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新能源網消息:剛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網站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 關于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的通知”。
通知指出:深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著力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著力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通知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堅持全國一盤棋,科學有序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斷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十四五”時期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 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2億噸 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 到約30億千瓦,能源儲備體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給能力進一 步增強。重點城市、核心區域、重要用戶電力應急安全保障能力 明顯提升。
——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計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30%左右。
——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單位GDP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3.5%。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開發利用規模進一步擴大,輸配效率明顯提升。電力協調運行能力不斷加強,到2025年,靈活調節電源占比達到24%左右,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5%。
——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新能源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新 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安全高效儲能、氫能技術創新 能力顯著提高,減污降碳技術加快推廣應用。能源產業數字化初 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十四五”期間能源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新增關鍵技術突破領域達到50個 左右。
——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生產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電、氣、冷、熱等多樣化清潔能源可獲得率顯著提升,人均年生活用電量達到1000千瓦時左右,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鄉供能基礎設施均衡發展,鄉村清潔能源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供電質量差距明顯縮小。展望2035年,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 代能源體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綠色生產和消費模式 廣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2030年達到25%的基礎上進一 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體電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取得實質性成效,碳排放總量達峰后穩中有降。
新能源方面:
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加快負荷中心及周邊地區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推廣應用低風速風電技術。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整裝開發條件、符合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的地區,有序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黃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推動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屋頂光伏開發利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開展風電、光伏發電制氫示范。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推進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區域布局。積極發展太陽能熱發電。
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統籌高比例新能源發展和電力安全穩定運行,加快電力系統數字化升級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迭代發展,全面推動新型電力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以電網為基礎平臺,增強電力系統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推動電網主動適
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的分布式能源發展。加大力度 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 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 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智能高效的調度運行體系,探索電力、 熱力、天然氣等多種能源聯合調度機制,促進協調運行。以用戶 為中心,加強供需雙向互動,積極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
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加快配電網改造升級,推動智能配電網、主動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網接納新能源和多元化負荷的承載力和靈活性,促進新能源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積極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實現與大電網兼容互補。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結構,推動電網之間柔性可控互聯,構建規模合理、分層分區、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提升電網適應新能源的動態穩定水平。科學推進新能源電力跨省跨區輸送,穩步推廣柔性直流輸電,優化輸電曲線和價格機制,加強送受端電網協同調峰運行,提高全網消納新能源能力。
增強電源協調優化運行能力。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水平,完善并網標準體系,建設系統友好型新能源場站。全面實施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優先提升30萬千瓦級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推進企業燃煤自備電廠參與系統調峰。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和發展儲熱型太陽能熱發電,推動氣電、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融合發展、聯合運行。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實施全國新一輪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已納入 規劃、條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優化電源側多能 互補調度運行方式,充分挖掘電源調峰潛力。力爭到2025年,煤 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規模累計超過2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容量達 到6200萬千瓦以上、在建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
加快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發展,合理配置儲能規模,改善新能源場站出力特性,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優化布局電網側儲能,發揮儲能消納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強電網穩定性和應急供電等多重作用。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鼓勵電動汽車、不間斷電源等用戶側儲能參與系統調峰調頻。拓寬儲能應用場景,推動電化學儲能、梯級電站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多元化應用,探索儲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式新業態。
大力提升電力負荷彈性。加強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建設,整 合分散需求響應資源,引導用戶優化儲用電模式,高比例釋放居 民、一般工商業用電負荷的彈性。引導大工業負荷參與輔助服務 市場,鼓勵電解鋁、鐵合金、多晶硅等電價敏感型高載能負荷改 善生產工藝和流程,發揮可中斷負荷、可控負荷等功能。開展工 業可調節負荷、樓宇空調負荷、大數據中心負荷、用戶側儲能、 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等各類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 示范。力爭到2025年,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 3%~5%,其中華東、華中、南方等地區達到最大負荷的5%左 右。
