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時大參報道 為了推銷法國吸引力,馬克龍總統6月28日走訪了坐落于法國北部城市杜埃(Douai)的中國遠景科技集團(Envision)電池工廠。
法媒報道,杜埃電池工廠由中國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遠景動力投資建造,將為雷諾梅甘娜(Mégane)和R5電動車生產電池,杜埃工廠將是雷諾集團位于該市的“電動城”(Electricity)集群的核心。
2018年,遠景收購了日產汽車旗下的動力電池業務AESC。杜埃工廠年產能為9吉瓦時(GWh),將成為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第二大電池生產基地,僅次于Stellantis和能源巨頭道達爾在加來海峽省(Pas-de-Calais)Douvrin鎮的合資企業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
當天,馬克龍宣布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將在當地“雷諾電動城”電動汽車中心附近投資最高達20億歐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可創造1000個新就業崗位,到2028年可創造2500個。
“為了該項目,我們將為廠方、投資方和地方機關注入2億歐元的公共資金,我為這筆公款投資承擔責任。”馬克龍表示,將在10天后與所有制造商會面,“為行業形勢做一個總結”。
遠景科技首席執行官張雷強調:“我們的20億歐元投資僅用于雷諾。”
張雷說:“由于地處歐洲中心再加上極具優勢的核能價格,法國北部有成為世界領先的電池生產中心的潛力。”
另外,雷諾還宣布已經與初創電池公司Verkor簽署諒解備忘錄,掌握該公司超過20%的股權。后者正在尋求在2024年前建立法國第三家電池工廠。
愛麗舍宮方面強調,通過參觀位于杜埃市的電池工廠,馬克龍希望能夠“證明法國在工業部門、未來領域的吸引力,以及這種吸引力對于本土的影響,特別是在就業方面”。
陪同馬克龍出席當天活動的還有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工業部長魯納徹(Agnès Pannier-Runacher),外貿、競爭力事務部長里埃斯特(Franck Riester)。6月27日新連任的上法蘭西大區議會主席、已明確表示將參加明年總統大選的貝特朗(Xavier Bertrand)也參加了活動。
電池工廠的戰略意義
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在歐洲呈爆炸式增長。2020年,歐洲成為全球領先的電池驅動汽車市場,這一趨勢似乎也將在2021年得到證實。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歐洲的電池工廠項目成倍增加。
據非政府組織運輸與環境(Transport&Environnement)統計,目前在歐洲的電池工廠項目有38個,投入近400億歐元。這些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廣泛支持。鑒于在電池生產上對于亞洲的依賴性,歐委會寄希望于實現該領域的自主化。
由于時間緊迫,大多數歐洲汽車制造商在近期承諾,到2030年或2035年在歐洲停止生產內燃機,這意味著將需要更多的電池工廠來應對新的需求。在此方面,德國、英國和挪威已經領先一步。
據法國外貿部門介紹,政府的目的是“讓法國的形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競爭力和創新性”。對于雷諾來說,遠景科技工廠的建立極具戰略意義。根據運輸與環境組織的說法,雷諾將憑借該工廠成為繼沃爾沃和大眾之后排名第三的能源轉型汽車生產商。截至2030年,雷諾杜埃工廠以及與Verkor的合作預計將為法國創造近4500個直接工作崗位。
法國打贏“吸引力”翻身仗
巴黎時間6月28日晚,馬克龍總統還前往凡爾賽出席第四屆“選擇法國”國際商務峰會(Le Sommet Choose France),來自全球的120名企業主參加了峰會。《費加羅報》稱,本次峰會引進投資金額將達到35億歐元。
事實上,在很長時間里,吸引外資不算是法國的強項,遠遠落在英國和德國后面。外國投資者眼里的法國就是常年罷工、刻板工作制(35小時)以及75%的巨富稅(ISF)等負面形象。直到2016年,前總統奧朗德推出旨在改善競爭力和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CICE),使勞動力成本下降,法國才重新引起外企的興趣。
