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雖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面臨眾多問題,但發展新能源已經非常迫切了。”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說,身為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在他今年的提案中,依然少不了新能源發展主題。
幾年前,當中國企業宣布進入千噸級多晶硅生產之時,一些國外企業表示,中國多晶硅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但在短短的時間內,中國一批千噸級多晶硅產業迅猛發展起來,以樂山為代表的四川多晶硅產業,就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支生力軍。盡管從規模看,在四川打造光伏產業鏈的通威集團還不是行業最大的,可劉漢元卻是最積極的行動者,從2008年開始,他一直連續遞交促進新能源,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為主題的提案。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
記者:2008年9月份通威集團和巨星集團合作的樂山永祥多晶硅項目第一期多晶硅生產線成功投產,成為四川生產多晶硅的第三家巨頭。兩年多過去了,今天通威集團對旗下永祥股份的多晶硅產能是如何規劃的,成本能夠控制在怎樣的水平?
劉漢元:由于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們對成本控制的能力已經超過了自身的產能水平,無論是材料的控制或者原材料的消耗、產能利用率的提升,都走到全國前列。現在永祥多晶硅的綜合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斤20~30美元之間。到今年上半年,我們新增的3000噸多晶硅二期項目將建成投產,明年6月底之前還會有6000噸產能相繼投產,從而形成1萬~1.5萬噸的實際年產能力。
記者:如今,四川樂山多晶硅產能已達全國第一,而對于年產1萬~1.5萬噸的多晶硅,你們將如何消化,是否想過往產業鏈條的下游發展?
劉漢元:我們將生產規模做到這一水平,就是為了延伸產業鏈。目前,我們在雙流已經投資多晶硅深加工光伏項目,整個項目一共分三期,一、二期投資將達35億元,第三期投資將超過100億元,這樣,我們以樂山生產基地和雙流深加工基地,雙基地覆蓋從多晶硅、單晶硅、硅切片生產到太陽能組件、太陽能以及光熱一體化產品研發、推廣與應用。目前專家已經到位,工程已啟動。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2~3Gw裝機規模,這樣樂山1萬多噸多晶硅的產能正好滿足這一需求。目前,我們已經在四川甘孜州的理塘縣安裝了一個300千瓦的光伏發電機組,作為實驗基地,并已實現并網。從而,我們將在四川打通整個光伏產業的鏈條。
產業將整體持續向好
記者: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多晶硅價格一度低迷,國內很多企業因此出現過虧損。從2010年下半年市場回暖,多晶硅價格開始攀升。你如何看待這種行情的變化,這只是短期信號還是將正式回歸好的行情?
劉漢元:2009年~2010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影響到歐洲市場,而這是國內企業的主要出口地。歐洲金融系統經受了很大破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按照正常節奏支持相關產業發展。因此,整個歐洲市場的需求比原來的預期下降很多。到2010年下半年光伏行業才逐漸恢復平靜。
即使如此,全世界的光伏電站裝機總量,在2008年和2009年兩年,仍增長了30%左右。2010年,全世界的安裝量又比2009年提高了100%,甚至有數據顯示為130%,翻了一番還要多,當然這與歐洲國家將陸續實施削減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導致投資商追趕“末班車”有關。
從長遠來看,也許行業不能維持目前的景氣度,但這是新興的朝陽產業,每年都有較大的增長。過去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增長率一直在50%~80%。因此,我認為按年平均增長率40%~50%發展,也能夠持續10年以上,持續向好的大趨勢不會變。
記者:去年多晶硅價格突破了每公斤90美元,有人樂觀預測多晶硅價格會達到每公斤130美元,你如何判斷今年的多晶硅市場行情?
劉漢元:這個行業還比較新,通常不好準確預期。比如2010年的結果,就讓所有曾經預測過的人不敢相信。因此,2011年和未來,行業究竟景氣到什么程度,有悲觀的預期,也有樂觀的,這就是市場的復雜性。但預期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的,多晶硅市場的需求都會是增長的。我粗略預計2011年,多晶硅價格會上漲20%~50%左右。
記者:你剛才提到多晶硅市場會持續向好,那么從進出口來看,國內多晶硅產量會發生什么變化?
