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9日,2021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在南寧成功召開,本次會議以“深化創新,多能融合——海上風電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為主題,多維度探討海上風電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技術創新 是一個逐步推進、穩扎穩打的過程
2022年,國內海上風電即將步入平價元年,如何降低海上風電成本并推動行業發展,成為了本次大會重點探討的問題。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裝”)總經理助理張海亞在對話中表示,行業應對海上風電平價時代的發展充滿信心。首先從國家政策上,已經引導各省出臺了或者正在出臺相應的幫扶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新增市場容量。其次,各整機廠紛紛發力,研制了針對不同海域的平價機型。此外,上下游企業也在努力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業鏈創新等,在助推海上風電降本。
對于風電技術創新,張海亞認為應遵循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逐步遞進、穩扎穩打的過程。他表示,回顧過去十余年海上風電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現在認為可以實現的,比如計劃年內吊裝的國內首個200米級風電機組——H210-10MW,在5年前都顯得那么不切實際。同樣的例子還有漂浮式風電,其在“十二五”期間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是經過中國海裝多年的潛心耕耘,國內首臺真正意義上的漂浮式風機機組(水深超過50m)也計劃與年內吊裝。
張海亞說道,全行業應在30.60目標的指引下,繼續保持對風電事業的熱忱,依靠“斗爭”精神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剩下的就是面朝大海,靜待花開。
未來海上風電技術發展的五大趨勢
同樣是探討風電行業的技術創新問題,中國海裝學科帶頭人董曄弘則以“海上風電技術研討及發展趨勢”為題同與會者進行了分享。董曄弘認為技術創新是實現海上風電平價的最主要途徑。他提出,未來海上風電技術發展趨勢主要有五大趨勢。
其一超長超柔葉片設計及制造技術。長度方面,當前國內最長的102m葉片由洛陽雙瑞設計制造,但未來102m不是上限,一定還有更大葉片設計出來;材料方面,葉片越大質量越重,同時也越難制造,新材料新工業的應用就需要得到創新發展。
其二大型海上風電機組設計。海上風電增效降本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風電機組大型化,而到底多大的機組比較合適,目前整個行業都還在研討中,但是大型化這是必然趨勢。
其三柔性直流輸變電技術。柔性直流輸變電技術是深遠海風電送出的有效途徑,將在未來海上風電降本中承擔重要角色。該技術在海上風電場景下有諸多優勢。如:通過直流方式并網,無需風電場與所連接的交流電網保持同步;采用以IGBT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能夠獨立的控制換流器的無功功率,為風電場提供動態無功支撐;地面積小,適合海上風電場的應用。
其四海上風電場智能運維技術。海上風電場運維成本占風電場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的20~30%,要實現降本就需要引入更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來改變傳統運維模式,比如高端運維裝備,包括船舶、運維工裝;智能化的機組故障及預警監測及識別;人工智能在運維策略領域的應用等技術。
其五漂浮式風電+X技術。深遠海的開發是必然趨勢,漂浮式風電結合海洋牧場、鉆井平臺、海水制氫、海水淡化、海洋之心娛樂休閑等方式,構建多源產業互補的海上產業園,也將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之一。
此刻,上百臺由中國海裝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機組正源源不斷的創造綠色能源。而就在本月,由中國海裝參與主導的國產化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也將并網運行,該機組元器件級國產化率達95%,代表著目前我國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最高水平,也將有力帶動和促進國內風電產業鏈發展。
國內海上風電大發展時代,必須走出一條自主自強的發展之路。中國海裝深以為然并將繼續腳踏實地,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海上風電穩步前進,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技術創新 是一個逐步推進、穩扎穩打的過程
2022年,國內海上風電即將步入平價元年,如何降低海上風電成本并推動行業發展,成為了本次大會重點探討的問題。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裝”)總經理助理張海亞在對話中表示,行業應對海上風電平價時代的發展充滿信心。首先從國家政策上,已經引導各省出臺了或者正在出臺相應的幫扶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新增市場容量。其次,各整機廠紛紛發力,研制了針對不同海域的平價機型。此外,上下游企業也在努力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產業鏈創新等,在助推海上風電降本。
對于風電技術創新,張海亞認為應遵循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個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逐步遞進、穩扎穩打的過程。他表示,回顧過去十余年海上風電發展的歷程可以看到,現在認為可以實現的,比如計劃年內吊裝的國內首個200米級風電機組——H210-10MW,在5年前都顯得那么不切實際。同樣的例子還有漂浮式風電,其在“十二五”期間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但是經過中國海裝多年的潛心耕耘,國內首臺真正意義上的漂浮式風機機組(水深超過50m)也計劃與年內吊裝。
張海亞說道,全行業應在30.60目標的指引下,繼續保持對風電事業的熱忱,依靠“斗爭”精神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剩下的就是面朝大海,靜待花開。
未來海上風電技術發展的五大趨勢
同樣是探討風電行業的技術創新問題,中國海裝學科帶頭人董曄弘則以“海上風電技術研討及發展趨勢”為題同與會者進行了分享。董曄弘認為技術創新是實現海上風電平價的最主要途徑。他提出,未來海上風電技術發展趨勢主要有五大趨勢。
其一超長超柔葉片設計及制造技術。長度方面,當前國內最長的102m葉片由洛陽雙瑞設計制造,但未來102m不是上限,一定還有更大葉片設計出來;材料方面,葉片越大質量越重,同時也越難制造,新材料新工業的應用就需要得到創新發展。
其二大型海上風電機組設計。海上風電增效降本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風電機組大型化,而到底多大的機組比較合適,目前整個行業都還在研討中,但是大型化這是必然趨勢。
其三柔性直流輸變電技術。柔性直流輸變電技術是深遠海風電送出的有效途徑,將在未來海上風電降本中承擔重要角色。該技術在海上風電場景下有諸多優勢。如:通過直流方式并網,無需風電場與所連接的交流電網保持同步;采用以IGBT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能夠獨立的控制換流器的無功功率,為風電場提供動態無功支撐;地面積小,適合海上風電場的應用。
其四海上風電場智能運維技術。海上風電場運維成本占風電場全生命周期的度電成本的20~30%,要實現降本就需要引入更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來改變傳統運維模式,比如高端運維裝備,包括船舶、運維工裝;智能化的機組故障及預警監測及識別;人工智能在運維策略領域的應用等技術。
其五漂浮式風電+X技術。深遠海的開發是必然趨勢,漂浮式風電結合海洋牧場、鉆井平臺、海水制氫、海水淡化、海洋之心娛樂休閑等方式,構建多源產業互補的海上產業園,也將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之一。
此刻,上百臺由中國海裝自主研發的海上風電機組正源源不斷的創造綠色能源。而就在本月,由中國海裝參與主導的國產化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也將并網運行,該機組元器件級國產化率達95%,代表著目前我國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國產化最高水平,也將有力帶動和促進國內風電產業鏈發展。
國內海上風電大發展時代,必須走出一條自主自強的發展之路。中國海裝深以為然并將繼續腳踏實地,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海上風電穩步前進,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持續貢獻更大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