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國家電投集團公司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干部會議,會上宣布姚小彥任黃河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兼任國家電投集團光伏產業創新中心執行董事、總經理,兼任國家電投儲能產業創新中心主任。謝小平不再擔任以上職務,任集團公司專家委委員。
謝小平,一個很低調的人,圈內人對其評價——他是一個踏實、肯干的好人。
謝小平在業內的口碑很好,圈內人很關注他。
至此,再無其他更多的言語!
即使在如今內容豐富的網絡中,能夠查詢到有關謝小平的資料也不多——大多是簡單的幾句介紹,或者很多相似之處的評說。從如此有限的材料中,很難相對全面地了解到謝小平到底做了什么,對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所以,本文對有關資訊和報道進行整合,力求通過以黃河公司的發展及其改變來讓大家對謝小平有所了解。
“拼命三郎”謝小平
在諸多介紹中,可以簡單地了解到謝小平——
1959年11月,謝小平出生,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2年,謝小平畢業于陜西機械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前身)水工建筑專業、本科學歷;
2001年,謝小平取得西安理工大學水工建筑專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
2007年取得西安理工大學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博士學位。
謝小平自1982年參加工作,至今,其一直從事水力水電、清潔能源等工程建設的管理和電廠運行管理工作,并屢獲殊榮:
2004年青海省勞動模范、2007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18年獲青海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2018新能源十大年度人物、2019年獲輝煌70年清潔能源杰出貢獻人物……
亦有文字如此介紹謝小平:
謝小平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從陜西機械學院畢業后,放棄了許多沿海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毅然回到了壯闊蒼茫的青海高原,走上了氣勢磅礴的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建設的征程,把自己金子般的青春獻給了這片磅礴的西部高地。
在黃河公司建設中,謝小平投入了他全部的精力和才華,因工作起來精力充沛、不分晝夜,人送其雅號——拼命三郎”。這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拼命三郎”在黃河上游水電建設的道路上,始終不渝地披荊斬棘、 奮力前行,李家峽、公伯峽、蘇只、拉西瓦、班多……都留下了他奮力攀登的“足跡”,灑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和心血。
也恰是“拼命三郎”的精神助黃河公司取得了一項項不俗的成績。
黃河公司官方網站顯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6523億千瓦時。公司電力裝機規模達到2463.84萬千瓦,資產總額達到1438.68億元,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68.07%和86.01%。“十三五”期間,公司累計發電量達2645.26億千瓦時,累計上繳稅費141.15億元。
擁有黃河上游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大通河流域、陜西嘉陵江、西藏波羅等水電站18座,正在開發建設黃河龍羊峽以上河段梯級電站。在青海、甘肅、寧夏、陜西等地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和風電項目,已形成新能源裝機規模1118萬千瓦;推進青海省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在青海西寧建成年產3300噸電子級多晶硅、1.2億片硅片、60萬噸電解鋁和30萬噸炭素項目;在西安、西寧兩地建成年產太陽能電池1100兆瓦及組件625兆瓦生產線。
黃河公司在青境內電力裝機2191.44萬千瓦,占青海電力總裝機的54%,其中水電973.78萬千瓦,光伏626.06萬千瓦,風電329.6萬千瓦。黃河公司在青清潔能源占青海電力總裝機的48%。
其實謝小平的成績在公伯峽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便有體現。謝小平在主導建設公伯峽水電建設的過程中提出了新的“八條經驗”水電站建設理念,該理念現今仍被很多人推崇。公伯峽水電站作為黃河水電成立后的第一座水電站,整個工程工期僅為27個月,在同類型電站建設中工期最短,被樹為我國水電的樣板工程,其幾乎囊括了所有電力獎項。
“成績卓著”謝小平
如果說公伯峽水電站讓人們認知了黃河公司,更進一步了解了謝小平,那么黃河公司在光伏領域的成就打破了人們對央企的某些慣性認知。
——“很少有如黃河水電這樣的一個傳統電力企業在光伏行業走得如此深入。”有媒體人曾如此評價黃河水電的光伏事業。
