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旨有點冒進,但實際的結果我估計未來或可提前,因為在中國很多事情都是你想不到,因為有人想到了,馬上就有人做到了,而且在3060的形勢下,中國風在過去2年已經創造了很多奇跡。
最近幾天,海外兩個關于風電的新聞讓行業很熱:
海上風機單機容量不出十年達到20MW
1,瑞典公布了未來幾年海上風電的最新消息:或將采用風機容量將達到20MW的海上風電機組 ,葉輪直徑突破310m,再次刷新了之前由Vestas 公布的15MW,236m葉輪直徑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的記錄。
根據媒體介紹,總部位于瑞典的Zephyr Vind公司宣布了一項在瑞典建設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的計劃。使用浮式和固定式兩種基礎。該項目也將創下新的記錄:一次性采用61臺20MW的海上風機,根據規劃,將在2031年投產
方案一:布置61臺風機,單機容量20MW以上,葉尖高度340米,葉輪直徑達310米;
方案二:布置94臺風機,單機容量15MW,葉尖高度260米,葉輪直徑230米。
而且,根據項目的資源特點,波塞冬北場址位于深水區,開發商選擇在該區域使用浮式基礎,而波塞冬南場址水深較淺,將使用固定式基礎,預計項目總裝機容量約1.4GW,每年發電量55億千瓦時,也就是說發電小時數高達3000h以上。
我們知道,目前全球最大容量機型是今年二月維斯塔斯發布的刷新全球風機掃風面積紀錄的V236-15MW,此次Zephyr Vind在項目方案中提出計劃使用20MW風機,屬實表達了對海上風電行業迅猛發展的前瞻性,當然這也是目前國際三大風電巨頭對自己海上風電技術的高度自信的結果。
風電成本將30年后下降最高49%:中國陸上風電造價或突破2.5元/W
2,就在這幾天,媒體翻譯公布了《自然·能源》雜志發表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Ryan Wiser等人的2020年風電成本調查報告,2020年預計,到2050年,陸上和海上風電的成本將下降37%~49%,這比2015年預測的成本還低了50%。
要知道,這個結果是140位全球風電行業專家的研究結果,按照當前中國的風電已有成本,30年后,風電的EPC造價或將降到2.5元/W,我估計所有的火電真的可以全部退出電源市場了。
東方電氣10MW海上風機
不管這些專家里面有沒有中國的風電專家參與,顯然這個數據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從單機容量的前期預測和實際結果來看,顯然,專家們的預測過于保守:2015年,專家預測的中位結果顯示:
陸上風電:2030年安裝的典型陸上風電機組的額定容量將為3.25 MW。到了2020年,預測2035年的單機容量為5.5兆瓦。
海上風電:2015年受訪者預測到2030年平均單機容量為11兆瓦,而2020年的受訪者預測2035年的平均單機容量可達17兆瓦。
實際上,目前全球的風機陸上單機容量新增容量平均數肯定已經突破3.25(剔除中國),而專家們的預測是2030年,整整至少晚了十年。海上風電的單機容量稍顯科學,但從目前全球的海上風電來看,2030年的海上風電單機容量肯定不止11MW ,2035年的結果或比較接近實際。
再看中國的陸上風電,明顯2021年的陸上新增容量單機肯定突破3.25MW,從我們當前新建項目的招投標結果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2020年到2021年,中國風電在技術創新方面和成本控制方面,遠超行業原有預期。
2020-2021:中國陸上風電造價或降低最高35%
2021年或可成為中國風電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風電場造價跳水式下降
主要是指陸上風電,但從單位千瓦造價上來說,南方風電從過去的8000-8500元/kw下降到7000元甚至更低6800元/kw,降低幅度高達32%;而北方更甚,單位千瓦造價從7500元/kw一舉突破5000元/kw,降低幅度高達33%,實際將會達到35%。
陸上風電單機容量火箭式上升
本來以為2020年的2.5-3MW或可維持一段時間,世界結果顯示,3MW 只是中國陸上風電的一個過客,從南到北,除了風電場某些風不好的幾位上少數采用部分3.x平臺畸形外,50%以上的風電場直接采用4.x-5.x,甚至6.x的機型,讓行業的技術專家們辛辛苦苦費勁開發的3.x機型時代剛開始就結束了。可以直接預測和并看到,2021年的新增容量(陸上)單機平均容量3.3-3.5MW,而2022年的單機容量直接到達4MW以上,遠超出這個研究報告的結果。其預測2035年的單機容量(陸上)5.5MW,估計在中國3年左右就可實現,至少提前10年實現。其實從大家當前全球近20家風機主機企業推出的機型也可以看出來。
