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接受美媒采訪時表示,如果中國大陸企業對俄羅斯提供芯片產品或代工服務,將切斷中芯國際、聯想集團和小米等中國企業制造芯片所需的關鍵美國技術來源,并認為“這將對中國生產這些芯片的能力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IGBT芯片的光伏應用
不管雷蒙多的話最終會不會兌現,她的采訪中卻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制造芯片的關鍵技術,仍然掌握在歐美巨頭企業手中。
何謂芯片?芯片的學名叫“半導體元件產品”,簡單理解,就是用半導體元件集成的電路來實現某種功能。幾十年時間,集成電路的外型尺寸不斷縮小,每個芯片可以封裝的電路越來越多,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現代計算、交流、制造和交通系統,包括互聯網,全都依賴于集成電路的存在。作為將太陽能從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的關鍵設備,光伏逆變器的生產,同樣離不開芯片。
用在逆變器中的芯片,主要有功率器件(模擬芯片)和IC芯片(邏輯芯片)兩種。其中的功率器件主要以IGBT為主,也有少量SiC的使用,Mosfet由于功率段偏低較少應用在逆變器領域;IC芯片包括MCU(單片機)、DSP(數字信號處理)等。
所謂“IGBT”,是一種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功率半導體的一種主流應用。主要功能是將繁雜不一的電力,處理為終端產品所需的規格。具有變頻、整流、變壓、功率放大、功率控制、節能等功效。小到家電、數碼產品,大到軌道交通、航空航天,以及清潔發電、新能源汽車、 智能電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IGBT芯片用途廣泛,對它的需求量也特別大,但受困于極高的技術壁壘,特別是光刻機技術,芯片市場多年來一直被國際巨頭企業所壟斷。
高技術壁壘讓歐美巨頭壟斷芯片
芯片在成型之前,只是一塊十分普通的硅片,想要讓在硅片植入晶體管變成芯片,就必須要通過特殊的機器,也就是光刻機來進行雕刻。這里的雕刻不是指藝術品的雕刻技術,而是要通過光刻機對硅片的線路和功能區進行精細刻畫。這也是芯片生產中最難的部分。如果沒有先進的光刻機,就沒辦法推動高端芯片研發。
高端光刻機的制造困難在于它不是一個國家的技術,而是用整個西方最先進的工業體系在支撐。比如生產模具來自德國,其余的一些的元件則來自于美國、法國、英國、日本等多個科技巨頭。即使是在這么多國家合力的情況之下,光刻機的每一年的產量也是屈指可數。
因為一方面,光刻機想在每一環節都做到世界級的精度,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一方面,歐美等國家為了保護他們的核心技術不外泄,制定了《瓦納森協議》,雖然這個協議由40多個國家共同制定,但是基本受美國掌控。
據興儲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劉繼茂介紹,美國的功率器件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擁有一批Fairchild、Linear、IR、ONSemiconductor、AOS 和 Vishay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廠商;歐洲同樣擁有 Infineon、ST和 NXP 三家全球半導體大廠,產品線齊全,無論是功率 IC 還是功率分離器件都具有領先實力;日本功率器件廠商主要有富士Fuji、三菱Mitsubishi 、西門康semikron,東芝TOSHIBA 等,而中國大陸功率半導體市場占世界市場的50%以上,但在中高端MOSFET及IGBT主流器件市場上,主要依賴進口。反應在市場上,就是目前全球五強分別被德國的英飛凌、美國的安森美、意大利和法國公司合并的意法半導體、日本的三菱和東芝所占據。據不完全統計,這五家企業幾乎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70%。其中英飛凌獨占38.5%的銷售額,超出第二至第四名總和7個百分點,具有絕對控制地位。
正因如此,去年4月9日,當英飛凌、恩智浦、Microchip、意法半導體(ST)等53家芯片原廠發布漲價及調價聲明后,國內的多家逆變器企業也只能被迫跟漲。
國產芯片的突破
為了盡快擺脫芯片核心部件受控的局面,在政府的支持下,國內相關企業近些年加大了相關技術的研究力度。比如,比亞迪已相繼掌握IGBT芯片設計和制造、模組設計和制造、大功率器件測試應用平臺、電源及電控等環節,擁有IGBT完整產業鏈;上海微電子已成為封測龍頭企業的重要供應商,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80%,全球市場占有率達40%。