但真正帶領法國打贏翻身仗的,是現任總統馬克龍。在2018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入主愛麗舍宮僅數月的馬克龍對著來自全球的金融大佬說,“法國回來了(France is back)!”馬克龍一方面向世界展示其雄心,另一方面似乎是要告訴大家他與其前任奧朗德很不一樣。在2012年大選時宣稱“金融世界才是其最大競爭對手”的奧朗德,執政5年后敗給了曾為他擔任經濟部長的馬克龍。
走“親商”路線 趕超德國
馬克龍說到做到,上任后即推出了多項為企業減負減稅的改革,走“親商”路線,兩年內躍升歐洲最具吸引力國家第二名。
馬克龍執政頭一年半內,進行了變“巨富稅”為“不動產巨富稅”(IFI)和資本收入稅制的改革,并改善勞動法規靈活性。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2018年的調查顯示,認為法國具有吸引力的跨國企業高管增加了4個百分點(74%);而且95%外企都贊同改革的方向。
2019年,法國總體吸引力趕超德國,僅次于英國;并且吸引投資項目數量上更是創下紀錄,居歐洲國家之首。這都得歸功于馬克龍推出外企行政手續簡化措施、在全國布局工業發展區、推動企業環保轉型以及承諾企業生產環節每年減稅100億歐元等等。
疫情致領先優勢減少
但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法國的投資吸引力比鄰國下降得更快,法國原本領先德國的距離被拉近了不少。安永(EY)會計師事務所分析,這是由于德國疫情管控得更好,防疫限制也比法國寬松,因表現出更強的經濟韌力,法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PIB)下跌9%,而德國是5.4%,因而在德國的外國投資者普遍更有信心,使德國能避免如法國那樣有大量外資項目被推遲甚至撤銷。雪上加霜的是,法國的優勢領域正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
另外,各國都會趁著現在手握數十億歐元預算重振計劃的機會,加大投入提升吸引力,法國面對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旗下Ostrum資產管理公司經濟研究主管Philippe Waechter提到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各國都希望把部分行業回遷國內,以減少對國際供應商的依賴,也令國內經濟活力更具穩健性,但同時,外企未必想在歐洲各地分散精力,而只會選擇一個國家。但Waechter相信,法國地理位置優越,經濟多元化,“世界上所有企業都應該能在這里找到可投資的”。(原標題:20億歐!中法聯合打造世界領先電池生產中心,馬克龍:“請選擇法國!”)
法媒報道,杜埃電池工廠由中國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遠景動力投資建造,將為雷諾梅甘娜(Mégane)和R5電動車生產電池,杜埃工廠將是雷諾集團位于該市的“電動城”(Electricity)集群的核心。
2018年,遠景收購了日產汽車旗下的動力電池業務AESC。杜埃工廠年產能為9吉瓦時(GWh),將成為上法蘭西大區(Hauts-de-France)第二大電池生產基地,僅次于Stellantis和能源巨頭道達爾在加來海峽省(Pas-de-Calais)Douvrin鎮的合資企業Automotive Cells Company(ACC)。
當天,馬克龍宣布遠景能源有限公司將在當地“雷諾電動城”電動汽車中心附近投資最高達20億歐元(約合154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可創造1000個新就業崗位,到2028年可創造2500個。
“為了該項目,我們將為廠方、投資方和地方機關注入2億歐元的公共資金,我為這筆公款投資承擔責任。”馬克龍表示,將在10天后與所有制造商會面,“為行業形勢做一個總結”。
遠景科技首席執行官張雷強調:“我們的20億歐元投資僅用于雷諾。”
▲馬克龍總統(左)與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右)親切交談。
張雷說:“由于地處歐洲中心再加上極具優勢的核能價格,法國北部有成為世界領先的電池生產中心的潛力。”
另外,雷諾還宣布已經與初創電池公司Verkor簽署諒解備忘錄,掌握該公司超過20%的股權。后者正在尋求在2024年前建立法國第三家電池工廠。
愛麗舍宮方面強調,通過參觀位于杜埃市的電池工廠,馬克龍希望能夠“證明法國在工業部門、未來領域的吸引力,以及這種吸引力對于本土的影響,特別是在就業方面”。
陪同馬克龍出席當天活動的還有內政部長達爾馬寧(Gérald Darmanin),工業部長魯納徹(Agnès Pannier-Runacher),外貿、競爭力事務部長里埃斯特(Franck Riester)。6月27日新連任的上法蘭西大區議會主席、已明確表示將參加明年總統大選的貝特朗(Xavier Bertrand)也參加了活動。