土地環保和成本壓力:5年內中國陸上風機或會突破10MW
中國的3060這是一面雙刃劍,一方面要把新能源包括風電的規模繼續擴大,一方面又要在生態環保及土地的高壓苛刻條件下發展,唯一的壓力就傳遞給了風電和光伏的技術部門。有限的土地給出更大的裝機規模,更大的規模倒逼更低的造價,這一點其實也是中國風電2020-2021年技術領域出現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還有電價下降的問題,就不多說了。
2021年風機,尤其是陸上風機的容量大型化,讓大家嘗到了技術降本的甜頭,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開發市場,更大的市場給予主機廠更多的訂單規模,反過來促進了毛利率的提升,讓風電終于進入了類似光伏發展的良性循環階段。其實主動降本這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則,尤其是在3060的政策利好形勢下,風電的客戶要把更多的發電指標政策性的轉到風電電源,對風機行業絕對是利好。
按照這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預測結果,未來30年風電造價繼續下降到現在的50%,從現有中國陸上風機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已經觸及7MW的天花板,按照接下來中國風電的發展規模規劃數據和政策限制,2-3年陸上10MW風機預計就會開始并網發電,因為未來只有通過大容量的機型才能有效的降低單個分散式風電的邊際成本,而分散式風電當前的一個瓶頸就在于幾臺風機的容量過低,邊際成本高很難規模實施,但一旦單機容量翻倍提升,給建設及安裝的邊際成本就可大幅縮減。
其實我今天的這個個人預測,預計行業內的企業早就開始了預研,但要到實際樣機階段,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行業發展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只有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大家都贏。
最近幾天,海外兩個關于風電的新聞讓行業很熱:
海上風機單機容量不出十年達到20MW
1,瑞典公布了未來幾年海上風電的最新消息:或將采用風機容量將達到20MW的海上風電機組 ,葉輪直徑突破310m,再次刷新了之前由Vestas 公布的15MW,236m葉輪直徑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的記錄。
根據媒體介紹,總部位于瑞典的Zephyr Vind公司宣布了一項在瑞典建設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的計劃。使用浮式和固定式兩種基礎。該項目也將創下新的記錄:一次性采用61臺20MW的海上風機,根據規劃,將在2031年投產
方案一:布置61臺風機,單機容量20MW以上,葉尖高度340米,葉輪直徑達310米;
方案二:布置94臺風機,單機容量15MW,葉尖高度260米,葉輪直徑230米。
而且,根據項目的資源特點,波塞冬北場址位于深水區,開發商選擇在該區域使用浮式基礎,而波塞冬南場址水深較淺,將使用固定式基礎,預計項目總裝機容量約1.4GW,每年發電量55億千瓦時,也就是說發電小時數高達3000h以上。
我們知道,目前全球最大容量機型是今年二月維斯塔斯發布的刷新全球風機掃風面積紀錄的V236-15MW,此次Zephyr Vind在項目方案中提出計劃使用20MW風機,屬實表達了對海上風電行業迅猛發展的前瞻性,當然這也是目前國際三大風電巨頭對自己海上風電技術的高度自信的結果。
風電成本將30年后下降最高49%:中國陸上風電造價或突破2.5元/W
2,就在這幾天,媒體翻譯公布了《自然·能源》雜志發表的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Ryan Wiser等人的2020年風電成本調查報告,2020年預計,到2050年,陸上和海上風電的成本將下降37%~49%,這比2015年預測的成本還低了50%。
要知道,這個結果是140位全球風電行業專家的研究結果,按照當前中國的風電已有成本,30年后,風電的EPC造價或將降到2.5元/W,我估計所有的火電真的可以全部退出電源市場了。
東方電氣10MW海上風機