通知指出:深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著力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著力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建設能源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實可靠的能源保障。
通知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促進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堅持全國一盤棋,科學有序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斷提升綠色發展能力。
“十四五”時期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是:
——能源保障更加安全有力。到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 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原油年產量回升并穩定在2億噸 水平,天然氣年產量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 到約30億千瓦,能源儲備體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給能力進一 步增強。重點城市、核心區域、重要用戶電力應急安全保障能力 明顯提升。
——能源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五年累計下降18%。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電能占終端用能比重達到30%左右。
——能源系統效率大幅提高。節能降耗成效顯著,單位GDP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3.5%。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就近高效開發利用規模進一步擴大,輸配效率明顯提升。電力協調運行能力不斷加強,到2025年,靈活調節電源占比達到24%左右,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用電負荷的3%~5%。
——創新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新能源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新 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安全高效儲能、氫能技術創新 能力顯著提高,減污降碳技術加快推廣應用。能源產業數字化初 具成效,智慧能源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十四五”期間能源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新增關鍵技術突破領域達到50個 左右。
——普遍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人民生產生活用能便利度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電、氣、冷、熱等多樣化清潔能源可獲得率顯著提升,人均年生活用電量達到1000千瓦時左右,天然氣管網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城鄉供能基礎設施均衡發展,鄉村清潔能源供應能力不斷增強,城鄉供電質量差距明顯縮小。展望2035年,能源高質量發展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建成現 代能源體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綠色生產和消費模式 廣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在2030年達到25%的基礎上進一 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成為主體電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取得實質性成效,碳排放總量達峰后穩中有降。
新能源方面:
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加快負荷中心及周邊地區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推廣應用低風速風電技術。在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整裝開發條件、符合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的地區,有序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黃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補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推動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等屋頂光伏開發利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開展風電、光伏發電制氫示范。鼓勵建設海上風電基地,推進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區域布局。積極發展太陽能熱發電。
推動電力系統向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進。統籌高比例新能源發展和電力安全穩定運行,加快電力系統數字化升級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迭代發展,全面推動新型電力技術應用和運行模式創新,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以電網為基礎平臺,增強電力系統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推動電網主動適
應大規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廣的分布式能源發展。加大力度 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 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 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智能高效的調度運行體系,探索電力、 熱力、天然氣等多種能源聯合調度機制,促進協調運行。以用戶 為中心,加強供需雙向互動,積極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
創新電網結構形態和運行模式。加快配電網改造升級,推動智能配電網、主動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網接納新能源和多元化負荷的承載力和靈活性,促進新能源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積極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實現與大電網兼容互補。完善區域電網主網架結構,推動電網之間柔性可控互聯,構建規模合理、分層分區、安全可靠的電力系統,提升電網適應新能源的動態穩定水平。科學推進新能源電力跨省跨區輸送,穩步推廣柔性直流輸電,優化輸電曲線和價格機制,加強送受端電網協同調峰運行,提高全網消納新能源能力。
增強電源協調優化運行能力。提高風電和光伏發電功率預測水平,完善并網標準體系,建設系統友好型新能源場站。全面實施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優先提升30萬千瓦級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推進企業燃煤自備電廠參與系統調峰。因地制宜建設天然氣調峰電站和發展儲熱型太陽能熱發電,推動氣電、太陽能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融合發展、聯合運行。加快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實施全國新一輪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已納入 規劃、條件成熟的大型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優化電源側多能 互補調度運行方式,充分挖掘電源調峰潛力。力爭到2025年,煤 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規模累計超過2億千瓦,抽水蓄能裝機容量達 到6200萬千瓦以上、在建裝機容量達到6000萬千瓦左右。
加快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發展,合理配置儲能規模,改善新能源場站出力特性,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優化布局電網側儲能,發揮儲能消納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強電網穩定性和應急供電等多重作用。積極支持用戶側儲能多元化發展,提高用戶供電可靠性,鼓勵電動汽車、不間斷電源等用戶側儲能參與系統調峰調頻。拓寬儲能應用場景,推動電化學儲能、梯級電站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多元化應用,探索儲能聚合利用、共享利用等新模式新業態。
大力提升電力負荷彈性。加強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建設,整 合分散需求響應資源,引導用戶優化儲用電模式,高比例釋放居 民、一般工商業用電負荷的彈性。引導大工業負荷參與輔助服務 市場,鼓勵電解鋁、鐵合金、多晶硅等電價敏感型高載能負荷改 善生產工藝和流程,發揮可中斷負荷、可控負荷等功能。開展工 業可調節負荷、樓宇空調負荷、大數據中心負荷、用戶側儲能、 新能源汽車與電網(V2G)能量互動等各類資源聚合的虛擬電廠 示范。力爭到2025年,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 3%~5%,其中華東、華中、南方等地區達到最大負荷的5%左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