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數年,HJT異質結就打破了外界對其“資本噱頭”、“概念炒作”的質疑,實現了加速量產。業內預測,作為新一代光伏電池技術,HJT異質結大概率將取代PERC成為未來光伏電池的主流。隨著降本增效的實現,產業化落地進程加快,預計2022年HJT將逐步進入業績兌現階段,迎來行業爆發期,光伏行業面臨重大變革。
日前HJT再次成為行業焦點,近期股價高漲,業內普遍認為未來異質結發展前景廣闊,該技術或已進入低成本商業化量產確定性高的“右側”。
資本市場下的加速擴容
2021年,通威、阿特斯、華晟、愛康等多個HJT項目正式開啟設備招標,在眾多設備及材料廠商的全情投入下,HJT有望于今明兩年迎來加速擴容階段。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HJT國內外規劃總產能已超過60GW,近兩年投產在30GW左右。產業布局方面,新玩家對異質結產品表現出超強信心。安徽華晟擁有500MW量產線,明陽智能規劃5GW產能、金剛玻璃規劃1.2GW產能、潤陽集團規劃5GW產能。伴隨 HJT產業化經濟性逐步接近并超越 PERC ,產線建設不斷提速。 作為HJT領域的新興代表,安徽華晟新能源CTO王文靜預測:“2021年HJT投產增加明顯,明年華晟2GW產能也將會實現,我估計明年行業新增4GW規模是有可能的”。同時,他表示, “異質結電池將進入10GW時代,這個周期已經很近了,我估算到年底的時候最起碼定單今年建的應該有6GW左右,明年10GW應該是大概率的事件。”
“降本”空間潛力巨大
長期以來成本問題一直是HJT的痛點,近期某會議上,專家預測HJT電池還有不少降本空間。據估算到2022年HJT將實現與PERC相當的成本水平,未來有望成為成本最低的太陽能電池。 HJT的根本是技術革命。邁為股份、安徽華晟、金剛玻璃等提出了微晶化、半棒半片、吸雜、銀包銅、SMBB等重點技術方向。王文靜表示,“設備降本目前已經很明顯,今年再招標可能會達到單GW 4億元以下,明年可能達到3.5億元甚至更低。目前單片銀漿耗量在200毫克左右,下一步,銀包銅漿料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或者明年初導入到產線中。” 邁為股份董事長周劍透露:“通過多方研究,對HJT硅片進行退火吸雜就可基本實現N型和P型硅片的同價,然后在半片和薄片化工藝支持下,基本可消化多晶硅對HJT成本的影響。邁為在貴金屬消耗方面提出了多種設想,如SMBB (多主柵技術)、銀包銅技術、降低載板損耗、用AZO薄膜替代ITO導電薄膜等。這些都可有效降低貴金屬銀和銦的耗量。同時,疊加微晶工藝,效率可輕松達到26%。到2022年,異質結和TOPCon會拉開一個比較大的差距。 材料層面,高測股份提出可調整軸間距切片方案,已成功生產210+半片+厚度120um硅片,可大幅降低硅片成本。 金剛玻璃總經理嚴春來給出的不同電池片技術單GW設備投資對比中,PERC為1.5億至2億元,TOPCon在2億至2.5億元,當前異質結在4億至4.5億元,參考國產化設備此前的成本下降速度,1-2年后單GW異質結設備投資可降至2.5億至3.5億元,“異質結設備如果能降到低于3個億,接近TOPCon生產線,競爭力就會更明顯。”
技術驅動全產業鏈變革
2020年開始,光伏制造業的主要技術變革從硅片轉向電池片,在電池設備、組件設備、硅片設備、切片工藝、組件工藝、漿料、膠膜、熱場等環節全面展開技術迭代。 基于自身特性,HJT在大尺寸硅片及雙面率上,擁有其他幾種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最有可能成為目前已知光伏電池技術路線中的終極王牌,核心企業積極布局全產業鏈,謀求發展,搶占先機。帝科股份加強了低溫漿料及銀包銅粉的研發;賽伍技術推出了高粘EPE及無主柵承載膜;奧特維推出了高精串焊設備;金博股份推出了高純N型熱場產品。 7月中旬,通威成都金堂基地1GW異質結項目第一片電池片下線。目前產線已調試完畢,處于產能爬坡中,將根據進展情況規劃后續異質結的產能。此外,捷佳偉創、邁為股份、鈞石等多家主流設備商也參與到了項目中。 作為國內光伏組件龍頭企業,晶澳科技8月也宣布了50億元定增計劃,其中3億元用于高效太陽能電池研發中試項目,“以提升異質結電池的中試生產能力,為該產品的大規模產業化生產打下良好基礎。”王文靜分析稱,異質結電池的大規模量產技術已經基本成型。或許崛起只是時間問題。
對于誰才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主導,爭論從未停止,但資本市場對異質結的瘋狂追捧已讓眾多企業開始站隊并加快相關產業布局。從公開表態上看,作為行業風向標的光伏龍頭對異質結均有跟蹤和技術儲備。資本的狂歡不無道理,期待異質結在電池技術領域帶給“光伏人”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