不管這些專家里面有沒有中國的風電專家參與,顯然這個數據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從單機容量的前期預測和實際結果來看,顯然,專家們的預測過于保守:2015年,專家預測的中位結果顯示:
陸上風電:2030年安裝的典型陸上風電機組的額定容量將為3.25 MW。到了2020年,預測2035年的單機容量為5.5兆瓦。
海上風電:2015年受訪者預測到2030年平均單機容量為11兆瓦,而2020年的受訪者預測2035年的平均單機容量可達17兆瓦。
實際上,目前全球的風機陸上單機容量新增容量平均數肯定已經突破3.25(剔除中國),而專家們的預測是2030年,整整至少晚了十年。海上風電的單機容量稍顯科學,但從目前全球的海上風電來看,2030年的海上風電單機容量肯定不止11MW ,2035年的結果或比較接近實際。
再看中國的陸上風電,明顯2021年的陸上新增容量單機肯定突破3.25MW,從我們當前新建項目的招投標結果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2020年到2021年,中國風電在技術創新方面和成本控制方面,遠超行業原有預期。
2020-2021:中國陸上風電造價或降低最高35%
2021年或可成為中國風電歷史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風電場造價跳水式下降
主要是指陸上風電,但從單位千瓦造價上來說,南方風電從過去的8000-8500元/kw下降到7000元甚至更低6800元/kw,降低幅度高達32%;而北方更甚,單位千瓦造價從7500元/kw一舉突破5000元/kw,降低幅度高達33%,實際將會達到35%。
陸上風電單機容量火箭式上升
本來以為2020年的2.5-3MW或可維持一段時間,世界結果顯示,3MW 只是中國陸上風電的一個過客,從南到北,除了風電場某些風不好的幾位上少數采用部分3.x平臺畸形外,50%以上的風電場直接采用4.x-5.x,甚至6.x的機型,讓行業的技術專家們辛辛苦苦費勁開發的3.x機型時代剛開始就結束了。可以直接預測和并看到,2021年的新增容量(陸上)單機平均容量3.3-3.5MW,而2022年的單機容量直接到達4MW以上,遠超出這個研究報告的結果。其預測2035年的單機容量(陸上)5.5MW,估計在中國3年左右就可實現,至少提前10年實現。其實從大家當前全球近20家風機主機企業推出的機型也可以看出來。
土地環保和成本壓力:5年內中國陸上風機或會突破10MW
中國的3060這是一面雙刃劍,一方面要把新能源包括風電的規模繼續擴大,一方面又要在生態環保及土地的高壓苛刻條件下發展,唯一的壓力就傳遞給了風電和光伏的技術部門。有限的土地給出更大的裝機規模,更大的規模倒逼更低的造價,這一點其實也是中國風電2020-2021年技術領域出現巨大變化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還有電價下降的問題,就不多說了。
2021年風機,尤其是陸上風機的容量大型化,讓大家嘗到了技術降本的甜頭,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大的開發市場,更大的市場給予主機廠更多的訂單規模,反過來促進了毛利率的提升,讓風電終于進入了類似光伏發展的良性循環階段。其實主動降本這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基本規則,尤其是在3060的政策利好形勢下,風電的客戶要把更多的發電指標政策性的轉到風電電源,對風機行業絕對是利好。
按照這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預測結果,未來30年風電造價繼續下降到現在的50%,從現有中國陸上風機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目前已經觸及7MW的天花板,按照接下來中國風電的發展規模規劃數據和政策限制,2-3年陸上10MW風機預計就會開始并網發電,因為未來只有通過大容量的機型才能有效的降低單個分散式風電的邊際成本,而分散式風電當前的一個瓶頸就在于幾臺風機的容量過低,邊際成本高很難規模實施,但一旦單機容量翻倍提升,給建設及安裝的邊際成本就可大幅縮減。
其實我今天的這個個人預測,預計行業內的企業早就開始了預研,但要到實際樣機階段,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行業發展誰都無法獨善其身,只有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實現大家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