“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青海,青海光伏看黃河”的美譽業內流傳,謝小平功不可沒。黃河公司2010年開始涉足光伏,在謝小平的帶領下,黃河水電無論是在產業規模方面,還是科技創新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績——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開發與運營商,2018年榮登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
當然,黃河公司現今在光伏領域成績突出,但如果追溯初始,光伏領域無論是對黃河公司,還是對謝小平來說,其都是一個新領域,他們之所以還是“勇敢”地“闖進來”,更多憑借著的是前瞻性的眼光和對“大勢”的認知。所以摸著石頭過河成為了黃河水電和謝小平的選擇。
當然,既然是摸石頭過河,就難免出現“彎路”與磕碰。
在一媒體的采訪中,謝小平亦曾坦言:“2009年我們在青海海南地區報了7毛2,這是個頭腦發熱的結果,那個電站到今天還沒收回成本。”能夠在媒體面前坦然地講出自身的“糗事”,恰表明了一種坦然和豁達。
這次“失敗”的經歷,讓黃河公司、謝小平更用心地去審視光伏行業,思考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切入節點、進入方向,也更加理性地看待光伏行業與光伏投資——這個有別于水電的板塊。也許正是緣于此,黃河公司和謝小平在今后的發展中一直堅持著 “開放、合作、共享”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干勁奮斗、堅持。
2011年拉西瓦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水電方面的順風順水并沒有讓謝小平安心地“窩在沙發”里。謝小平看到了繁華之后的寂寥——黃河上游水電開發遇到瓶頸,而黃河水電要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進軍新能源行業的是最好的途徑。
如果說2011年讓黃河公司和謝小平更進一步意識到進軍新能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那么2010年黃河公司對新能源的嘗試應該算是此種意識的基礎,也是催化劑,為黃河公司和謝小平進軍新能源行業打開了一扇窗,敞開了一道門。
2010年,在謝小平的主導下,黃河公司在西藏建成10兆瓦光伏電站,是西藏自治區光伏電站的樣板工程,首次在施工建設中保持生態原貌。
自此,黃河公司和謝小平在光伏領域的精彩和成績拉開了帷幕:
2011年,建成格爾木200兆瓦全球單體最大光伏電站;
2012—2013年,在格爾木光伏電站建設中首次應用組串式逆變器;
2014年,建設世界最大規模、裝機容量850兆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填補了國內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由國家能源局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2015年,在格爾木200兆瓦智能光伏電站向全球發布智能光伏電站技術;
2016年,建成全球唯一、品種最全、方案最多、樣本分析最權威的143兆瓦光伏發電戶外檢測實證平臺;
2016年,第一個在海南洲建設了全平單軸+雙面組件+N型電池光伏電站,實現了光伏電站從單面到了雙面,從固定式到平單軸的進步;
2017年,與華為公司聯合開發的光伏組串智能IV診斷等先進技術在行業廣泛推廣,智能光伏電站從青海走向全球;
2018年,運用“集中監控、大數據分析、遠程診斷,實時維護”的智能管理模式,建成新能源運維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從此國內光伏產業從粗放進入了精細化管理時代;
2019年,引領光伏行業向更高端的技術發展,建成國內首個轉換效率超過23%的N型電池組件生產線;
2020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一次性投產時間最短的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405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黃河公司新能源裝機突破千萬千瓦大關。
黃河公司率先在國內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電子及多晶硅生產線,真正實現了集成電路用硅材料中國制造,打響了民族品牌;實現了從多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一體的垂直、協同光伏全產業鏈;建成了百兆瓦國家級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全球最大、國際領先的85萬千瓦“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
黃河公司的榮譽墻上鐫刻著黃河水電和謝小平的努力與踏實的足跡,記錄著曾經奉獻的人們。
黃河公司官網顯示:黃河公司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769.27萬千瓦,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
“多能互補”謝小平
