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錦州市區,車無論開往哪個方向,都會看到路兩旁一望無際的玉米地,玉米稈零零星星戳在地里。遠處土黃色的山格外荒涼。其中一座山頂泛著藍光,它鋪滿了太陽能電池板,這是錦州陽光能源中標的13.5兆瓦金太陽示范工程,明年將投入發電。
玉米等農作物深加工曾經是錦州的一個支柱產業,而光伏產業成了如今錦州重點打造的新興支柱產業。
沿著龍棲灣大道一路向南,臨近海邊時玉米地消失,成了大片建筑工地。路旁的大牌子提示這就是13.6平方公里的錦州光伏產業園所在地。
從藍圖上看,狀如三角洲的龍棲灣新區不是單純的開發區概念,而是一場由光伏產業帶動的造城運動。藍圖的雄偉與眼前的荒涼成為對比,在空曠的土地上,只有一棟剛剛完成主體結構的大樓,這座大樓是新能源大廈。
“打造千億級光伏產業園”是錦州市政府在“十二五”末要達到的目標。而較早起步,提出“中國電谷”的保定也預期在“十二五”末期實現新能源產值1500億元,走進保定高新區,隨處可見太陽能路燈,它已成為首批國家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未來在超過300萬平方米的工廠屋頂還將改造安裝光伏發電組件,能夠在工業供電高峰時緩解電網壓力。
這僅是中國地方政府在光伏產業上狂奔的一個縮影,2010年12月19日,盛產煤炭的山西呂梁市離石區召開光伏產業規劃研討會,政府展示的雄心是未來五年投資450億打造產業鏈完善的基地。位于中國內陸的安徽省省會合肥,也將光伏產業視為通向未來的門票,過去一年中包括賽維LDK等多個大型光伏企業都落戶于此。擁有昱輝陽光、晶科能源、鴻禧光伏等上百家光伏企業的浙江嘉興市正在繼續擴大、整合其光伏產業鏈。與它毗鄰的江蘇,已成為中國光伏第一大省,400多家光伏企業遍地開花。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Solarbuzz發布的報告,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大陸光伏廠家出貨量繼續提升,中國多地政府正在直接或者間接推動本地光伏產業的規模。在近期發布的相關信息中,GW(即吉兆,1吉兆等于十億瓦特)成為地方政府擴產的基本度量單位。對一個新興產業如此不約而同的青眼有加,自1958年大煉鋼鐵之后好像還未出現過。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產業鏈上的短板并沒有因為光伏產業飛速發展而彌補,國內產業市場倒掛問題依然是主要瓶頸,地方投資拉動的中國光伏產業是否會進入一條沒有出口的高速公路?
一路綠燈
2010年8月,旭龍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錦州,副總經理魏東升告訴《中國企業家》,選擇這里用了將近半年時間,期間與多地政府都接觸過,最終還是因為錦州“給的政策最好”而扎下營盤。
小小的錦州,有個光伏行業內戲稱為“天下第一局”的機構,也就是光伏產業發展局。為一個產業設置一個局級單位,在中國獨一無二。“我們有什么問題都會很快解決,原來劃給我們的地塊不是很滿意,很快就調整了。”魏說。
“天下第一局”聽起來頗具氣勢,可目前無論人員配置還是辦公地點都稍顯寒酸。它暫時位于錦州市雨露街19號,小院不大,有些雜亂,掛著塊半新不舊的牌子,前面一幢辦公樓也極其破舊,與馬路斜對面的市府大樓形成鮮明對比。目前加上司機光伏局有20幾名工作人員,依然人手緊張,每個人都經常接到家人詢問幾點下班的電話。
這是個未感染“衙門”色彩的行政機構,其副局長王曉東的熱情甚至令人坐立不安。在光伏局成立之前,王曾在市經委工作,據他介紹,錦州最初確定發展光伏產業是2006年,因為有陽光能源這樣的企業先進入該領域,從2000年到2005年,陽光能源的單晶硅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創始人譚文華提議要重點發展光伏產業,不久市長會議就確定打造百億光伏產業基地。
錦州力圖成為“太陽城”的原因,與許多城市類似,正是由于尚德、英利、賽維這樣的龍頭企業,無錫、保定、新余才將光伏上升為支柱產業。不過,陽光能源與上述幾家相比,規模尚小,錦州市憑什么相信它能拉動自己參與這個游戲?
在王看來,錦州還具備其它條件:“我們有豐富的石英資源。不管是做硅片,還是做多晶硅,都需要一些高純度石英材料,石英坩堝、高純石墨、電子工業用的石英材料錦州都可以生產。”
2006年錦州提出打造光伏產業時,產值不足5億,到2009年達到48.5億,隨著落戶企業越來越多,連遼寧省政府也被這種熱情所感染。“2009年錦州光伏產業就上升到省級,遼寧省要把錦州的光伏產業打造成遼寧產業基地,甚至中國東北最大的光伏產業基地。”王曉東回憶,就在這一年6月,“天下第一局”成立,“陳政高省長確定發展建議,說一定要成立專門機構來抓這個事兒。要在‘十二五’末達到1000億產值。”
2009年錦州全市工業產值為1000億元,這相當于用這幾年的時間再造一個錦州工業。
“千億級”這個目標并不新鮮,全國各地光伏產業園競相提出,“好像當時看,目標確實挺大”,王曉東也曾有過擔憂,不過依據這幾年的數據,他的底氣一下足了起來。
錦州力圖成為“太陽城”的原因,與許多城市類似,正是由于尚德、英利、賽維這樣的龍頭企業,無錫、保定、新余才將光伏上升為支柱產業。
“預計入駐的項目總投資超過460億。這些項目建成投產后年產值估計超過700億。唯一令王曉東和他的同事們擔心的是,明年就要搬過來辦公,“吃飯和交通是個問題。”
錦州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過去的支柱產業是石油化工、農產品深加工、鐵合金,但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用王曉東的話說與南方“沒法比了”,唯有依靠新興支柱產業才能找到出路,不過留給東北老工業區的選擇十分有限。
王曉東帶著濃重的東北腔說:各地方政府都愛光伏行業,“別的行業,咋大家不去爭?全國都在喊多晶硅產能過剩,上面怎么喊,下面還是要抓,就是因為它市場潛力非常大,無限大。”
賽維LDK的發家之地江西新余,曾有建立一個“鋼鐵興市”的夢想;而將施正榮奉為座上賓的無錫,過去依賴的是日漸衰落的紡織業;至于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制造基地的德州,當年最有名的不過是扒雞。這些城市為何會將狂熱轉移到這個行業?因為它不僅能帶來與傳統工業一樣的就業率和GDP,還能帶來足夠的想象空間,讓這些城市覺得與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對于好的項目我們會給零地價,其實南方也這樣做,只不過不說而已。”在飯桌上,北方某光伏產業園負責人透露。
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新余市長魏旋君曾說,為支持地方光伏企業,新余“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好事快辦”,“在土地征用過程中,涉及到農田、拆遷、補償、安置等敏感繁雜的事情,市里全部包辦下來,用最快的速度為企業建設鋪平道路,曾經在20多天內就推平了用于賽維廠區建設的兩座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