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晚間,*ST猛獅發布公告稱,鑒于猛獅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20年12月31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負值,不再具備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經審慎研究,并經各方協商一致,決定終止與中建材兩家子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而資產重組失敗后,*ST猛獅可能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崛起的摩托車電池巨頭
曾經的鋰電池巨頭淪落到如今的下場,唏噓感慨之余,企業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同樣發人深省。
1986年,廣東汕頭澄海人陳再喜高薪從上海請來技術人員,在汕頭創辦了滬美電池廠,率先推出了應用于摩托車啟動的蓄電池產品,就此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憑借著使用方便、質量穩定,陳再喜的產品很快在國內打開銷路。
國內創業成功12年后,從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獲得MBA學位的陳再喜的兒子陳樂伍,加入了滬美電池廠擔任執行董事和總經理職務,并將公司帶上了另一個臺階。
2001年,在總經理職位上鍛煉了3年的陳樂伍決定把產品打入北美高端摩托車售后更換市場,并在當年將公司重組為“廣東猛獅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猛獅科技’)”。
此后10年,陳樂伍又把銷售觸角滲透進了歐盟、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猛獅科技也逐漸成長為我國最大的摩托車起動電池出口供應商和全球第二大高端摩托車電池市場供應商。
2012年6月,成功打開國內外市場的猛獅科技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
2013年,由于歐美市場受客戶高庫存的擔憂和氣候寒冷等影響,摩托車電池更換需求驟降,猛獅科技營收同比下滑40.56%至2.88億元;歸母凈利潤則同比下滑140.59%,虧損1634.53萬元。猛獅科技直接在年報中寫下,“2013年度是公司銷售陷入低潮的一年”。
傳統業務萎靡轉型新能源
轉折來自于2014年,伴隨著鋰電池的應用普及和新能源汽車的興起,陳樂伍決定帶領公司轉型。
2015年,陳樂伍提出“2351戰略”,即抓住“能源轉換”、“一帶一路”兩大戰略機遇;從單一的電池業務,向高端電池、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等三大領域拓展;通過成立5個事業部,到2020年發展成為一家千億級市值的上市企業。
在高端電池制造領域,猛獅科技在福建詔安建設有18650三元電池、21700三元電池項目,在湖北宜城規劃建設有磷酸鐵鋰電池項目,子公司上海松岳主要負責動力電池PACK的設計開發和制造,子公司天津猛獅新能源則定位于鋰電池回收業務。
在新能源車輛領域,除了在福建廈門投資設立廈門潮人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推出了“戴樂·起步者”概念車和“裕路EV2”兩款新能源汽車外,還將業務延伸到汽車租賃運營領域,并購了鄭州達喀爾汽車租賃。
在清潔電力領域,猛獅科技多策并舉,采取國外、國內兩條線并購策略。國內分別在湖北、吉林、陜西、甘肅、西藏等地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開展光伏電站及儲能電站建設及運營等業務;國外通過買進光伏電站及儲能系統的新資產,參與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牽頭成立關于儲能方面的投資基金,先后進入東南亞、非洲、歐盟、德國、澳洲、美國等儲能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剛上市時,猛獅科技的子公司僅有3家,而截至2017年底,其通過收購、新設成立的子公司已經達到73家;不過財務費用也從2012年的780萬元,飆升到至2017年底的2.7億元。這其中,2015年發起的并購就多達20起。
一系列的兼并重組,曾讓猛獅科技的業績暴增,凈利潤一度同比增長3276.11%,股價也達到過23元每股,市值一度過百億。財報數據顯示,2012-2016年,猛獅科技實現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合計為1.31億元。
不過這樣的盛景在2017年戛然而止。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猛獅科技虧損1.34億元,僅用一年就虧掉過去數年的利潤總和;2018年,虧損持續加劇,歸母公司凈利潤變為-27.7億。
事情的起因,就出在猛獅科技兼并的企業良莠不齊上。最高峰時73家子公司規模,看起來風光無限,但很多被指徒有虛名。比如平庸無奇的風電場,連年虧損的動力系統控制,還有幾乎找不到存在感的光伏逆變器商,這讓猛獅科技自身的造血能力明顯不足。有媒體報道,2017年,猛獅科技旗下的9家主要子公司中,除了曾經IPO未果的華力特電器貢獻了過億利潤外,臺州臺鷹電動汽車有限公司、鄭州達喀爾汽車租賃等其它6家企業,均出現了200萬元至8800萬元不等的虧損。
轉型失敗面臨破產
為了擺脫持續虧損局面,猛獅科技開始收縮經營,剝離部分非核心資產加快回流資金。比如,以5000萬元的價格轉讓博德玉龍30%股權、以6000萬元轉讓上燃動力51.01%股權、以2.59億元轉讓鄭州達喀爾80%股權、中止子公司臺州臺鷹整車生產業務等等。
盡管如此,2019年5月6日起,由于2017―2018年連續兩個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2018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猛獅科技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處理,股票名稱變更為*ST猛獅。更為嚴重的是,如果2019年的業績仍為負,*ST猛獅將被退市。
為了避免退市,*ST猛獅開始四處尋求外部資本助力。2019年11月28日,*ST猛獅公告稱,為借助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公司將注冊地址由“廣東省汕頭市”變更為“河南省三門峽市”,公司名稱由“廣東猛獅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猛獅新能源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
時隔不到一個月,*ST猛獅公告稱,公司已于12月23日收到獎勵資金2.5億元,直接計入當期損益,預計將會增加公司2019年度利潤2.5億元。
同年12月17日,公告披露,擬由股東三投集團、河南高創、北京致云的杭州憑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合作方,以不超過12億元的資金協助公司進行債務重組,其將從公司的債權人處受讓債權,豁免債務金額合計不超過20億元。……
一系列復雜的資本運作之后,2020年6月19日,*ST猛獅披露上一年年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收13.23億元,同比增長20.24%;歸母凈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10.5.47%,終結了連續兩年虧損局面。
艱難保殼后,*ST猛獅的業績仍然沒有改善。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ST猛獅實現營業收入10.93億元,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8.14億元,對應實現的扣非后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12.76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ST猛獅實現營業收入6.18億元,同比下降22.31%;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為-9.26億元,同比下降30.27%。
積重難返的*ST猛獅,只能寄希望與中建材兩家子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來完成救贖。而這次資產重組業務,早在3年前就已經開始。
2018年9月11日,*ST猛獅與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署資產購買框架協議,擬向中建材蚌埠及其關聯方發行股份購買其擁有的從事綠色能源科技產品的應用研究與生產以及光伏發電站運營維護等相關業務公司的股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
2019年1月8日,*ST猛獅與中建材浚鑫科技有限公司簽署資產購買框架協議,擬向中建材浚鑫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其擁有的從事光伏發電等相關業務公司的股權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權益。
可惜期間經歷了內部泄密、股東賭博跳樓等眾多事件后,該起資產重組最終失敗。而失去了最后希望的*ST猛獅,等待猛獅科技的又將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