劉漢元:去年,中國的多晶硅產量大概在4.5萬噸,而全年進口的數量大概也在4.5萬噸左右。去年全國總體消耗了9萬多噸多晶硅,自產和進口各占一半。今年國內產能會進一步釋放,能否達到總需求的60%以上,還主要看企業的總體情況。當然,理想的情況是能夠達到總需求的60%。
新興行業短期不會過剩
記者:無論在每年的兩會提案,還是在相關論壇上,都可以聽到你的一個觀點:多晶硅產業并沒有真正過剩。你也一再呼吁:需要國家政策的多方面的支持。在目前國際市場價格不斷波動,國內多晶硅門檻提高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分析這個行業的矛盾和前景?
劉漢元: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過剩不大會在短期出現。甚至在中長期都不大會出現根本性的過剩。就算有波動,這個市場也是以波浪或螺旋式的方式上升。如果我們一定要把它修訂成直線,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尊重市場規律成為政府與業內人士關注投資、確定政策的一個前置觀念,而不是強行去扭曲這條曲線。因此,當其產能結構需要調整的時候,我們應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第二,其實多晶硅的高利潤會很快過去。而為什么我們還要選擇進入這一領域?我認為,這是中國和平崛起過程中的國際認同和國際道義,它是我國乃至全人類值得發展的一個產業。
1998年,全國消耗10億噸煤炭。到了2010年,全國用掉30億噸煤炭。12年的時間,能耗增加了3倍還多。如果以這樣的速度延續,到20年之后,我們有可能消耗上百億噸的煤炭。另外,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50%。與此同時,溫室效應已經在全球凸顯,50~100年后,全球氣溫預計會上升0.5~2℃,極端情況下,可能上升6~8℃,如上升達6℃,50%地球物種將滅絕。雖然我們無法也不能去驗證它是否一定到來,但任由溫室效應持續推進,我們生存的環境必將遭遇重大威脅。
“雖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面臨眾多問題,但發展新能源已經非常迫切了。”全國政協常委劉漢元說,身為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在他今年的提案中,依然少不了新能源發展主題。
幾年前,當中國企業宣布進入千噸級多晶硅生產之時,一些國外企業表示,中國多晶硅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但在短短的時間內,中國一批千噸級多晶硅產業迅猛發展起來,以樂山為代表的四川多晶硅產業,就是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支生力軍。盡管從規模看,在四川打造光伏產業鏈的通威集團還不是行業最大的,可劉漢元卻是最積極的行動者,從2008年開始,他一直連續遞交促進新能源,支持光伏產業發展為主題的提案。
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
記者:2008年9月份通威集團和巨星集團合作的樂山永祥多晶硅項目第一期多晶硅生產線成功投產,成為四川生產多晶硅的第三家巨頭。兩年多過去了,今天通威集團對旗下永祥股份的多晶硅產能是如何規劃的,成本能夠控制在怎樣的水平?
劉漢元:由于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們對成本控制的能力已經超過了自身的產能水平,無論是材料的控制或者原材料的消耗、產能利用率的提升,都走到全國前列。現在永祥多晶硅的綜合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斤20~30美元之間。到今年上半年,我們新增的3000噸多晶硅二期項目將建成投產,明年6月底之前還會有6000噸產能相繼投產,從而形成1萬~1.5萬噸的實際年產能力。
記者:如今,四川樂山多晶硅產能已達全國第一,而對于年產1萬~1.5萬噸的多晶硅,你們將如何消化,是否想過往產業鏈條的下游發展?
劉漢元:我們將生產規模做到這一水平,就是為了延伸產業鏈。目前,我們在雙流已經投資多晶硅深加工光伏項目,整個項目一共分三期,一、二期投資將達35億元,第三期投資將超過100億元,這樣,我們以樂山生產基地和雙流深加工基地,雙基地覆蓋從多晶硅、單晶硅、硅切片生產到太陽能組件、太陽能以及光熱一體化產品研發、推廣與應用。目前專家已經到位,工程已啟動。
我們的目標是做到2~3Gw裝機規模,這樣樂山1萬多噸多晶硅的產能正好滿足這一需求。目前,我們已經在四川甘孜州的理塘縣安裝了一個300千瓦的光伏發電機組,作為實驗基地,并已實現并網。從而,我們將在四川打通整個光伏產業的鏈條。
產業將整體持續向好
記者: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多晶硅價格一度低迷,國內很多企業因此出現過虧損。從2010年下半年市場回暖,多晶硅價格開始攀升。你如何看待這種行情的變化,這只是短期信號還是將正式回歸好的行情?
