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中國能建南方建投廣東火電承建的國內首個近海深水區海上風電場——華電陽江青洲三500MW海上風電項目順利完成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的裝船發運,即日將從江蘇啟東宏華碼頭運輸發往陽江青洲三項目海域,等待后續上部組塊安裝施工。
此次發運的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整體外形尺寸約為52.3米×46.8米×22.9米,單體重量約4060噸,尺寸重量大且運輸距離長,配置六列SPMT模塊車(共計6PPU+156軸線)在碼頭滾裝上船,并在運輸托架上進行綁扎固定后,進行約1030公里(560海里)的海上運輸,預計8日后運輸至項目風場海域。
華電陽江青洲三500MW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內開工建設離岸最遠、水深最深、單機容量最大、總裝機規模最大、淤泥層最大深度高達17米的海上風電項目。
項目涉海面積約81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02.86億元,規劃裝機容量500MW,擬建67臺單機容量為6.8MW及8.3MW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1座海上升壓站、220kV送出海纜、35kV場內集電海纜、陸上集控中心等工程項目。
廣東火電負責項目I標段施工總承包,包括34臺風機基礎建造、運輸、海上施工及相應的9回35kV海纜敷設,35臺風機及塔筒附屬設備安裝(20臺6.8MW、15臺8.3MW),海上升壓站基礎建造、運輸、海上施工,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裝船、運輸及海上安裝,風電場安全監測(8個風機及海上升壓站基礎),以及配套的臨時航標工程等。
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社會提供清潔電能約15億度電、節約標準煤46.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55萬噸、煙塵14.60噸、灰渣1.43萬噸,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同時對陽江打造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加快廣東省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
此次發運的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整體外形尺寸約為52.3米×46.8米×22.9米,單體重量約4060噸,尺寸重量大且運輸距離長,配置六列SPMT模塊車(共計6PPU+156軸線)在碼頭滾裝上船,并在運輸托架上進行綁扎固定后,進行約1030公里(560海里)的海上運輸,預計8日后運輸至項目風場海域。
華電陽江青洲三500MW海上風電項目是國內開工建設離岸最遠、水深最深、單機容量最大、總裝機規模最大、淤泥層最大深度高達17米的海上風電項目。
項目涉海面積約81平方公里,總投資約102.86億元,規劃裝機容量500MW,擬建67臺單機容量為6.8MW及8.3MW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1座海上升壓站、220kV送出海纜、35kV場內集電海纜、陸上集控中心等工程項目。
廣東火電負責項目I標段施工總承包,包括34臺風機基礎建造、運輸、海上施工及相應的9回35kV海纜敷設,35臺風機及塔筒附屬設備安裝(20臺6.8MW、15臺8.3MW),海上升壓站基礎建造、運輸、海上施工,海上升壓站上部組塊裝船、運輸及海上安裝,風電場安全監測(8個風機及海上升壓站基礎),以及配套的臨時航標工程等。
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社會提供清潔電能約15億度電、節約標準煤46.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55萬噸、煙塵14.60噸、灰渣1.43萬噸,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同時對陽江打造世界級風電產業基地,加快廣東省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