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說明:本文數據均為作者從官方網站收集數據整理,如有不完整或不準確請諸位理解。
上半年30GW的招標容量(陸上風電),從時間上來看如果下半年再完成20-30GW的容量,僅從數據上是能滿足2022年之后平均每年50GW的裝機量,當然這還要看每年電網安排的電網增加容量和新能源項目專項土地(個人認為以后得專項申請配給)的供給。其實大家一直都很關心風機行業企業近半年的平價風電大考結果,作者根據行業幾個主流媒體和個人渠道對今年上半年主要的公開招投標項目結果進行了初步統計,結果顯示,風機行業的競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風機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機型、價格與梯隊品牌無關
大家可以先看看作者統計的公開數據:
目前網絡加上部分能源央企招投標的公開數據,加起來中標容量約22.10GW,按上半年招標容量29.819GW的數據比較,開標量達到了74.12%,也基本符合行業的基本面。
特別說明:這是個人統計數據,來源為央企公布的中標數據(不含海上,海上今年也沒有招標),只能說具有一定的趨勢,因為還有部分省級能源企業及民企的招投標結果未公開無法完全統計。
暫時中標容量來看,前三名第二和第三都是第二梯隊的,2020年運達排名第五,三一排名第七,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似乎公開的中標的項目從面上來看,都是低價優勢獲得中標,而從企業的排名和歷史市場占有率來看,這個結果顛覆了品牌贏得市場的概念。
行業競爭加?。旱谝坏诙蓐犼犘我呀洿蛏⒑苊黠@,從統計結果來看,遠景首次領先行業的中標容量,以369萬千瓦的結果暫時領先,運達和三一分別以356萬千瓦和333萬千瓦的結果暫列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的總量1058萬千瓦占據中標量的半壁江山。
遠景能源我想大家都看到了,遠景在2021年明顯發力,一方面來自產業投資帶來的收貨,一方面在機型和技術方面的進步,在大容量機型迭代方面頻頻出擊,給行業帶來巨大沖擊。
運達股份2020年的搶裝中似乎余勁不足,位列第五,當然運達的產品只有陸上市場也是非常吃虧的一方面,但在2021年的上半年,在中廣核,中電建,華能,三峽等金牌客戶的項目中,繼續發力,中標項目保持領先。
三一重能如果說三一2020年是最大的黑馬, 2021年三一繼續保持了黑馬的角色。從3101元/kw帶塔筒的華能上都項目,到國投2360元/kw帶塔筒的酒泉北大橋項目,都以引領行業低價的形象獲得中標。在大家詬病低價中標的一片吶喊聲中,仍然堅持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沖刺市場,是我們行業企業值得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向。
中車株洲所:在2021年的投標市場上表現非常搶眼,不聲不響,強勢出擊,以湖南人霸得蠻的作風中了接近3GW的標,不得不佩服央企的實力,當然,中車有行業企業中最完善的產業鏈大部件,低成本也是其優勢之一。
很遺憾的是,三家國際巨頭2021年消失在中國的風機招投標市場,中國的平價風電與國際上的平價風電不一樣,是市場電價倒逼投資價格,國際平價是技術創新引領市場電價,加上中外風機成本的貨幣差異,使得三大巨頭2021年甚至都無法參與投標,因為3000元/kw以下的風機價格已經讓他們感到瘋狂:
中國風電市場怎么了,中國風機企業瘋了嗎?
沒辦法,這就是中國特色的風電市場,需要國際巨頭們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在歐美發達國家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在中國不一定能買帳了,好產品不一定能適合中國人的消費胃口,這是國際風電巨頭們未來的一個大難題。我們也要看到,這個中標量并不是2021年裝機的結果,只是體現了目前風機市場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改變,從開標中標的結果來看,60%以上的項目來自于大基地或者三北項目,也就是說,誰能把握三北或大基地項目的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誰就把握了市場的未來。
根據中標項目的初步統計分析,包括遠景,三一,中車,60%-70%的項目都來自于大基地或三北項目,而這方面大機型的優勢和低價的優勢就成就了中標人,這一點我們行業企業要給予高度重視。
中標量不代表裝機量:第一梯隊在手訂單還是不容小視
大家也不要誤會,認為中標了就能在2021年拿下新的年度排名,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2021年的交付部分取決于當年的訂單,大部分還是來自于之前的存量訂單,只不過今年交付的存量訂單壓力將會比較大,因為原材料成本比較高。根據2020年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的年報,兩家的2020年底存量訂單都在16.1GW和13.88GW,盡管含了一部分的海上訂單,但這個數據對運達,三一和中車而言,短期內還暫時無法逾越。
把握未來市場需求、加大技術創新:贏得3060市場的未來的核心