光伏屢創佳績,在風電領域,黃河公司也是一馬當先。諸如,在謝小平的主導下, 2018年12月31日,由黃河水電公司負責建設的國內最大單體85萬千瓦莫合風電場成功并網,那仁10萬千瓦風電場也同時并網,合計投產容量達到95萬千瓦,這是世界上一次性并網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
當然,在風電項目上的成績還有很多,遠遠不止如此。
單純的光伏和風電成績,并沒有讓黃河水電和謝小平滿足。謝小平始終堅持認為“如果沒有儲能解決方案的配套,將會進入天花板,光伏未來20年內替代常規能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光伏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缺陷,使其現今還不能在電網中獨立存在。
當然,在新能源行業,并非只有光伏面臨著如此尷尬境地,風電同樣,所以即使作為新能源行業勢頭強勁的“風”“光”,仍需“自救”。而“自救”的方法那就是通過配置儲能來改善電能質量、把能量搬移。
在黃河公司和謝小平的眼中,央企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助力新能源產業能夠健康、持續發展。所以黃河水電開始積極開展““清潔能源+儲能””項目——水光互補、風水光互補、風水光儲互補的實踐和電化學儲能的研究全面開展開來。
2018年6月26日,全國首個光伏發電儲能項目共和實證基地光伏儲能項目順利并網。包括20MW光伏發電和16MWh電站儲能。有人評價——光伏發電實證基地,作為光伏發電的百科全書,成為黃河公司繼研發大規模水光互補技術后的又一創舉,為我國清潔能源提供了互補的新型發展模式,也是青海乃至中國西部的一大儲能高地。
2019年11月,黃河公司投建的55MW/110MWh青海共和、烏蘭風電配套儲能項目成功進入并網階段,該項目是首個風光儲多能互補型電站示范應用實例。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青海清潔能源供給比例,且將參與黃河上游千萬千瓦級水風光儲多能互補協調控制運行,具有重要社會效應和示范意義。
2021年11月19日,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正式啟動運行,標志著由黃河公司承擔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首期任務建成,正式開始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實證、實驗、檢測等服務,引領行業發展。
當然,精彩早已開始,精彩仍將繼續……
22年,彈指一揮間;22年,黃河公司從虧損到崛起;22年,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769.27萬千瓦……
40年,白駒過隙;40年,謝小平始終如一;40年,謝小平始終以“行者”的姿態攀登、求索……
40年……人生有幾個40年呢?!又有多少人寫下了精彩?!
【附】
謝小平始終以一個“行者”的姿態攀登,何謂"行者"--其一是"行動者",即"以身作則"。不管是中層管理人員,還是各參建單位的人,說起來都有點怕謝總,為什么?因為謝小平做事一貫以身作則,“公生明、廉生威”,大家對他的這個怕,其實是敬、是信、是服。作為主管建設的領導,施工單位難免要以各種借口請客送禮,謝小平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他說“己正身才能正別人”,在工作和待人接物方面,他對自己有"三管住"信條:管住自己的嘴,在施工單位和工地檢查,不吃招待飯,不酗酒;不接受施工單位和個人的禮物;管住自己的親屬,在公私方面更是是非分明。
——來源于“搜狗百科”
謝小平,一個很低調的人,圈內人對其評價——他是一個踏實、肯干的好人。
謝小平在業內的口碑很好,圈內人很關注他。
至此,再無其他更多的言語!
即使在如今內容豐富的網絡中,能夠查詢到有關謝小平的資料也不多——大多是簡單的幾句介紹,或者很多相似之處的評說。從如此有限的材料中,很難相對全面地了解到謝小平到底做了什么,對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所以,本文對有關資訊和報道進行整合,力求通過以黃河公司的發展及其改變來讓大家對謝小平有所了解。
“拼命三郎”謝小平
在諸多介紹中,可以簡單地了解到謝小平——
1959年11月,謝小平出生,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82年,謝小平畢業于陜西機械學院(西安理工大學前身)水工建筑專業、本科學歷;
2001年,謝小平取得西安理工大學水工建筑專業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
2007年取得西安理工大學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博士學位。
謝小平自1982年參加工作,至今,其一直從事水力水電、清潔能源等工程建設的管理和電廠運行管理工作,并屢獲殊榮:
2004年青海省勞動模范、2007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2018年獲青海省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2018新能源十大年度人物、2019年獲輝煌70年清潔能源杰出貢獻人物……
亦有文字如此介紹謝小平:
謝小平1982年以優異的成績從陜西機械學院畢業后,放棄了許多沿海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毅然回到了壯闊蒼茫的青海高原,走上了氣勢磅礴的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建設的征程,把自己金子般的青春獻給了這片磅礴的西部高地。
