強戰略儲備;所謂尋替代,即國產優秀的半導體核心功率元器件企業已經多年布局,可以與國內廠家加強技術合作,呼吁給國產元器件一定的容錯機制。
近日,在第十五屆(2021)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展會期間,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做出以下判斷:全球碳中和行動將推動光伏產業迎來黃金30年發展期。
朱共山認為,根據全球碳中和步伐,同時結合能源變革趨勢來看,未來30年,電力將是最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形式,而九成以上的電力,將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來供應。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占據“半壁江山”,甚至更多。全球光伏裝機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0%以上,總裝機容量將達到現在的20倍以上。當中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現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
然而,光伏行業有遠景,亦有近憂。記者采訪獲悉,碳中和給光伏行業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供應鏈安全和貿易壁壘風險仍是擺在光伏企業面前的挑戰。
“沒有米,鍋可以晚點買”
受產業鏈上下游產能不均衡影響,光伏硅料多晶硅短缺,2020年下半年以來,多晶硅價格持續暴漲,部分組件企業業績在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出現明顯下滑甚至虧損現象。同時,整個行業沉浸在漲價情緒中,業內還出現了不少互相指責的“口水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最新(6月2日)數據顯示,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20.6萬~22.1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1.19萬元/噸;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20.4萬~21.9萬元/噸,成交均價為20.89萬元/噸。相比2020年6月上旬的價格,漲了3倍多。
對此,隆基股份董事長鐘寶申認為,光伏產業人員自己有責任。產業鏈明顯已經發展不均衡,還要投資,最后出現“無米下鍋”,最終被動地等待(硅料產能釋放)。“沒有米放進鍋里,做不成飯,鍋可以晚點買。”
“光伏行業其實是一個比較‘浪費’的行業。”尚德新能源總裁唐駿解釋稱,投資單晶爐、電池、組件,設備物理壽命期很長,但是技術壽命期很短。一方面可認為這是技術進步造成的,但另一方面設備的不斷淘汰其實也是在消耗碳,也是一種浪費。解決這一矛盾需要在投資過程中做一些謹慎的評估。
鐘寶申建議,光伏行業協會將現有產業鏈里的有效產能,以及未來一兩年形成的產能,盡量地精準評估、及時公布,給產業鏈相互之間一些提示。
鐘寶申還表示,企業一方面要提前規劃,做一些戰略性合作,另一方面如果企業自身認為受限,可以自己去做。“我覺得要看節奏,產能過剩環節投得慢一點,自己控制一下,產業均衡度會好一點。同時,不均衡是長期事實,需要靠各個企業自己去把握。”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對今年的硅料(價格)也表示驚訝。他指出,當下市場中出現了一種非常奇怪的現象,即短時間內頻繁報價,使合同沒法簽,所有人都變成違約者,整個市場秩序也沒有了。市場有待回歸正常,遵守契約精神,實現有序發展。
“市場唯一不變的就是始終在變。”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則認為,“行業要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基礎上穩定價格,我們只能平抑波峰和波谷,我們沒有辦法消除波峰和波谷,我們的行業要形成共識,少一些指責。”
“深挖洞、廣積糧”
除供應鏈安全風險,光伏企業正在承受來自貿易壁壘的壓力。
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兼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執行理事長王貴清介紹,2018年9月,歐盟結束了對中國光伏實施5年的最低限價和“雙反”措施,保證了我國光伏產品出口。不過,美國連續推出反傾銷、全球保障措施和“301條款”。同時到目前為止,加拿大、印度、土耳其仍然對中國光伏產品加征關稅,影響著我國對這些國家光伏產品的出口。
以光伏逆變器為例,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當時美國便宣布“301條款”對逆變器在內的中國進口產品征收25%關稅。而2021年2月,全球第三大光伏市場——印度對光伏逆變器關稅從5%增加到20%。
上能電氣總裁段育鶴表示,企業應對這種情況,只能全球化布局,把產業基地建到印度,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現在來看,提早布局對規避整個全球貿易壁壘,起到非常大的緩沖作用。
“我們將光伏產品提供給世界各國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王貴清解釋,每一個國家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當地政府也希望能夠發展自己的新能源產業,帶動當地產業的發展,解決就業問題。同時,這需要與做投建營的工程承包和投資的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企業共同努力,一起為世界各國提供一個好的服務。
另一個貿易壁壘是來自逆變器核心元器件芯片、IGBT元器件的供應風險,從而帶來的銷售價格波動。
固德威(688390.SH)招股書數據顯示,逆變器企業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材料IGBT元器件、IC半導體的采購金額占據原材料采購總額的10%以上。IGBT元器件主要生產商為德國英飛凌科技公司和美國安森美半導體公司,IC半導體主要生產商為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意大利意法半導體公司和荷蘭恩智浦公司。而目前該部件的國內生產商較少,與進口部件相比產品穩定性和技術指標均存在一定差異。
“有友商近兩年遭到了美國的長臂管轄,甚至影響到英飛凌的供給。現在核心半導體元器件價格至少10%~20%的增長,對我們整個的成本也帶來比較大的壓力。”段育鶴表示。
固德威總裁方剛深有體會并表示:“半導體缺貨對我們逆變器企業影響比較大,需要不斷調節產能,包括獲取更多資源,以平衡這部分影響。”
據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市場供需變化嚴重影響,用于光伏逆變器的核心元器件芯片、IGBT功率器件等出現極度緊缺的狀況,疊加銅、鋁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攀升,逆變器產品價格提升10%~15%。不過,部分企業的價格并未上漲,在電力央企組織的集中采購項目中,報價甚至有一定下滑,壓力同在。
針對上述供應短缺情況,段育鶴提出“深挖洞、廣積糧、尋替代”三點建議。
所謂深挖洞,即供應鏈要加強全球化布局,過去半導體元器件供應來自美國,如今可以將日本也考慮進來;所謂廣積糧,即基于當前貿易環境和疫情環境,加強戰略儲備;所謂尋替代,即國產優秀的半導體核心功率元器件企業已經多年布局,可以與國內廠家加強技術合作,呼吁給國產元器件一定的容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