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入門檻提高 原料開始緊缺)多晶硅行業遭遇“叢林法則”
3月1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并宣布于發布之日起實施。根據工信部公告,有關部門在對多晶硅建設項目核準、備案管理、土地審批、環境影響評價、信貸融資、生產許可、產品質量認證等工作中,都要以準入條件為依據。
提高的門檻
《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在能耗、環保及生產投入方面提高了門檻。
在能耗方面,根據準入條件規定,到2011年底前,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必須小于60千瓦時/千克,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則將被淘汰。
“多晶硅價格自去年以來就未出現漲停,目前的現貨報價已達到114美元/公斤,而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才50美元/公斤。在一些低電價區域,不少中小多晶硅企業憑借低廉的電價及零成本的尾氣排放獲取高額利潤。”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銷售總監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準入條件的出臺,將對高耗能企業提出挑戰。
在環保方面,準入條件規定,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在依法設立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療養地、食品生產地等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周邊1000米內或國家、地方規劃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等敏感區域內,不得新建多晶硅項目;已在上述區域內投產運營的多晶硅項目要根據該區域有關規劃,依法通過搬遷、轉停產等方式逐步退出;水資源實現綜合回收利用,水循環利用率≥95%等等。
在資金方面,準入條件規定,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在政府投資項目核準新目錄出臺前,新建多晶硅項目原則上不再批準;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1000噸/年等。
“國家把多晶硅產能的最低下限定為3000噸/年,目的十分明確。國家想要通過規模優勢創效益。同時,也有助于防止有些公司盲目擴張產能,也阻止了投機資金的進入。”上述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如是說。
“《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出臺后,將對多晶硅市場產生導向作用。”CHC全國科管委太陽能專業委員會專業人士薛懷東表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小規模的廠商將會關閉;未來新項目申報將會以較大產能規模為傾向。
緊缺的原料
“行業準入門檻的提高將使一部分企業無法涉足多晶硅原料的生產,因為有八成的多晶硅生產企業為中小企業,在規模上很難達到準入條件。將會使目前的多晶硅原料短缺現象更加嚴重。”薛懷東分析道。
目前,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缺貨現象目前已十分嚴重。據了解,近期舉行的第5屆上海太陽能光電展(SNEC),很多太陽能從業者前去參展,大多是奔著搶料去的。“目前,許多電池廠商手中有訂單卻無貨源,因此,他們便動員采購人員前往展場,直接約談多晶硅價格,進行掃尾抄底。”薛懷東分析道。
“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多晶硅企業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不得不從國外購買多晶硅。海外收購原料也是各大電池廠商的進貨渠道之一。”上述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說道。
來自青島海關今年1月份數據表明,山東口岸多晶硅進口量創出1年來新高,進口價格也有大幅提高。據青島海關統計,山東口岸進口多晶硅322.8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7.3倍;價值2920萬美元,同比增長21.7倍;進口均價90.5美元/公斤,同比增長24.4%。
“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缺貨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產業供應鏈相關業者爭取料源,預計2011年上半都很難解決原料緊缺問題。”薛懷東猜測到。
渤海證券分析認為,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后期多晶硅價上行的力度可能會超過預期。
做大做強是正道
目前,光伏產業已被我國列為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多晶硅依賴進口的現狀將非常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然而,國內多晶硅廠商中80%都是小企業,普遍在幾百噸規模左右,這些企業在規模上、能耗上大多達不到要求,準入條件的出臺無疑是對這些小企業下達了‘逐客令’。”薛懷東分析認為,小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會逐步被淘汰。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投產的多晶硅企業有25家,在建的有28家,而這些企業最后能達標的,不會超過10家,80%左右的多晶硅生產企業難以擺脫被淘汰的厄運。
既然如此,處于起步階段的多晶硅產業將如何發展?業內人士為,《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出臺對一些主流企業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信息,它的目的就是把多晶硅未來的擴產集中在現有幾個具有一定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企業里面,可以限制更多小規模、低科技含量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
事實上,《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自春節前就已發布,此次正式由工信部頒布。此間,一些大的生產企業似乎已經嗅到了行業整合的味道。
據了解,受現貨價格上漲,國內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應商保利協鑫已經宣布,計劃投資177億港幣,今明兩年內在現有2.1萬噸多晶硅產能的基礎上擴充至6.5萬噸,產能增幅高達200%。保利協鑫2012年的規劃產能如順利建成,將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企業。
無獨有偶。臺灣最大的平板制造商友達光電正耗資13億美元建設工廠,與美國SunPower公司合資生產用于發電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天合光能也計劃在未來3年內向常州天合光伏工業園投資8億美元,用于擴大該公司產能。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如果《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中的門檻都能達到的話,那么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這與國際上多晶硅的平均生產成本已非常接近。