在黃河公司建設中,謝小平投入了他全部的精力和才華,因工作起來精力充沛、不分晝夜,人送其雅號——拼命三郎”。這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拼命三郎”在黃河上游水電建設的道路上,始終不渝地披荊斬棘、 奮力前行,李家峽、公伯峽、蘇只、拉西瓦、班多……都留下了他奮力攀登的“足跡”,灑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和心血。
也恰是“拼命三郎”的精神助黃河公司取得了一項項不俗的成績。
黃河公司官方網站顯示: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完成發電量6523億千瓦時。公司電力裝機規模達到2463.84萬千瓦,資產總額達到1438.68億元,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68.07%和86.01%。“十三五”期間,公司累計發電量達2645.26億千瓦時,累計上繳稅費141.15億元。
擁有黃河上游龍羊峽、拉西瓦、李家峽、公伯峽、積石峽、大通河流域、陜西嘉陵江、西藏波羅等水電站18座,正在開發建設黃河龍羊峽以上河段梯級電站。在青海、甘肅、寧夏、陜西等地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和風電項目,已形成新能源裝機規模1118萬千瓦;推進青海省兩個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設;在青海西寧建成年產3300噸電子級多晶硅、1.2億片硅片、60萬噸電解鋁和30萬噸炭素項目;在西安、西寧兩地建成年產太陽能電池1100兆瓦及組件625兆瓦生產線。
黃河公司在青境內電力裝機2191.44萬千瓦,占青海電力總裝機的54%,其中水電973.78萬千瓦,光伏626.06萬千瓦,風電329.6萬千瓦。黃河公司在青清潔能源占青海電力總裝機的48%。
其實謝小平的成績在公伯峽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便有體現。謝小平在主導建設公伯峽水電建設的過程中提出了新的“八條經驗”水電站建設理念,該理念現今仍被很多人推崇。公伯峽水電站作為黃河水電成立后的第一座水電站,整個工程工期僅為27個月,在同類型電站建設中工期最短,被樹為我國水電的樣板工程,其幾乎囊括了所有電力獎項。
“成績卓著”謝小平
如果說公伯峽水電站讓人們認知了黃河公司,更進一步了解了謝小平,那么黃河公司在光伏領域的成就打破了人們對央企的某些慣性認知。
——“很少有如黃河水電這樣的一個傳統電力企業在光伏行業走得如此深入。”有媒體人曾如此評價黃河水電的光伏事業。
“世界光伏看中國,中國光伏看青海,青海光伏看黃河”的美譽業內流傳,謝小平功不可沒。黃河公司2010年開始涉足光伏,在謝小平的帶領下,黃河水電無論是在產業規模方面,還是科技創新方面都取得不俗的成績——成長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發電開發與運營商,2018年榮登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榜單。
當然,黃河公司現今在光伏領域成績突出,但如果追溯初始,光伏領域無論是對黃河公司,還是對謝小平來說,其都是一個新領域,他們之所以還是“勇敢”地“闖進來”,更多憑借著的是前瞻性的眼光和對“大勢”的認知。所以摸著石頭過河成為了黃河水電和謝小平的選擇。
當然,既然是摸石頭過河,就難免出現“彎路”與磕碰。
在一媒體的采訪中,謝小平亦曾坦言:“2009年我們在青海海南地區報了7毛2,這是個頭腦發熱的結果,那個電站到今天還沒收回成本。”能夠在媒體面前坦然地講出自身的“糗事”,恰表明了一種坦然和豁達。
這次“失敗”的經歷,讓黃河公司、謝小平更用心地去審視光伏行業,思考整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切入節點、進入方向,也更加理性地看待光伏行業與光伏投資——這個有別于水電的板塊。也許正是緣于此,黃河公司和謝小平在今后的發展中一直堅持著 “開放、合作、共享”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干勁奮斗、堅持。
2011年拉西瓦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產,水電方面的順風順水并沒有讓謝小平安心地“窩在沙發”里。謝小平看到了繁華之后的寂寥——黃河上游水電開發遇到瓶頸,而黃河水電要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進軍新能源行業的是最好的途徑。
如果說2011年讓黃河公司和謝小平更進一步意識到進軍新能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那么2010年黃河公司對新能源的嘗試應該算是此種意識的基礎,也是催化劑,為黃河公司和謝小平進軍新能源行業打開了一扇窗,敞開了一道門。
2010年,在謝小平的主導下,黃河公司在西藏建成10兆瓦光伏電站,是西藏自治區光伏電站的樣板工程,首次在施工建設中保持生態原貌。
自此,黃河公司和謝小平在光伏領域的精彩和成績拉開了帷幕:
2011年,建成格爾木200兆瓦全球單體最大光伏電站;
2012—2013年,在格爾木光伏電站建設中首次應用組串式逆變器;
2014年,建設世界最大規模、裝機容量850兆瓦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填補了國內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由國家能源局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2015年,在格爾木200兆瓦智能光伏電站向全球發布智能光伏電站技術;