在光伏應用領域,斯達半導體針對高效率的應用場景,研發第五代MPT IGBT芯片650V超快速系列,直接對標英飛凌第五代H5650V,且已有樣品正在試用,對標英飛凌第七代IGBT的產品也正在研發中。據悉該公司已進入華為光伏供應鏈;而中車時代,已成為國際少數同時掌握大功率晶閘管、IGCT、IGBT及SiC器件及其組件技術的集成企業代表,擁有國內首條、全球第二條8英寸IGBT芯片線。光伏和風電領域已進入陽光電源、遠景能源、金風科技等集團供應鏈。
盡管如此,由于國產品牌導入需要時間,且大多不被國外企業所接受,在最重要的核心元器件,軟件控制算法、設計應用軟件等方面,目前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仍遠大于工控與車用,所以短期內對于緩解芯片緊張并不能構成實質性的幫助。這也是從去年4月份延續至今,芯片危機仍然持續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國敢于用芯片技術卡中國企業脖子的原因。
中國逆變器企業芯片現狀
“目前我們的芯片、IGBT等元器件主要供應商還是來自海外品牌,英飛凌、安森美、TI等,國產雖然有在導入,但效率值相對來說低于歐美甚至日系品牌,并且穩定性還待驗證,尤其是海外市場對國產芯片還不太能接受。”固得威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以來,受之前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以及光伏行業的爆發對芯片需求大,芯片產能無法迅速擴產,短期之內可能還是無法徹底解決,但固德威正在和芯片廠家積極溝通,通過簽訂戰略協議的形式鎖死芯片廠家的產能來保障芯片的庫存,目前的庫存正往積極利好的方向發展。
“今年持續缺芯,主要是功率器件,IGBT模塊,IGBT單管、碳化硅MOS\二極管,另外主控IC DSP及信號鏈IC任然緊缺,主要品牌涉及 Infineon/ON/ST/TI/Cree等。”另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逆變器生產企業表示,’“缺芯會導致生產產出不暢,甚至減產,從我們實際情況看,公司仍然維持了高于同行的增長率,重點在于與核心半導體供應商有良好的合作關系,有簽訂重要協議,另外我們在解決供貨方面,研發做了多個備份方案/替代,現階段庫存充足。”
逆變器頭部企業之一錦浪科技在2月份發布的上一年度年報預公告中,同樣提到了缺芯問題。年報表示,錦浪科技2021 年業績預告低于預期,預計主要受芯片持續短缺、供應鏈壓力加大影響。
為了保障供應鏈,錦浪科技積極納入海外芯片供應商,預計將于2022 年1-2 季度實現供貨;同時也在持續認證國內芯片供應商,有望在2022 年3-4 季度導入。多項并舉有望緩解上游原材料緊缺影響。此外,擬加大海運保障,進一步完善供應鏈。
國產化替代需要時間但目前價格穩定
盡管芯片緊缺,但逆變器產品的價格暫時還比較穩定,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逆變器企業表示,目前戶用逆變器在2毛到3毛之間,工商業逆變器1毛6左右。逆變器在2021年已經有2-3輪的漲價,漲價幅度在20%左右。近期沒有漲價計劃,后期要看原材料及芯片價格。
固德威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目前戶用工商業2毛-3毛左右,地面在1毛多,產品是否漲價,要根據近期金屬、芯片等大宗商品的價格而定。
缺芯問題持續已久,到底能夠何時徹底解決?“就我所知,目前國內主流的廠家都在國產化導入,頭部企業像華為、陽光、固德威等,針對國內市場的機型替換要稍微快一些,海外由于客戶對國產芯片的接受度的問題,比較緩慢。”固得威相關負責人表示,逆變器產品想要
全部國產化替代,需要國產芯片的穩定性、轉換率等性能都能滿足市場的要求,路途任重而道遠,這并不是應用端想多長時間替代就能決定的。
“國內企業都有在做國產替代,在中低風險器件上已將國產(頭部品牌)器件納入一定份額應用。”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逆變器企業則認為,隨著時間推移,產業需求端增速下滑,供給端半導體產能擴充,國產替代預計在未來1-2年就能達到供需平衡,而芯片要實現全部國產化替代,要實現國內技術突破,最少還要三五年以上。
國產化完全替代還需時日,但曙光就在前方。據了解,目前各大光伏逆變器企業都在針對特定的市場和機型,加大國產IGBT的使用力度,以確保芯片供應鏈的安全;而“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將IGBT列為未來重點攻關技術之一。在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芯片行業的未來也必將像光伏行業一樣,從“三頭在外”到領先世界,徹底擺脫海外企業卡脖子的局面!