電池工廠的戰略意義
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在歐洲呈爆炸式增長。2020年,歐洲成為全球領先的電池驅動汽車市場,這一趨勢似乎也將在2021年得到證實。為了滿足這種需求,歐洲的電池工廠項目成倍增加。
據非政府組織運輸與環境(Transport&Environnement)統計,目前在歐洲的電池工廠項目有38個,投入近400億歐元。這些項目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廣泛支持。鑒于在電池生產上對于亞洲的依賴性,歐委會寄希望于實現該領域的自主化。
由于時間緊迫,大多數歐洲汽車制造商在近期承諾,到2030年或2035年在歐洲停止生產內燃機,這意味著將需要更多的電池工廠來應對新的需求。在此方面,德國、英國和挪威已經領先一步。
據法國外貿部門介紹,政府的目的是“讓法國的形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競爭力和創新性”。對于雷諾來說,遠景科技工廠的建立極具戰略意義。根據運輸與環境組織的說法,雷諾將憑借該工廠成為繼沃爾沃和大眾之后排名第三的能源轉型汽車生產商。截至2030年,雷諾杜埃工廠以及與Verkor的合作預計將為法國創造近4500個直接工作崗位。
法國打贏“吸引力”翻身仗
巴黎時間6月28日晚,馬克龍總統還前往凡爾賽出席第四屆“選擇法國”國際商務峰會(Le Sommet Choose France),來自全球的120名企業主參加了峰會。《費加羅報》稱,本次峰會引進投資金額將達到35億歐元。
事實上,在很長時間里,吸引外資不算是法國的強項,遠遠落在英國和德國后面。外國投資者眼里的法國就是常年罷工、刻板工作制(35小時)以及75%的巨富稅(ISF)等負面形象。直到2016年,前總統奧朗德推出旨在改善競爭力和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CICE),使勞動力成本下降,法國才重新引起外企的興趣。
但真正帶領法國打贏翻身仗的,是現任總統馬克龍。在2018年的達沃斯論壇上,入主愛麗舍宮僅數月的馬克龍對著來自全球的金融大佬說,“法國回來了(France is back)!”馬克龍一方面向世界展示其雄心,另一方面似乎是要告訴大家他與其前任奧朗德很不一樣。在2012年大選時宣稱“金融世界才是其最大競爭對手”的奧朗德,執政5年后敗給了曾為他擔任經濟部長的馬克龍。
走“親商”路線 趕超德國
馬克龍說到做到,上任后即推出了多項為企業減負減稅的改革,走“親商”路線,兩年內躍升歐洲最具吸引力國家第二名。
馬克龍執政頭一年半內,進行了變“巨富稅”為“不動產巨富稅”(IFI)和資本收入稅制的改革,并改善勞動法規靈活性。民調機構益普索(Ipsos)2018年的調查顯示,認為法國具有吸引力的跨國企業高管增加了4個百分點(74%);而且95%外企都贊同改革的方向。
2019年,法國總體吸引力趕超德國,僅次于英國;并且吸引投資項目數量上更是創下紀錄,居歐洲國家之首。這都得歸功于馬克龍推出外企行政手續簡化措施、在全國布局工業發展區、推動企業環保轉型以及承諾企業生產環節每年減稅100億歐元等等。
疫情致領先優勢減少
但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法國的投資吸引力比鄰國下降得更快,法國原本領先德國的距離被拉近了不少。安永(EY)會計師事務所分析,這是由于德國疫情管控得更好,防疫限制也比法國寬松,因表現出更強的經濟韌力,法國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PIB)下跌9%,而德國是5.4%,因而在德國的外國投資者普遍更有信心,使德國能避免如法國那樣有大量外資項目被推遲甚至撤銷。雪上加霜的是,法國的優勢領域正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
另外,各國都會趁著現在手握數十億歐元預算重振計劃的機會,加大投入提升吸引力,法國面對的競爭就更加激烈了。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旗下Ostrum資產管理公司經濟研究主管Philippe Waechter提到另外一個挑戰,那就是各國都希望把部分行業回遷國內,以減少對國際供應商的依賴,也令國內經濟活力更具穩健性,但同時,外企未必想在歐洲各地分散精力,而只會選擇一個國家。但Waechter相信,法國地理位置優越,經濟多元化,“世界上所有企業都應該能在這里找到可投資的”。(原標題:20億歐!中法聯合打造世界領先電池生產中心,馬克龍:“請選擇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