2016年,建成全球唯一、品種最全、方案最多、樣本分析最權威的143兆瓦光伏發電戶外檢測實證平臺;
2016年,第一個在海南洲建設了全平單軸+雙面組件+N型電池光伏電站,實現了光伏電站從單面到了雙面,從固定式到平單軸的進步;
2017年,與華為公司聯合開發的光伏組串智能IV診斷等先進技術在行業廣泛推廣,智能光伏電站從青海走向全球;
2018年,運用“集中監控、大數據分析、遠程診斷,實時維護”的智能管理模式,建成新能源運維和大數據分析中心,從此國內光伏產業從粗放進入了精細化管理時代;
2019年,引領光伏行業向更高端的技術發展,建成國內首個轉換效率超過23%的N型電池組件生產線;
2020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一次性投產時間最短的海南州特高壓外送基地405萬千瓦新能源項目,黃河公司新能源裝機突破千萬千瓦大關。
黃河公司率先在國內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電子及多晶硅生產線,真正實現了集成電路用硅材料中國制造,打響了民族品牌;實現了從多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一體的垂直、協同光伏全產業鏈;建成了百兆瓦國家級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全球最大、國際領先的85萬千瓦“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
黃河公司的榮譽墻上鐫刻著黃河水電和謝小平的努力與踏實的足跡,記錄著曾經奉獻的人們。
黃河公司官網顯示:黃河公司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769.27萬千瓦,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光伏電站運營商。
“多能互補”謝小平
光伏屢創佳績,在風電領域,黃河公司也是一馬當先。諸如,在謝小平的主導下, 2018年12月31日,由黃河水電公司負責建設的國內最大單體85萬千瓦莫合風電場成功并網,那仁10萬千瓦風電場也同時并網,合計投產容量達到95萬千瓦,這是世界上一次性并網容量最大的風電項目。
當然,在風電項目上的成績還有很多,遠遠不止如此。
單純的光伏和風電成績,并沒有讓黃河水電和謝小平滿足。謝小平始終堅持認為“如果沒有儲能解決方案的配套,將會進入天花板,光伏未來20年內替代常規能源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光伏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缺陷,使其現今還不能在電網中獨立存在。
當然,在新能源行業,并非只有光伏面臨著如此尷尬境地,風電同樣,所以即使作為新能源行業勢頭強勁的“風”“光”,仍需“自救”。而“自救”的方法那就是通過配置儲能來改善電能質量、把能量搬移。
在黃河公司和謝小平的眼中,央企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助力新能源產業能夠健康、持續發展。所以黃河水電開始積極開展““清潔能源+儲能””項目——水光互補、風水光互補、風水光儲互補的實踐和電化學儲能的研究全面開展開來。
2018年6月26日,全國首個光伏發電儲能項目共和實證基地光伏儲能項目順利并網。包括20MW光伏發電和16MWh電站儲能。有人評價——光伏發電實證基地,作為光伏發電的百科全書,成為黃河公司繼研發大規模水光互補技術后的又一創舉,為我國清潔能源提供了互補的新型發展模式,也是青海乃至中國西部的一大儲能高地。
2019年11月,黃河公司投建的55MW/110MWh青海共和、烏蘭風電配套儲能項目成功進入并網階段,該項目是首個風光儲多能互補型電站示范應用實例。項目的建成將進一步提升青海清潔能源供給比例,且將參與黃河上游千萬千瓦級水風光儲多能互補協調控制運行,具有重要社會效應和示范意義。
2021年11月19日,國家光伏、儲能實證實驗平臺(大慶基地)正式啟動運行,標志著由黃河公司承擔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全球首個光伏、儲能戶外實證實驗平臺首期任務建成,正式開始為新能源行業提供實證、實驗、檢測等服務,引領行業發展。
當然,精彩早已開始,精彩仍將繼續……
22年,彈指一揮間;22年,黃河公司從虧損到崛起;22年,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769.27萬千瓦……
40年,白駒過隙;40年,謝小平始終如一;40年,謝小平始終以“行者”的姿態攀登、求索……
40年……人生有幾個40年呢?!又有多少人寫下了精彩?!
【附】
謝小平始終以一個“行者”的姿態攀登,何謂"行者"--其一是"行動者",即"以身作則"。不管是中層管理人員,還是各參建單位的人,說起來都有點怕謝總,為什么?因為謝小平做事一貫以身作則,“公生明、廉生威”,大家對他的這個怕,其實是敬、是信、是服。作為主管建設的領導,施工單位難免要以各種借口請客送禮,謝小平時刻嚴格要求自己,他說“己正身才能正別人”,在工作和待人接物方面,他對自己有"三管住"信條:管住自己的嘴,在施工單位和工地檢查,不吃招待飯,不酗酒;不接受施工單位和個人的禮物;管住自己的親屬,在公私方面更是是非分明。
——來源于“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