劉漢元:2009年~2010年上半年,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影響到歐洲市場,而這是國內企業的主要出口地。歐洲金融系統經受了很大破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無法按照正常節奏支持相關產業發展。因此,整個歐洲市場的需求比原來的預期下降很多。到2010年下半年光伏行業才逐漸恢復平靜。
即使如此,全世界的光伏電站裝機總量,在2008年和2009年兩年,仍增長了30%左右。2010年,全世界的安裝量又比2009年提高了100%,甚至有數據顯示為130%,翻了一番還要多,當然這與歐洲國家將陸續實施削減光伏發電補貼政策,導致投資商追趕“末班車”有關。
從長遠來看,也許行業不能維持目前的景氣度,但這是新興的朝陽產業,每年都有較大的增長。過去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增長率一直在50%~80%。因此,我認為按年平均增長率40%~50%發展,也能夠持續10年以上,持續向好的大趨勢不會變。
記者:去年多晶硅價格突破了每公斤90美元,有人樂觀預測多晶硅價格會達到每公斤130美元,你如何判斷今年的多晶硅市場行情?
劉漢元:這個行業還比較新,通常不好準確預期。比如2010年的結果,就讓所有曾經預測過的人不敢相信。因此,2011年和未來,行業究竟景氣到什么程度,有悲觀的預期,也有樂觀的,這就是市場的復雜性。但預期無論是悲觀還是樂觀的,多晶硅市場的需求都會是增長的。我粗略預計2011年,多晶硅價格會上漲20%~50%左右。
記者:你剛才提到多晶硅市場會持續向好,那么從進出口來看,國內多晶硅產量會發生什么變化?
劉漢元:去年,中國的多晶硅產量大概在4.5萬噸,而全年進口的數量大概也在4.5萬噸左右。去年全國總體消耗了9萬多噸多晶硅,自產和進口各占一半。今年國內產能會進一步釋放,能否達到總需求的60%以上,還主要看企業的總體情況。當然,理想的情況是能夠達到總需求的60%。
新興行業短期不會過剩
記者:無論在每年的兩會提案,還是在相關論壇上,都可以聽到你的一個觀點:多晶硅產業并沒有真正過剩。你也一再呼吁:需要國家政策的多方面的支持。在目前國際市場價格不斷波動,國內多晶硅門檻提高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分析這個行業的矛盾和前景?
劉漢元: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過剩不大會在短期出現。甚至在中長期都不大會出現根本性的過剩。就算有波動,這個市場也是以波浪或螺旋式的方式上升。如果我們一定要把它修訂成直線,也是不大可能的。因此,尊重市場規律成為政府與業內人士關注投資、確定政策的一個前置觀念,而不是強行去扭曲這條曲線。因此,當其產能結構需要調整的時候,我們應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第二,其實多晶硅的高利潤會很快過去。而為什么我們還要選擇進入這一領域?我認為,這是中國和平崛起過程中的國際認同和國際道義,它是我國乃至全人類值得發展的一個產業。
1998年,全國消耗10億噸煤炭。到了2010年,全國用掉30億噸煤炭。12年的時間,能耗增加了3倍還多。如果以這樣的速度延續,到20年之后,我們有可能消耗上百億噸的煤炭。另外,石油的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50%。與此同時,溫室效應已經在全球凸顯,50~100年后,全球氣溫預計會上升0.5~2℃,極端情況下,可能上升6~8℃,如上升達6℃,50%地球物種將滅絕。雖然我們無法也不能去驗證它是否一定到來,但任由溫室效應持續推進,我們生存的環境必將遭遇重大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