華為的CEO任正非老先生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了一席話:“先知、先覺、先行”的經營決策。通過大數據分析,總結行業發展規律,找到相比競爭對手的差異,識別市場機遇與挑戰,從而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看清本質,提前做出正確決策。我們要想贏得未來,就得研究未來,看準未來客戶需求和市場需求,顯然我們有些行業企業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上半年30GW的招標容量(陸上風電),從時間上來看如果下半年再完成20-30GW的容量,僅從數據上是能滿足2022年之后平均每年50GW的裝機量,當然這還要看每年電網安排的電網增加容量和新能源項目專項土地(個人認為以后得專項申請配給)的供給。其實大家一直都很關心風機行業企業近半年的平價風電大考結果,作者根據行業幾個主流媒體和個人渠道對今年上半年主要的公開招投標項目結果進行了初步統計,結果顯示,風機行業的競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
風機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機型、價格與梯隊品牌無關
大家可以先看看作者統計的公開數據:
目前網絡加上部分能源央企招投標的公開數據,加起來中標容量約22.10GW,按上半年招標容量29.819GW的數據比較,開標量達到了74.12%,也基本符合行業的基本面。
特別說明:這是個人統計數據,來源為央企公布的中標數據(不含海上,海上今年也沒有招標),只能說具有一定的趨勢,因為還有部分省級能源企業及民企的招投標結果未公開無法完全統計。
暫時中標容量來看,前三名第二和第三都是第二梯隊的,2020年運達排名第五,三一排名第七,但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似乎公開的中標的項目從面上來看,都是低價優勢獲得中標,而從企業的排名和歷史市場占有率來看,這個結果顛覆了品牌贏得市場的概念。
行業競爭加?。旱谝坏诙蓐犼犘我呀洿蛏⒑苊黠@,從統計結果來看,遠景首次領先行業的中標容量,以369萬千瓦的結果暫時領先,運達和三一分別以356萬千瓦和333萬千瓦的結果暫列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的總量1058萬千瓦占據中標量的半壁江山。
遠景能源我想大家都看到了,遠景在2021年明顯發力,一方面來自產業投資帶來的收貨,一方面在機型和技術方面的進步,在大容量機型迭代方面頻頻出擊,給行業帶來巨大沖擊。
運達股份2020年的搶裝中似乎余勁不足,位列第五,當然運達的產品只有陸上市場也是非常吃虧的一方面,但在2021年的上半年,在中廣核,中電建,華能,三峽等金牌客戶的項目中,繼續發力,中標項目保持領先。
三一重能如果說三一2020年是最大的黑馬, 2021年三一繼續保持了黑馬的角色。從3101元/kw帶塔筒的華能上都項目,到國投2360元/kw帶塔筒的酒泉北大橋項目,都以引領行業低價的形象獲得中標。在大家詬病低價中標的一片吶喊聲中,仍然堅持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沖刺市場,是我們行業企業值得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向。
中車株洲所:在2021年的投標市場上表現非常搶眼,不聲不響,強勢出擊,以湖南人霸得蠻的作風中了接近3GW的標,不得不佩服央企的實力,當然,中車有行業企業中最完善的產業鏈大部件,低成本也是其優勢之一。
很遺憾的是,三家國際巨頭2021年消失在中國的風機招投標市場,中國的平價風電與國際上的平價風電不一樣,是市場電價倒逼投資價格,國際平價是技術創新引領市場電價,加上中外風機成本的貨幣差異,使得三大巨頭2021年甚至都無法參與投標,因為3000元/kw以下的風機價格已經讓他們感到瘋狂:
中國風電市場怎么了,中國風機企業瘋了嗎?
沒辦法,這就是中國特色的風電市場,需要國際巨頭們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在歐美發達國家能做到的事情,現在在中國不一定能買帳了,好產品不一定能適合中國人的消費胃口,這是國際風電巨頭們未來的一個大難題。我們也要看到,這個中標量并不是2021年裝機的結果,只是體現了目前風機市場行業的競爭格局發生改變,從開標中標的結果來看,60%以上的項目來自于大基地或者三北項目,也就是說,誰能把握三北或大基地項目的市場需求和客戶需求,誰就把握了市場的未來。
根據中標項目的初步統計分析,包括遠景,三一,中車,60%-70%的項目都來自于大基地或三北項目,而這方面大機型的優勢和低價的優勢就成就了中標人,這一點我們行業企業要給予高度重視。
中標量不代表裝機量:第一梯隊在手訂單還是不容小視
大家也不要誤會,認為中標了就能在2021年拿下新的年度排名,這個想法是不正確的,2021年的交付部分取決于當年的訂單,大部分還是來自于之前的存量訂單,只不過今年交付的存量訂單壓力將會比較大,因為原材料成本比較高。根據2020年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的年報,兩家的2020年底存量訂單都在16.1GW和13.88GW,盡管含了一部分的海上訂單,但這個數據對運達,三一和中車而言,短期內還暫時無法逾越。
把握未來市場需求、加大技術創新:贏得3060市場的未來的核心
華為的CEO任正非老先生最近在一次訪談中說了一席話:“先知、先覺、先行”的經營決策。通過大數據分析,總結行業發展規律,找到相比競爭對手的差異,識別市場機遇與挑戰,從而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看清本質,提前做出正確決策。我們要想贏得未來,就得研究未來,看準未來客戶需求和市場需求,顯然我們有些行業企業已經在朝這個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