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我國首個遠海風電經直流送出項目——江蘇如東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在小洋口風電產業園舉行投產儀式?,F場確認,三大海上風電場265臺風機所發出的電能通過柔性直流輸電系統源源不斷地輸入華東電網,標志著我國成功打破國外對遠海風電經柔性直流送出的技術壟斷,解決了制約遠海風電規?;_發難題。
如東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如東柔直工程”)是如東H6、H8、H10海上風電項目的送出工程,由三峽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包括一座海上換流站、一回直流海纜與一座陸上換流站。該工程主要負責將三大風電場所發交流電匯集整流為直流,通過一回400kV直流海纜輸送至陸上,再逆變為交流電并入電網,預計年上網33億千瓦時。
該工程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在我國遠海風電送出領域的首次應用。柔性直流技術是一種以電壓源換流器為核心的新型直流輸電技術。與常規直流相比,它可以向無源電網供電,具有黑啟動能力,還可以對有功和無功功率進行獨立控制。與交流輸電相比,它在遠距離輸電時,電能損耗少,更具技術經濟性。“就像在電力系統中接入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江蘇電科院高級工程師陳杰告訴記者,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還能有效應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帶來的電網擾動問題,是目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優選技術方案。
過去,遠海風電經柔性直流送出技術一直為歐洲少數國家所壟斷,關鍵就在于國內無法解決高電壓大容量系統與緊湊化、輕型化平臺之間存在矛盾的問題。在如東柔直工程中,負責工程設計的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南電力設計院以及國網經研院三大機構通力合作,在保證風電安全可靠送出的前提下,去掉了一般換流站“標配”的限流裝置等大型設備,讓同類設備“身兼多職”,盡量壓縮海上設備數量,并采用“直流”耗能裝置這一新型設備,把原本安裝在海上換流站的耗能裝置轉移到陸上換流站,減輕了海上平臺的重量,成功破解了海上換流平臺“體型”控制與大容量送出之間的矛盾問題。
“如東柔直工程的設計、設備制造以及工程建設均由我國自主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馬為民告訴記者,作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性、突破性、引領性工程,如東柔直工程主設備研發聚集了國內一流技術創新和裝備制造單位:直流海纜由中天科技提供,海上換流閥由許繼電氣提供,海上換流變由特變電工提供,電抗器由北京電力設備提供,成套組合電氣及站用電系統由新東北電氣提供,陸、海換流站主設備特殊性試驗及站調試工作分別由江蘇電科院、華北電科院承擔。該工程走出了一條自主可控的發展道路,它的投運,表明了我國已具備大容量遠海風電開發建設與裝備配套能力,徹底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
如東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如東柔直工程”)是如東H6、H8、H10海上風電項目的送出工程,由三峽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共同投資建設,包括一座海上換流站、一回直流海纜與一座陸上換流站。該工程主要負責將三大風電場所發交流電匯集整流為直流,通過一回400kV直流海纜輸送至陸上,再逆變為交流電并入電網,預計年上網33億千瓦時。
該工程是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在我國遠海風電送出領域的首次應用。柔性直流技術是一種以電壓源換流器為核心的新型直流輸電技術。與常規直流相比,它可以向無源電網供電,具有黑啟動能力,還可以對有功和無功功率進行獨立控制。與交流輸電相比,它在遠距離輸電時,電能損耗少,更具技術經濟性。“就像在電力系統中接入一個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夠精準地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江蘇電科院高級工程師陳杰告訴記者,柔性直流輸電技術還能有效應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間歇性”帶來的電網擾動問題,是目前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優選技術方案。
過去,遠海風電經柔性直流送出技術一直為歐洲少數國家所壟斷,關鍵就在于國內無法解決高電壓大容量系統與緊湊化、輕型化平臺之間存在矛盾的問題。在如東柔直工程中,負責工程設計的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南電力設計院以及國網經研院三大機構通力合作,在保證風電安全可靠送出的前提下,去掉了一般換流站“標配”的限流裝置等大型設備,讓同類設備“身兼多職”,盡量壓縮海上設備數量,并采用“直流”耗能裝置這一新型設備,把原本安裝在海上換流站的耗能裝置轉移到陸上換流站,減輕了海上平臺的重量,成功破解了海上換流平臺“體型”控制與大容量送出之間的矛盾問題。
“如東柔直工程的設計、設備制造以及工程建設均由我國自主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馬為民告訴記者,作為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戰略性、突破性、引領性工程,如東柔直工程主設備研發聚集了國內一流技術創新和裝備制造單位:直流海纜由中天科技提供,海上換流閥由許繼電氣提供,海上換流變由特變電工提供,電抗器由北京電力設備提供,成套組合電氣及站用電系統由新東北電氣提供,陸、海換流站主設備特殊性試驗及站調試工作分別由江蘇電科院、華北電科院承擔。該工程走出了一條自主可控的發展道路,它的投運,表明了我國已具備大容量遠海風電開發建設與裝備配套能力,徹底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