然而,擔憂隨之產生。有市場觀點認為,大企業的不斷擴產會帶來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
3月1日,工信部正式發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并宣布于發布之日起實施。根據工信部公告,有關部門在對多晶硅建設項目核準、備案管理、土地審批、環境影響評價、信貸融資、生產許可、產品質量認證等工作中,都要以準入條件為依據。
提高的門檻
《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在能耗、環保及生產投入方面提高了門檻。
在能耗方面,根據準入條件規定,到2011年底前,太陽能級多晶硅還原電耗必須小于60千瓦時/千克,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線則將被淘汰。
“多晶硅價格自去年以來就未出現漲停,目前的現貨報價已達到114美元/公斤,而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才50美元/公斤。在一些低電價區域,不少中小多晶硅企業憑借低廉的電價及零成本的尾氣排放獲取高額利潤。”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位銷售總監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準入條件的出臺,將對高耗能企業提出挑戰。
在環保方面,準入條件規定,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在依法設立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居民集中區、療養地、食品生產地等環境條件要求高的區域周邊1000米內或國家、地方規劃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等敏感區域內,不得新建多晶硅項目;已在上述區域內投產運營的多晶硅項目要根據該區域有關規劃,依法通過搬遷、轉停產等方式逐步退出;水資源實現綜合回收利用,水循環利用率≥95%等等。
在資金方面,準入條件規定,新建和改擴建項目投資中最低資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在政府投資項目核準新目錄出臺前,新建多晶硅項目原則上不再批準;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半導體級多晶硅項目規模大于1000噸/年等。
“國家把多晶硅產能的最低下限定為3000噸/年,目的十分明確。國家想要通過規模優勢創效益。同時,也有助于防止有些公司盲目擴張產能,也阻止了投機資金的進入。”上述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如是說。
“《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出臺后,將對多晶硅市場產生導向作用。”CHC全國科管委太陽能專業委員會專業人士薛懷東表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小規模的廠商將會關閉;未來新項目申報將會以較大產能規模為傾向。
緊缺的原料
“行業準入門檻的提高將使一部分企業無法涉足多晶硅原料的生產,因為有八成的多晶硅生產企業為中小企業,在規模上很難達到準入條件。將會使目前的多晶硅原料短缺現象更加嚴重。”薛懷東分析道。
目前,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缺貨現象目前已十分嚴重。據了解,近期舉行的第5屆上海太陽能光電展(SNEC),很多太陽能從業者前去參展,大多是奔著搶料去的。“目前,許多電池廠商手中有訂單卻無貨源,因此,他們便動員采購人員前往展場,直接約談多晶硅價格,進行掃尾抄底。”薛懷東分析道。
“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多晶硅企業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大多數多晶硅生產企業不得不從國外購買多晶硅。海外收購原料也是各大電池廠商的進貨渠道之一。”上述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說道。
來自青島海關今年1月份數據表明,山東口岸多晶硅進口量創出1年來新高,進口價格也有大幅提高。據青島海關統計,山東口岸進口多晶硅322.8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7.3倍;價值2920萬美元,同比增長21.7倍;進口均價90.5美元/公斤,同比增長24.4%。
“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缺貨越來越嚴重,再加上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產業供應鏈相關業者爭取料源,預計2011年上半都很難解決原料緊缺問題。”薛懷東猜測到。
渤海證券分析認為,從現在的趨勢來看,后期多晶硅價上行的力度可能會超過預期。
做大做強是正道
目前,光伏產業已被我國列為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但多晶硅依賴進口的現狀將非常不利于光伏產業的發展。
“然而,國內多晶硅廠商中80%都是小企業,普遍在幾百噸規模左右,這些企業在規模上、能耗上大多達不到要求,準入條件的出臺無疑是對這些小企業下達了‘逐客令’。”薛懷東分析認為,小企業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將會逐步被淘汰。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投產的多晶硅企業有25家,在建的有28家,而這些企業最后能達標的,不會超過10家,80%左右的多晶硅生產企業難以擺脫被淘汰的厄運。
既然如此,處于起步階段的多晶硅產業將如何發展?業內人士為,《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的出臺對一些主流企業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信息,它的目的就是把多晶硅未來的擴產集中在現有幾個具有一定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企業里面,可以限制更多小規模、低科技含量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
事實上,《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自春節前就已發布,此次正式由工信部頒布。此間,一些大的生產企業似乎已經嗅到了行業整合的味道。
據了解,受現貨價格上漲,國內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應商保利協鑫已經宣布,計劃投資177億港幣,今明兩年內在現有2.1萬噸多晶硅產能的基礎上擴充至6.5萬噸,產能增幅高達200%。保利協鑫2012年的規劃產能如順利建成,將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企業。
無獨有偶。臺灣最大的平板制造商友達光電正耗資13億美元建設工廠,與美國SunPower公司合資生產用于發電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天合光能也計劃在未來3年內向常州天合光伏工業園投資8億美元,用于擴大該公司產能。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如果《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中的門檻都能達到的話,那么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美元左右,這與國際上多晶硅的平均生產成本已非常接近。
然而,擔憂隨之產生。有市場觀點認為,大企業的不斷擴產會帶來光伏產業的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